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的临床疗效比较,2200字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与常规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表时间:2016-10-08T10:33:46.5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作者:林超师[导读] HD联合HDF方案和HFHD方案的疗效相当,但HFHD方案血磷的清除、血压的控制效果良好。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医院 528329摘要:目的:对常规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
方法: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HD联合HDF治疗,治疗组予以HFH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指标和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磷、β2-MG、血压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血磷值和血压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的5.0%与对照组的22.5%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HD联合HDF方案和HFHD方案的疗效相当,但HFHD方案血磷的清除、血压的控制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临床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尿毒症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可有效清除大、中分子物质,且是临床治疗尿毒症的重要手段[1]。
本研究以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为对象,对常规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与HFHD治疗尿毒症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证实了HFHD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现报告有关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52.5±4.6)岁;透析时间6个月-14年,平均(10.2±3.5)年。
医学论文-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效果比较医学论文-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机制。
方法将5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HPD)组与常规血液透析(CHD)组, 测定和比较透析前、后两组患者的BUN,SCr,iPTH,β2-MG和血磷的下降率。
结果CHD组BUN,SCr和血磷等小分子物质的下降率与HP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iPTH,β2-MG等大分子物质的下降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HPD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方便经济,适合广大透析室推广应用,但对于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尿毒症常规的低通量血液透析以清除小分子毒素为主,不能有效清除一些中大分子毒素,1,,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透析患者出现许多与透析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如营养不良、顽固性瘙痒症、胸腹腔积液、肾性贫血、透析相关淀粉样变等显得特别突出,不仅给治疗带来复杂性,而且增加病人痛苦,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使人们认识到常规低通量透析的局限性。
因此,笔者对50例采用HPD和CHD透析方式的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效果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长期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PD组2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2,70岁,平均46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6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多囊肾2例,狼疮性肾炎2 例;CHD组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1,69 岁,平均4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7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多囊肾2例,狼疮性肾炎1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所有患者透析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近3个月未出现感染性自身活动性免疫疾病,近期未使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常规使用降压药、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钙剂等药物。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的透析效果比较【摘要】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的透析效果。
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hd 组、hfhd组和hdf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三组的β2-mg清除情况和血清清蛋白情况。
结果hd组透析前后β2-mg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和hdf组透析前后β2-mg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且hfhd组的下降幅度快于hd组,hdf组的下降幅度快于hfhd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fhd清除中分子物质β2-mg的效果较优,而且费用合理,不会引起蛋白质的流失而导致营养不良,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后的重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1],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但是透析的远期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透析的远期并发症与中分子毒素清除不彻底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仔细研究对比了三种不同透析方法的优劣,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hd组、hfhd组和hdf组各20例,其中hd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44.5±5.2)岁,体重(53.7±7.6)kg,身高(161.2±4.9)cm,透析龄(30.5±15.5)月,hfhd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3.5±4.2)岁,体重(50.5±6.6)kg,身高(160.5±5.1)cm,透析龄(31.5±14.3)月,hdf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2.6±4.3)岁,体重(52.5±5.6)kg,身高(160.2±5.9)cm,透析龄(33.4±13.5)月。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6-07-23T10:11:40.6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作者:刘艺[导读]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血液透析,能够更好地清除血液中的大中分子毒素,适合推广应用。
刘艺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医院急诊科湖南安化 413500【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血液透析科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6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28例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28例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透析后两组患者BUN、SCr、P、β2-MG、PTH等指标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P、β2-MG、PTH水平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血液透析,能够更好地清除血液中的大中分子毒素,适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措施,随着其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和延长生命[1-2]。
本研究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旨在比较两种透析方式的效果,为临床透析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5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8.36±5.29)岁,透析时间1~8年,平均(3.64±0.72)年,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7例,慢性间质性肾炎5例,多囊肾4例,良性肾动脉硬化2例。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的临床疗效比较作者:王玮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04期【摘要】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的临床疗效。
方法3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
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85.5±5.2)mm Hg(1 mm Hg=0.133 kPa)、(131.5±10.2)mm Hg、(6.7±2.8)×109/L、(5.8±2.4)mg/L,对照组分别为(82.8±5.2)mm Hg、(131.1±8.2)mm Hg、(5.9±1.4)×109/L、(4.9±1.4)mg/L;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77.4±8.9)mm Hg、(115.4±19.5)mm Hg、(6.8±3.1)×109/L、(4.7±3.2)mg/L,对照组分别为(81.4±7.4)mm Hg、(129.4±18.4)mm Hg、(5.9±1.2)×109/L、(3.9±1.4)mg/L。
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2例轻微过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2/15);对照组出现3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3/1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的临床透析效果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总结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常规血液透析的效果,选取最佳透析方法。
方法:选择相关病患总数72人,将这72名病患平均的分为两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为高通量组,使用常规血液透析的为常规组,选取的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3月。
通过对透析前后和不同组之间的效果和变化状况进行对比,对比的项目有血尿素氮、血肌酐、清蛋白、血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和血清电解质等,除此之外还要将两组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结果:透析后两组血肌酐都减少,存在差异(P<0.05);经过透析常规组血清中清蛋白的含量有所减少,高通量组经过透析后并未发现差异(P>0.05);,两组的血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素不存在差异(P>0.05),透析后血清电解质中的钠、钾、磷和氯无明显变化(P>0.05),透析后高通量组的感染率比常规组的低,两组的感染率分别为17.26%和45.85%,二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综合来看,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应予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透析效果引言: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各种先进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各种疑难杂症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对一些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透析能够对他们延长他们的生命。
在相关专家进行透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种种问题,医学的研究永无止境,以往常规血液透析对相关病症的缓解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常规血液透析,更具效果。
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在血液透析部门进行治疗的病患随机进行选择,选择的总数量为72名,将这72名病患平均分为两组,我们把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称为高通量组,使用常规血液透析的称为常规组,选择的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3月。
高通量组男16人,女20人,平均年龄(35.6±6.8)岁;常规组男17人,女19人,平均年龄(34.8±7.1)岁,二者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病患都是第一次进行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的效果对比分析孙小燕【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常规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合法、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计算机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28例)与实验组(n=28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合法,实验组患者予以高通量血液透析,分析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经CRP、白细胞、收缩压、舒张压、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参照组血液透析患者CRP、白细胞、收缩压、舒张压、不良反应等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6个月指标白细胞(6.78±3.22)×109、收缩压(115.54±19.65)mmHg、舒张压(77.24±8.69)mmHg 与基线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规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合法、高通量血液透析存在类似的疗效,但是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更好的控制血压,值得应用.【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01【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效果【作者】孙小燕【作者单位】重庆市重钢总医院肾内科,重庆 4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血液透析是清除大分子毒素的一种有效措施,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肾衰竭的关键措施[1-2],可将尿毒症毒素有效清除,维持体内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各界人士高度重视。
现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析结果予以报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次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5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样本数据,以计算机表法对患者予以组别均分,每组例数为28例,参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例数14例,男性患者例数14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45.32±5.65)岁,最长透析时间13年,最短透析时间 0.5年,中位透析时间(6.25±1.32)年;实验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例数15例,男性患者例数13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22岁,中位年龄(47.51±4.68)岁,最长透析时间14年,最短透析时间1年,中位透析时间(7.245±1.27)年。
· 调查分析 ·1912020年 第30期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EP 发生与生殖系统感染有关。
据报道泌尿生殖道CT 感染是生殖道感染主要病原体,多达60%的输卵管炎患者对CT 血清学IgG 检测呈阳性反应。
据估计,有80-90%的泌尿生殖系统CT 感染妇女是无症状的或有亚临床感染,大约30%的妇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感染。
与阴性结果相比,CTIgG 阳性的女性在怀孕过程中更有可能患有EP。
建议下生殖道CT 感染可能会上升到上生殖道,导致输卵管炎。
由于输卵管炎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输卵管结构异常,输卵管植入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CT 感染会降低输卵管上皮纤毛的活性和输卵管平滑肌的收缩,从而显著增加发生EP 的风险[3]。
本研究局限性在于个人隐私原因,很难避免信息偏差,但是我们采集了一些客观证据,例如CT 抗体检测和病历资料,以提高收集数据的可靠性。
调查过程中仍有未完善的信息,例如参与者是否为一夫一妻制性关系,是否存在多个伴侣等。
另一个问题是生殖系统感染的确认。
约有10%的无症状或亚临床感染是由CT 以外的病因引起的。
我们证明,除了EP 危险因素(包括生殖器CT 感染,既往感染和既往附件手术史)外,还应注意计划生育且有不孕和IVF 治疗史的女性,尤其是输卵管不育病例。
这可以使专业医疗保健提供者受益于优化医疗服务,从而在提供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时防止该人群中出现EP。
总之,导致异位妊娠的因素主要包括生殖系统感染、盆腔感染、附件手术、体外受精治疗等,导致生殖系统感染和盆腔感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引起,平时注意预防感染,注意增加避孕套使用;育龄妇女应避免多次流产。
参考文献:[1]程锦,周萍,吴泉,等.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5972-5974.引言:慢性的肾功能衰竭病患会因为肾脏病使得他们肾脏的功能出现了渐进性功能减退的情况,从而可以出现代谢紊乱一系列的综合征,最终可以形成人们经常说的尿毒症。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的
临床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两种透析方法的临床效果差异。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78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89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对比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血液中的β2-MG、Urea、Cr以及血清白蛋白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的透析效果较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的效果更佳,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疗效比较
随着临床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发病率逐渐提高,临床上对于血液透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高效的血液净化治疗十分必要。
目前临床上的血液透析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以及血液透析滤过等,上述方法中,以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的应用较多,高通量血液透析是当前较为先进的透析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血液透析效果。
本文对所选17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78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89例患者。
其中实验组患者中男48例,女41例。
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68.73±8.96)岁。
对比组患者中男51例,女38例。
年龄11~75岁,平均年龄(68.78±8.94)岁。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通过实验室检验确诊为肾病患者,患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56例,糖尿病肾病44例,良性肾动脉硬化18例,狼疮性肾炎20例,多囊肾40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如对患者进行限制盐分和水分的摄入,对患者进行优质蛋白的补充,在患者出现贫血和骨质疏松时进行治疗,并对未患上述两种疾病的患者进行预防。
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通过PD液进行透析,剂量为8L/日,对比组则采用联合透析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2周/次的常规透析治疗和1次/周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做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β2-MG、Urea、Cr以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并做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β2-MG、Urea、Cr以及血清白蛋白指标与对比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比较分析(±s)[n(例)]
组别例数β2-MG(mg/L)Urea(mmol/L)Cr(mmol/L)血清白蛋白(g/L)实验组89 8.56±2.67 9.58±2.56 338.67±58.62 36.78±9.54 对比组89 13.85±4.58 10.65±5.85 402.77±105.46 48.56±12.34 P -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血液净化技术是当前较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对于肾病以及肾功能衰竭患者来说十分
关键,血液净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1]。
随着临床对
于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2]。
临床不断的提升血液净
化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上除了应用常规血液透析和血液
透析滤过外,还研究了高通量血液透析技术并在临床上广泛的使用[3]。
传统血液透析技术是
通过对患者体内分子量小、水溶性以及与血浆蛋白结合低的毒素和代谢产物进行清除,患者
虽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钙磷代谢障碍,使患者的皮肤出现瘙痒
症状,严重时会加剧和导致患者出现肾性骨病。
除此外,高磷血症还会对患者的甲状腺产生
影响,患者容易出现甲状腺亢进疾病,并导致患者体内β2-MG增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
用并发症。
高通量血液透析是较为先进的透析技术,该技术是李彤合成膜和高通量滤具进行透析,
高通量滤具具有更高的通透性和溶质扩散性,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能够将更多大分子量的溶质
从血液中传至透析液中,能够有效减少传统透析方法无法有效过滤大众分子毒素清除不彻底
而导致的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透析淀粉样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此类疾
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通量血液透析则能
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故对磷(P)、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等物质,并不
受血液透析治疗时间的影响,能够从长远上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另一项
关键优势在于,在更好的透析血液中的杂质的同时,不用置换液,能够避免透析后氨基酸的
减少现象的出现。
通过对本文所选17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看出,患者接受高通量
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两组患者的β2-MG、Urea、
Cr以及血清白蛋白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兰薇研究结果相似,可
见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效果更高,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
生存质量,减少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兰薇,周结学,许凤英.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02):262-263.
[2]李峥峻,杨定平.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终末期肾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
临床疗效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04):449-451.
[3]周祖莲,赵通武,冉思成. 血液透析滤过、透析联合灌流、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难
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4(05):55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