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句中08~09年度高三化学复习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6
从2008年各地高考题感悟高考化学核心考点厦门华侨中学王仁阳现在福建省的化学高考是在理综中进行的,所以题量有限,不可能对每个知识点中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考查,所以每个知识点中特别重要的核心知识的考查成为重点,但如何感悟核心知识,做好有针对性的复习,我认为可以从各地高考题中去感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我对2008年的各地高考题按知识点进行归类比较后悟出的一点高考核心考点,物别是各知识点考查的题型,对教师和学生的高考复习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主要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大量科技成果为背景,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可能仅限于选择题的某一选项。
重要指数☆☆2008年出现在:〔广东3、7〕〔山东10.〕核心实例:(广东7.)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洁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2.化学计量及其应用:主要以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为主。
其中主要配合电子转移、化学键数等其他知识在选择题目中考查。
重要指数☆☆☆2008年出现在:〔江苏3.〕〔海南3、5〕〔上海8、9〕〔山东13.〕〔广东10.〕〔四川6.〕核心实例:〔江苏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常温常压下的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 AB.标准状况下,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 A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 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 A D.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 A个CO32-3.离子反应: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典型的离子共存、易错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重要指数☆☆☆☆2008年出现在:〔广东11.〕〔江苏2、8、10〕〔海南6.〕〔上海20.〕〔四川11.〕〔重庆9、〕〔全国I 6.〕核心实例:〔广东11.〕以下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2:NH3·H2O+CO2=NH4++HCO3-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溶液FeS固体:FeS+2H+=Fe2++H2S↑3-=CaSO4↓+H2O 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2++OH-+H++SO24〔重庆9、〕以下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pH=1溶液中:NH4+、K+、ClO—、Cl—B、有SO42—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I—C、有NO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D、在c(H+) =1.0×10—13mol/L的溶液中:Na+、S2—、AlO2—、SO32—4.氧化复原反应:是具备考查能力的核心知识,如求氧化复原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或在陌生的物质反应中应用化合价的升降、电子转移及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核心知识进行解题。
09年高考化学课本知识复习最近几年来,化学高考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课本知识的考察。
因此提高化学复习的有效性的方向必须回归课本。
梳理整合基础知识1。
抓好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学习,落实好原子结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中的知识点,搞清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理论知识。
2。
抓住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将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整合,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可以大大降低知识点的遗忘率,提高复习有效性。
加强审题能力培养审题不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这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问题。
为避免犯低级错误应注意: 1。
养成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
对易错、易混的化学概念、化学用语应做到心中有数。
3。
看完全题再做题,注意题目中关键的字、词句,不能断章取义。
4。
正确理解设问,根据设问思考,并学会从中找出隐含的条件。
注重学习能力提高1。
注重图表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在分析表格数据的变化中,找出隐含的条件,在分析图示的变化中,注意曲线的拐点以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2。
化学实验题的考察主要都是以流程筐图题形式展示出来。
明确流程知道每步的操作目的就可理解该实验考察的知识点和能力。
必须掌握好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重量法、滴定法、气体法。
3。
培养化学计算中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非常重要。
在化学计算中还需要注意思维的完整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还应关注守恒思想的解题方法。
还要将重要的化学分析和解决一些工业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08年高考试题分析和09年复习备考建议(有机化学)温州中学赵彦海一、08年有机考查的内容(一)试题分析1.从试题的结构和考查的内容看:有机试题的题型,比例和分值都相对比较稳定,综观前几年和今年的几份试卷,都有一个有机推断题和一道有机选择题,山东卷与宁夏卷在选择题上稍有差异,所占分值占整个化学试题的20%左右,宁夏试卷有机比例稍大。
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典型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及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几乎涵盖了所有有机化学内容,推断题大多都以醇、醛、羧酸、酯等主要有机物为依托,选择题考查知识点的随机性较大,课本上的任何一处都可能成为考试的“热点”。
2.从试题考查的要求看:知识以理解层次居多,物质间相互联系是重点。
试题特别强调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如上述几份试卷通过对醇、醛、酸、酚等物质性质的理解,考查反应类型、结构简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命题者的意图就是想通过考生对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以及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考查考生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命题的着眼点看:无论是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是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高考试题的根都根植于教材之中。
虽然高考的题目常考常新,但万变不离其宗。
在教学中要做好“用教材教”、“用考纲指导方向”,决不能抛开教材和考纲,凭自己所谓的老经验盲目指导,在考纲没明确时,应该认真研究省学科指导意见。
尤其今年第一界新课程高考,命题形式还不十分明确,更应该加强研究、合作交流,并多听取省市的精神,及时调整自己复习的方向,反对闭门造车。
4.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常见的主要错误有:①审题不仔细,没按题目要求准确作答;②结构简式的书写不规范:a.多写或少写H原子;b.官能团之间的连接线没有对准所连接的原子或连接的原子不正确;c.书写方程式时丢产物(如水等小分子),忘了配平或注明反应条件等;③对一些复杂有机物结构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很难完整写出。
2009届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面对自06年以来高考化学试题难度逐年提高的现实,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事情,按照年级组的统一部署,组织了一年来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一、分析学科特点,提振复课信心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别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物质的个性,知识显得比较杂乱,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并且,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化学用语多。
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
二、采纳章节和专题相结合的办法,扎实推进复习进程,提升学生能力我结合多年从事高三教学的经验和高考试进展的实际事情,从题型、办法和知识等角度动身,将高中化学的全部内容整合成二十三个专题进行复习。
在每个专题的复习中,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再提炼出知识要点和题型办法,然后,经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将悬空的知识和技能再次细化,此后让学生练习感悟,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每一专题的知识、题型和办法。
在整体内容的安排上,我将工具性知识、理论性知识靠前安排,而将载体性知识、自成体系的知识靠后安排。
经过这一流程的复习,学生别再感受到化学是那么凌乱,面对题目的时候,别再感受到茫然。
为学生构建起扎实的完整知识体系。
三、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
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
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这一咨询题,我在前面差不多谈过了。
我在复习中狠抓限时练习和综合考练。
我将作业依照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刻来完成。
并且,我们仔细命制或挑选了年级组织的十五次考试所需的试题,在第二学期,我还自己挑选命制了十二套化学试题,利用晚自习等时刻进行检测。
这些做法,使教学得到了充分的降实。
四、几个值得研究的咨询题1、09届高考差不多结束,对化学复习仍有一些咨询题需要探讨:2、知识复习中,怎么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3、例题、习题的挑选说解,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4、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5、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6、考前一周,最好能将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办法引导学生回忆一下;7、综合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高考总分至关重要,建议从十二月开始每周能给综合科目排一次大练习。
高三化学高考总复习工作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三化学高考总复习工作总结高三化学高考总复习工作总结【通用8篇】你知道高三化学高考总复习工作总结怎么写吗?看看吧。
2009年江苏省昆山中学高三化学考前指导一、09年考试说明与08年考试说明变化之处2009年的江苏省化学高考的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与2008年相同。
2009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说明与2008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说明变化不大。
09年高考说明与08年相比改动如下:第一部分必考内容的第二方面《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⑥了解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改为知道。
(3)物质结构与性质⑥了解原子结构改为了解元素(主族和零族)原子结构。
(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②了解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规律。
改为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规律。
(5)溶液中的离子平衡⑥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改为知道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⑦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改为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三方面《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4)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转化的条件和方法。
此内容已删除。
第四方面《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1)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方法,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知道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常用方法。
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改为(1)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此内容已删除。
第五方面《化学实基础》(5)了解Cl-、SO42-、CO32-、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增加了两种离子Na+、K+。
第二部分选考内容的“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模块(2)化学键与物质结构⑧理解金属键的含义。
此内容已删除。
“实验化学”课程模块(1)化学实验基础⑤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已删除。
(2)化学实验探究④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并科学的加以处理。
改为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并运用科学方法加以处理。
09届高考化学知识盘点及复习指导一、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书写规范,化学用语正确答题时字应尽量写规范,不要求书法,但要求尽量地清晰,尽可能避免写连体字。
既有文字答题,还有符号书写,化学符号(如:CaCl2与CuCl2)、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名称,要求什么,对应作答,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
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一般不要省略,酯基做好不要写成“COO”,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
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 等(强调:在复杂化合物中酯基、羧基最好不要简化)。
化学用语中文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如,“酯化”不能写成“脂化”,“羧基”不能写成“酸基”。
二、记住一些热点问题的经典习题和解题方法化学选择题出现机率大的重要考点有:①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注意PV=nRT的灵活应用);②原子结构(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③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正误、离子共存的判断;④氧化还原反应(记住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电极反应(注意化合价升降守恒、电子转移守恒、最终产物判断);⑤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晶体熔沸点比较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三个主要的守恒关系,注意抓主要矛盾,若能反应,则要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水解和电离情况,再做出判断;⑦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判断;⑧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⑨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官能团的性质、等效氢(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做选择题的四种基本方法:排除法、极值法、估算法、猜测法等。
若仍没有头绪,可填上你的第一感觉选中的代码。
答案与题目要结合考虑(一定要读完全部题包括4个选项,然后再思考)。
三、能非常熟练地联想到下列知识点:1.熟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的关系(包括数的奇偶性),微粒的半径大小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00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教案目的1:1. 复习巩固有机物甲烷的性质;2. 复习巩固烷烃的特点、命名等知识;3. 复习巩固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
教案课时:2.5课时知识体系11. 甲烷(饱和烃)⑴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式:CH4电子式:结构式:①空间正四面体结构②C与H 都是单键连接③非极性分子⑵俗名:沼气(存在于池沼中)坑气(瓦斯,煤矿的坑道中)天然气(地壳中)⑶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但溶于CCl4⑷化学性质:易取代、易分解、难氧化,与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一般不反应①与氧气反应——氧化反应注意点:1、点燃前要验纯(瓦斯爆炸)2、写反应连接号时用“→”3、大多数的有机物燃烧后都生成CO2和H2O②与氯气反应——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③受热分解作用:工业上用这个反应来制炭黑,炭黑可以用来做橡胶填充剂,黑色颜料……⑸实验室制法:CH3COONa + NaOH == Na2CO3 + CH4↑⑹用途:清洁能源(新能源 --- 可燃冰)、化工原料2. 烷烃⑴烃:⑵定义: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达到“饱和”。
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又叫242HCCH+−−→−高温烷烃。
通式:C n H2n+2⑶特点:①碳碳单键(C—C)②链状③“饱和”——每个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单键⑷物理性质递增:随着C原子增加,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且均不溶于水。
⑸命名①碳原子数在10个以内,依次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上“烷”字;碳原子数在10个以上,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十二烷)。
系统命名法的命名步骤:①选主链,称某烷选择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若有几条等长碳链时,选择支链较多的一条为主链。
省句中08~09年度高三化学复习总结08至09年我校有406人选修化学,占总人数的45.6%,高考化学达B率92.3%,A率53.2%,名列镇江市第一,应该说取得了优异成绩,园满完成了我们的奋斗目标。
目标的实现得益于我们有合理的计划,并在循序渐进、踏实有效地推进复习的进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得益于任课教师的团结协作、统一认识、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练习。
现将我们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小结如下:一、正确处理好高考化学复习中的三大关系。
1、正确处理“纲”、“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指令性的文件、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教学课本是依据大纲编写的,课本的内容都包含在“两纲”之中。
是联系教与学的媒体,是学生复习的蓝本。
纵观近几年来的我省高考命题及全国理综命题和其他各省的自主命题,特别是实验题绝大多数都是题在书本之外,理在教材之中。
因此,复习时要通读教材,对照“两纲”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结合点以及它们在课本中的落脚点,使课本知识整体优化、具体细化。
真正让学生“带疑读书、书人合一”。
但是,仅凭手中的一本化学书,就能“一本论语平天下”,这也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新教材,有不少以问题形式出现的知识课本中无现成的答案。
因此,也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料。
教师要“广收薄发,博众独专”。
这就是说,教师看的资料要多,做的题要多,汲取外来的信息要多,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吸收,编写出来的送到学生手上的资料、考试试卷要精。
让学生汲取的是精华、得到的是精品。
2、正确处理常解与巧解的关系“常解”是常规解题方法;巧解是众所周知的巧妙简捷解法。
常解是人们解题的基本思路、也是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巧解是人们善于抓住题中的特殊之处,另劈蹊径、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有利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探究精神。
前者是基础、后者为提高,只有对常规解法的熟,才能熟能生巧。
只有双基扎实、思维活跃及观察敏锐,才能解法新颖、巧妙。
学生经历了从初三到高三复习前的几年的化学解题训练,对常规解法已经轻车熟路,在高三复习中适当进行一些方法新颖、构思巧妙的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知精神。
同时高考中的巧解题,在几年的偃旗息鼓之后又露出头角。
因此,复习中要以熟生巧、以巧促常、常巧并举。
但也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中的具体情况,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抑制成长。
3、正确处理高考题与摸拟题的关系在当前情况下,回避历年的高考题的导向性的作用是错误的。
高考题是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它反应了高考的范围和热点、展示了高考的难度与区分度、揭示了考查的要求和考查趋势,是复习教学的重要参考。
每位老师和学生都要认真研究,使复习有的放失。
还要突出高考题的示范作用,以此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树立信心。
同时,高考题作为优秀试题,还会陈题新用。
如出2005年的高考理综中的8题源于1995年的全国高考化学第21题;2006年高考27题脱胎于1994化学科研题的21题。
上海化学高考题中的某些题几年后多次出现在全国理综试卷上;而全国理综一些试题又多次为其它省市所沿用。
对于一些知名度高、社会信誉好的杂志编写的摸拟题,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预测性,适当地做一些它们所编写的摸拟题,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熟练解题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
“不吃三天斋,也想上西天”,不做一定数量的摸拟题,就能考出好成绩,这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高考前的的最后冲刺阶段,做一定数量的摸拟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扩大学生的眼界、适应试题的变换,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高考,进行题型研究,了解命题趋势如:离子方程式与离子共存类型:一般型——从改写形式、配平等角度考查(氢氧化钙、碳酸氢钠)信息型——PbSO4不溶于水,却能溶于CH3COONa溶液中,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用湿润的(CH3COO)2Pb试纸检验硫化氢的离子方程式。
极端型——少定多变如少量NaHCO3与Ba(OH)2溶液的反应、过量NaHCO3与Ba(OH)2溶液的反应。
过程型——如: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直至过量,写出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再如:向一定量明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Al3+恰好完全沉淀,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若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定量型——如:将等物质的量FeBr2溶液与Cl2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再如:CO2与NaOH按4∶5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趋势:1、综合型:①Fe(OH)3与HI溶液的反应、Fe(OH)3与HBr溶液的反应②NaClO溶液与少量SO2的反应、NaClO溶液与过量SO2的反应③NaAlO2溶液与少量CO2的反应、NaAlO2溶液与过量量CO2的反应④苯酚钠溶液与少量CO2的反应2、化学方程式书写——将等物质的量FeBr2溶液与Cl2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图像题如:向B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不断通入CO2直至过量,画出沉淀物质的量与CO2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图讨论型图像题:向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Ba(OH)2溶液,画出沉淀物质的量与Ba(OH)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图2分析:加入氢氧化钡的OH-先与H+反应,再与Mg2+反应形成沉淀,其Ba2+仅与SO42-反应,关键是讨论Mg(OH)2开始沉淀时,SO42-是否反应完全。
①硫酸镁多量:即Mg2+开始沉淀时,SO42-尚未沉淀完全,其物质的量之比n(H+):n(SO42-)<2,图像见图1。
②盐酸多量:即Mg2+开始沉淀时,SO42-已沉淀完全,其物质的量之比n(H+):n(SO42-)>2,图像见图2。
③盐酸与硫酸镁适量:即Mg2+开始沉淀时,SO42-恰好沉淀完全,其物质的量之比n(H+):n(SO42-)=2,图像见图3。
三、缩小高考差距的训练——疑点和盲点训练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
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努力。
教师方面:(1)解题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找出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审题)→回忆、联想相关的知识(构思)→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解答)。
要注意无论专题训练还是综合训练,都必须目的明确,落到实处,重在效果,达到训练几道题通晓一类题的目的,切忌贪多求全,题海战术,疲于奔命。
例如,训练中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样解答是否简单明了,正确率如何?开始解答错的原因何在?还有没有其他解题方法?该题能否改动一下变成新题?改动后的题目是变容易了还是变难了?等等。
这样对一个题目进行多角度思考、总结,举一反三,就可达到做一题通多题、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注意精讲精练,讲练到位,讲评应该讲出试题的立意、命题的角度、干扰项的设置,讲出误区与典型思路,讲出扩展(同类型变角度)等,达到讲一题复习一块的目的。
切忌只讲不练或只练不讲、讲练脱节、讲不到位。
通过讲评应该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方法、思维的立体网络。
(2)在总复习时不能为了多讲题目而占据学生思考的时间,甚至对“思考”过程包办代替。
我们有的时候认为一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基础略差的学生怕思考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并不完全是学生的问题。
我们为了赶所谓的进度而抢占了他们的思维时间或者怕学生思考不出来而代替了他们的思考,这是不是导致了“不思→代思”这一恶性循环的原因呢?我们是讲了大量的题目,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抱怨讲过的题目学生还不会做或还考不出呢?让学生充分地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或一道题目,其效果胜过教师包办代替十几道题甚至几十道题。
练完之后还要及时反思,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换个方式考查,能否有其它的方法解答等,要悟出其中的道理,悟出解题思路,悟出思维方法,悟出知识规律。
美国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这充分说明亲身体验的重要作用。
(3)重视“究错”而不是“纠错”。
复习中,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
我们很多教师都认真批阅了高三每次的练习,都认真做了统计,最后都进行了讲评。
可一错再错的现象并没有杜绝。
这是不是与我们重视了“纠错”而忽视了“究错”有关呢?显然“究错”是深层次的,而“纠错”是浅层次的。
每年评卷时都能看到一些考生在多处因为书写不规范、不按要求做答而丢分,这都是平时练习不规范而造成的。
例如要求写出离子方程式而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出物质的名称而写成分子式;要求写出结构简式而写成分子式;—CHO写成—COH、CHO—;不配平方程式就做题或把单位搞错;看题不认真,漏看错看关键字词等。
这些不规范的习惯要平时严格要求,不使“随意”成习惯。
只有让学生先对错题进行追根究底的挖掘,找出错误的知识性的、心理性的、能力性的因素,才会从根本上防止错误的重复。
学生方面: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纠正、收集、归类、反思,对“多发错误”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
如: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
将错题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类别分别贴在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部或旁边加上注释,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
四、克服“高原反应”高三复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时有些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和效果不成比例,甚至过去掌握比较好的知识也变的模糊不清了,这种心理反应,称之为“高原反应”。
在此阶段,一方面不能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和对计划的执行,事实上你正在进行量的积累,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另一方面要不断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我相信,我能行,每天都很精彩”,同时进行针对性训练:1、重视典型、陈题新做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
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试题!要重视研究典型试题!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将典型题型适时反复强化练习,是复习的好办法之一。
高考命题与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进一步体会高考命题思路,调节复习大方向。
如:醋酸稀释问题,第一年考浓醋酸的稀释曲线,第二年考查了0.1mol/L的醋酸的稀释曲线。
2、狠抓书写的规范,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如:有机试题的答案中要使用的符号多,结构复杂,对书写的规范性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