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伤口的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13.17 KB
- 文档页数:1
Ⅱ类切口手术:
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Ⅰ类切口手术:
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Ⅲ类切口:
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
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愈合的分级有三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
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愈合的分级有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怎样选择麻醉方法?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手术的种类,决定麻醉的方法。
一般病人对于手术和手术主刀比较重视,但对于麻醉和麻醉师就很少过问了。
殊不知,麻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在整个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与医生配合慎重而正确地选择麻醉很有必要。
总的来说,麻醉的选择应在保证效果和安全的前提下,选用有效、简便、经济、副作用小的麻醉方法和麻醉剂。
麻醉是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保证。
不同的手术需要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
麻醉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药物麻醉及针刺麻醉。
药物麻醉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面麻醉:常用麻醉药喷雾或敷贴的方法,主要用于粘膜表面麻醉,如上颌窦穿刺等小手术时采用。
2、局部麻醉:也称局部浸润麻醉或阻滞麻醉,将麻醉醉药注射于手术部位或神经干周围,达到局部麻醉的目的,适合于中、小手术。
部分医生未按规范要求填写首页手术切口类型,造成我院数据统计失真,抗菌药物监测指标不达标的严重后果。
手术切口具体分类标准一、手术切口分类1、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2、Ⅰ类(清洁)切口: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3、Ⅱ类(清洁-污染)切口:可能污染的切口,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4、Ⅲ类(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5、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6、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Ⅰ类的定为Ⅱ类,以此类推。
7、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切口混淆为Ⅰ类切口的手术: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属于Ⅲ类。
Ⅰ类伤口手术种类
概述
在医疗领域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伤口,存在着多种手术方法。
本文将介绍Ⅰ类伤口手术的种类及其特点。
缝合手术
缝合手术是最常见的Ⅰ类伤口处理方式之一。
它适用于切口、擦伤、刺伤等伤口类型,其中较小的伤口通常使用简单缝合或连续缝合进行关闭。
而较大的伤口可能需要使用间断缝合或地毯缝合技术,以确保伤口愈合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贴合剂
贴合剂是一种无需使用针线的Ⅰ类伤口处理方式。
它适用于切口、擦伤和刺伤等较小的伤口。
使用贴合剂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恢复期,并且不会留下针孔状的疤痕。
贴合剂能够提供良好的伤口贴合效果,并促进伤口的自然愈合。
绷带包扎
对于某些Ⅰ类伤口,绷带包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处理方式。
这
种方法适用于擦伤、烧伤和刺伤等伤口类型。
绷带可以固定伤口,
保护伤口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在进行绷带包扎时,注意保持适当的紧密度和松紧度,避免过紧或过松带来的不适。
粘合剂
粘合剂是一种用于闭合较小Ⅰ类伤口的简便方法。
它适用于切口、擦伤和刺伤等伤口类型。
粘合剂具有快速、无创和无痛的特点,减少了手术操作的麻烦程度。
使用粘合剂进行伤口处理可以加快伤
口愈合时间,并且不需要拆线过程。
小结
针对不同类型的Ⅰ类伤口,存在着多种手术处理方式,例如缝
合手术、贴合剂、绷带包扎和粘合剂等。
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时,医疗工作者应根据伤口大小、位置、形状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综合
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伤口愈合结果。
手术切口的分类及愈合分级记录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
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1.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1.1据《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1.2 根据卫生部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等级,按以下要求填写:1.4 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1.5 愈合等级“其他”:指出院时切口未达到拆线时间,切口未拆线或无需拆线,愈合情况尚未明确的状态。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2.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一:切口分类依据创伤和外科手术污染的可能性而区分切口的类型。
一般分为三类:1、无菌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空腔脏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腔部位);手术后没有引流的伤口。
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开颅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等。
2、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
⑴某些空腔脏器手术的切口可能遇到污染,可是在优秀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异样污染的切口,如阑尾、胃、子宫等部位的手术。
⑵ 手术地区的皮肤不简单完全灭菌(阴囊、会阴部的手术)。
⑶新近愈合的切口需要再次切开的手术,如腹部手术出现并发症,需要再次切开探查的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需要再次开腹探查止血等)。
⑷伤口在六小时内已经进行清创缝合的切口,如比较齐整的刀伤。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包含⑴切口直接裸露于感染地区或许周边感染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阑尾穿孔的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切除缝合的切口。
⑵ 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
⑶ 某些腹腔内显然感染的手术,如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等手术。
三:切口愈合分级愈合分级是判断伤口愈合状况的标准。
分为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是指愈合优秀,没有不良反响的早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响,如红肿、硬节、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为了统计弊端的性质,可在“乙”字后边加括号注明详细状况,如“乙(血肿)”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口切开引流。
四:切口等级 / 愈合类型:以下表:切口分类Ⅰ类切口等级 / 愈合类型切口等级 / 愈合意义Ⅰ/ 甲Ⅰ/ 乙Ⅰ/ 丙Ⅱ类切口Ⅱ/ 甲Ⅱ/ 乙Ⅱ/ 丙无菌切口,切口愈合优秀无菌切口,切口愈合欠佳无菌切口,切口化脓可能污染切口,切口愈合优秀可能污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可能污染切口,切口化脓Ⅲ类切口Ⅲ/ 甲Ⅲ/ 乙Ⅲ/ 丙污染切口,切口愈合优秀污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污染切口,切口化脓。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一:切口分类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污染的可能性而划分切口的类
别。
一般分为三类:
1、无菌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
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空腔脏器(呼吸道、消化
道、泌尿生殖道及口腔部位);手术后没有引流的伤口。
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开颅术、闭合性骨折
切开复位术等。
2、可能污染切口:用“””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
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
⑴某些空腔脏器手术的切口
可能受到污染,但是在良好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
异常污染的切口,如阑尾、胃、子宫等部位的手术。
阴部
⑵手术区域的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阴囊、会
的手术)。
⑶新近愈合的切口需要再次切开的手术,如腹部手术出现并发症,需要再次切开探查的切口
(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需要再次开腹探查止血
等)。
⑷伤口在六小时内已经进行清创缝合的切口,如比较整齐的刀伤。
3、污染切口:用“””代表,包括⑴切口直接暴露
于感染区域或者邻近感染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
穿孔的手术、阑尾穿孔的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
可能污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可能污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可能污染切口,切口化脓。
妇产科切口分类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
一、清洁手术(I类切口):
1、乳腺手术、
2、子宫肌瘤切除术(除外截石位手术和经阴道手术)、
3、附件切除术、
4、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
5、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打孔术和输卵管结扎术。
二、清洁-污染手术(II类切口):
1、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
2、卵巢囊肿剥除术(包括卵巢畸胎瘤、巧克力囊肿剥除术)
3、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
4、输卵管复通术。
5、阴式的子宫肌瘤剔除术
6、子宫(次)全切术,
7、巴氏腺囊肿剥除术,
8、会阴Ⅰ、Ⅱ度陈旧裂伤缝合术,
9、无感染的切口二次缝合术
10、剖宫产术,
11、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12、宫腔镜手术。
三、污染手术(III类切口):
1、巴氏腺脓肿切开术
2、盆腔脓肿手术
3、输卵管妊娠手术
4、输卵管积水手术
5、输卵管积脓手术
6、阴道成形术
7、广泛子宫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8、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
9、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
10、感染切口的二次缝合术
11、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
12、直肠阴道瘘
13、膀胱阴道瘘。
手术伤口的分类
切口
等级
写法 意 义
Ⅰ级切口 Ⅰ/甲 无菌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Ⅰ/乙 无菌切口,切口愈合欠佳(有轻度
感染)
Ⅰ/丙 无菌切口,切口化脓
Ⅱ级切口 Ⅱ/甲 污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 污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有轻度
感染)
Ⅱ/丙 污染切口,切口化脓
Ⅲ级切口 Ⅲ/甲 感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Ⅲ/乙 感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有轻度
感染)
Ⅲ/丙 感染切口,切口化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