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 格式:pptx
- 大小:554.47 KB
- 文档页数:11
刘禹锡的简介和代表诗句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官员。
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并不拘泥于传统,常常以自然描写见长,可以说是唐代诗坛的佼佼者之一。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本文将重点介绍刘禹锡的个人简介和其代表诗句,在读者了解他的诗歌之余,也能更加深入了解唐代文学和历史的发展。
一、刘禹锡的个人简介刘禹锡生于唐代宪宗元和二年(772年),早年师从于元稹。
在他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太常博士、嫡庶都官郎中、赵州刺史等多个官职,被朝廷赞誉为“一时之贤士”。
此外,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和学者,在诗歌方面表现出色,曾被誉为“唐代诗人四大家”之一,其作品在唐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841年去世,享年71岁。
他在世时,其诗歌曾备受赞赏,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禹锡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和体现。
二、刘禹锡的代表诗句1.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送别诗,20多句的小诗中,彰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刻思考。
其中这句诗句针砭时弊,以同人生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人情冷暖易逝之意。
诗人感慨“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亲朋好友之间越是深厚、相知已久,在离别时只会显得更加珍贵、更加难舍。
最后的“共此灯烛光”,则彰显了对称心之念的渴求,表达了寄托遥远人之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
2.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咏秋《咏秋》是刘禹锡写给秋天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以大自然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厚感情。
这句诗歌中,“野旷天低树”和“江清月近人”所塑造的景象,将人们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秋天的广阔和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呼应,让他感到万物交汇,颇有思鸟寄情,意景凝绝的辞藻。
3. “梦里梦见湖南路,几度梦回吴会亭。
”——温泉诗人在梦中重游旧日,写出了人生百味的哀婉之情。
这句诗句以“梦”为引子,表达了自身由梦入情,追忆遥远往事的感伤。
刘禹锡的平生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刘禹锡的平生简介,欢迎大家阅读!【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
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
刘禹锡古诗大全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文叔,号稽山,唐代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豁达、洒脱、清新著称,被誉为“唐代豪放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作大多描写了自然风光、人生百态和政治风云,深受后人喜爱。
在他的诗作中,既有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也有对人世间沧桑的感慨,更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刘禹锡的经典诗作。
1.《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首诗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他认为,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只要有仙有龙,就能成为名山大川。
这种豁达的心态,深深地打动了后人。
2.《竹枝词》。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中尚有女,容与妾同床。
心心相印,两心同牵。
这是一首婉约的词,表现了刘禹锡对家庭和乡土的眷恋之情。
他通过对君家和妾家的对比,展现了对家庭幸福的向往和对乡土情怀的深厚感情。
词中的“心心相印,两心同牵”更是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草木黄落兼轻肥,百虫候后更纷飞。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这首词是刘禹锡对秋天的赞美之作,他认为秋天是一个寂寥而美丽的季节,胜过春天的朝朝暮暮。
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现了他对秋天的清新和高远的向往,而“双袖龙钟泪不干”更是表达了对故园乡愁的深切感伤。
4.《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首诗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刘禹锡最出名的5首诗
1、《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刘禹锡代表作【作者简介】刘禹锡,唐朝诗人,官至尚书左仆射。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又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刘禹锡生于唐宪宗永和年间(813-818年),卒于唐穆宗乾元元年(941)。
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8),卒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49年),享年78岁(其卒年73岁),谥号“文”,后又谥“清”,与白居易并称“刘”或“韩”。
他一生坎坷,晚年曾被贬为巴东尉,后贬到衡阳,唐宪宗景云二年(712年)被召回长安任知谏院和秘书监(相当于宰相),历任右骁卫上将军,龙标中郎将、昭武将军常侍、太常少卿等职。
其诗文风格豪放清丽俊逸,结体工整。
其诗风豪放痛快,笔力遒劲,气势雄伟有力,表现了作者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爱国情怀。
刘禹锡曾三次被召回长安参与政治活动,七年间写下了大量揭露当时现实政治弊端和社会矛盾激烈的诗篇,其中代表作有《伤仲永》等经典作品。
这一首是其诗歌主要内容:刘禹锡这首《与李白》创作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3年),主要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和对理想社会前途无奈的心情:“盛年不再来,一日还似一日!”诗中洋溢着对现实政治黑暗时代的失望情绪。
全诗以强烈现实和深沉感慨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抒发胸臆为主要形式。
表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精神和高尚品质。
作品语言平易清新、自然流畅、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赅;蕴含了深刻地哲理和巨大感染力;语言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
代表作品有《酬唱清平乐府》《山居偶记》等作品。
代表作有:《酬和集》《天净沙·中秋》一、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号禹锡居士,又号香山居士。
祖籍是山东淄博。
刘禹锡(813-818年)是唐朝诗人、散文家、文学家、书画家,官至尚书左仆射、右骁卫上将军、龙标中郎将、昭武将军常侍、太常少卿等职。
其诗文风格豪放清丽俊逸,结体工整;语言平易清新、自然流畅;富于艺术表现力;蕴藉深刻;富有哲理与教育意义;文风流畅而豪放奔放、自然流畅、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赅;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巨大感染力。
刘禹锡豪放的诗1、《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秋风引》唐代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3、《西塞山怀古》唐代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4、《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唐代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5、《浪淘沙九首》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6、《和乐天春词/春词》唐代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7、《忆江南·春去也》唐代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8、《踏歌词四首·其一》唐代刘禹锡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9、《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代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10、《视刀环歌》唐代刘禹锡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词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官员和地理学家,一生刻苦读书,文学造诣极高。
下面将从刘禹锡的生平、诗词创作、思想特点等方面来介绍他。
刘禹锡于772年出生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一个读书人家庭,祖父、父亲都曾是县令,他自幼聪颖好学,很早就展现出了文学天赋。
18岁时,他撰写了一篇文章《说文解字注》受到朝廷赏识,被任命为主簿。
后来刘禹锡辞去官职,去了邺(今河北临漳)县当了一名私塾教师。
此后不久,他前往东都长安,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王之涣、元稹等人的推荐,进入了唐玄宗的朝廷任官,官至太子少保、诏狱判官等职位。
刘禹锡的诗才非常出众,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诗篇是《陋室铭》,诗句朴实无华,却令人百读不厌。
同时,他还创作了《竹枝词》、《梅花词》等优美的诗歌佳作,这些作品以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著称,深受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喜爱。
在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与自然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题材和意境中,更体现在语言和形式上。
他描写的每一幅自然画面都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他的诗歌精美绝伦,常含有博大精深的哲理,诗文中流露出的深刻思想感染人心,让读者深受启迪和鼓舞。
刘禹锡的诗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既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特别是他的地理诗歌,介绍了许多风景如画的山川名胜,为我们研究唐代地理、历史、文化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参考。
总而言之,刘禹锡是我国古代文坛上的杰出代表,其文学成就和思想价值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赞美。
他将传统诗歌特点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创造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在文学历史上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
他的功底之深、思想之广以及艺术水平之高,使得他成为唐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简介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刘禹锡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词全集刘禹锡,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诗人。
他的很多诗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他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
后又中博学宏词科。
做过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
王叔文革新集团,在藩镇、宦官等势力的反扑下失败以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十年后被召回,因为玄都观的题诗触犯了执政者,再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以后又先后改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直到五十六岁,才调回长安,任主客郎中等闲散职务。
后来又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晚年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终年七十一岁。
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
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
他的好友柳宗元、白居易对他的诗歌成就极为称赞,并常与之酬答和唱。
着有《刘宾客集》。
1刘禹锡的诗词全集《杨柳枝词》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踏歌词选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竹枝词》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其二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元和甲午岁》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
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
《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刘禹锡的资料简介刘禹锡的资料简介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但他始终不曾绝望,他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刘禹锡的资料简介!【个人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诗歌风格】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
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
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