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一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6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班 别 学 号 姓 名
一、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为什么都等于(**+c h a
)m ? 答:两齿轮配合时,分度圆是相切的!一齿轮的齿顶圆和另一齿轮的齿跟圆之间是有间隙的!齿条刀具插齿时是模仿齿轮和齿条的啮合过程。
因此,当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都等于(ha*+c*)m ,即,多出一了个c*m,以便切出传动时的顶隙部分!
二、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和轮坯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有何要求?
答: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的分度线(齿厚等于齿槽宽的那条线)与轮坯齿轮分度圆相切,并且做纯滚动。
三、设定预加工齿轮的参数,附上模拟加工出来齿廓图,说明同一齿轮基本参数下,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和负变位几何尺寸上有何不同?
答:在齿轮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齿数、模数、压力角),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渐开线是相同的。
其不同之处是,正变位齿轮取用了渐开线靠上的部分(远离基圆中心方向),渐开线更平直些;负变位齿轮取用了渐开线靠下的部分(靠近基圆中心方向),渐开线更弯曲些。
负变位的齿轮看起来更瘦,正变位的齿轮看起来更胖。
四、模拟加工一个发生根切的齿轮,附上所描绘的齿廓图,用彩色笔描出齿廓曲线的根切段。
五、以四题中发生根切的齿轮为例,说明避免根切发生的措施,并模拟加工出来,附上齿轮加工后的齿廓图。
答:避免发生根切的措施
1、使被切齿轮的齿数多于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2、减小齿顶高系数ha*或加大刀具角α
3、变位修正法
这里是因为设置了加工齿轮齿轮数为16而发生根切,根据计算,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为
17,其他参数不变,将齿轮齿数改为23,得到下图,齿轮不发生根切。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信学院系信息工程专业(04)3 班姓名吴炽羽实验名称发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实验日期4月19日指导教师马楚仪(报告内容:目的、仪器装置、简单原理、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等)一、实验目的1.学会对具体事件进行归纳和抽象分析,了解逻辑器件功能表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一般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分析、设计方法。
3.学会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静态、动态功能测试。
4.掌握用双踪数字示波器测量系统多路信号波形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TDS-2002数字双踪示波器。
2.DLBS-1型数字逻辑箱3.VC9807A数字万用表4.四2输入与非门74LS00,四2输入异或门74LS86,四位同步计数器74LS161。
三、实验内容1.设计任务某工厂有三个车间A、B、C和一个自备电站,站内有两台发电机X和Y。
Y的发电能力是X的两倍。
如果一个车间开工,启动X就能满足要求;如果两个车间开工,启动Y就能满足;如果三个车间同时开工,则X和Y都应全部启动。
请用两个异或门和三个与非门设计控制发电机X和Y启动的控制电路。
2.简要提示设三个车间A、B、C开工时为逻辑1,停工时为逻辑0;发电机X、Y启动时为逻辑1,停止时为逻辑0。
按题意列出A、B、C与X、Y的逻辑真值表,经过化简求出X和Y的逻辑表达式,画出实验原理图。
A、B、C与化简求出X和Y的逻辑表达式X=C B A +C B A +C B A +ABC=(A ⊕B)⊕CY=ABA C AB ABC C B A BC A C B )(⊕=+++实验原理图四、实验内容1.对控制电路的静态测试将 A 、B 、C 端分别接到三个电平开关,将输出端 X 和 Y 分别接两只指示灯。
操纵三个电平开关(代表车间开工情况),观察并记录两只指示灯的发光情况,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对控制电路的动态测试检查计数器是否正常工作,用四位二进制计数器74LSl61 接线,并在第2脚输入脉冲,QC 、QB 、QA 端,依次自左至右接三只指示灯,在秒脉冲作用下,三只灯应按三位二进制的规律发光。
数学实验实习报告一、引言数学实验实习是数学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习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实习过程中的实验内容、方法和结果,以及对实习的感悟和体会。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实验目的如下:1. 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习和运用数学软件和工具,如MATLAB、Mathematica等;3.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给出科学合理的结论;4. 提升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习的主题是“市场调研数据分析与预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数学模型和算法,对给定的市场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以期给公司提供决策支持。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与市场调研相关的数据,包括产品销售额、消费者满意度、竞争对手信息等。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剔除异常值和缺失数据。
3.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索,包括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
4. 模型构建: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建立预测模型,如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等。
5. 模型评估: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估,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6. 结果展示:根据模型分析结果,绘制相关图表,给出对市场趋势和销售预测的结论。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对市场调研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市场趋势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市场规模、增长率等。
2. 销售预测:通过建立销售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额进行预测,为公司制定销售策略提供参考。
3. 消费者满意度分析:通过对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数据的分析,找出关键因素和改进方向,提高产品竞争力。
4. 竞争对手分析: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和策略,为公司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依据。
华南理工大学实习报告三篇华南理工大学实习报告三篇在10月20日到31日之间,我们经学校安排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精工实习,回想起这两周的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感悟很多,有时候虽然很忙碌,但确实学到了很多。
金工实习让我回归了久违的作为理工科学生的感觉,也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当然,精工实习只是开始,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
在实习之前,虽说我们是自动化专业,以后和机械打交道应该比较多,但是我很想知道精工实习能带给我们什么,而且在精工实习过程之中的纯手工制作在这个高度机械自动化的社会有什么作用。
带着疑惑和慢慢的好奇心,我开始了两周的实习,努力去寻找我想要的答案,也期望从中收获经验。
事实证明,这次实习作为大学生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机械实习,非同于以前课堂的学习,我们真的学到很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每次的学习都是一种进步,第一天的早上的平安讲座课程,让我们意识到了在实习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错误,意识到了潜在的危险,而这些低级错误确是我们很容易碰到的,不小心不应该成为我们受危险的理由,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必须谨遵操作步骤,严守实验守那么,这确保了我们的平安。
听完讲座,相信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会有一点的担忧。
同时,有期待着不一样的学习方式的开启。
在复杂的心情下,我开始了精工实习的历程。
作为自动化学生,在学校接触机械,实物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做准备,这是非常有需要的。
金工实习培养和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整体综合素质,使自己不但对金工实习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使自己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有了大幅的提升。
还有在本次实习中,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加强了团队意识。
在实习的时候,很多任务是分组进行的,这就考验到了我们团队的合作是否协调好,这个需要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努力,例如,在最后一天中,任务是把发动机拆后重新组装回来,我们组有四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有自己的分工,由于是初次接触机械内部结构,所以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一个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团队的人很是焦急,每个人都有点急躁,最后,我们互相鼓励静下心来慢慢分析问题,大家互相给出意见,结合大家的意见,最后问题的到来很好的解决,我们最终按时地完成了我们的任务,看着组装好的发动机,我们特别有成就感。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学院专业班姓名学号序号实验名称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 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3. 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单元电路实验三、实验仪器、设备1. 高频实验箱1台2. 双踪示波器1台3. 万用表1块4. 扫频仪(可选)1台四、实验原理+121-1a图1R154.7KR16470C11104C19104C12中周内电容C1510pC13104C14中周内电容Q23DG6TH6TT3T2TP6W4100KR2315K五、实验步骤1. 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单元电路实验1)根据电路原理图熟悉实验板电路,并在电路板上找出与原理图相对应的的各测试点及可调器件(具体指出)。
2)打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源开关,并观察工作指示灯是否点亮,红灯为+12V电源指示灯,绿灯为-12V电源指示灯。
(以后实验步骤中不再强调打开实验模块电源开关步骤) 3)调整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测量档)测量静态工作电压,调整可调电阻W3,使V EQ=4.8V,测量R5两端的电压(即V EQ)和电阻R4两端的电压(即V BQ),记下此时的V BQ、V EQ,并计算出此时的I EQ=V EQ /R5。
(R5=470Ω)4)按下信号源和频率计的电源开关,此时开关下方的工作指示灯点亮。
5)按下面方法搭建框图(图1-2)所示测试电路:调节信号源“RF幅度”和“频率调节”旋钮,使输出端口“RF1”和“RF2”输出频率为12MHz的高频信号。
将信号输入到2号板的J4口。
在TH1处观察信号峰-峰值约为100mV。
图1-2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测试连接框图6)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回路使其谐振在输入信号的频率点上:将示波器探头连接在调谐放大器的输出端即TH2上,调节示波器直到能观察到输出信号的波形,再微调高频信号源的“频率调节”旋钮,使输出端TH2处的信号幅度最大,此时放大器即被调谐到输入信号的频率点上,记下此时的谐振频率f0 。
数学实验课程名称:数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Mathematics课程代码:140099学分:2课程总学时:48实验学时:32(其中,上机学时:32)课程性质:☑必修□选修是否独立设课:☑是□否课程类别:☑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领域实验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否面向专业: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班等各专业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纲编制人:课程负责人:温旭辉实验室负责人:黄平一、教学信息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实际问题为试验内容,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动手,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同时培养学生进行数值计算与数据处理的能力。
在实验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基本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深入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Matlab 等常用的数学软件,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上机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实验结果,在失败与成功中获得真知。
考核方式:本课程不设专门的考试,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包括:实验内容、实验过程(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对结果讨论。
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
二、教学资源(一)实验指导书与参考书1. 李尚志等.《数学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萧树铁.《大学数学-数学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李卫国.《高等数学实验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谢云荪等.《数学实验》.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二)多媒体教学资源(课程网站、课件等资料)1. 温旭辉,数学实验课件(PPT),h t t p://222.16.42.167/m t l a b c e n t e r/2.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h t t p://222.16.42.167/m t l a b c e n t e r/。
单轴拉伸实验报告
左右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有限元分析(FEA)是
衡量和整合材料和产品强度,刚度和设计的重要工具。
为了验证有限元模拟结果,一种经
典的实验是有限元分析所模拟出的来自于单一实验结果的手段,我们称之为单轴拉伸实验。
该试验于2019年5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实验室完成,由刘秀汉领导,采用儿童磨石数
显硬度机,以三角派克-Hertz模型来进行计算得出测试的结果。
试验的样本是一块无名的30Q钢材,体积大小为(20x3x3mm³),试样的表面光滑,
表面无缺陷,材料的密度为7.85g/cm³。
本实验利用儿童磨石数显硬度机进行测试,硬度
值(HRC)为52。
拉伸机的夹具是一种双塞子结构,耐受力在2kN左右,可以在恒定的力和
夹具中将被试样件伸长到可以写下单轴拉伸数据的长度。
设置好本次单轴拉伸实验的夹具后,实验者将样品安装在夹具上拉伸,拉伸状态下,
用拉伸机的读数记录拉伸的位移和力值,并以每0.2mm的间隔记录力值,随机读取了10
次数据,实验者使用Excel表格将拉伸状态下的位移和力值放在一起,形成准确的单轴拉
伸实验曲线图。
本次单轴拉伸实验取得了较合理的结果,焊件材料在实验中改变硬度值时拉伸性能良好,并获得力和位移的有效数据,证实了材料的均一化特性,可以更准确地定位焊件的强度,可靠性。
总之,本实验结果合乎实际,证明实验的可靠性,满足了应用于有关材料的
研究中的要求。
《数学实验》报告
1. 问题描述
讨论调和级数∑
(1
n ∞
n=1
)的变化规律,
(1)画出部分和数列{Sn}变化的折线图,观察变化规律;
(2)引入数列{Hn}:Hn=S2n – Sn ,作图观察其变化,猜测是否有极
限 (3)引入数列{Gn }:Gn=S2n ,作图观察其变化,寻找恰当的函数拟
合;
(4)讨论部分和数列{Sn }的变化规律。
2. 问题分析与实验过程
1
n 随着n 的增大,其数值逐渐减少,因此可以猜测调和级数∑
(1
n
∞
n=1)
曲线的变化趋势是逐步趋缓的。
根据这个,按照题目要求引入各种要求的数列,然后用MATLAB 进行求解,得出各个数列的曲线,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在用MATLAB 求解时,把各个函数分成几个独立模块,方便调试。
程序:
模块a :实现显示调和级数∑
(1
n
∞
n=1)曲线变化的功能
function test2a(n)
fn = [1]; %定义fn 的初值为1 for i = 2:n
fn = [fn,fn(i-1)+1/i]; %定义fn = ∑(1
n ∞
n=1
)
end
plot(fn) %显示函数fn 的曲线变化图
模块b: 实现显示数列{Hn}的曲线变化的功能 function test2b(n)
fn = [1]; %定义fn 的初值为1 for i = 2:2*n
fn = [fn,fn(i-1)+1/i]; %定义fn = ∑
(1
n ∞
n=1
)
end
Hn = [1/2]; %定义Hn 的初值为0.5 for i = 1:n
Hn = [Hn,fn(2*i)-fn(i)];
%定义Hn = ∑(
1
2∗n
∞
n=1) - ∑
(1
n
∞
n=1)
end
plot(Hn) %显示函数Hn 的曲线变化图
模块c :实现显示数列{Gn}曲线变化的功能
function test2c(n)
Gn = [1.5]; %定义Gn 的初值为1.5 for i = 2:n
Gn = [Gn,Gn(i-1)+1/(2*i)+1/(2*i-1)];
%定义Gn = ∑(1
2∗n ∞
n=1
)
end
plot(Gn) %显示函数Gn 的曲线变化图
模块d:实现对数列{Gn}的拟合功能
function y = test2d(n) Gn = [1.5]; for i = 2:n
Gn = [Gn,Gn(i-1)+1/(2*i)+1/(2*i-1)]; end xn = 1:n;
Gn = exp(Gn); %令Gn = e ^(Gn)
y = polyfit(xn,Gn,1) %对Gn = e ^(Gn)进行一阶拟合
模块e :实现比较数据跟拟合数据吻合程度的功能
function y = test2e(n) Gn1 = [];
for i = 1:n
Gn1 = [Gn1,log(3.5621*i+0.8910)];
%设置拟合函数Gn1 = log(3.5621*i+0.8910)end
Gn2 = [1.5];
for i = 2:n
Gn2 = [Gn2,Gn2(i-1)+1/(2*i)+1/(2*i-1)];
end
x = 1:n;
plot(x,Gn1,'b',x,Gn2,'r*') %显示拟合函数Gn1和原始函数Gn2的曲线图进行比较,确定两个函数的吻合程度。
运行结果(直接输出运行结果或者抓取Matlab运行结果的图片):模块a:
模块b:
模块c:
模块d:
模块e:
问题回答:
(1)
由图可知,数列{Sn}的曲线随着n的增大而逐步增大,但是n越大,Sn的上升逐步趋缓。
(2)
由图可知,数列{Hn}在刚开始时的上升幅度非常大,但是n增大到一定值后,Hn的上升趋缓,并逐步稳定。
可以猜测数列{Hn}有极限。
(3)
由模块c显示的数列{Gn}的曲线变化,猜测Gn为一指数函数,设
Gn=ln(a*n+b)。
令Gn=e^Gn,然后进行一阶拟合。
经一系列验证后,证明上述正确。
(4)部分和数列{Sn}随着n的增大而逐步增大,变化曲线跟对数函数的变化曲线相似,n越大,Sn的上升幅度逐步趋缓。
3.实验总结和实验感悟
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去拟合一个函数。
这需要大量的数据调试,要不断地猜测其最接近哪种函数,然后不断的代数据进去拟合,直到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
还有,就是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前后要一致。
最后,我感受到模块化函数高效性和方便性。
感悟:
我觉得MATLAB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编程软件,它的语法简单易懂,不繁琐,而且功能强大。
以后可以加强对MATLAB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