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869型远洋拖网渔船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31.92 KB
- 文档页数:5
十大渔船标准化船型渔船是渔民出海捕捞渔获的必备工具,渔船的类型和船型多种多样,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标准化船型的渔船更受到人们的青睐。
标准化船型的渔船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成为了渔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下面将介绍十大标准化船型的渔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介绍的是拖网渔船。
拖网渔船是一种常见的渔船类型,主要用于大面积捕捞鱼类。
其特点是船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用于不同水域的捕捞作业。
其次,是刺网渔船。
刺网渔船是一种专门用于捕捞刺网鱼类的渔船,其船型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提高捕捞效率,受到了广大渔民的喜爱。
再次,是围网渔船。
围网渔船是一种适用于围网捕捞的专用船只,其船型设计合理,能够有效避免渔获的损失,提高了捕捞效率。
接下来,是拖轮渔船。
拖轮渔船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渔船类型,适用于不同水域的捕捞作业,受到了广大渔民的欢迎。
然后,是拖网拖轮渔船。
拖网拖轮渔船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渔船类型,其船型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提高捕捞效率,受到了广大渔民的青睐。
紧接着,是围网拖轮渔船。
围网拖轮渔船是一种专门用于围网捕捞的渔船类型,其船型设计合理,能够有效避免渔获的损失,提高了捕捞效率。
随后,是拖网围网渔船。
拖网围网渔船是一种适用于拖网和围网捕捞的渔船类型,其船型设计合理,能够适应不同的捕捞作业需求。
再者,是拖轮刺网渔船。
拖轮刺网渔船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渔船类型,适用于刺网捕捞作业,受到了广大渔民的喜爱。
最后,是多用途渔船。
多用途渔船是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多样的渔船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捕捞作业需求,受到了广大渔民的欢迎。
总的来说,标准化船型的渔船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捕捞效率,推动了渔业的发展。
希望以上介绍的十大标准化船型的渔船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帮助大家在选择渔船时能够更加合理和方便。
鱼船的设计原理鱼船的设计原理是为了满足捕鱼活动的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和装备来提高船舶的捕鱼效率和航行安全性。
下面将从船身结构、船体稳定性、推进装置以及船体附属设备等方面详细介绍鱼船的设计原理。
首先,鱼船的船身结构是其设计的基础。
船身结构主要包括船头、船尾、船体、甲板以及船舱等部分。
在设计鱼船时,需要根据捕鱼方式和航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船身结构,以便实现良好的船体稳定性和操作性能。
例如,对于拖网捕鱼船,船头和船尾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拖网的操作和牵引,保证牢固可靠;而对于固定网捕鱼船,则需要考虑到网具的搭设和取放等因素。
其次,船体稳定性是设计鱼船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船体稳定性指的是船舶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保持平衡的能力,其直接影响到船舶的安全性和航行性能。
为了保证船体的稳定性,需要合理设计船体的宽度、高度和底形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根据船舶的使用需求来确定配重的位置和安装条件,以提高船舶的稳定性。
第三,推进装置是鱼船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装置指的是提供船舶推进力的设备,包括螺旋桨、舵等。
在鱼船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推进装置来满足船舶的需要。
例如,在大型鱼船中,通常会采用双螺旋桨推进,以提高船舶的操控性能和航行效率;而在小型鱼船中,常常使用舵和单螺旋桨来实现推进功能。
最后,船体附属设备也是鱼船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船体附属设备包括渔具、渔网等捕鱼工具,以及渔获收集和储存设备等。
在鱼船的设计中,需要合理安装和布局这些设备,以提高捕鱼效率和方便操作。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耐用性和维护便捷性,为船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总结起来,鱼船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船身结构、船体稳定性、推进装置以及船体附属设备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鱼船的捕鱼效率和航行安全性,为渔民提供更好的作业条件。
钓鱼船的制作方法
制作钓鱼船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材料来选择,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制作方法:
1. 设计和测量: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钓鱼船的功能,设计一套船体结构图,并进行测量,确定船的尺寸和比例。
2. 材料准备:选择适合制作船体的材料,常见的材料包括船体外壳的玻璃钢、铝合金或木材等,船体的内部结构可采用钢材或铝材等。
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制作船体:根据设计图纸,根据材料的选择进行制作。
例如,使用玻璃钢材料制作船体外壳,先在船模上覆盖一层玻璃纤维布,然后涂上树脂,等干燥后进行打磨并上漆。
对于木质船体,则需要选择木材进行切割、拼接和打磨。
4. 安装船体结构:根据设计图纸,安装和焊接船体的各个部件,包括船体骨架、船舱、甲板、内部结构等。
5. 安装船舱设施:根据钓鱼船的功能,安装必要的设施,例如船舱座椅、储物柜、鱼箱、鱼竿支架等。
同时,安装船舱上的控制台、驾驶员座椅和仪表板等。
6. 安装动力系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动力系统,例如船外机或电动机,
并安装好推进器、传动系统和电池等。
7. 安装船舶电子设备:根据需要安装船舶电子设备,例如GPS导航系统、声纳鱼探仪、VHF无线电等。
8. 进行测试:完成装配后,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试,确保船体结构和设备运行正常。
请注意,制作钓鱼船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咨询专业人士或有经验的船务人员的建议。
此外,根据当地法规和安全要求,确保船体的设计和制作符合相关标准。
渔业捕捞船舶设计与建造渔业是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而渔业捕捞船舶作为渔业生产的核心设备,在渔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渔业捕捞船舶的设计与建造,旨在为渔业船舶的科学规划与建造提供指导和参考。
1. 渔业捕捞船舶的类型渔业捕捞船舶根据其用途和配置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渔业捕捞船舶包括拖网船、刺网船、围网船、延绳式钓鱼船等。
每种类型的船舶都有其特定的设计要求和功能布局,以适应不同的捕捞方式和渔业资源。
2. 渔业捕捞船舶的设计要求对于渔业捕捞船舶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2.1 载重能力和耐用性渔业捕捞船舶作为运输工具,需要具备足够的载重能力,以容纳捕获的渔货和设备。
同时,在海上环境下,船舶需要具备良好的耐用性,能够承受风浪和气候变化的冲击。
2.2 操纵性和稳定性渔业捕捞船舶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具备良好的操纵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船只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捕捞操作,并保持平稳的航行状态。
船舶的操纵系统和船体结构设计都需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要求。
2.3 能源效率和环保性如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对于渔业捕捞船舶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并尽量降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3. 渔业捕捞船舶的建造工艺渔业捕捞船舶的建造过程关系到船舶的质量和性能。
建造渔业捕捞船舶的主要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结构设计和制图在开始建造船舶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和制图工作。
这包括船舶的框架结构、船体尺寸和船体布局等。
通过设计和制图,确保船舶在后续的建造过程中能够按照预期的要求进行。
3.2 材料采购和准备船舶建造需要大量的材料,如钢材、铝合金等。
在建造之前,需要进行材料的采购和准备工作,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满足要求。
3.3 制造和焊接渔业捕捞船舶的船体结构通常采用钢质材料,并通过焊接工艺进行连接。
在制造和焊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以保证船体的强度和密封性。
钓鱼船移动扶正设计
设计目标:
本设计旨在针对钓鱼船在移动时可能出现的扶正问题进行解决,确保钓鱼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计原理:
1. 加强船身结构:在钓鱼船的船身上增加结构件,如加强肋或加厚船壁,以提高整体稳定性。
2. 安装船舷支撑杆:在船舷上安装支撑杆,可以通过与船体固定连接,增加钓鱼船在移动中的抗倾翻能力。
3. 使用千斤顶:在钓鱼船的船底或船舷上设置千斤顶,以根据需要调节钓鱼船的重心,保持船体平衡。
4. 螺旋桨增压:通过在钓鱼船的螺旋桨上安装增压装置,提高舵机的扭矩,增加钓鱼船移动时的推力,同时增强水流的控制性。
5. 安装液压船舷稳定系统:通过液压系统调节船舷的倾斜角度,使其与船身保持平衡,提高钓鱼船在移动中的稳定性。
设计实施:
1. 钓鱼船船身结构的加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加工。
船舷支撑杆需采用合适的材料,并通过焊接或螺栓等方式固定在船体上。
2. 千斤顶的安装需要在船底或船舷上设置支架,并通过液压系统或手动方式来控制千斤顶的调整。
3. 螺旋桨增压装置需要根据钓鱼船的型号和螺旋桨类型来设计和安装,并确保其与螺旋桨的连接牢固可靠。
4. 液压船舷稳定系统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机构和液压元件,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船舷的稳定性调节。
设计效果:
通过上述设计措施的实施,钓鱼船在移动时能够更加稳定、安全,减少倾翻的风险,提高钓鱼船的使用效果和舒适性。
设计时需注意与船舶相关的法规、标准和安全要求,确保设计方案的实施符合相关规定。
渔船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渔船作为捕鱼和养殖等渔业活动的重要工具,其设计与建造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捕捞效率、保障船舶安全以及减少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渔船的设计要素、建造工艺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探讨渔船设计与建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渔船设计要素渔船的设计要素包括船型、结构、载重能力以及船体稳定性等。
船型的选择应根据捕鱼活动的需求,如深海捕捞需要船体稳定性好的V形船型,而浅海捕捞则适合采用扁平底船型。
结构的设计应兼顾船体的强度和重量,以确保船舶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渔船的载重能力也是设计要素中至关重要的一项,需要根据捕捞活动的种类和规模来合理配置船舶载重空间。
二、渔船建造工艺渔船的建造工艺主要包括材料选择、造船方式以及船体加工等。
在材料选择方面,现代渔船建造主要采用钢材、铝合金和玻璃钢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特点,适合用于船舶建造。
造船方式分为传统造船和模块化造船两种。
传统造船方式适用于小型渔船的建造,而模块化造船则适用于大型渔船的制造。
船体加工过程包括船舶板材切割、焊接、拼装以及船体装配等步骤,要求精细化、自动化的船舶加工技术。
三、渔船设计与建造技术创新为了提高渔船的效能和可持续性发展,渔船设计与建造技术不断创新。
例如,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仿真技术,可以进行三维模拟和实时优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同时,渔船建造过程中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也得到广泛运用。
例如,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以降低船舶的重量,提高载重能力;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渔船部件的快速制造和个性化定制。
此外,渔船设计与建造技术还涉及到绿色环保的要求。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渔船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排措施,例如采用浮动太阳能供电系统、船体阻力降低技术等。
在建造过程中,应选择环保材料,控制噪音和废水的排放,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渔船设计与建造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捕鱼效率、保障船舶安全以及减少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远洋渔业基地修船工艺设计张㊀亮1㊀刘㊀敬2㊀梁㊀浩11㊀中交第四航务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㊀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㊀㊀摘㊀要:以海外某远洋渔船修理工程为例,介绍了2种经济适用的大型渔船修理工艺方案,即纵向两支点滑道-液压船台小车横移方案和纵向船排滑道变坡横移方案,从工程成本㊁使用功能㊁施工难度方面进行对比,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选取了合适的设计方案㊂㊀㊀关键词:修船;滑道;横移;修船台Ship Repair Process Design for Ocean Fishery BaseZhang Liang1㊀Liu Jing2㊀Liang Hao11㊀CCCC-FHDI Engineering Co.,Ltd.2㊀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Company Ltd.㊀㊀Abstract:Taking the repair project of an overseas ocean fishing boat as an example,two kinds of economical and suitable repair technology schemes for large fishing boat are introduced,namely,the longitudinal two-fulcrum slide way-hy-draulic slipway trolley transversal scheme and the longitudinal barrow slide way-variable slope transverse moving scheme.From the project cost,use function,construction difficulty of comparison,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the appropriate design scheme is selected.㊀㊀Key words:ship-repairing;slipway;transverse moving;ship repair station1㊀引言国内某渔业公司,计划在海外建设一个远洋渔业基地,为本公司及其他在该区域作业的渔船提供渔船修理服务,以解决当地修船设施缺乏㊁渔船回国修理燃油成本及时间成本过大的问题㊂该项目拟建设4个修船船台(远期另外预留4个)㊁渔船上墩下水设施㊁生产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㊂渔船水上修理借用旁边的多用途泊位,不再新建修船泊位㊂代表船型主尺度见表1㊂表1㊀代表船型主尺度表代表船型总长/m型宽/m空载艏吃水/m空载艉吃水/m空载重量/t80m远洋渔船8014 4.6 6.01000㊀㊀修造船厂船舶上墩下水方式一般可分为滑道㊁船坞和升船机3种大类,渔船上墩下水最常采用滑道方式㊂结合本工程修理船型的特点及修船船台的数量需求,设计了2种工艺方案,即纵向两支点滑道-液压船台小车横移方案和纵向船排滑道-变坡横移方案,并进行对比分析,以选取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案,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㊂2㊀纵向两支点滑道-液压船台小车横移方案纵向两支点滑道的特点有:①船舶上墩下水时采用两台承船小车支承;②通过钢丝绳牵引承船小车,船舶可直接从滑道倾斜段驶入水平段,操作简单㊂2.1㊀滑道设计两支点滑道倾斜段可以是直线型或折线型㊂采用折线型滑道,一方面通过增大靠近末端段的坡度降低滑道末端的标高,减少滑道长度;另一方面倾斜段到水平段的过渡分多次进行,靠近水平段时的坡度小,使船舶从倾斜段往水平段的过渡更为平顺,减小船舶在此过程中承受的弯矩,避免因承受弯矩过大而损坏船体㊂2.1.1㊀滑道高程设计折线滑道高程计算时,可先假定一个平均坡比i=1ʒ10㊂滑道末端水深按下式进行计算[1]:H=T f2+a+h2+h t2+lˑi(1)式中,T f2为船舶在前节承船小车处吃水的数值,取4.6m;a为裕度,取0.4m;h2为前节承船小车上的曲线边墩高度,根据船体线型确定,取0.6m;h t2为16承船小车及其垫木高度,取1.2m;l为两台两支点小车之间的间距,取0.4倍船长,32m㊂计算得:H=10m㊂滑道上下水设计水位按100%保证率,乘潮4h (不规则半日潮)取D=2.0m,滑道末端标高=D-H =-8.0m㊂根据现有陆域条件,滑道顶标高取3.6m㊂2.1.2㊀滑道坡度确定两支点折线滑道各折点在同一理论圆弧上[2],见图1:R2=(R-Δh)2+L2(2)式中,R为理论圆弧半径;Δh为滑道末端与场地高程之间的高度差;L为折线滑道折线段水平投影长度㊂计算得:理论圆弧半径R=585.8m㊂图1㊀两支点折线纵向滑道理论圆弧设定各折线段长度相等(AB=BC=CD=DE),计算可得:B点高程h B=-2.934m;C点高程h C= 0.693m;D点高程h D=2.873m;E点高程h E= 3.6m㊂每段滑道长度为29.2m,总长为116.8m㊂AB段坡比为:i AB=1ʒ5.674;BC段坡比为:i BC= 1ʒ7.986;CD段坡比为:i CD=1ʒ13.352;DE段坡比为:i DE=1ʒ40.139㊂2.1.3㊀滑道轨距最大设计船型自重1000t,由于两台小车受力分布不均衡,单台承船小车最大承重超过700t㊂承船小车如果采用常规的随船架,共8轮(4轮/轨),则最大轮压接近900kN,其设计建造难度会加大,会明显增加设备费用及滑道基础费用㊂因此本工程滑道采用4条轨道的形式,每相邻两条轨道之间间距为2.4m,可以有效降低承船小车的轮压至530 kN,还能增加船舶在上墩下水过程中的稳定性㊂2.2㊀上墩下水过程船舶上墩时可分为以下3个过程㊂(1)通过滑道两侧的绞盘拉拽定位,船艏与第一部承船小车接触,承船小车在滑道顶端端部绞车的拉拽下向上移动,船舶也随之逐渐离开水面,见图2a㊂(2)随着第一部小车的移动,连接第一部和第二部承船小车的钢丝绳逐渐展开,第一部小车将第二部小车拉拽至合适位置后,船艉与第二部小车接触,两部小车一起载着船舶逐渐脱离水面,见图2b㊂(3)船舶完全脱离水面并逐渐移动至水平状态,准备进行横移,见图2c㊂图2㊀滑道上墩过程船舶下水过程与上墩过程类似,只是操作顺序相反㊂由上述过程可以发现,各状态下船舶承受的浮力不同,故各段滑道承受的承船小车轮压也有所不同㊂可通过进一步研究上述过程中船舶受力状态,分析出各段滑道承受的最大压力,避免按照整个过程中出现的最大压力统一设计,从而降低滑道投资㊂2.3㊀横移方案设计船舶横移通过液压船台小车实现,液压船台小车轨距取1.8m,共16轮,最大轮压300kN㊂横移液压船台小车和承船小车均可通过液压装置调整高度㊂船舶随着承船小车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横移小车通过横移轨道移动至船舶下方(此时横移小车高度低于承船小车),承船小车通过液压装置降低高度,将船舶重量转移至横移小车上,横移小车载着船舶至修船台上㊂随后横移小车通过液压装置降低高度,船舶就落在预先设置好的支墩上,横移小车从船舶底部撤出,可以进行下一艘船舶的横移操作[4]㊂横移轨道及修船台布置见图3㊂3㊀纵向船排滑道变坡横移方案纵向船排滑道是通过多台船台小车组合形成一个顶部与滑道轨道平行的倾斜平面,船舶落在该平面上,在钢丝绳的拉拽下众多小车载着船舶沿着滑道移动㊂变坡横移设施由横移车和横移坑组成,横移坑内设置有多组主轨和副轨,通过轨道与横移车车轮的配合,可以实现横移车架面从水平到倾斜的转换㊂26图3㊀横移轨道及修船台平面布置3.1㊀船排滑道设计船排滑道坡比取1ʒ15,则可计算出滑道末端水深D=10.73m,船舶上墩下水水位仍取2.0m,则滑道末端标高为-8.73m㊂滑道长度约为185m㊂滑道轨距取5m,船排小车的最大轮压约350kN㊂3.2㊀横移设施横移区尺寸为61mˑ68m,共设置11条轨道,相邻轨道之间间距6.6m㊂横移区端部设置变坡副轨,副轨与主轨间距为0.8m㊂横移车载重量1000t,长宽高分别为66m㊁6m㊁1.7m㊂架面轨距与船排滑道及船台区轨距均一致,均取5m㊂为了使横移车架面在倾斜和水平状态之间变换并到达要求的坡度,横移变坡段各组主轨辅轨的坡度和高程,必须根据纵向滑道坡度㊁变坡横移段的长度㊁各组高低轨距中心轨的水平距离大小等基本要素来确定[3]㊂横移区及平面布置见图4㊂3.3㊀上墩下水过程在船舶上墩过程中,先将变坡横移架移动至纵向滑道末端,此时变坡横移架与纵向滑道坡度一致,横移架架面轨道能与滑道轨道无缝对接㊂然后在绞车拉拽下,船排小车载着船舶沿着滑道上行,直至驶入变坡横移架架面上,由变坡横移架载着船排小车及船舶横移至预定的修船船台㊂在移动过程中变坡横移架顶面也由倾斜调整至水平,最后在横移绞车拉拽下,船排小车载着船舶脱离横移车进入修船船台㊂反之,则为船舶下水过程㊂4㊀方案对比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纵向两支点滑道液压船台小图4㊀横移区及修船台平面布置车横移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一 )和纵向船排滑道变坡横移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二 )进行对比分析㊂4.1㊀工程投资两方案工程投资仅比较滑道㊁横移及修船区的土建设施投资及设备投资,其他生产设施及辅助设施基本相同,投资差异可忽略不计㊂(1)滑道基础:虽然方案一的滑道长度比方案二短68m,但是方案一的滑道有4条轨道,最大轮压达530kN,预计投资达350万美元;而方案二的滑道只有2条轨道,最大轮压只有350kN,投资为200万美元㊂(2)横移区及修船台区土建设施:两方案主要区别是方案二比方案一增加了约4000m2的横移区,方案一约400万美元,方案二约580万美元㊂(3)设备成本:方案一主要设备有承船小车㊁自行式液压船台小车㊁主拉绞车㊁倒拉绞车等,设备投资约为100万美元;方案二主要设备有船排小车㊁横移车㊁滑道主拉绞车及倒拉绞车㊁横移绞车㊁船台绞车等,设备投资约为210万美元㊂经对比,方案一比方案二节省约140万美元(未计用地成本)㊂4.2㊀使用功能方案一在船舶上墩下水过程中,船舶承受弯矩较大,必须结合船舶的强度及重量分布,合理布置两承船小车的支撑位置,并对船舶的强度进行复核,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操作不当易发生意外;方案二船舶在整个船长方向均有支撑,船舶不会承受大的弯矩,操作安全可靠㊂方案一修船船台左右并列布置,外侧修船台上36的船舶需等待靠近滑道一侧的船舶移开之后方可进入滑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发生船舶在修船台上等待或需要移动船舶位置以避让的情况,影响生产效率;方案二任意一修船台上的船舶均可自由进入滑道,无需其他修船台上的船舶避让,不会影响生产效率㊂4.3㊀技术难度方案一两支点滑道一般用于自重300t 以下的小型船舶上墩下水,用于1000t 及以上的船舶上墩下水较为少见㊂方案二纵向船排滑道变坡横移方案较为常规,不存在技术风险㊂方案一两支点滑道承船小车轮压大,而本工程所在区域为疏浚土回填区域,地质条件极差,水工结构技术难度加大;方案二船排小车轮压小,降低了水工结构复杂程度㊂5㊀结语经上述综合对比分析得知:方案一主要优点是工程投资较方案二低140万美元,且节约用地面积约4000m 2;方案二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安全可靠,技术难度低㊂两种方案各有优势,不能简单认为一种方案优于另外一种,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㊂纵向两支点滑道用于自重1000t 船舶上墩下水虽然少见,但目前已实施的应用案例反馈应用效果良好,未发生船体变形问题,技术风险总体可控㊂至于船台并排布置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可以通过运营过程中的生产调度及远期扩建来缓解㊂鉴于海外投资较大的不确定性,本工程结合业主的风险承受能力,选用投资省㊁占用面积少的纵向两支点滑道液压船台小车方案㊂参考文献[1]㊀CB /T 8523-2011.机械化滑道设计规范[S].[2]㊀刘冬林.两支点折线型纵向机械滑道[J].江苏船舶,2002,19(1):26-29.[3]㊀陆麟宝.变坡横移纵向滑道在叙利亚塔尔图斯修理厂工程的应用[J],水运工程,2009(8):11-13.[4]㊀杨昌辉.机械化滑道下水设施改造的技术难点和创新[J],水运工程,2009(8):18-19.张亮:510220,广州市海珠区沥滘路292号收稿日期:2020-12-16DOI:10.3963/j.issn.1000-8969.2021.03.020(上接第56页)㊀㊀抓斗需要从左到右逐个位置比较,计算该位置可以获得的抓取量,从而选择最大量所对应的地方作为目标位置㊂图3㊀目标区域分布4.3㊀取料点位置输出效果取料点需要确定3个量来定位,横向㊁竖向坐标以及料堆高度㊂这3个量分别对应于大车位置㊁小车位置以及下放缆绳长度㊂目标区域确定后,输出根据网格处理后的坐标结果作为取料点的三维坐标值(x ,y ,z ),其中x 为大车的位置,y 为小车的位置,z 为抓斗的抓取高度㊂同时显示大车㊁小车和抓斗高度的测量位置和系统的状态,便于工作人员辨别卸船机的整体工作状态㊂5㊀结语智能化卸船机降低了货物卸载对人工的依赖,可提升货物尤其是散货卸船的效率和质量,应该进一步研究智能化抓斗卸船机,突破技术难关,推动我国海运事业的发展㊂参考文献[1]㊀何长锁.智能化卸船机若干关键技术分析[J].环球市场,2018,27(8):197-199.[2]㊀罗丹,包张静,刘碧涛.智能船厂关键技术及技术体系研究[J].机械工程与技术,2016,17(6):123-125.[3]㊀李利慧.智能化卸船机若干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27):144-147.[4]㊀吕叶寅,宓为建.船舱位置激光雷达扫描检测[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0,23(4):54-58.[5]㊀应光伟,李波,刘勤国.斗轮堆取料机的发展与展望[J].电气自动化,2010,5(4):1-4.[6]㊀张子才.散货料堆的实时三维成像方法[J].机电设备,2009,16(2):25-29.[7]㊀李利慧.智能化卸船机若干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8(14):248-250.徐米清:314200,浙江省嘉兴市平湖乍浦镇长安桥村收稿日期:2021-04-06DOI:10.3963/j.issn.1000-8969.2021.03.01846。
渔业类行业的渔船设计和航行安全技术渔船在渔业类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渔船设计和航行安全技术对于保障渔民的生命安全、提高渔业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渔业类行业中渔船设计的要点以及航行安全技术的应用。
一、渔船设计的要点渔船设计是确保渔船能够适应各种海况、提高捕鱼效率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渔船设计的几个要点:1. 船型设计船型设计是决定渔船航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渔船应该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以能够在恶劣海况下保持平稳。
另外,渔船的船头应该具备较强的抗风浪能力,以减少切水阻力,提高航行速度。
2. 船长和船宽比例船长和船宽比例是决定渔船运输能力和航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船长和船宽比例可以使渔船更加稳定,并提高运输能力。
过长或过宽的渔船容易受到风浪的影响,增加翻船的风险。
3. 装备和设施良好的渔船设计需要考虑到渔船自身的装备和设施,以提高渔船的作业效率和航行安全性。
例如,根据渔业资源的特点,渔船可以配备特定的作业设备,如渔网、作业舱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捕捞作业。
二、航行安全技术的应用航行安全技术对于渔船的航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航行安全技术:1. 航行导航设备渔船应该配备先进的航行导航设备,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雷达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和海况预警,以便渔民能够及时调整航行方向和避免潜在的危险。
2. 通信设备渔船应该配备有效的通信设备,如船舶对船舶通信系统(VHF)等。
这些设备可以用于与其他船只进行联络,及时获取天气预报和求助,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 安全救生设备渔船必须配备适当的安全救生设备,如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等。
这些设备可以在遇到危险时保障渔民的生命安全,并提供时间给予救援部门进行救助。
4. 定期维护和检查渔船的航行安全还需要定期的维护和检查。
船舶应该经常进行必要的修理、保养和检查,并确保各类设备和船体结构的完好性。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防范事故的发生。
开题报告船舶与海洋工程拖网渔船初步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渔船作为重要的海上建筑物,是人类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在设计时,首要的是保证当船舶长期漂浮在海上时人的生命受到足够的保障,再是在这一基础上,开展各种船型、造型和结构设计,同时要求船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船舶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是:1.适用、经济。
保证新船的适用性是设计中处理各种矛盾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提高船舶的经济性是设计工作的重要目标。
2.安全、可靠。
安全性是船舶的一项基本质量指标。
3.先进、美观。
设计的船舶要具有先进性,设计的结果要追求完美性。
本课题主要研究拖网渔船的新形态以适应新形式下渔民捕鱼需要。
渔民是渔船的主要消费群体,因此只有设计符合渔民需求和适应未来渔业发展的拖网渔船,才能切实保障渔民兄弟的利益,才能促进我国渔业事业的健康发展。
“拖网鱼船”在渔业方面作出很多的贡献,为国家和渔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合生态的要求,国家对拖网渔船作出了很多的规定且由于渔业的转形拖网渔船在各类渔船中的占有率有下降的趋势,然而拖网渔船是否会为大型远洋渔船所替代?需要大型拖网渔船吗?显然在可预见的未来,总吨位100吨以上的拖网渔船将进行公海金枪鱼渔业。
同样在专属经济区内作业的中上层小鱼捕捞渔业至少将部分使用大型船只。
远离加工设施的渔业将需要很大的渔船。
目前在非洲沿海作为远洋渔业进行作业的一些渔业也可以由非洲本土来进行,从而可用小渔船。
在西非的一些地区,缺少港口设施,包括渔船服务的沿海基础设施,限制了采用半工业化渔船(这些渔船将大致为注册总吨位100吨上下)。
因为建造港口设施和有关基础设施是一种旷日持久的过程,所以大型船只,即总吨位高于100吨的拖网渔船将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因此,在许多渔业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渔业中-替代旧船的经济学产生的一种趋势是使用小型船只或继续购买二手大型船只。
浙江作为一个江南水乡,其渔业发展到了一个瓶颈状态,在许多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我们对于拖网渔船的研究顺应了渔业方展的需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