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7/24
7
第三节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 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 和实验 精神。
❖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 分析,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 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 ”诗意现实主义”,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所谓现实主义即植根于 法国的传统之中,而诗意则是发自于现实内心的诉求.
2021/7/24
8
❖ 先驱者:雷内.克莱尔
《巴黎屋檐下》在德国、 美国、日本,甚至整个欧 洲都受到了欢迎。影片尽 可能地少使用对白,一切 思想和含义 都在人物的 动作、眼神和歌曲中完成。
❖ 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寻求表现潜意识的 暗流
❖ “自动”的写作或绘画,探索奇异事物或勾起回忆或 感情的想象,拒绝与排斥理性
❖ 《贝壳与僧侣》(1927年) (谢尔曼·杜拉克)被看作是 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 《一条安达鲁狗》 (1928年)路易斯·布努艾尔
❖ 它成了盲目反抗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写照。这种无力的 愤怒呼声所表现的真实情感,使这部影片具有一种人 间悲剧的气氛。
❖ 局限性:拍摄的角度固定,景别无变化
2021/7/24
2
第二节 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 一、以后,法国在美国电影的冲击下变得日薄西山。法国印 象主义学派从1917——1928年贯穿于整个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
❖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倾慕于美国电影中格里菲斯影片的磅礴气势,卓 别林影片的细腻情感,以及瑞典电影对大自然的情怀,从中激发了他振 兴法国电影的热情,想利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他于是通过他 主办的《电影》杂志在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等概念,企图使“法国 电影成为真正的电影,真正的法国电影”。代表作品:《狂热》(1921 年)、《流浪女》(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