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鼎美术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及答案总分:100分题量:38题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分类,美术是一种()。
A.时间艺术B.空间艺术C.综合艺术D.时空艺术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避免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取向,实施合理的美术课程”体现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
A.发展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兴趣性原则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喜欢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品”体现了儿童美术教育中的()。
A.审美感知目标B.审美情感目标C.审美创造目标D.审美表现目标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用“大雨和小雨”让幼儿感受线条的力度和粗细,体现了美术教学中的()。
用“大雨和小雨”让幼儿感受线条的力度和粗细,体现了美术教学中的()。
A.作品临摹法B.情景观察法C.联想迁移法D.语言描述法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适合染纸的颜料是()。
A.油画颜料B.国画颜料C.丙烯颜料D.油彩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的基本指导方法是()。
A.临摹法B.园丁法C.对话法D.综合法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大班幼儿的绘画发展大致处于()。
A.涂鸦期B.象征期C.图式期D.写实期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属于块状材料的是()。
A.果核B.贝壳C.刨花D.瓶子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幼儿手工发展进入基本形状期的年龄段大约是在()。
A.托班B.小班C.中班D.大班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培养完满和谐的人格”体现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
A.一般目的B.具体目标C.心理目标D.年龄目标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二、判断题(共8题,共24分)11.与其他意识形态相比,艺术最主要的价值是教育价值。
答案:错误12.福禄倍尔“恩物”是供儿童游戏和作业的材料。
答案:正确13.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幼儿美术教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1、从精神层面,将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_、和等并列。
2、从艺术活动过程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活动。
3、从艺术活动结果的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
4、艺术作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和等主体因素,它是一种。
5、艺术价值:与其它的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也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和。
欣赏者通过艺术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
6、艺术功能:艺术的功能包括有、和。
7、工艺美术的种类有两种,和8、艺术起源理论“模仿论”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
9、艺术起源理论“”基本观点:“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10、游戏论:艺术起源游戏论的代表人物:、等人。
11、表现论:艺术起源理论“表现论”代表人物:英国诗人俄国文学家。
12、艺术起源理论“”的基本观点: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情感表现是艺术最重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13、巫术论艺术起源理论“巫术论”的代表人物:、14、劳动论:艺术起源理论“劳动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学家、、芬兰美学家和俄国学者。
15、幼儿艺术教育的类型:和。
16、依艺术的审美方式分,艺术分为哪几类: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
美术是。
17、依艺术的物化形式分,艺术分为哪几类:动态艺术,静态艺术。
美术是一种。
18、依艺术美学形式分,艺术分为哪几类: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美术是一种。
19、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审美教育的。
20、幼儿在记忆上的特点是以占优势。
21、幼儿在想象上的特点是表现为出乎成人意料的。
22、幼儿在情感上的特点是表现为易,易。
23、幼儿美术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
24、幼儿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为核心的一种。
25、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
日本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作者:刘程茵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日本美术教育的历史入手,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分析日本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色,希望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吸收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将其进行中国化改造,解决目前我国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其真正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美术教育感性教育创造力特色日本教育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不仅重视数理化这样的知识性教育,同样重视音乐、美术这样的感性教育,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笔者曾经深入日本的中小学课堂实地调查,对日本极具创造性的美术教育感受颇多,本文结合笔者在日本的所见所闻,谈谈日本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
一、综合了诸多外来文化精华的日本美术教育1.以佛教艺术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古代日本的美术教育从公元6世纪中国佛教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开始,日本美术以传播佛教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时期日本的工艺、美术都具有明显的中国佛教艺术的特点。
直到9世纪初,日本美术才开始将中国文化“日本化”,在绘画、雕塑、工艺等方面形成日本的风格。
14世纪后,我国的禅宗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禅是梵文的音译,意为静虑。
禅宗强调通过个人修炼达到开悟、顿悟的理念被日本的武士文化所接纳,也契合了日本人心底追求安宁静谧的需求。
禅宗艺术的主体是水墨画。
水墨画深沉超脱的东方艺术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哲学关系,深受日本人喜爱。
日本创造性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审美理念和造型艺术,以师傅亲授、临摹、摹仿为主要手段的中国传统的作坊式、世袭式、师承式的美术教育方式也在日本得以传承,并慢慢演变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家元”式教育制度,在明治维新之前,无论是绘画、雕塑、工艺还是“茶道”、“花道”、“书道”、仪礼的传承都采用家元制度。
2.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对日本的影响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后,日本引进系统化的西方学校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小班儿童在泥工中塑造( B)A.平面物象B.简单立体物象C.结构复杂物象?D.物象主要特征和细节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中班儿童在绘画中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C )A.轮廓特征B.基本形态C.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D.动态结构3.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第三阶段称样式化期,它的年龄段为(D)A.2岁~3岁B.2岁~4岁C.4岁~5岁D.5岁~7岁4.罗达·凯洛格列举了大量世界儿童画资料,说明了儿童绘画发展的详细历程。
在这一历程中由抽象到绘画途径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幼儿已能画出具有构造意义的图画的是(C) A.结合体B.集合体C.曼陀罗D.放射型5.初入园的儿童用四条边线组成方形物时非常困难,因为此时他们尚处于(B)A.“垂直性”无区别阶段B.“方向性”无区别阶段C.“水平性”无区别阶段?D.“平面性”无区别阶段6.在美术起源学说中,认为“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的观点属于(B)A.游戏说B.表现说C.模仿说D.巫术说7.大正时期,领导日本自由画教育运动的画家是(A)A.山本鼎B.福禄培尔C.乌索娃?D.西泽克8.根据比纳(A·Binet)关于儿童对图画感知阶段的划分,能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的简短语句的儿童处在对图画感知的( C )A.罗列对象时期?B.解释时期C.描述对象阶段?D.涂鸦阶段9.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D)A.应让幼儿对某些名画有初步的印象?B.应培养具有知觉美的某些基本要素的能力C.应让幼儿有叙述和谈论艺术作品的能力D.应让幼儿能开展高质量的艺术批评10.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A.最近发展区B.成熟C.同化和顺应?D.模仿11.运用线条、色彩等要素,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式的艺术形式是( A ) A.绘画B.雕塑C.工艺美术D.建筑艺术12.在近代儿童美术教育史上,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 A ) A.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B.裴斯泰洛齐和罗伯特·欧文C.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D.蒙台梭利和罗伯特·欧文13.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要培养的人格类型是( A )A.审美型人格B.冲突型人格C.独立型人格D.功利型人格14.《幼儿园工作规程》将美育目标规范为:“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 C )的情趣和能力。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代码:00396试卷(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美术主要是()。
A.表现艺术B.再现艺术C.视觉艺术D.听觉艺术C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美术主要是视觉艺术。
2.游戏说的代表人物()。
A.席勒B.西泽克C.亚里士多德D.列夫托尔斯泰A游戏说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宾塞,记忆技巧:“游席比塞”。
3.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的儿童美术教育先驱者是()。
A.福禄倍尔B.西泽克C.陶行知D.山本鼎B【解析】奥地利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是一位美术教育的先驱者。
他是在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他开拓了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的新局面,被后人誉为“儿童绘画之父”。
故答案为B。
4.引导儿童学习12种颜色并辨别同种色的深浅,是()岁儿童的绘画目标。
A.2—3B.3--4C.4--5D.5--6C4--5岁中班儿童绘画教育目标是引导儿童学会用线条表现感受过得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引导儿童学习12种颜色并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5.用“大雨和小雨”让幼儿感受线条的力度和粗细,并把感受画下来体现了美术教学中的()。
A.联想迁移法B.情景观察法C.作品临摹法D.语言描述法C【解析】用“大雨和小雨”让幼儿感受线条的力度和粗细,使儿童通过联想雨而获得对线条的认识,是联想迁移法的表现。
故答案为A。
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完满和谐的人格和()。
A.审美能力B.审美行为C.审美素质D.审美情感C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是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和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
故答案为C。
7.能用单线条和圆绘画出“蝌蚪人”的儿童,年龄大约在()。
A.2岁左右B.3岁左右C.4岁左右D.5岁左右4岁左右的儿童,绘画发展进入象征期,开始能用单线条和圆表示手和足,创造出有趣的“蝌蚪人”。
2020年春幼儿美术教育单项选择题1、从总体来说,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
(2 分)A.绘画与雕塑B.雕塑与工艺美术C.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D.建筑艺术和雕塑我的答案:C得分:2分2、在近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历史上,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
(2 分)A.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B.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C.裴斯泰洛齐和蒙台梭利D.蒙台梭利和哥仙修泰勒我的答案:A得分:2分3、认为教育把人的潜能看作早已存在的一种物质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渠道,它就自动喷发出来的教育思想是()。
(2 分)A.灌输式B.园丁式C.综合式D.对话式我的答案:B得分:2分4、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程实现美术教育的自身价值的美国美术教育家是()。
(2 分)A.艾斯纳B.西泽克C.罗恩菲尔德D.里德我的答案:A得分:2分5、美术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形式之一,它作为教育中的独立学科,最早出现在西方的()。
(2 分)A.17世纪末期B.18世纪初期C.18世纪末期D.19世纪初期我的答案:C得分:2分6、在我国新式学校美术教育产生于()。
(2 分)A.20世纪初期B.20世纪中叶C.19世纪末期D.19世纪中叶我的答案:A得分:2分7、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美术主要是()。
(2 分)A.实用艺术B.表演艺术C.造型艺术D.语言艺术我的答案:D得分:0分8、能产生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感觉和情绪,并能表达这种感觉。
这属于美术教育心理层次的()目标。
(2 分)A.审美兴趣B.审美感知C.审美情感D.审美创造我的答案:C得分:2分9、“蝌蚪人”形成于儿童绘画的()。
(2 分)A.涂鸦期B.象征期C.图式期D.写实期我的答案:B得分:2分10、婴儿偏爱的颜色是()。
(2 分)A.纯度高的颜色B.混合色C.冷色D.暖色我的答案:A得分:2分1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心理层次目标可分为()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
摘要:在日本美术教育中,促进学生自我表现是一个重要内容,20世纪之前,日本的美术教育是以临画为主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20世纪初山本鼎为此提出了自由画运动,该运动为当时的美术教育提出新的观点,使日本美术教育观发生转向。
本文试以山本鼎的个性观念为中心,试分析当时日本美术教育儿童个性观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山本鼎,自由画,创造,个性Abstract: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self-ex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Japanese art education. Before 20th century, the teaching model of Japanese art education with the emphasis on copying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dividuality. In the 20th century, Kanae Yamamoto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of free painting movement accordingly, which brought about new opinions to fine arts education at that time, and changed the concept of Japanese art educa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Kanae Yamamoto’s notion of individuality, aiming to analyze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view of children’s individuality of Japanese art education.Keywords: Kanae Yamamoto, free painting, creative, individuality山本鼎的“自由画”美术教育运动及其儿童个性观Kanae Yamamoto’s Free Painting Art Education Movement and His View of Children’s Individuality邢广伟 诸葛沂Xing Guangwei Zhuge Yi画教育。
•日本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与美国、英国等的美术教育相类似,明治初期日本的美术教育也十分重视实用功利,目的在于培养产业后备军。
受西方图画教育的冲击,日本绘画局限于用铅笔练习描绘正确的图形。
这一时期被称为铅笔画时期。
1886年前后,一位名叫费诺洛沙的美国人和冈仓觉三等人极力倡导国粹主义,反对盲目西化,主张在图画教育中舍弃铅笔画,回归日本风格的毛笔画。
在以后的十多年中,铅笔画和毛笔画的优劣争论不休。
1902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图画教育委员会,并于1904年发表了一份对日本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报告书。
该报告书提出了美术教育的作用和目的,科学地区分了美术教育在怡情养性及实用方面的不同目标,主张在培养欣赏能力的基础上,重视训练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根据这一观念,日本文部省出版了一系列国定教科书。
国定教科书的出版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美术教育。
尽管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写生、记忆和创造的内容,但是基本上未脱离临摹的主要方式。
1919年,日本画家山本鼎发起了自由画教育运动。
当时,日本民主思想刚抬头,而欧美推崇个性和创造的“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冲击了日本的美术教育。
山本鼎对出版已达十余年并仍在继续使用的国定教科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将其称之为“干涸的临画帖”。
他主张摒弃临摹,朝向自然写生,迈向创造。
山本鼎的自由画教育思想虽然受到官学派的强烈反对,但是随着日本社会的进步,山本鼎的主张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特别是得到了众多不满现状的进步教育家的支持。
舍弃临摹、迈向自然的风潮逐渐高涨,并最终摧毁了定型化的图画教育。
山本鼎曾于1919年在长野县举办了首届儿童自由画展,轰动一时,其影响迅速蔓延到了日本各地。
然而,山本鼎的自由画教育主张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对待过去的不足,片面、绝对地强调自己的喜好,甚至认为乱涂一番的画才是新式的自由画。
因此,山本鼎领导的自由画教育运动导致日本美术教育处于无序状态,受到了一些人士的批评,也遭到文部省的反对。
这场运动虽然没有最终形成气候,但是它毕竟是日本美术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对日本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德国的包浩斯构成教育思想也影响了日本,使日本美术教育者认识到美术教育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图画教育,必须涵盖绘画以外的工艺、建筑、雕刻等等,应对一切的造型美感与构成提供理解力、鉴赏力及技能等方面的训练。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施行了“国民学校会”,对学制、内容和方法作了很大改变,规定了“艺能科中的图画,以认出、表现形象,培养鉴赏作品之能力,醇化国民情操,涵养创造力为目的”。
二次大战后,图画与劳作合为一体。
1951年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图画劳作教育,由造型艺术方面,提供有关日常生活所需衣、食、住与产业等之基础性理解与技能,养成开朗、丰富的营生能力、态度与习惯,培养身为个人或社会成员均能从事和平、文化的生活资质。
”战后日本美术教育的最大特征是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具有重要教育功能的一个科目,其教育价值获得了很高评价。
1952年,由美术评论家久保贞次郎等人发起,创办了“创造美育协会”,重新提倡山本鼎所主张的自由画教育运动精神,呼吁日本美术教育工作者对旧的做法加以彻底反省,以建立新的美术教育,鼓励及培育儿童的创造天赋。
由“创造美育协会”推行的美术教
育改革运动引起了全日本的回响,赞成者与日俱增。
此项运动获得了两项丰硕成果:其一,再次强调了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性,由齐塞克开创、里德推进的“通过艺术的教育”的潮流在日本再次兴起;其二,促进了以心理学观点看待儿童画,超越了以往从教育或艺术的角度看待儿童画的方式。
然而,由“创造美育协会”倡导的创造美育也遭到了批评,其中来自川村浩章等人创立的“造型教育中心”的批评最为激烈。
该团体认为,造型教育不可单凭自我表现,教育应有系统化,应大力推行造型基础教学。
总的说来,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并注重选择适应学前儿童心智成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当广泛,有绘画、摹写、拼贴、堆积、手工制作以及鉴赏活动等。
各类教学内容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在美术教育中,透过艺术的教育,结合造型基础教学,这两者的统合,可能是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正在探索的路线。
●自由画教育运动:是日本儿童美术教育史上一次改革运
动,它的领导者是山本鼎。
山本鼎把自由画教育的要点确定为:不是把临摹作为成绩,而是把创造视为成绩。
(或自由画运动重视对儿童创造性的培养,反对让儿童模仿范本,主张让儿童自由作画。
)
●主张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
●日本画家山本鼎所倡导的“自由画教育”运动,他遵循尊
重儿童个性和自由的教育观念,倡导脱离临摹的束缚。
他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写生,引导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20、30年代,我国也受到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与创造主义美术教学理念的影响,开展了一场“自由画运动”。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钱初
熹】
大正时期日本幼儿美术教育:大正时期之前,日本美术教育基础上采取一种以临摹为主的教育方式,被称为“临画教育”。
大正时期,一种推崇个性和创造性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思想在日本传播,一些教育家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陶冶儿童情操的重要性。
这一时期,有画家山本鼎领导的自由画教育运动。
所谓自由画是相对于传统的模仿、临摹而言。
山本鼎把自由画教育的要点确定为“不是把临摹作为成绩,而是把创造视为成绩。
”可见自由画运动对培养儿童创造性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