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滤过与血液透析滤过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869.00 KB
- 文档页数:7
关于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的解析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尿毒症病人对透析方式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从以往血液透析,逐步发展到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
三者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无论是对医生还是病人来说,都有必要详细了解一下,以便做出更适合自身的选择。
1 血液透析1.1 定义及作用机制血液透析是根据膜平衡的原理将病人血液与含一定化学成分的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内,在透析膜两侧流过,分子透过半透膜做跨膜移动,达到动态平衡。
病人体内积累的小分子有害物质得以清除,人体所需物质也可由透析液得到补充。
血液透析主要是依靠半透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所产生的弥散作用进行溶质清除,其清除率与分子量成反比,对尿素、肌酐等小分子物质有较高的清除率,而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能较差。
血液透析具有以下优点:(1)迅速清除血钾,纠正酸中毒(2)价格比较便宜,可以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接受。
1.2 血液透析适应证(1)急性肾衰竭;(2)慢性肾衰竭;(3)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4)其他①顽固性心力衰竭伴有严重的液体潴留及难治的致死性高钾血症、肾衰竭或BUN明显升高;②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腹水。
1.3 血液透析相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有:(1)严重感染可引起播散;(2)出血;(3)严重心功能不全伴有休克、低蛋白血症、严重的低氧血症;(4)严重低血压或休克。
1.4 临床急性并发症(1)失衡综合征:失衡综合征是在透析中或透析结束后数小时出现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系统的急性医源性症状的总称。
其原因目前普遍认为主要是由于血液中溶质浓度(主要是尿素)急速降低,使血液和脑组织间产生渗透压差,低钠透析液造成的钠平衡失调和透析液碱化剂的组成,血液pH的变化和HCO3在血液与脑脊液间的浓度差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高效能透析器的使用,超滤量过大、过快等都是造成失衡综合征的因素。
(2)透析低血压:透析中出现显著血压下降以致休克,使透析不可能充分进行。
(3)心律失常。
(4)高血压(5)肌肉痉挛。
血液透析滤过一、定义及概述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是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结合,具有两种治疗模式的优点,可通过弥散和对流两种机制清除溶质,在单位时间内比单独的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清除更多的中小分子物质。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一)血液透析滤过适应证同血液滤过,下列情况更具优势:1.透析不充分。
2.透析相关的淀粉样变。
3.心血管功能不稳定。
4.神经系统并发症。
(二)血液透析滤过禁忌证同血液滤过,参照“第12章血液滤过”。
三、治疗前患者评估同血液透析,参照“第11章血液透析”。
四、治疗模式和处方(一)治疗模式包括前稀释置换法、后稀释置换法及混合稀释法。
(二)处方1.建议血流速度>250ml/min,透析液流速500~800ml/min,以清除适量的溶质。
2.置换液补充量根据滤器的超滤系数及血流速度,前稀释置换液量为血流量的50%~60%,建议HDF治疗4h前稀释置换量30~50L;后稀释置换液量为血流量的25%~30%,建议HDF治疗4h后稀释置换量18~25L。
为防止跨膜压报警,置换量的设定需根据超滤系数及血流速度进行调整。
五、血管通路同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参照“第9章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
六、抗凝方法(一)治疗前患者凝血状态评估和抗凝药物的选择参照“第10章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
(二)抗凝方案同血液滤过,参照“第12章血液滤过”。
(三)抗凝治疗的监测和并发症处理参照“第10章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
七、血滤器选择血液透析滤过使用的透析器与血液滤过使用的透析器/滤器类似,为高通量透析器或血滤器 [超滤系数≥50ml/(h·mmHg)]。
八、置换液同血液滤过,参照“第12章血液滤过”。
九、操作程序及监测(一)物品准备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透析滤过管路、安全导管(补液装置)、穿刺针、无菌治疗巾、生理盐水、一次性使用冲洗管、消毒物品、止血带、一次性使用手套、透析液等。
(二)开机自检1.检查透析机电源线连接是否正常。
一血液透析原理透析是指半透膜两侧的溶液通过弥散、渗透及超滤作用,即溶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流动,而水分子由渗透压低的一侧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流动的过程,最终达到动态平衡。
血液透析通过血液与透析液之间的溶液弥散和超滤来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透析过程也就是溶质进行弥散和滤过过程。
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
从而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毒物;调整水和电解质平衡;调整酸碱平衡。
具有人体肾脏的部分功能(但不能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功能)。
透析原理包括:1、扩散;2、超滤;3、对流;4、吸附。
1、扩散:溶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动的过程。
影响扩散的因素:溶质的浓度梯度、溶质的分子量、半透膜的阻力。
2、超滤:利用压力差将溶质或溶剂从一侧向另一侧运动的过程就是超滤。
例如透析时脱水。
3、对流:在这里所说的对流是最近开展新透析技术所提出的。
血液滤过就是利用对流原理进行的。
4、吸附: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原理。
如血液灌流,就是用炭肾清除血液中的大分子及中分子物质。
透析的物理学原理-----------半透膜透析的物理学原理---------弥散透析的物理学原理--------超滤透析的物理学原理------------渗透渗透和弥散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水分仍旧可以通透,最终导致两侧浓度趋于平衡。
透析的物理学原理--------反渗透和超滤相类似,反渗透时也在膜的一侧加以压力。
反渗透技术常用于血液透析时净水的制作,后者用于配制透析液。
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流程图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透析器的结构二、血液透析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血液透析机大致可以分为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和透析液供给系统两部分。
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包括血泵、肝素泵、动静脉压监测和空气监测等;透析液供给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配液系统、除气系统、电导率监测系统、超滤监测和漏血监测等部分组成。
血液滤过与血液透析滤过技术指南2023版一、血液滤过与血液透析利用扩散原理清除溶质不同,血液滤过(hemofi1.tration,HF)利用对流方式清除溶质和水分。
HF对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的清除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面优于血液透析(hemodia1.ysis,HD),但因超滤量限制,对小分子尿毒症毒素清除则逊于常规HDC【原理】HF模仿肾单位的滤过重吸收原理,将患者血液引入膜面积与肾小球滤过膜面积相当的血液滤过器中,在跨膜压力差作用下,血浆水分及其溶质经由滤过膜上侧孔大量滤出。
为补偿被滤出液体和电解质,在滤过器后或前同步输入与正常细胞外液成分相仿的等量或略少于超滤量的置换液。
由于模拟了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球重吸收过程,HF是一种更接近于生理状态的肾脏替代治疗。
HF溶质清除率取决于超滤量及滤过膜筛系数,分子体积小于滤过膜侧孔孔径的溶质均能被清除,清除量与溶质血浆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分子量无关,即滤除液溶质浓度与血浆浓度相等,又称为等渗超滤;而HD则是通过扩散作用清除溶质,其溶质清除率与溶质分子量成反比,因此超滤液中小分子溶质浓度远高于血浆,又称为高渗超滤。
HF尤其适合于需要清除过多中分子毒素、心血管功能差不能耐受HD治疗的患者。
【方法】HF需要具有良好通透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滤过膜及血液滤过器、无菌置换液及配备精确容量平衡控制系统的血液滤过机。
1.血液滤过器血液滤过器的构造主要为空心纤维型,滤过膜是由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的非对称膜,即由微孔基础结构支持的超薄膜,膜材料包括聚枫、聚醵枫、聚丙烯睛、聚酰胺等。
血液滤过器及滤过膜应该具备以下要求:①水分通透性高,超滤系数(KUf)M50m1.∕(h・mmHg);②溶质转运面积系数(KoA)及溶质清除率高,尿素清除率>600m1.∕min,p2微球蛋白清除率>60mI∕min;③膜表面积大(1.5m?以上);④截留分子量明确,使代谢产物(包括中分子物质)顺利通过,而白蛋白等仍留在血液内;⑤由无毒、无致热原,具有与血液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制成;⑥物理性能高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