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伤口感染怎么办
- 格式:pdf
- 大小:76.46 KB
- 文档页数:2
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手术伤口感染是外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
在医院普外科中,由于手术而引起的切口感染是非常常见的,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需分析切口感染原因,并加强对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68-02手术伤口感染是外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
伤口感染是指发生在术后30个小时以内、与手术有关的、伤口内有脓液样分泌物流出,或者经过软组织培养能获得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的,伤口处有疼痛、压痛、局部肿胀、发红或发热等症状的感染。
作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发生、发展的因素很多,这给患者的彻底治愈带来很大的困难。
若感染伤口护理得当,可缩短愈合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1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很多,包括外源性及患者自身因素,概括起来,大致如下:1.1一些急诊情况下,可能因术前皮肤清洁不充分、开放性窗口,导致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准备不充分,从而引起切口感染。
1.2普外科有些手术时间较长,切口暴露空气中的时间过长,也可能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
1.3引流管数量过多。
普外科引流管道较多,如腹腔引流管、留置导尿管、“t”字管等。
过多的引流管一方面不利于术后创口的恢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创面暴露的机会,增加了切口感染的风险性。
1.4患者自身因素。
部分患者自身免疫力差,术后也容易出现感染情况。
另外,一些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特别是患恶性肿瘤的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差,加上术后不恰当的护理方式,很容易出现手术创口的感染情况。
2护理对策2.1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为了有效地提高患者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能力、降低致残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了解手术前的准备、术前配合的重要性及术后治疗效果,医院应当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健康宣教。
术后伤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还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正确的术后伤口感染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术后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一、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1. 术前准备:术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减少细菌的侵入。
2. 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3. 抗生素预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4. 术后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术后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二、术后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1. 观察伤口情况: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包括伤口红、肿、热、痛等症状。
若发现伤口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异味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2. 清洁伤口: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清洁伤口,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避免用手指或工具触碰伤口。
3. 换药护理:根据伤口情况,按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湿润。
如伤口出现渗液、脓液等,应及时清理,并告知医生。
4. 抗菌药物使用: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切勿自行购买药物,以免造成耐药性。
5.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术后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适量食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肉类、鱼类等。
6. 休息与活动: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7.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翻身、咳嗽,避免伤口受压。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8.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情绪,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9.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术后伤口感染的康复护理1. 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
2. 饮食调整: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 充足睡眠: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4. 保持良好心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6岁,因“直肠癌”于我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
术后3天,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症状,表现为切口局部红肿、疼痛、有脓液渗出。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7.5℃,心率80次/分,血压120/80mmHg。
二、护理评估1. 切口感染:切口局部红肿、疼痛、有脓液渗出,提示感染。
2. 体温升高:体温37.5℃,提示可能存在全身感染。
3. 心理因素:患者担心切口感染影响康复,出现焦虑、恐惧情绪。
三、护理目标1. 控制切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2. 降低体温,预防全身感染。
3. 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四、护理措施1.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避免感染源侵入。
(2)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渗出情况。
如发现渗出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切口局部红肿、疼痛时,可给予局部冷敷,减轻炎症反应。
(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2. 体温管理(1)监测体温变化,每日4次,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趋势。
(2)体温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敷等。
(3)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
3. 心理护理(1)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向患者讲解切口感染的原因、治疗措施及预后,减轻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3)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 营养支持(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充足,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3)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如低脂、低盐、易消化食物。
5. 功能锻炼(1)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如翻身、深呼吸等,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五、护理评价1. 切口感染:通过有效的伤口护理和抗生素治疗,患者切口感染得到控制,伤口逐渐愈合。
2. 体温:经过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3. 心理状态: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得到缓解,积极配合治疗。
手术后感染了怎么办,找准原因很重要手术以后如果出现了感染,应该积极的抗感染调理,同时也应该祛除感染灶。
常见的就是形成了脓肿,或者切口皮下积液继发感染,必要时还需要进一步手术引流或者拆除缝线充分的引流。
使用正品营养食物,稳定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改善神经紧张、紧张性腹泻、皮肤炎,扩张末梢血管,改善手脚冰冷。
普通感染食用动物肝脏、蛋、牛奶、起士、糙米、全麦制品、芝麻、香菇、花生、绿豆、咖啡即可。
有经济条件者,可以熬制中药粥。
出院不久的感染,要吃高精营养素。
及时的调整用药。
手术后预防感染感染会减慢治疗后的恢复,创造出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感染可以从切口,血液或切口周围区域开始。
也有可能感染与您的手术无关,例如胆囊手术后的尿路感染等。
大便后要及时清洁肛周皮肤,防止肛周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避免空气对流。
勿使病人受凉,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增加抵抗力,可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营养吸收,修复红细胞损伤,防止红细胞合成障碍和发育不良。
保持伤口清洁以防止感染,否则可能延迟伤口愈合。
应使用温热无菌盐水或水,通过注射器轻轻冲洗伤口,而不是擦拭或洗澡,以尽量减少对伤口的创伤并保持良好的康复环境。
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伤口清洁本身是干扰伤口愈合的一种形式,如果过度进行可能会延迟伤口愈合。
不建议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如过氧化物和酒精等。
敷料是术后伤口处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敷料应保持湿润的伤口环境,从而促进伤口愈合,能够去除可能导致伤口浸渍的过量渗出物,提供良好的屏障以防止细菌或液体污染,并且粘附于皮肤但是在去除时无创伤。
由于每个伤口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根据每个伤口的需要个性化敷料方案。
术后避免感染,有利伤口愈合手术后对于切口愈合尤为重要。
无论病因如何,所有伤口都会在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阶段发展。
止血在伤口后立即开始,可能需要几秒到几分钟到几小时。
一旦出血得到控制即进入炎症阶段,炎症发生在数小时至数天,并且还会出现血小板脱颗粒和肥大细胞或组胺反应中产生组织水肿,增殖持续数天至数周。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其症状通常为腹部疼痛和发热,而治疗方法则是通过切除阑尾。
但是,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感染。
本文将对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一、感染原因分析1.手术器械的感染:手术器械没有经过彻底的消毒,或者手术器械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某些污染,都可能导致切口感染。
2.手术者无菌操作不规范: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来操作,导致手术器械受到了污染,从而引发感染。
3.切口周围的细菌感染:如果患者在手术前已经存在一些细菌或病原体,那么手术后这些病原体可能会在切口周围繁殖,并引发感染。
此外,即使没有存在细菌或病原体,手术后也可能会通过外部渠道进入细菌,导致感染。
二、治疗对策1.手术器械消毒的严格执行:手术器械的消毒是防止感染的最基本措施。
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对手术器械进行全面消毒,以保证无菌操作。
2.手术者无菌操作规范: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必须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佩戴洁净衣物、口罩和手套,防止身体的污染。
3.术后切口敷贴:手术后,医生会进行切口敷贴。
而医生在敷贴时需要注意更换洁净敷料,以保证切口周围的干净和无细菌。
4.使用抗生素药物:当发生切口感染时,医生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清除细菌和防止感染蔓延。
抗生素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但也需要遵循医嘱进行使用。
5.切口内部治疗:手术后,医生需要进行切口内部清理,以清除感染细菌。
此外,医生还需要根据感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灌注等。
总之,在预防和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时,医生需要执行无菌操作的要求,严格消毒手术器械,在进行切口敷贴时及时更换洁净敷料,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控制感染,并对切口进行内部清理等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确保患者手术后的恢复。
伤口感染如何紧急处理发表时间:2020-05-08T11:36:24.580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8期作者:苟文华[导读] 人们在经过手术、碰撞等方式在身体上出现了一个伤口,此时的伤口如果护理不及时就有可能出现伤口感染,危及整体的生命健康。
伤口按照洁净程度分为三种类型:清洁伤口,即无菌状态下的手术切口,也包括经过严格清创处理的无污染的外伤伤口(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四川广元 628012)人们在经过手术、碰撞等方式在身体上出现了一个伤口,此时的伤口如果护理不及时就有可能出现伤口感染,危及整体的生命健康。
伤口按照洁净程度分为三种类型:清洁伤口,即无菌状态下的手术切口,也包括经过严格清创处理的无污染的外伤伤口,能够顺利的愈合;污染伤口。
即在伤口出现八个小时内被细菌或异物、污物污染的伤口,进行严格的清创处理能够让伤口顺利愈合;感染伤口是已经出现感染现象的伤口,如一些化脓性外伤疾病的术后切口、手术切口受到污染感染等都会让伤口感染,感染伤口的愈合需要相当的时间与难度。
伤口的感染主要依赖于细菌的毒素和侵袭力,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是指细菌对组织器官的毒害效应,是细菌通过分泌物质直接攻击组织器官毒害人体的被称之为外毒素;内毒素是指人体反击细菌后,细菌死亡从而释放出的毒素。
这两种毒素作用在人的创口之上,配合上一些细菌如革兰阳性菌等强大的侵袭力道,能够致使伤口出现感染症状。
1 伤口感染的处理目标伤口感染的处理目标分为两方面,其一为将伤口部位的微生物数量或负荷控制在患者自身所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意味着让人体重新获得身体调节的主动权;其二为营造一个修复细胞的良好工作环境,其意味着能够将温度、生长因子、酸碱度等方面的外在内在环境控制在适合细胞生长的参数内,从而让伤口能够更快的摆脱感染状态,尽早愈合。
2 感染伤口的处理方法2.1 减压与固定当感染伤口处在足部上时,需要利用像是减压鞋、充气袜子等支持器具,感染严重时需要打石膏固定,防止伤口与地面直接接触压迫循环,促进伤口附近的血液流动,使免疫细胞能够达到感染伤口,同时保证伤口的氧气环境,防止厌氧菌大规模滋生。
手术切口感染如何护理?一、手术切口感染在临床外科手术中,手术切口能够使手术术野充分的显露,所以其是保证手术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步骤。
但事实上,手术切口本身就属于一种创伤,不论是切除病变组织,还是修复和缝合切口,都会破坏患者局部皮肤组织的完整性。
手术切口破坏患者皮肤组织,对局部保护屏障造成损坏,从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为医院里十分常见的感染之一,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也是临床手术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在各类医疗相关的感染中位居第三。
手术切口感染会直接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不仅会延迟患者伤口的愈合,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
此外,如果切口裂开,手术切口感染甚至会导致患者全身性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等重症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增加临床病死率等。
因此,了解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和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显示,手术切口感染考虑与手术类型/时间、手术室的环境、患者自身的体质及基础性疾病等有密切联系。
通常认为,如果进入手术室参观的人员过多,会增加手术室内空气中流动的细菌量,手术时间过长、手术过程中对视野暴露出的血管压迫太久,会对患者的局部循环造成影响,进而造成组织细胞缺氧。
而如若组织细胞持续缺氧,会使患者的手术切口处抵抗力下降,极易因致病菌侵袭而引发感染。
其次,手术室相关因素是造成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一环,手术中的患者身心最为脆弱,在手术室中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
为了降低手术室空气中致病菌的数量,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可以通过向手术室输送洁净空气,及时将手术室内可能发生了污染的空气置换,并利用臭氧消毒机对真菌、霉菌及原虫等进行杀灭。
除了手术室的空气,还需注意手术室的温度,研究表面,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手术切口会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而手术室内的温度会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手术室内温度偏高,手术切口周围的皮肤便容易出汗,皮肤上的细菌极易进入切口,而温度较低的话,则会使血管发生收缩,在低温的冷刺激影响下,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感染性伤⼝的护理措施:
1、⽪肤创⾯的处理⽪肤软组织在清创或切开引流时,就应注意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机能⼒的⽪肤组织,为维持⽪肤的张⼒打好基础。
缝合前3天,每天⽤2%的双氧⽔清洗擦试伤⼝周围的⽪肤,使其光洁,注意保持⽪肤的完整性。
2、⾁芽组织的处理感染性伤⼝经充分的引流后,伤⼝内⽣成新的⾁芽组织,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往往导致⾁芽⽔肿、过度增长、⽣长停滞、从⽽影响伤⼝缝合质量。
⾁芽组织⽔肿可选⽤10%的⾼渗盐⽔湿敷;过度增长的⾁芽组织,可⽤剪⼑予以剪除;⾁芽组织颜⾊灰暗,⽣长停滞,可在每次换药时⽤有齿镊夹持刺激⾁芽组织。
去除⽼化的,促使新⾁芽组织⽣长,或敷⽤中药⽣肌膏、⽣机散等去腐⽣肌药物。
适宜的⾁芽组织应该局限在伤⼝⽪下组织内的⽔平,不能超出⽪肤边缘。
3、抗⽣素的选择感染性伤⼝根据致病细菌种类不同,选⽤不同的抗⽣素。
伤⼝换药时,酌情取创⾯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抗⽣素。
每天根据伤⼝⼤⼩,选⽤适量的敏感抗⽣素盐⽔纱条湿敷创⾯,这样可使抗⽣素在⽪肤创缘和软组织(⾁芽组织)上分布均匀,以增强局部组织的抗菌效果,从⽽达到最有效的抗菌作⽤。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摘要】术后切口感染是困扰医患双方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寻找易感因素、易感环节、分析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有效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它的发生,提升医疗质量。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10-021、原因分析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及周围环境中,当手术人员(主要是手)、病人皮肤、手术器械、敷料、用品消毒与灭菌不彻底时,就可将微生物传播到手术野内,从而使手术伤口发生沾染和感染。
可见,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与病人自身、环境、工作人员的无菌技术等有直接关系,具体分析如下:1.1 病人自身因素,(1)知识层次、性格特征、卫生习惯、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比如卫生习惯差、过分焦虑等对疾病的预后都不利。
(2)过度肥胖、免疫力低下、糖尿病人群、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者、自身污染严重者。
1.2 环境因素1.2.1 通道及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易致交叉感染。
1.2.2 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浮游菌总数达700cfu--1800cfu/m3时,感染率明显增高,若降至180cfu/m3以下时,则感染的危险性就大为降低。
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1)供应手术室空气的质量。
(2)手术室中的人数。
(3)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走动与说话。
(4)工作人员的服装与手术盖布的质地。
棉织品易产生纤维絮,与空气中的浮游菌,微粒形成气溶胶,增加感染机会。
(5)保洁及空气消毒不到位。
(6)手术间内温湿度不适宜,温度过高,工作人员体内代谢快易出汗,影响操作并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温度过低易发生低温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
1.3 工作人员的因素,据报道,来源于医院工作人员的切口感染约占手术部位感染的35%,主要在于:1.3.1 医务人员重治疗、轻预防,对切口感染认识不足。
1.3.2 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匮乏,消毒隔离意识淡漠。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分析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操作过程中切口发生感染,是现代医院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患者的伤口愈合受阻,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临床治疗措施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1.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的个人卫生状况、免疫功能等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2. 手术操作因素:手术操作的规范与细致程度直接影响手术切口是否感染。
操作过程中的无菌要求和手术器械的消毒操作非常重要。
此外,手术时间过长也容易引发感染。
3. 医院环境因素:医院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的空气质量、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习惯都是决定因素。
二、临床治疗分析1. 预防措施(1)提高患者个人卫生意识:医生要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个人卫生宣教,指导患者在手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期的个人卫生保健工作。
(2)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检查,保证手术前患者体内没有任何潜在感染灶的存在。
此外,要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难度选择适当的消毒技巧和器具。
(3)手术操作的规范化:医生和护士要做到手术无菌操作,遵守无菌原则。
手术室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及时清除手术室内的各种垃圾和污秽物。
2. 感染治疗(1)抗感染治疗:当手术切口感染已经出现时,及时采取抗生素治疗是很重要的。
在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感染性病原微生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2)伤口处理与修复:对感染性伤口要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局部脓肿的形成。
对严重感染的患者,还需进行伤口引流和病灶清创,重建受损的组织。
(3)控制全身症状:手术切口感染后,患者往往伴有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的控制对患者的康复很重要。
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中药汤剂等方法来缓解全身症状。
手术伤口感染怎么办
作者:孙敏
伤口出现炎症感染是十分令人烦恼的,正常的伤口愈合过程分为炎性反应期、肉芽期以及上皮期,伤口基本上三周左右就可以愈合或者大部分已经愈合,如果超过三周没有愈合,可以定性为伤口愈合缓慢,应到医院进行检查,查明具体原因,针对性进行治疗。
伤口炎症感染是伤口不愈合最为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发生在术后个人护理过程中,或者日常生活碰伤后,对于伤口的护理没有做到位,或者使用其他外用药物造成了伤口的污染,都是会导致伤口发炎感染的。
(伤口愈合过程中应该做到戒烟酒、忌辛辣,保持饮食清淡)
伤口感染了怎么办
伤口如果没有做好护理导致出现了感染,应该针对具体感染情况在做分析。
非化脓性感染
伤口渗出液增多,或者出现黑色痂皮以及持续红肿热痛等。
此时应该使用生理盐水将创面冲洗干净,将伤口表面异物清理掉,在使用碘伏擦拭伤口进行消毒即可。
化脓性感染
伤口有脓液流出,伤口周围红肿痛,或者按压有波动感,伤口不是红色,而是有黄白色坏死组织附着。
此类伤口化脓较为严重,应该使用双氧水对伤口进行清洗或者请医生划开引流,将内部脓液排除干净,在使用于氏收口方湿敷治疗,伤口不要包扎的过紧或者过厚,及时的更换被污染的敷料。
受伤后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1.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干净清水尽快沖走伤口上的细菌或污物,减低细菌数量;
2.用干净纱布按压伤口四周,轻微的伤口一般很快止血;如没有纱布,可用干净纸巾作为急救止血。
3.确保干净后,使用纱布包扎一两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