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牛海绵状脑病的管理
- 格式:docx
- 大小:12.06 KB
- 文档页数:1
牛海绵状脑病名词解释
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简称 BSE) 是一种由变异蛋白质引起的致命疾病,仅感染牛类,且不感染人类。
该疾病于 1986 年在英国首次被发现,被称为“疯牛病”,其症状包括行为异常、运动失调、食量减少、体重减轻、死亡等。
BSE 的病原体是一种名为“普里昂”的变异蛋白质,可在牛类的神经系统中积聚并破坏神经系统。
该病毒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饲料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感染 BSE 的牛类通常在出现症状后两个月内死亡,但也有长期感染的案例。
BSE 的蔓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其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还导致了全球牛肉贸易的中断。
为了防止 BSE 的传播,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禁止进口感染国家的牛肉、对牛类进行疫苗接种、限制饲料来源等。
尽管 BSE 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但其病原体“普里昂”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和疫苗。
因此,预防 BSE 的传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BSE)被广泛地称为疯牛病,它是一种影响牛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变性疾病。
该病于1986年在英国发现。
BSE对英国的畜牧业打击很大。
这种病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日本、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和瑞士的原产牛中也发现了这种病。
美国农业部(USDA)的动植物健康检验署(APHIS)正在执行进口禁令和监控BSE,以确保这种严重的疾病不会在美国存在。
临床症状感染BSE的牛的神经系统会逐渐退化。
感染的动物可能表现出性情的变化,如紧张或者攻击性强、姿势不正常、协调性不好,在站起来时困难、牛奶产量下降、或者尽管胃口不变但体重下降等。
感染的牛死亡。
导致这种疾病的致病原仍然没有完全搞清楚,现在还没有治疗方法或者疫苗来防止这种病。
潜伏期(从动物感染开始至第一次表现症状的时间)为2至8年。
临床症状出现后,动物的状况逐渐变坏直至死亡或者被处死。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2个星期至6个月的时间。
英国的大多数病例发生于3至6岁的奶年中。
目前,还没有检测方法在活的动物中检测这种病;兽医病理学家通过死后大脑组织的显微镜检查或者通过检测蛋白感染素蛋白的不正常形态来证实是否是BSE。
之所以命名为牛海绵状脑病,是因为感染的牛的大脑组织当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现海绵状的外观。
历史从1986年11月起(那时BSE被证实是一种独立的病),在英国超过178,000头牛被诊断患BSE。
1993年1月这种流行病达到高峰,每星期大约有1000新病例报告。
英国的农业官员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来消灭BSE,包括规定BSE 是必须报告的病,禁止在所有作为食品的动物的饲料中使用哺乳动物肉骨粉,禁止在动物和人类的食物链中使用超过30月龄的动物,消除所有表现出BSE症状的动物和其它很有可能发生这种病的其它动物。
由于这些行动,最为重要的是饲料禁令,BSE新报告病例已大大减少了。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英国的BSE是一种有着共同来源的流行病,它与食用含有受感染的肉骨粉的饲料作为蛋白源有关。
2019年第09期牛海绵状脑病通常称为“疯牛病”,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的疾病,其不仅能感染牛,还对人具有易感性。
牛海绵状脑病是由朊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牛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精神失常、行走不稳和感觉异常敏感等,最后导致病牛死亡。
这不仅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养殖风险,还给养殖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主要通过给牛饲喂含有BSE 病原的饲料而发生感染和传播,目前还没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的证据,也没有治疗方法和疫苗,感染牛病死率为100%。
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朊病毒,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致病能力的糖蛋白。
它是一种特殊的传染性因子,不同于一般病毒,也不同于类病毒,其自身不含有核酸。
其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即细胞型和异常型。
细胞型通常没有感染性,而异常型具有感染性。
病毒本病毒在感染后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在机体中分布广泛,尤其是在脑中病毒含量最高。
病毒对热、辐射、酸碱和常规消毒剂有很强的抗性,患病动物脑组织匀浆经134~138℃1h ,对实验动物仍有感染力。
其在浓度为20%的福尔马林中可以存活超过2年。
能够对高浓度的氢氧化钠、苯酚以次氯酸钠等。
将其消灭最好的办法是焚烧。
2流行病学本病的传染源是感染痒病的羊和患有疯牛病的牛以及一些隐性带毒的羊或牛。
传播途径为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是动物采食了混有羊痒病或疯牛病尸体加工成的骨肉粉后在消化道内感染发病。
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病牛口中和肛门中的分泌物造成传播。
本病对多种动物均有易感性,对人也能够感染。
感染动物与性别、品种以及一些其他因素无关。
但奶牛的发病率稍高,尤其是黑白花的奶牛。
本病的潜伏期较长,通常可以达到5年以上。
通常是3~11年的牛均可感染发病,但以4~6年的牛发病率最高。
犊牛的感染率最高,是成年牛的3倍左右。
有的牛在宰杀时仍然处于潜伏期,这样进入食物链可以造成病毒的散播,造成公共卫生问题。
3临床症状牛在感染后病程通常在14~180d 。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
农业部关于严防牛海绵状脑病传入我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0.06.01•【文号】[1990]农[检疫]字第8号•【施行日期】1990.06.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农业部关于严防牛海绵状脑病传入我国的通知((1990)农(检疫)字第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牧、渔)业厅(局)、各口岸动植物检疫所、动物检疫所:1985年在英国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牛传染病——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简称BSE)。
本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全身麻痹、搔痒、烦躁不安等症状。
病程为14~90天,潜伏期长达4~6年,多发生于4岁左右的成年牛。
已知的传染性海绵伏脑病还有羊的痒病、水貂传染性脑炎、人的克——雅氏病,其共性是都具有很长的潜伏期,主要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使脑灰质部发生海绵状变性,致死率很高。
据英国农业部1989年5月公布的材料表明,为防本病的扩散而用于扑杀病牛的补贴费达160万英镑,经济损失严重。
牛海绵状脑病在英国发生后,英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责成有关机构深入研究此病,扑杀烧毁患病牛只,同时严禁屠宰患牛供食用或在市场上销售、限制向欧洲经济共同体其它国家出口牛等防范措施。
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亦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诊断和防治办法,为了防止牛海绵状脑病传入我国,确保我国畜牧业的安全发展,特通知如下:一、在英国未消灭牛海绵状脑病之前禁止从英国进口牛、牛精液及牛胚胎。
二、已从英国进口的牛精液和胚胎应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检疫。
三、禁止从英国进口牛肉及其肉粉、骨粉。
四、请有关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配合当地农牧部门加强对已从英国进口的牛、牛精液、牛胚胎及其繁殖后代进行牛海绵状脑病的监测。
发现疫情,及时报我部。
一九九0年六月一日。
牛海绵状脑病又称“疯牛病”,是由痒病传染性因子引起的牛的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1]。
痒病传染性因子又称为蛋白质侵袭因子,经过翻译成中文后为朊病毒。
其不仅能够造海绵状脑病是由朊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牛在感染后表现为消瘦、共济失调甚至瘫痪的症状,病牛在感染后死亡率极高,通常能够达到100%。
给养牛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养牛业的养殖风险。
本文主要通过对本病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指出其诊断和防制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旨在为牛养殖场防控本病提供参考。
海绵状脑病;朊病毒;防制牛海绵状脑病的防制孙在宏(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人民政府山东潍坊262516)成牛羊的感染发病,还能够引起人的发病。
人感染后称之为变异性克雅氏病。
1病原简介本病的病原为朊病毒,是一种没有核酸的全新致病物质,是一种特殊的能够致病的糖蛋白,它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即细胞型和异常型。
细胞型是正常细胞内所含有的,没有传染性。
而异常型属于异构体,具有感染性。
会引起动物和人类发生致命性传染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2]。
病毒对高温、酸碱以及常见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在脑组织中的病毒经过138℃的高温作用,仍然能够存活超过1h。
在2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也能够存活超过2年。
对氢氧化钠、苯酚以及次氯酸钠均有较强的耐受性。
杀灭病毒的方法是采用焚烧。
病毒最早在1936年被发现。
2流行病学本病的传染源为患有痒病的羊、患疯牛病的种牛及感染后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带毒牛。
本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
当动物采食含有病原的食物后,病毒进入消化道就会发生感染而发病。
尤其是病牛的尸体和骨肉等做成的饲料被采食后,感染率更高。
本病的易感动物较多,除牛,羊以及人外,病毒还可以造成猫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感染。
病原的潜伏期为5年,通常发病牛处于青壮年,尤其是4~6岁牛。
2岁以下的牛和超过10岁的牛感染率很低。
疯牛病的发生一般与性别、品种及遗传因素无关,但从病例上显示奶牛的发病数高,且以黑白花奶牛发病最多[3]。
NY 5126—无公害食品肉牛喂养兽医防疫准则1 范围本原则规定了生产无公害食品旳肉牛喂养场在疫病旳防止、监测、控制和扑灭方面旳兽医防疫准则。
本原则合用于生产无公害食品肉牛喂养场旳兽医防疫。
2 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中旳条款通过本原则旳引用而成为本原则旳条款。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文献, 其随即所有旳修改单(不包括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原则, 然而, 鼓励根据本原则到达协议旳各方研究与否可使用这些文献旳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 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原则。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原则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126 无公害食品肉牛喂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127 无公害食品肉牛喂养饲料使用准则NY/T 5128 无公害食品肉牛喂养管理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原则。
3.1动物疫病animal epidemic disease动物旳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2病原体pathogen能引起疾病旳生物体, 包括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
3.3动物防疫animal epidemic prevention动物疫病旳防止、控制、扑灭旳动物、动物产品旳检疫。
4 疫病防止4.1 环境卫生条件肉牛喂养场旳环境卫生质量应符合NY/T 388规定旳规定。
4.2 肉牛喂养场旳卫生条件4.2.1 肉牛喂养场旳选址、布局、设施及其卫生规定、工作人员健康卫生规定、运送卫生规定、防疫卫生等必须符合NY/T 5128规定旳规定。
4.2.2 具有清洁、无污染和水源, 水质应符合NY 5027 规定旳规定。
4.2.3 肉牛喂养场应设管理和生活区、生产和喂养区、生产辅助区、畜类堆贮区、病牛隔离区和无害化处理区, 各区应互相隔离。
净道与污道分设, 并尽量减少交叉点。
4.2.4 非生产人员不应进入生产区。
美国对牛海绵状脑病(BSE)的的应对措施报告
美国部长级的外国动物和家禽疾病顾问委员会应对牛海绵状脑病分组委员会(以下称作“分组委员会”)由U.Kihm教授(瑞士)、W. Hueston教授(美国)、D. Matthews博士(英国)、S.C. MacDiarmid教授(新西兰)和D. Heim博士(瑞士)组成。
分组委员会于2004年1月22日至24日在华盛顿特区召开会议,对围绕在美国发生的BSE首例的流行病学以及有关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分组委员会也讨论了正准备采取对付美国和北美地区新发现BSE情况的政策和措施问题。
美国农业部分布的材料对此次访问进行了描述,此次访问的目标包括:
分组委员会的任务是评估自2003年12月22日在美国发现一头BSE阳性动物以来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开展的范围、全面性和适应性,是否符合建议的国际标准,以及考虑其它地区的经验教训。
回顾将提出与下面情况有关的专家意见:基于现有信识决定何时结束现有调查期和作出那些仍然有效或可以实现的对公众或动物健康有好处的决定。
同时也将考虑到目前为止美国采取的应对行动,在一些地区提出去除特定危险材料(SRM)、屠宰方法、监控设计和方法、饲料限制、饲料制造和销售、加强追溯性和其它领域的建议,也可以根据北美的经验提供有意义的公众或动物健康有好处的建议。
评估将不会特别对美国自1985年以来实施的旨在降低BSE接触或扩大危险的措施进行重新考虑。
然而,将会提供美国自我评估过程和以前欧洲委员会、新西兰、加拿大和其它国家进行的危险评估给分组委员会进行讨论和考虑。
分组委员会认为,考虑到目前现有的知识情况是非常重要的,1996年导致公众健康恐惊的一些未知因素现在已不再那么不确定了。
对未知的恐惧已不能成为确定国家和国际方针的正当理由。
在提出建议时,分组委员会考虑有关BSE的知识和经验以及OIE的标准。
此外,也考虑根据经济和其它压力把科学转化为有效控制的问题。
小组衷心地感谢,美国当局为我们小组人员提供的分开的,详细的各种访问上的利便。
2004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