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81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七講Mary Wollstonecraft and Mary Shelley母女Mary Wollstonecraft (1759~1797)Mary這對母子檔是浪漫主義史上的兩個傑出女性。
Wollstonecraft的父親是個紳士農夫(Gentleman Farmer),可惜事業失敗又酗酒成性,家裡常有暴力行為發生。
19歲離家,在巴斯區(Bath)做一個有錢人的Companion。
在上流社會生活的Wollstonecraft,非常看不起他們的生活。
1780年,Wollstonecraft回去照顧她垂死的母親。
她的妹妹在1784年因為生產而得到憂鬱症,Wollstonecraft以為這是因為她丈夫的暴力所造成的,於是與她兩個妹妹與另一女子Fanny Blood在倫敦開辦一座女子學校。
但不久Fanny便因肺病去世,這個學校也因經濟困難而關閉。
這些刺激使到Wollstonecraft在1786年完成第一本著作《Thoughts on the Education of Daughters》,同時成為貴族的家庭教師。
但因為小孩太喜歡她而開始懼怕他們的真正母親,而被這個家庭炒了魷魚。
在此之後,Wollstonecraft開始做些翻譯工作。
在1792年,她用六個星期的時間就寫出了《為女權之過平反(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 of Women)》,這本書的主題是女性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而這也是她的親身經歷。
但同時,她的強烈文筆雖然不能一針見血把問題給顯示出來,但至少凸顯了這個問題。
她發現不僅是中下階層的女性不得平等,連上流社會也沒有多少伸展的空間。
因此,女性只能藉著狡詐的頭腦與諂媚來獲得一般的權力,而男人也常誤用這不平等制度所賦予他們的權力。
在1792年,Wollstonecraft前往法國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概況。
她與一個美國人Gilbert Imlay 談戀愛,但後來卻發現Imlay並不愛她,於是便自殺但是未遂。
《富饶的西沙群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和阅读能力,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复杂句子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通过活动和互动来学习,对直观的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有很高的接受度。
在情感上,他们开始形成对家乡、祖国的初步情感,对祖国的美丽地方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
因此,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课堂活动和实际感受,激发他们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词汇描述事物,初步具备分析和欣赏自然景观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感受其独特魅力。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形容词和描绘性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 通过课文理解海水颜色变化的原因,培养观察和推理能力。
2. 描述海底生物和海鸟的多样形态,训练形象思维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多张色彩斑斓的西沙群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觉得这里美吗?"2. 地理定位:在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位置,简单介绍其地理位置,提问:“谁能告诉我,西沙群岛在哪个海域?”3. 提出疑问:分享西沙群岛的有趣知识,如“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 预设问题:提出“西沙群岛除了海水美,还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
(1)预读体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述西沙群岛的关键词,如“富饶"、“可爱”等,教师适时点拨关键词的含义。
《富饶的西沙群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8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
2.能抓住一段话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本段的主要意思。
3.能结合媒体展开合理的的想象,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中心句和关键词句去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展开合理想象,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简介西沙群岛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它是南海西北部的一群岛屿。
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老师一起来游览迷人的西沙群岛吧!2.出示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齐读课题。
出示第1自然段: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
”其实,我们这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二、自学课文,理清结构1.自学提示: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哪些自然段写了物产丰富?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2.读准文中的多音字"参”师:我们见过蓝中略带灰色的海水,也常常畅游在蓝色的浅海湾,但西沙群岛的海水却别有一番韵味。
让我们赶快到那里去看看,看看西沙的海水呈现出怎样的一番景象。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学习第2自然段,领会“风景优美"1.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西沙群岛的海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思考:()的海水?3.媒体出示西沙群岛的海水图片,感受海水的美。
(1)各种形式理解“五光十色”(图片,结合文中的语句)(2)读读段落,圈圈海水都有哪些颜色?并在上找一找(深蓝、淡青、浅绿、杏黄。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概况。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如“饶、岛、屿、划、威、武"等,并认识多音字“参”,理解“懒洋洋"威武”“盛开"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能给用“总分总”句序写的段落划出写出主要意思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课件(包含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物产视频等)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生查找的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1.询问学生假期想去的地方,引出西沙群岛的话题。
教师:(微笑)同学们,假期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去哪里旅游,或者特别想去的地方呢?学生A:我去了海边,那里很美!学生B:我还没去过海边,但我一直想去看看大海。
教师:(点头)大海确实是个神奇的地方,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一个比大海更神秘、更富饶的地方——西沙群岛。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课题)2.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引导学生理解“富饶”的意思。
(1)出示地图。
(2)教师补充: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大吗?我们祖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是我国土地和山河的面积,有同学知道我国海洋的面积吗?330多万平方公里。
我们的中国地图上(师指)这里还有一个小方块,这可不能少,这一片是我国的南海,南海上有许多岛屿,许多岛挨在一起叫——群岛,我们南海上许多岛都是沙质的,岛上只有沙滩,一个字叫——沙。
在南海,有北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还有西沙群岛,我们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就是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的特点是什么呢?题目中用了一个词——富饶。
3.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富饶的西沙群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名师备课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
2.理解关键句与段落之间的关联,关键句对于理解一段话的写作知识。
学习重难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A、逐段朗读,确定全文关键句1.先读题目师:同学们,富饶是什么意思?预设:东西多,钱多,简称物产多。
小朋友发现第一自然段有词语:物产丰富,风景优美2.最后一自然段师:小朋友这段有关键句吗?预设:第六自然段的两句都是关键句,题目是富饶的西沙群岛,句子里有的直接重复题目,有的类似词语。
3.梳理总结①关键句不一定只有一句,可以多次出现。
②划出全文的关键句,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位置很特殊第一处在课文开头段第二处在课文结尾段开头有,结尾有,开头就是呼唤,结尾就是呼应,这就是首尾呼应③第一自然段的关键句师:第一自然段的关键句在段中,能代表这一段的意思吗?预设:能师带学生一起读第一自然段,发现还不能,因为还要说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可以和段落中的其他句子合着读,表达丰富的意思。
第一段做成课件,学生说到哪一句就把句子变化。
④第六自然段的关键句两句关键句构成了一段话,第一句表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第二句表示以后会更好,都在表示同一个意思,西沙群岛是很富饶的,两个句子都很重要,各自表示一个意思,构成一段话。
如1+1=2,各自表示一个意思,凑成一整段的意思,紧扣目标教学。
B、在各个自然段中,寻找关键句1.师:哪些自然段出现了关键句?预设:第二、四、五自然段都有关键句2.师:同学们,你们都找了这三段的关键句,什么是关键句呢?预设:中心句就是关键句,可以暂时认可。
师:其实呀,关键句也好,或者你认为是中心句也好,只要它能代表这段话,就是关键句,少了它不行。
所谓关键就是重要,所谓中心必须围绕。
少了关键句就是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中心句就是必须围绕写。
3.第3自然段,为什么找不到关键句(进一步分清关键句与中心句的区别)a.读第三自然段,一句写一个意思读第一句,讲了什么?(珊瑚)。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
2、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成自然段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3、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4、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教学前准备中国疆域图,西沙群岛的图片、录像资料。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也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
如,关于西沙群岛鱼类、鸟类的数据资料。
教学本篇课文,可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
如,学习内容的选择:你最喜欢酉沙群岛的什么,请你选择读一读,能读出喜爱的感情吗?学习方法的选择: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开展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背出你喜欢的段落?3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颜色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能用“有的……有的……”句序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学时重点学时难点教学活动1【导入】一、深情导入,进入文本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有迷人的景色。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迷人的地方。
距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2.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请一名同学指出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 师:同学们找的可真准!这就是西沙群岛。
我国南海中四大岛屿之一。
这里的位置很重要,有祖国“南大门”之称。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一、揭题课前板书:西沙群岛1、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谁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大海带给我的感受也是这样,这是海面,这是海底,海底高低不平,如果露出了海面,形成一小块四面环海的陆地,这叫什么?大的叫岛,小的叫屿,总称岛屿。
如果不是一个,而是一群,我们就叫它——群岛。
出示地图:你们看,在那碧波荡漾、云飞浪卷的南海中,有一颗明珠,这就是美丽的西沙群岛,它由45座岛组成。
这里是海南岛,西沙群岛正是在海南岛的东南部,就是祖国的最南端。
海军守卫在那里,保卫祖国安宁。
出示: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指名读,齐读2、师:西沙群岛令人向往而充满神秘色彩。
看老师把课题写完。
板书:富饶的师:请大家看这个“饶”字,你想起了哪些老朋友?齐读:饶烧绕晓师:什么叫富饶?生:富饶就是物产很多,很丰富。
3、师:这节课,老师就要带着大家去领略这颗明珠的风采。
让我们走进课文,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去认识它,碰到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次,开始吧。
二、初读1、自由读2、把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读給同桌听。
3、师:刚才大家在读时,老师发现有几个词特别难读,你们看出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高低不平,成群结队懒洋洋威武飘飘摇摇千奇百怪四脚朝天珊瑚海参蠕动威武产卵栖息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正音:参栖息:树林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海鸟,栖息的近义词是:是不是所有的休息都叫栖息?小结:是的,一般情况指的是鸟类在树上休息。
卵:你看这个字,像什么?这两点就是卵。
4、把这些生字词都请到课文里,能不能把它们读正确呢?好,现在老师就请七位同学来分节指名读第2节:这节主要写什么?第3节:这节我们来到了哪里?第4节:这节我们还在哪儿?第5节:这节来到了哪儿?第6节:这节主要写什么?(随机板书)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西沙群岛,你想用什么词?师:同学们说得很多,那老师就把书上的两个词写到黑板上,让我们记住这两个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