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999.02 KB
- 文档页数:23
初中《生物学》专题复习学案NO.17:复习学历案《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班级姓名学习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以及观察细菌、真菌的相关实验,列表比较病毒、细菌、真菌形态结构的异同。
2.通过分析病毒、细菌、真菌的相关生命活动历程,总结归纳出病毒、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生活方式,繁殖方式。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梳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方式,初步了解微生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同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复习学习活动.知识构建(阅读七上课本105-121页,完成下列知识构建图)【知识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观察青霉、黑根霉形态结构时只需要用到显微镜即可。
()2.大部分真菌依靠孢子进行繁殖,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3.所有微生物都是生物圈中的“清洁工”。
()二、合作探究探究任务一、病毒、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目标1)学习活动(一)1.阅读课本P110观察细菌演示实验并认真思考,回顾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①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细菌的结构: [1] [2] [3] [4] [5] [6] [7]②各种细菌都是由_____个细胞构成。
细菌的细胞中都有 、 、 等结构,但没有_____________。
有些细菌还有 、 、 等特殊的结构。
③病毒的形体极其 ,通常只能借助于 观察到它们。
病毒是一类没有____结构的特殊生物,一般由内部的①______和内部的②_______组成。
学习活动(二)2.阅读课本P115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分组实验并认真思考,回顾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通过观察,完成问题①了解酵母菌的结构特点;②比较青霉和黑根霉的的区别; ①酵母菌结构:[①] [②] [③] [④] ②青霉与黑根霉的区别:【跟踪测评1】 [同桌互评] ☆☆☆ 1.对照课本P107、P111、P115页,同桌提问口答指出微生物的各部分结构名称。
第六讲: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摘要:病毒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单细胞的真菌:酵母菌 多细胞的真菌:霉菌、蘑菇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典例解析:例1 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D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解析:罐头在封盖前先进行高温灭菌,高温处理后细菌全部死亡,使罐内再没有细菌,因此,罐头食品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
答案:C例2 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成形细胞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相似,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D例3 下列内容不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是()A.菌落比较小 B。
表面光滑、湿润C.菌落呈绒毛状 D。
易挑取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不同点。
细菌的菌落的一般特征是: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湿润、粘稠、易于挑取等特征;霉菌作为一种真菌,菌落一般比较大,常呈棉絮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等等。
答案:C例4 关于真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都有真正的细胞核 B。
都是单细胞的C.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 D。
营养方式为异养解析:真菌体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无叶绿体,故营养方式均为异养。
真菌中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青霉和曲霉,且大多数都为多细胞的,故不能说真菌都是单细胞的。
答案:B最近中考:(2009济南)在制作馒头和酿酒过程中都需要的微生物是A.曲霉菌 B.酵母菌 C.青霉菌 D.乳酸菌答案:B(2009届锦州)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EV71病毒B.痢疾杆菌C.草履虫D.酵母菌答案 A(2009潍坊)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答案:A(2009福州)(4分)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目标】 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2、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三种微生物的结构和繁殖。
2、碳循环、氮循环过程。
【复习方法】通过知识梳理,找出自己知识的遗漏点,以便课后及时复习,通过列表比较法、图解法帮助复习。
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病毒的主要形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1、病毒的形体极其,通常只能借助于_______才能观察到它们。
2、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等。
SARS病毒是状。
3、病毒是一类没有________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_______ 和内部的__________组成。
4、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在寄主细胞内,病毒是以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5、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
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说它属于生物?7、病毒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知识点二:细菌的主要形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1、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细菌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A是________菌,B是________菌,C是菌。
2、各种细菌都是由_____个细胞构成。
细菌的细胞中都有、、、等结构,但没有_____。
有些细菌还有、等特殊的结构。
3、观察细菌的形态,写出细菌细胞的各结构名称[1],[2],[3],[4],[5],[6]。
4、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营腐生生活的如,营寄生生活的如。
5、繁殖方式:繁殖。
分裂时,首先进行的复制,当环境不利时,细菌还能形成,非生殖结构,对、、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环境时,能萌发出新个体。
6、细菌和人类的关系:有益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害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和脊椎动物类群(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
(重点)(2)列举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重点)(3)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难点)(4)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5)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说出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能力目标(1) 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梳理、归类与对比,提高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本专题的复习,提高对“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有关的结业考试试题的分析和做题的能力。
(3)通过专题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方法与复习技巧,同时不断提高做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课堂学习习惯,让学生适应紧张的结业考试第一轮的细致复习。
(2)通过对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分析,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从而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认知,进一步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
(5)通过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进一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取“自主复习,精当点拨”的教学方式,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探究问题为核心,在教师适时激励和精当点拨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的乐学不疲、兴趣盎然。
通过学生先复习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老师加以精讲,点拨学生的疑惑点、重难点、频考点。
再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同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查缺不漏,同时提高解题的能力。
1. 用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复习主干知识由于“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内容的处理思路是突出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即按照生物圈的环境特点,从“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三个方面来复习各类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因此,复习水中生活的动物——鱼时,主要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形态、运动方式、呼吸器官等方面梳理主干知识。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一、病毒、细菌、真菌的比较:病毒 细菌酵母菌 霉菌青霉 曲霉【注意】1、异养分为:腐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获取有机物的营养方式)和寄生(从获得动植物体上获取有机物的营养方式)。
2、抗生素:微生物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一种物质。
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了解)1、生物圈中的“清洁工”: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分解生物遗体、粪便为生,可将生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归还到大自然中。
2、生物圈中的“氮肥厂”:生物圈中的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可把氮气转变成氮肥,供植物利用。
【例题】病毒: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A.个体十分微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B.没有细胞结构C.在寄主细胞里生活和繁殖D.可以独立生活2、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乳酸细菌B.衣藻C.草履虫D.肝炎病毒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的是( )A.烟草花叶病B.痢疾C.鸡瘟和猪瘟D.流行性感冒4、2003年1—5月,在亚洲许多国家流行SARS(非典型肺炎),这种病原微生物属于()A.细菌B.病毒C.酵母菌D.曲霉5、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控制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脓杆菌的病毒是()A.动物病毒B.人类病毒C.植物病毒D.细菌病毒6、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A.自养腐生 B.异养腐生 C.异养寄生 D.自养寄生7、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8、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A.痢疾杆菌B.结核杆菌C.痢疾杆菌噬菌体D.大肠杆菌。
9、下列生物的生活方式属于寄生的是()A.噬菌体和痢疾杆菌B.流感病毒和醋酸杆菌;C.酵母菌和烟草花叶病毒D.大肠杆菌和青霉。
10、噬菌体属于下列哪一种病毒类型()A.动物病毒B.植物病毒C.细菌病毒D.微生物病毒。
11、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12、下列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是( )A. 烟草花叶病B. 流行性感冒C. 鸡瘟和猪瘟D. 痢疾13、下图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片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 ]________,它的结构组成是。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2.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A.病毒能繁殖后 B.病毒营寄生生活C.病毒有细胞壁 D.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3.馒头、面包膨大松软,里面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A.加入了酵母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二氧化碳B.加入了酵母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C.加入了乳酸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二氧化碳D.加入了乳酸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乳酸4.在甲型HIN1流感爆发期间,同学们都分期分批免费注射了甲流疫苗,注射的药物和预防措施分别是A. 抗体控制传染源 B.抗体保护易感者 C.抗原控制传染源 D.抗原保护易感者5.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是与我们生话密切相关的两种有益微生物。
有关二者与其利用的匹配关系,不正确的是A.酵母苗——酿造酒 B. 乳酸菌——酿造醋 C.酵母菌——做馒头 D.乳酸菌——酸奶6.酵母菌比乳酸菌高等、复杂,主要是因为酵母菌细胞具有A.细胞壁 B、细胞膜 C、形细胞核 D、遗传物质7.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当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血液中会出现抵抗该病毒的抗体。
产生这种抗体的细胞是A. 吞噬细胞B. 淋巴细胞C. 红细胞D. 血小板8.噬菌体是寄生在哪类生物细胞内的病毒?A.植物 B. 动物 C. 细菌 D. 人9.在生物圈的碳一——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形成为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细菌 B. 真菌 C. 动物 D. 绿色植物10.真菌的特征是①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②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③能产生抱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④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⑤细胞内没有叶绿体A.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11.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细胞有细胞壁,但没有叶绿体 B. 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大多数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 所有细菌都能导致动植将和人患病12.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蔺 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C.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苗都是有害的D. 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13.下列关于肝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病毒个体微小,但肉眼可见B. 病毒具有细胞结构C. 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D. 属于植物病毒,宿主为烟草14.与真菌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A.细胞壁 B.细胞膜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质15.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EV71病毒B.痢疾杆菌C.草履虫D.酵母菌16. 孝感米酒甜而不腻,气味芬芳,是一种用糯米饭和酒药酿制的风味食品。
第五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教案2(济南版七年级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2、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2、病毒的结构:病毒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3、病毒的分类:根据寄生细胞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又叫________)三种病毒酵母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一般结构特殊结构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蘑菇的形态:_________.蘑菇的结构(上图)、真菌的生命活动。
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繁殖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1)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腐生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__________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把_________________,后者能被绿色植物吸收。
植物还要制造_____________,为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食物和氧气。
(2)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物圈________的角色。
它们不但_____了环境,使生物圈中的____得以周而复始的进行循环。
填写标号代表的名称:1、______________,在生物圈中起到作用。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复习课,课堂容量大,进行速度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多,通过不同图片和学生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讲解,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学生分组复习,多媒体展示,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少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回答吃力,思考问题慢,课本的基础掌握不好,还有待进一步督促检查。
附:当堂达标测试题1、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益的是()A、痢疾杆菌B、棒状杆菌C、结核杆菌D、肺炎双球菌2、医药上用的青霉素提取于():A、细胞B、真菌C、霉菌D、酵母菌3、青霉、曲霉的生殖方式是:()A、分裂生殖B、孢子生殖C、出芽生殖D、接合生殖4、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种霉菌的直立菌丝,看到顶端有帚状结构,每一分枝上有成串孢子,这个霉菌是:()A、青霉B、酵母菌C、曲霉D、黄曲霉5、腌肉能存放长久的原因是()A、腌肉内水分较少B、腌肉内的盐分对细菌有毒杀C、腌肉上的细菌体内水分被浓盐水夺去D、腌肉上的细菌繁殖速度很慢6.噬菌体是()A.动物病毒B.植物病毒C.细菌病毒D.病菌7自然界中形体最小的生物是()A.病毒B.球形菌 C.杆菌 D.酵母菌8病毒的外壳和核心的组成成份分别为:()A 脂类、蛋白质B脂类、核酸C、蛋白质、核酸D、核酸、蛋白质9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细菌.真菌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B.细菌细胞和真菌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等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D.制作豆酱.腐乳.奶酪等食品离不开真菌中的霉菌10.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A.腌制食品的盐水中B.抽真空的罐头食品中C.刚煮熟的食品中D.流通的货币上11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细菌的一种休眠形式B.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差C.是在细菌发育的初期形成的D.是一种生殖细胞12.下列各组生物,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A.大肠杆菌、银耳、猴头B.酵母菌、灵芝、黄曲霉C.青霉菌、口蘑、紫菜D.香菇、根霉菌、乳酸菌13真菌不同于细菌的结构特点是()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有芽孢和鞭毛C.有细胞壁D.有成形的细胞核14.真菌的生殖方式是()A.营养繁殖B.孢子生殖C.分裂生殖D.出芽生殖15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菌和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C.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及丰富的有机物D.有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不需要氧16某同学发现家里储存的橘子长毛了,而且是青绿色的。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内容,本章介绍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它们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共同构成了多彩的生物世界。
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在生物圈中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病毒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不具备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
细菌和真菌也是我们身边广泛存在的微生物。
细菌具有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特征是学习“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作用”“生物技术”的知识基础。
故本节的基础巩固为后面的复习做好铺垫,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也为会考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关注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4.说出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5.使学生领悟各类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使学生领悟各类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四、教学难点1.关注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说出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五、课前准备发了霉的馒头、橘子等,课堂练习资料六、课时分配 1课时七、教学流程:课堂启动---情境导入---目标复习---基础巩固---智能提升---知识梳理---达标检测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启动课堂之后,教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三类微生物的图片,接着呈现发了霉的馒头,引出课题,从熟悉的内容导入学生会感到比较自然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