术后胃瘫治疗小窍门
- 格式:docx
- 大小:16.58 KB
- 文档页数:2
胃癌术后胃瘫85天护理体会(一)作者:周水英薛瑞珍董桂秀韩爱玲【关键词】胃癌术胃瘫护理胃瘫,即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syndrome,PGS)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以残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
胃瘫的主要临床特点为腹部手术后数日肛门曾恢复排气,胃肠减压解除后不久即出现腹胀呕吐,进食后症状加重,再禁食水、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经1项或者多项检查提示无机械性硬阻征象。
此症状持续10d以上无改善即可诊断胃瘫2]。
大多文献报道,胃瘫病人一般于3~4周可恢复,极少超过4周。
我院收治1例胃癌术后胃瘫85d的患者,本病例属极少见的时间接近3个月的胃瘫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2008年12月因胃窦部腺癌行远端胃癌根治手术,术中行毕Ⅰ氏吻合。
患者术后5d排气后拔除胃管进流食,未诉不适。
术后7d始出现反酸、呃逆、上腹部胀满不适等症状,呕吐含胆汁胃液后腹胀明显减轻。
体征:上腹膨隆,无明显压痛,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
上消化道造影发现胃内大量潴留液,造影剂不能通过幽门,无胃蠕动。
诊断胃瘫明确。
给予行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术后10d时在胃镜引导下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共同支持治疗。
并经营养管注入吗叮灵、普瑞博思等胃肠动力药物;同时行中医针灸治疗。
患者经精心护理85d后终于可经口进食,胃瘫治愈。
2护理2.1心理护理精神因素通过影响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而与胃瘫发生和恢复有密切关系。
大多数胃瘫患者对疾病认识能力差,容易出现恐惧、焦虑不安,对预后产生怀疑甚至抱怨心理。
因此,护理的重点是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向患者讲解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说明保守治疗的可行性,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患者做到恰如其分的解释,解除其各种焦虑,调动患者治病的积极性,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接受治疗。
本例患者由于病情好转缓慢,情绪反复波动,曾出现抑郁和愤怒,我们应用心理护理知识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胃瘫痪最新治疗方法胃瘫痪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指胃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导致食物不能顺利地从胃中通过。
这种病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神经损伤、药物副作用、手术并发症等。
胃瘫痪患者通常出现呕吐、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会导致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
在治疗胃瘫痪方面,主要的目标是通过恢复胃肌肉功能和改善胃排空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例如,普鲁卡因胃培尔滴定液可通过刺激胃肌肉收缩来改善胃排空。
其他药物例如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也可被用来促进胃肌肉收缩。
2. 突破性技术:电子胃调节器(EGM)是最近引入的治疗胃瘫痪的新技术。
这是一种类似心脏起搏器的设备,通过向胃肌肉发送电信号来促进收缩。
EGM被植入体内,可以调节电刺激的强度和频率。
3. 胃起搏器: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胃起搏器是植入体内的小型装置,用来刺激胃肌肉收缩,以改善胃排空。
它通常可以通过外部磁力或蓝牙来进行调节。
4. 高强度超声治疗: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高能量超声波来刺激胃肌肉,促进收缩。
据报道,这种治疗方法在改善胃排空和减少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5. 胃肌肉训练: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进行特定的锻炼来加强和恢复胃肌肉的功能。
胃肌肉训练一般由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指导,可以通过使用电刺激、特殊的运动和按摩等手段来加强肌肉。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手段,如中药疗法、针灸、功能性糖类的使用等。
然而,这些方法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需要指出的是,胃瘫痪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治疗方法可能需要组合使用。
在接受治疗之前,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吃较大份量的食物,并采取多餐少食的饮食模式以减轻症状。
总的来说,胃瘫痪的治疗方法是多样化的,且不断有新的治疗手段出现。
然而,对于每位患者来说,最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医生根据病情的详细评估和临床经验来确定。
因此,如果患者怀疑自己患有胃瘫痪,建议尽早就医并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
1、胃瘫的症状胃瘫主要表现为腹胀和呕吐,一般在术后数日拔除胃管进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时出现,呕吐呈溢出性,呕吐物为食物及含有或不含有胆汁的液体。
查体可见上腹部胀满,中下腹平坦,肠呜音微弱或消失。
振水音阳性。
辅助检查:应用X线或碘剂动态观察,可发现残胃扩张、无收缩或蠕动极弱,钡剂长时间停留在残胃内,数小时后有极少量钡剂可呈点状或线状缓慢通过吻合口分散在输出肠段内。
胃镜检查可见残胃扩张、无收缩和蠕动、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输出肠袢无梗阻现象。
胃镜、X线检查、核素标记胃排空测定对胃瘫诊断很有价值。
2、胃瘫的发病原因2.1、迷走神经切断术胃瘫的发生直接与胃部手术的方式和次数有关。
迷走神经干切断和胃窦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病率为26%;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则为5%。
提示胃瘫的发生与胃失去神经支配有关。
迷走神经切断后,使近端胃迷走神经控制功能丧失,担负胃底松弛和容纳的后期紧张性收缩功能紊乱,导致液体排空加快。
2.2、术后自主神经系统改变术后胃瘫发生与术后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有关。
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抑制胃平滑肌细胞收缩。
2.3、糖尿病血糖增高可使胃的移行性复合运动Ⅲ相缺乏胃窦收缩振幅、频率降低,幽门收缩,胃电节律紊乱,使胃排空延迟,而且其程度与血糖升高的程度有关。
糖尿病胃瘫患者的内脏神经轴突发生节段性脱髓鞘病变。
神经节超微结构显示非特异性树突肿胀。
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3、胃瘫怎么治疗胃瘫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使用镇静剂和抗胆碱药,此外还可应用药物、针灸、中药等综合治疗。
其中,营养支持是关键。
胃瘫发生后,通常小肠和结、直肠的功能不受影响,所以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但要注意营养制剂的配方,过高的脂肪制剂会延缓胃瘫的恢复,必要时可行肠外营养。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胃大部切除术(也称为胃癌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是术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瘫的症状,这会对手术后的康复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相关内容:一、胃瘫的定义和原因胃瘫是指胃肠道的一种疾病,术后出现的胃瘫主要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切除了部分胃肠道组织,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进食后食物在消化道内滞留较长时间,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胃瘫的症状1. 腹胀:由于食物在胃肠道内长时间停留,容易引起积气,导致腹胀。
2. 恶心、呕吐:胃瘫患者食欲不振,进食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
3. 体重下降:出现胃瘫后,患者的食欲明显下降,易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4. 腹泻、便秘:胃瘫患者的肠胃功能下降,容易导致便秘或腹泻等肠胃问题。
三、胃瘫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适当的药物可以促进消化功能,缓解症状。
2. 饮食调节:注意饮食健康、清淡、易消化,减少油腻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 肠镜治疗:对于胃瘫患者,可以通过肠道道消除积气、恢复消化功能。
4. 保持良好心态:胃瘫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和紧张情绪,以促进身体康复。
四、预防胃瘫的措施:1. 术前以及术后注意营养: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2. 术后及时支持治疗:对于出现胃瘫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积极调节饮食、药物等治疗。
3. 及时康复训练:术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恢复肠胃功能,提高身体的康复能力。
总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当我们面临手术选项时,要注意术后可能带来的影响,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注意做好术后的康复工作。
对于已经出现胃瘫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积极调节饮食、药物等治疗,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提高身体的康复能力。
龙源期刊网 中药结合针灸治胃瘫作者:刘宁春来源:《祝您健康》2012年第10期张先生是一位胃癌患者,医生给他做了“胃大部切除术”,切除了癌症。
但是术后半个月,腹胀难忍,时有恶心、呕吐症状。
为给胃肠减压,每日可引流出黄绿色消化液体600毫升左右,十分痛苦。
医生诊断他是“胃排空延迟症”,也称为“胃瘫”。
胃癌及各种腹部疾病的病人在接受手术后,经常会发生胃肠动力紊乱综合征。
可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
称为“胃排空延迟症”,即“胃瘫”。
腹部肿瘤特别是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结肠癌等术后最易发生“胃瘫”。
呕吐为“胃瘫”的主要表现,日夜均可发生,一天一至数次。
呕吐物常为宿食,一般不含胆汁。
上腹饱胀和疼痛亦多见。
腹痛可为钝痛、绞痛或烧灼痛。
呕吐后症状可以暂时获得缓解。
急性患者可致脱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患者则可有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
严重或长期呕吐者,因胃酸和钾离子的大量丢失,可引起碱中毒,并致手足抽搐。
治疗胃潴留的常规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给予少渣饮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输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
对症治疗,给予胃复安、吗丁啉等促进胃动力药物。
中医治疗,根据手术后胃瘫病人的病情虚实,胃潴留时的舌象、脉象进行辨证施治。
针灸采用补泻手法,选取曲池、内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10余个腧穴,并配合电针予以一定强度的刺激。
在此基础上,针对病人的不同症状,辨证的分为脾胃瘀滞、胃气上逆、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等多种证型,调配不同中药进行口服,改善胃瘫症状。
张先生经过针灸和中药汤剂治疗半个多月,胃气逐渐通畅,病、呕、胀症状也明显改善,顺利拔除胃肠减压管。
终于在术后1个月,重新品尝到久违的饭莱。
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也常常出现,其中胃瘫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胃瘫,指胃肠道运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食物不能正常通过肠道排出。
本文将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以下是常见的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病史、既往手术史等信息。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腹部有无胀痛、有无压痛等。
3.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检查、B超检查、CT检查等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肠道有无扩张、积气等。
4.检查胃肠道功能:通过胃肠道电图监测、胃肠镜检查、胃肠钡剂检查等手段观察胃肠道功能,可以了解肠道蠕动、排空等情况。
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病因、病情、患者的身体等方面。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可通过给予促进肠胃运动的药物、胃肠道促进食欲、增加能量摄入的药物等,来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肠道运动功能。
2.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营养状况不良,可以通过给予人工营养支持,如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等方法来满足机体营养需要。
3.生物反馈治疗:通过对患者腹部进行电信号刺激,促进肠道蠕动,恢复肠道运动功能。
4.手术治疗:对于肠道梗阻、严重腹胀等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微创手术、全腹腔镜手术等。
手术治疗需要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预防避免腹部术后出现胃瘫,需要注意以下预防措施:1.手术合理规划:对于术前检查、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需要进行充分评估和规划,尽量避免手术对肠道的损伤。
2.术中肠道保护:手术时对肠道进行保护,避免肠道受热、受压等损伤。
3.术后饮食管理:术后要进行适当的饮食管理,避免过量进食、过度节食等。
结语腹部术后胃瘫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对于腹部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综合的评估,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对于确诊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也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胃瘫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胃瘫为胃癌外科切除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由多多种因素引起,往往切除越彻底,出现的可能性越大,此与迷走神经切断及胃张力改变有关。
随着近年来对此症的认识加深,该并发症的报道及研究较前明显增多。
常发生于术后开始禁食或饮食改变时,胃肠减压可吸出大量胃液,常超过 2000ml/d,同时伴腹胀、胸闷、上腹不适,持续时间可十多日或60天左右,如果胃液颜色改变或量减少,则为病情有恢复迹象,真正好转时病人可自觉胃有突然排空感,引流胃液量明显减少,直至正常进食。
胃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外科手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而使胃肠交感神经抑制性活动增强,是产生术后胃瘫的主要原因。
此外,迷走神经的损伤、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受到影响以及精神紧张、吻合口水肿,输出袢痉挛水肿、饮食改变及变态反应等也是导致胃瘫发生的可能因素。
报道18例胃部手术后胃瘫,发现胃肠Bill-roth-Ⅱ式吻合发生率较高,分析可能因为该术式改变了胃肠道的生理环境和胃肠道激素的产生机制,大量胆汁返流加重吻合口和残胃粘膜水肿,影响残胃排空功能的恢复,说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与胃瘫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胃癌手术后胃瘫症状:胃瘫主要表现为腹胀和呕吐,一般在术后数日拔除胃管进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时出现,呕吐呈溢出性,呕吐物为食物及含有或不含有胆汁的液体。
如术后5-6 d仍有大量胃液自胃管引出、大量呕吐、不能进食,连续观察胃管引流量>800 ml/d,超过10 d 者,可作出胃瘫诊断。
查体可见上腹部胀满,中下腹平坦,肠呜音微弱或消失。
振水音阳性。
辅助检查:应用X线或碘剂动态观察,可发现残胃扩张、无收缩或蠕动极弱,钡剂长时间停留在残胃内,数小时后有极少量钡剂可呈点状或线状缓慢通过吻合口分散在输出肠段内。
胃镜检查可见残胃扩张、无收缩和蠕动、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输出肠袢无梗阻现象。
胃镜、X线检查、核素标记胃排空测定对胃瘫诊断很有价值。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首先,根据病人病情和心理状态,及时向其和家属解释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和预后等,使家属和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其次保持病室安静、清洁和舒适,关心、安慰和体谅病人,使其身心处于舒适状态,减少或消除对疾病的顾虑;让病人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来放松,减少呕吐发生的机会;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多与病人交流,给予心理支持,树立病人治疗的信心。
治疗和结果胃瘫的病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代谢正常,营养、支持治疗,近年又加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可采用红霉素250 mg静脉滴注,1次/6h,连用3—5d有明显效果;也可经胃镜置入营养管于吻合口远端小肠潜入吗丁琳、西沙比利,也有病例加用溴斯的明o.5mg,1次/6h,连用5d,取得较好疗效。
一般治疗:①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且每天用3 %温盐水、普鲁卡因、地塞米松等药物胃内灌洗,以减轻胃粘膜水肿,促进胃张力恢复。
本组资料中用此方法未见明显效果。
②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特别注意补充钾。
因低钾本身可致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
③加强营养支持,供给足够热量,适量输入新鲜全血、血浆、白蛋白等。
对病情重,病程长者,最好采用全胃肠外营养( TPN) 治疗。
④维生素B1 的应用,维生素B1 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机械刺激:胃镜检查不但有利于明确胃内病灶,还是一种有效的刺激。
安装起搏器:文献报告经导管胃内安装起搏器,通过电刺激促进胃蠕动,已取得较好疗效。
高渗作用:胃造影的同时,其造影剂的高渗作用可减轻消化道水肿,促进消化道蠕动。
药物治疗:促胃动力药有如下: ①胃复安,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促进胃的排空,并能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我们均首选胃复安20 mg 静脉滴注,1 次/ 天,临床上40 %~60 %的患者可改善症状。
但长期使用后因其同时也能拮抗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可产生神经精神症状。
②吗丁啉,作用机理同胃复安,但外周作用强。
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抑制恶心、呕吐。
因对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无拮抗作用,因而不产生神经精神方面的副作用。
③西沙比利,是一种能激活52羟色胺第4 受体的新型胃动力药,同时也作用于胃肠道壁内神经末梢,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发挥胆碱能作用,对整个消化道平滑肌均有促动力作用。
胃瘫浓钠洗胃的原理
胃瘫是指胃肌肉的功能障碍,导致食物不能正常通过胃进行消化和排出。
胃瘫浓钠洗胃是一种治疗胃瘫的方法之一,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清洗胃内残留物质:胃瘫患者由于胃肌肉功能障碍,食物可能滞留在胃内,导致胃扩张和胃内容物堆积。
浓钠洗胃通过灌入高浓度的盐水溶液,可以起到刺激胃壁和增加胃内压力的作用,从而促进胃内残留物质的排出。
2. 刺激胃肌肉收缩:浓钠洗胃的盐水溶液可以通过刺激胃壁的化学感受器,促使胃肌肉收缩。
这有助于恢复胃肌肉的正常功能,并促进胃内内容物的正常运动。
3. 促进胃肠道蠕动:浓钠洗胃中的盐水刺激胃壁后,可能会进一步促进整个胃肠道的蠕动。
这有助于食物的推进和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胃瘫浓钠洗胃是一种医疗操作,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具体的操作方法和使用的浓度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术后胃瘫治疗小窍门
术后胃瘫治疗小窍门;
西药是无法治疗的,只有胃起搏(Gastric Pacing)能使紊乱的胃电慢波节律恢复正常,从而恢复正常胃运动,有人试用于治疗手术后胃轻瘫伴胃电节律紊乱者,有一定疗效,但也不是适用于所有人。
不论胃痛是否经常性或者持续性,即使是偶尔的胃痛也说明了你有慢性胃病了!!
去医院看西医是永远都看不好您的胃病的,因为胃病是慢性病,为不是胃肠发炎,用西医的消炎,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的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只能控制,不能治愈!!
完全可以按照我说的方法来治愈你的胃病!!胃肠不好的症状主要有:胃痛,胃酸(胆汁返流),胃胀(胃里面有很多气体)可以吃几天大黄片排气(吃三天,会感觉放屁增多,拉肚子一到两次,一盒几块钱,是中成药,很实惠没有任何副作用),肠鸣(肚子叫),食欲不振,恶心,胸闷,胃部灼热,拉肚子,便秘(大便干燥,黑就是胃肠出血)等等!
建议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中含有较多纤维素,有助于排便。
平时还可多吃富含油质的果仁类及豆类食物,如花生、黄豆、黑豆等;多吃蜂蜜(便秘的时候吃,拉肚子千万不能吃哦),另外多吃红薯,即补脾胃又能通便。
以下是润肠通便的药膳:
1、黑豆排骨汤黑豆有润燥之功,黑豆褒排骨汤美味可口,又能润燥通便,适合治疗秋冬季节肠燥之便秘,便血等症状。
2、黑芝麻粥黑芝麻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
黑芝麻粥
有润肠燥,益气通便之功。
3、柏子仁粥柏子仁10-15克,去皮捣烂。
粳米1-2两,水适量,煮粥。
待粥成后,兑入柏子仁即可。
另外多补充点维生素B,果蔬纤维素对胃肠也是很好的,比如吃玉米或者吃一些比较天然的营养品(安利纽崔莱之类的维生素B,维生素C,果蔬纤维,蛋白质粉)来调理胃肠!调理胃肠是一件长期的工作,所以平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冰冷刺激肠胃的东西,饮食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最好晚上11点左右躺下睡觉)。
适当的运动只要做到这些,相信您的肠胃应该会有所改善的大便不成形就说明你肠胃功能不好啊,大肠对水分的吸收功能不好就会导致大便是软软的不成形,像你这个情况完全可以通过补充安利纽崔莱天然营养素来解决的。
你可以吃蛋白粉,VB,VE,果蔬纤维,这些东西来调理胃肠,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后,等你肠道功能恢复了,大肠对水分的吸收功能好了,你的大便就自然成形了!
推荐一样适用你吃的食物:
菠萝苦瓜汤
·原材料:新鲜菠萝片或罐装菠萝片25g、苦瓜35g、胡萝卜5g、水适量
·调味料:盐少许
·制作过程:
1. 所有材料洗净;菠萝切薄片(若为罐装菠萝则切小块即可);苦瓜去籽、切片;胡萝卜去皮、切片备用;
2. 将水放入锅中,开中火,将苦瓜、胡萝卜、菠萝入锅中,待水开后转文火将材料煮熟,视情形加入少许盐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