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5《声的利用》练习题A
- 格式:doc
- 大小:235.00 KB
- 文档页数:37
2.3《声的利用》课堂精练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
下面的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你做出正确选择。
)1.关于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结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传播的速度D.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B.调整二胡两根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C.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D.人们能听见芦山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3.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4.有一种电子牙刷,能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能直达普通牙刷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即干净又舒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B.超声波的音量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5.下列事例中,应用到声波的是()A.雷达测距B.微波通信C.用B超探查人体D.卫星传输电视节目6.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城区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8.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9.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面有关声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游人听到山间潺潺的水声是水和岩石撞击产生的B.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C.村民能够根据音色辨别蝉唱虫吟D.医生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灶10.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A.击打纸筒一端让其发声看到火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响度不同D.利用声音的音调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要认真思考,仔细填写哦~~)11.听到铃声我们自信地走进考场,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____;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的利用》测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色会逐渐改变B.音调会逐渐降低C.响度会逐渐减小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变2.(2分)甲、乙两个发声体,第一次由甲单独发声,仪器测得分贝数是65分贝第二次由乙单独发声,由固定在同一地方的仪器测得分贝数为50分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发声体距仪器一定近B.乙发声体距仪器一定远C.乙发声体距仪器可能远D.甲发声体距仪器一定远3.(2分)盲人歌手杨光不但唱功好,而且他的模仿能力超强,在今年的春节晚会上他模仿了单田芳、文兴宇、刘欢、马三立、曾志伟等很多曲艺名人的声音,且模仿的惟妙惟肖、难辨真假,他主要是模仿这些人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以上都不是4.(2分)“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太大B.声音的频率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C.声音太小D.声音的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5.(2分)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6.(2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鸽子靠次声波导航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C.月球上两宇航员利用声波进行面对面交流D.90 dB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7.(2分)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是清洁剂B.超声发生反射C.超声传递去污的信息D.超声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8.(2分)下列现象不属于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飞行时的定向B.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C.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D.优美的小提琴演奏声.9.(2分)前几年美国的世贸大楼被恐怖分子攻击而倒塌,致使上万上丧生,有关人士指出,楼倒塌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
八年级上册物理2.3 声的利用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声速测量仪可测量声波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速度,使用时,将A、B两个声波采集器和发射器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声波发射器发出声波时,通过调节图中S的距离,声波到达两个采集器的时间就会不同,声速测量仪器上的显示屏则能显示出声波到达两个采集器的时间差,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单位为ms,(1ms=10−3s).下图是声速测量仪器某次在教室里测量声速时的情景,其中S=34cm,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时间差为1ms,下列对此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这次测量声波先被A采集器接收到B.保持上图距离不变,测量声速时教室的温度为15∘C,则A、B间的距离为102cmC.若声速增大,则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时间差会变小D.若声波发射器逐渐靠近A,则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时间差逐渐变小2.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B.眼镜店用超声波清洗器给顾客清洗眼镜C.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D.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实验3.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就可以把回声与原声分辨出来,那么障碍物到发声的人的距离至少是()A.10mB.34mC.17mD.68m4. 要区别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离高墙多远?()A.8.5mB.17mC.34mD.68m5.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6. 下列技术应用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B.利用超声波治疗神经痛等疾病C.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D.瓦匠用橡皮锤敲击地砖,看看地砖铺得是否牢固7. 下列事例中,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夜深人静时说话声特别响亮B.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D.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8. 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听到声音。
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课节达标训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B.这种声波的强度至少是145dB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A.声呐探测鱼群B.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3.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A. 声音的响度太大B. 声音的音调太低C. 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 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4.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5.频率很高的超声波具有很好的方向性(即集中在一定的方向上传播),坚硬物(如石块)容易吸收超声波而被粉碎,松软的物质则能让其通过.目前医学上治疗肾结石,可以不必做外科手术,只需用超声波碎石的办法,无损伤地将石块击碎而自然地从人体内排出,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我们的耳朵听不到B 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我们的耳朵能听到C 发生超声波的物体的振幅比发出次声波物体的振幅大D 如果发出超声波的物体振动的振幅很大,我们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6.(多选)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7.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物理情景中,属于声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火山爆发产生次声波C.医生用B超看胎儿发育情况D.超声波清洗机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8.在离开高墙17米以外拍拍手掌,立刻可以听到自己拍手掌的声音传了回来,这种现象是由于声波的_____形成的,这种现象叫_______。
声音的利用(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将()A. —直向右运动B. —直向左运动C. 晃动D. 静止不动2.下列说法不属于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是()A. 养蜂人听蜜蜂的飞行声,就能知道它是否采了蜜B. 人们买西瓜时,要拍两下,听声音来判断瓜的生熟C. 小红往开水瓶里倒开水时,能听出水有没有灌满D. 飞机从屋顶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3.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A. 方向性好B. 穿透力强C. 能量集中D. 遇物反射4.人们听不到蝴蝶飞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的嗡嗡声,这是由于()A. 蝴蝶翅膀软,声音较小B. 蝴蝶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低于20次,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C. 蝴蝶振动翅膀时不会发出声音D. 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5.如图所示的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赫兹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令人大开眼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次声波B. 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利用的是其发声的响度大C. 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 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6.地震后灾区进行救援时,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 将周围物体砸开B. 消除恐惧C. 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 利用声音传递能量7.下列实例不是应用超声波的是()A. 医生用听诊器听内脏的声音B. 商店里用超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C. 医生用B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D. 外科医生不开刀就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8.中医诊病,一般要“望”、“闻”、“问”、“切”,其中利用病变器官的声存提供信息的诊病方法叫()A. 望B. 问C. 闻D. 切9.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
2.3《声的利用》练习题A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A.B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D.2.(2012?通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A.导致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噪声的音色B.C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手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手机铃声.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3.(2012?齐齐哈尔)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C.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4.(2011?南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声波不能传递能量D.5.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各地组织唱红色歌曲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歌声是由歌唱者的声带振动产生的A.B悠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听众的耳朵中的C.大家一起合唱时,声音传的很远,是因为合唱可以提高音调D.激昂的旋律使听众热血沸腾,这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6.(2010?徐州)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 .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7.(2009?荆门)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8.(2007?烟台)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只能传递信息C.音调和响度完全相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也完全相同D.在空屋子里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些,是因为声音反射的结果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B.乙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丙实验说明声能传递信息D.丁图中马路边的隔音板阻隔噪声10.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空气能够传声11.向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小石子,听见“咚”的一声响,并看见水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水中的小鱼立即向四周逃去.关于以上现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体也可以振动发声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水面荡起的波纹说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C.D.13.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用手奋力挥动却听不到声音,说明人手振动发出的是超声波C.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B.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大.礼堂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D.16.(2012?南宁)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音的传播B.C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D.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17.人埋头在水缸里说话,听起来瓮声瓮气的,这是由于()A .缸振动发声B.听到了回声C.耳朵振动发音D.人说话不清18.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19.人在屋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的原因是()A.房间内声音传播的速度快B.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人耳听不到小于0.1秒的回声D.屋里的墙壁阻碍了声音向外传播20.如图所示,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奇特的声现象是由于以下哪个原理产生的?()A .声音在墙壁上传播快且损失少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人耳朵有听细微声音的功能D.声音的反射二.填空题(共7小题)21.(2010?宜宾)2010年4月14日早晨,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地震波使房屋倒塌说明了它是可以传递_________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玉树位于海拔4200m左右的高原地区,当地大气压强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气压.22.(2012?南京)噪声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 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__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___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___ 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23.(2008?梅州)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_______ 产生声音;(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识别的;(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_____ 的性质.24.如图所示,玻璃杯上蒙有塑料薄膜,绷紧薄膜,在薄膜上放几粒小米.小明同学在薄膜附近用力敲击铁盘,铁盘因为_________ 而发出声音,同时发现薄膜上的小米在跳动,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 .25.“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 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__ 传到人耳的;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 (选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26.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__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 .爆炸声音将窗玻璃震碎,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 .27.小强做声学研究实验,拿了一个空的可乐瓶,并去掉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让瓶口对着蜡烛的火焰,敲打橡皮膜使其振动发声.(如图所示)小强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小题)28.演绎式探究: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海啸的破坏力让我们再一次体验到大自然能量的巨大.地震产生的能量是以波动的形式通过各种物体从震源向远处传播的,能量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体传播的呢?小明知道给串联的不同导体通电,通过的电流相同,这是由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电流即电流密度决定的.那么,相同截面积中流过的能量由谁决定呢?带着这个问题,她查阅了资料,知道:与电流定义类似,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横截面的能量叫做能流,用P表示;通过单位截面积的能流称为能流密度,用I表示.那么能流密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1)小明探究这个问题,首先对该问题进行了如下简化:①能量沿着截面积为S的圆柱形介质传播;②传播能量的波的波速为v(2)已知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传播的能量为ω,它是一个与波源的振幅和振动频率有关的已知量.小明推出了能流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他的推导过程如下:(请你将推导过程填写完整)①在△t时间内,通过圆柱体介质某一截面的能量△E=_________ ;②在△t时间内通过圆柱体介质的能流为P= _________ ;③能流密度I= _________ .能流密度又叫波的强度,声波的能流密度称为声强,它表示声音的强弱;光波的能流密度称为光强,它表示光的强弱.29.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共鸣小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把空热水瓶、空瓶子或空水杯等的口挨近耳朵,会听到“嗡嗡”声.小羽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是,这些空容器里并没有发声源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羽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声学上的一种共鸣现象.可是小羽又有了新的疑问: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共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羽进行了下列实验:把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如图放置,用小锤敲击音叉A,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A 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音叉B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在音叉A的叉股上套上一个铁架子,改变它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不再振动发声.可见,当两个发声频率_________ 的物体,彼此相隔不远时,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_________ ,这种现象,就叫做“共鸣”.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帮小羽把文中的填空填完整.(2)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常常看到,登山队员们在翻越一座座雪山时,总是默默无言地前进,绝对禁止他们大声呼喊,这是为什么呢?答:原来,人在大声呼喊的时候,会发出多种频率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高山上的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的_________ .如果有一种喊叫声的频率恰好与积雪层的固有频率_________ ,就会形成_________ ,积雪层就可能因强烈的振动而崩塌下来.这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禁止高声呼喊,就成了登山队员的一条戒律.30.同学们已经知道,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而且探测过往的鱼群.当然,如果需要,它还可以探测冰山或暗礁的存在.(1)如果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暗礁10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多少路程?暗礁到船的距离至少有多远?(假设这种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2)小明知道“嫦娥一号”卫星正在探测月球的消息后,他想把声呐也装到“嫦娥一号”卫星上,从而增加一种探测的手段.你认为他的想法可行吗?为什么?2.3《声的利用》练习题A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考点:物理常识;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第3节、声的利用练习题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填空题1.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声波,它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运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装置,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等.2.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游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把这种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l)这种装置的名称叫,为使它发出的声音有更好的回声效果,最好用声波;(2)这种装置(填“能”或“不能”)用来进行月球等太空的探测.3.“B超”是利用超声波准确地诊断人体内部的器官是否患病的医疗仪器,它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的特点;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部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的特点.4.小华同学去郊游,来到一处高高的岩壁附近,他想知道自己离岩壁还有多远,于是利用手机上的秒表做了以下估测:他向着岩壁发出了一声短暂的呼喊,秒表记录大约过了2.2秒他听到了自己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是匀速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小华离岩壁大约 m,这种估测方式利用了声波的现象.5.静静的雪山,高耸巍峨,但它却可能会因为人的一个“喷嚏”而引发雪崩,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二、选择题6.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B.夏天人们买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C.小明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满不满D.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零件7.如图所示的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土的一大奇迹,它主要运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 B.回声能加强原声C.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能在墙壁中传播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C.“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音色好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9.声波枪是一种新式武器,它是利用某声波能传播得很远、介质对它吸收很少、穿透障碍物能力较强的特点,对目标的正常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声波干扰或破坏.你认为这种声波枪利用的是 ( )A.普通声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都可以10.“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频率高于人的听觉频率 B.声音的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C.声音的频率高于人的发声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低于人的发声的频率11.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 )A. 渔民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录音棚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D.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病情12.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 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C.增强响声 D.改变声音的频率13.(多选)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所以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B.该设备产生的声波频率高、音调高,所以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说明该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较大D.能有效地防止远程声波对人体伤害的措施是建立金属隔离带14.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lO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l)人耳能够听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Hz到 Hz.(2)①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信号在lOs内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 m.(设声波在海水中速度为1500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 m.(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参考答案1.次;超;声呐2.(1)声呐;超(2)不能3.信息;能量4.374;反射5.能量6.D7.A8.C9.B 10.A 11.A 12.B 13.BC14.(1)20;20000 (2)①7500;②8700 (3)不能,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的利用练习题(附答案)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声的利用练习题(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的利用练习题(附答案)《声的利用》导学案一、学前感知(一)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三)课前准备:1.从物理角度看,噪声。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
4.日常生活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实例有:、、。
5.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实例:、。
二、课堂互动知识点(一)声音与信息问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活动1:仔细研读课本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1、写出课本中提到的声传递信息的例子: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3、小组讨论: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何不同点:结论: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我们的说话声);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像蝙蝠的回声定位、声呐等)。
知识点(一)声音与能量问题: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活动二:演示:如图1.5-5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
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由于膜的振动,压缩空气。
1、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有哪些应用?(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本部分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心整理2.3《声的利用》练习题A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2.(2012?通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导致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噪声的音色C.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手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手机铃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3.(2012?齐齐哈尔)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C.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4.(2011?南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5.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各地组织唱红色歌曲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歌声是由歌唱者的声带振动产生的B.悠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听众的耳朵中的C.大家一起合唱时,声音传的很远,是因为合唱可以提高音调D.激昂的旋律使听众热血沸腾,这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6.(2010?徐州)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7.(2009?荆门)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8.(2007?烟台)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只能传递信息C.音调和响度完全相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也完全相同D.在空屋子里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些,是因为声音反射的结果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B.乙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丙实验说明声能传递信息D.丁图中马路边的隔音板阻隔噪声10.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空气能够传声11.向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小石子,听见“咚”的一声响,并看见水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水中的小鱼立即向四周逃去.关于以上现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体也可以振动发声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水面荡起的波纹说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D.13.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用手奋力挥动却听不到声音,说明人手振动发出的是超声波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B.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大D.礼堂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16.(2012?南宁)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音的传播C.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D.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17.人埋头在水缸里说话,听起来瓮声瓮气的,这是由于()A.缸振动发声B.听到了回声C.耳朵振动发音D.人说话不清18.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19.人在屋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的原因是()A.房间内声音传播的速度快B.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人耳听不到小于0.1秒的回声D.屋里的墙壁阻碍了声音向外传播20.如图所示,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奇特的声现象是由于以下哪个原理产生的?()A.声音在墙壁上传播快且损失少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人耳朵有听细微声音的功能D.声音的反射二.填空题(共7小题)21.(2010?宜宾)2010年4月14日早晨,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地震波使房屋倒塌说明了它是可以传递_________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玉树位于海拔4200m左右的高原地区,当地大气压强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气压.22.(2012?南京)噪声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 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__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___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___ 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23.(2008?梅州)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_______ 产生声音;(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识别的;(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_____ 的性质.24.如图所示,玻璃杯上蒙有塑料薄膜,绷紧薄膜,在薄膜上放几粒小米.小明同学在薄膜附近用力敲击铁盘,铁盘因为_________ 而发出声音,同时发现薄膜上的小米在跳动,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 .25.“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 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__ 传到人耳的;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 (选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26.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__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 .爆炸声音将窗玻璃震碎,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 .27.小强做声学研究实验,拿了一个空的可乐瓶,并去掉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让瓶口对着蜡烛的火焰,敲打橡皮膜使其振动发声.(如图所示)小强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小题)28.演绎式探究: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海啸的破坏力让我们再一次体验到大自然能量的巨大.地震产生的能量是以波动的形式通过各种物体从震源向远处传播的,能量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体传播的呢?小明知道给串联的不同导体通电,通过的电流相同,这是由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电流即电流密度决定的.那么,相同截面积中流过的能量由谁决定呢?带着这个问题,她查阅了资料,知道:与电流定义类似,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横截面的能量叫做能流,用P表示;通过单位截面积的能流称为能流密度,用I表示.那么能流密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1)小明探究这个问题,首先对该问题进行了如下简化:①能量沿着截面积为S的圆柱形介质传播;②传播能量的波的波速为v(2)已知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传播的能量为ω,它是一个与波源的振幅和振动频率有关的已知量.小明推出了能流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他的推导过程如下:(请你将推导过程填写完整)①在△t时间内,通过圆柱体介质某一截面的能量△E=_________ ;②在△t时间内通过圆柱体介质的能流为P= _________ ;③能流密度I= _________ .能流密度又叫波的强度,声波的能流密度称为声强,它表示声音的强弱;光波的能流密度称为光强,它表示光的强弱.29.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共鸣小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把空热水瓶、空瓶子或空水杯等的口挨近耳朵,会听到“嗡嗡”声.小羽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是,这些空容器里并没有发声源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羽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声学上的一种共鸣现象.可是小羽又有了新的疑问: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共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羽进行了下列实验:把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如图放置,用小锤敲击音叉A,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A 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音叉B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在音叉A的叉股上套上一个铁架子,改变它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不再振动发声.可见,当两个发声频率_________ 的物体,彼此相隔不远时,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_________ ,这种现象,就叫做“共鸣”.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帮小羽把文中的填空填完整.(2)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常常看到,登山队员们在翻越一座座雪山时,总是默默无言地前进,绝对禁止他们大声呼喊,这是为什么呢?答:原来,人在大声呼喊的时候,会发出多种频率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高山上的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的_________ .如果有一种喊叫声的频率恰好与积雪层的固有频率_________ ,就会形成_________ ,积雪层就可能因强烈的振动而崩塌下来.这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禁止高声呼喊,就成了登山队员的一条戒律.30.同学们已经知道,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而且探测过往的鱼群.当然,如果需要,它还可以探测冰山或暗礁的存在.(1)如果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暗礁10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多少路程?暗礁到船的距离至少有多远?(假设这种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2)小明知道“嫦娥一号”卫星正在探测月球的消息后,他想把声呐也装到“嫦娥一号”卫星上,从而增加一种探测的手段.你认为他的想法可行吗?为什么?2.3《声的利用》练习题A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考点:物理常识;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声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