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9
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在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物质循环: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和再生。
例如,硝化细菌通过氧化氨和亚硝酸盐产生氮气和水,促进了氮循环。
2. 能量转化: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实现了能量的转化和储存。
例如,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质中。
3. 生态平衡: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包括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
它们通过相互作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分解者微生物可以分解死亡的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
总之,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生态平衡,维持了地球生命的繁荣和发展。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材分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1节。
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的生物;2、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分。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
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难度。
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实践,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重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教学难点难点: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的不只是传统的灌输式,而是结合了直观教具(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法指导(1) 学生课前预习。
(2) 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3) 自主学习:课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微生物概念:一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土壤)、代谢类型快、代谢强度高。
3.微生物分类:(1)无细胞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朊病毒;(2)单细胞微生物:如酵母菌、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3)多细胞微生物:如霉菌和大型真菌。
4.营养方式【易错点拨】1.不是所有微生物都是肉眼看不见的,例如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是可见的;2.细菌、真菌的分布非常广泛,甚至在极端环境中都能生存,但主要场所是土壤;3.寄生和共生的有机物来源都是来自外界的生命体,不同点是寄生是“损人利己”的关系,共生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4.真菌、细菌和病毒的比较生物类别细菌真菌病毒模式图细胞数单细胞单细胞或多细胞无细胞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有无细胞核无有无有无叶绿体无无无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多数是孢子生殖自我复制营养方式多数为异养(寄生或腐生),少数自养(硝化细菌、硫细菌)均为异养(寄生或腐生)均为寄生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举例乳酸菌、醋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幽门螺旋菌酵母菌(单细胞)、霉菌、蘑菇、木耳、灵芝艾滋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其他①细菌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②有些细菌有荚膜,有保护作用;有些有鞭毛,有运动作用;有些形成芽孢(休眠体,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
①酵母菌呈卵圆形,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可生活,有出芽生殖和生殖两种生殖方式。
有氧时不产生酒精;无氧时产生酒精。
②蘑菇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多细胞真菌,地上部分由菌柄、菌盖和菌褶构成,孢子着生在菌褶里,地下部分为营养菌丝,可从营养源中吸收营养物质。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种类繁多,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
2、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藻以及酵母菌等;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等。
3、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腐生(枯草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
腐生性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4、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寄生(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脚癣真菌等)。
寄生性微生物属于消费者。
5、有些微生物能够利用光能和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种营养方式也是自养(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属于生产者。
上面的知识点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希望大家都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的萌发对于生物学中种子的萌发的知识,下面是我们为你讲解的知识点。
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
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
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希望上面对生物中种子的萌发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上面的内容学习一定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哦。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植物关于生物中种子植物的知识学习,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讲解内容。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让学生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循环养分、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态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通气和水保持、参与土壤形成和改良等。
微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维持水质稳定、参与水体自净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生物在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采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认识和体验。
第三章: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发酵、腌制等。
微生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抗生素、疫苗等。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废水处理、生物降解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应用。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力和挑战。
第四章:微生物的采集和培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采集和培养方法。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技能。
4.2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采集方法:样本选择、采样工具的使用、采样注意事项等。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选择、接种方法、培养条件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生物的采集和培养方法。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手进行微生物的采集和培养实验。
第五章:微生物的观察和鉴定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观察和鉴定方法。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微生物观察和鉴定技能。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型的生物,包括细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和原生生物)以及病毒。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参与了重要的物质循环。
它们是地球生物碳、氮、磷等元素循环的关键驱动者。
例如,细菌和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分子,从而释放出有机碳、氮和磷等养分。
这些养分可以再次被植物吸收利用,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固氮作用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氨或亚硝酸盐。
这些微生物因此被称为地球的生态工程师,推动了生物圈中元素的循环。
其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参与了能量的流动。
微生物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光合作用是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
在这一过程中,细菌和微藻通过吸收光合作用中剩余的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进而被其他生物利用。
在呼吸作用中,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释放能量,并将其储存为生物分子的化学能。
这些微生物同样被各种消费者所利用,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除了以上作用,微生物还参与了废物处理、土壤形成、气候调节等重要过程。
它们可以分解和降解有机废弃物,从而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清除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
微生物在土壤中形成了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促进了土壤的肥沃和健康。
此外,微生物通过调节地球大气中的气体组成,影响着气候变化。
例如,海洋微生物通过海洋碳循环调节了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综上所述,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参与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生态平衡等关键过程,维持了生物圈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了解和保护微生物的作用,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