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固镇县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肥料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小麦种植中,正确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为此,我们进行了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以探究不同肥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地点: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岑村试验时间:2021年3月25日至6月10日试验方法:把小麦田随机分为4组,每组面积100m^2。
试验组1施用的是有机肥(猪粪、鸡粪),试验组2施用的是化肥(尿素、三元复合肥),试验组3施用的是有机肥和化肥的组合(二者按1:1的比例混合施用),对照组则不施肥。
试验结果1. 单株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小麦单株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有机肥、化肥和有机肥化肥混合施用对小麦单株产量均有增效作用。
其中,有机肥组小麦的单株产量最高,达到了102g,比对照组单株增产了32%。
2. 单位面积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施肥对小麦的产量也有显著的影响。
有机肥组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达到了5210kg/ha,比对照组提高了42%。
化肥组和有机肥化肥混合组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4%和38%。
3. 产量成分施肥还对小麦的产量成分有影响。
有机肥组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都高于其他组,这表明有机肥施用可以增加小麦的籽粒数量和单粒重量。
化肥组和有机肥化肥混合组的产量成分也略有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产量成分,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其中,有机肥施用效果最佳,可以增加小麦的单株产量,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对小麦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也更为显著。
因此,在小麦的生产中,应根据土地条件、肥料来源和农业技术等因素进行科学施肥,以实现小麦产量的最大化。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 通过严格的田间肥效试验,明确供试肥料之间与习惯施肥处理间的施肥效果差异,进一步验证配方肥在小麦上施用的效果,达到节本增效,推广配方肥的目的,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时间与地点1、试验时间2019年10月25日-2020年6月19日2、试验地点高密市大牟家镇西刘家村刘莉家庭农场二、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基本情况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土壤质地轻壤,地块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前茬作物为玉米,肥力中等偏上。
试验前取耕层土壤化验,土壤养分状况见表1。
2、试验作物小麦,品种为泰科麦33。
3、试验肥料习惯施肥(15-15-15),配方肥(20-15-10),控释肥A (20-10-10),控释肥B(26-12-10),尿素(46%)。
4、试验设计试验设四个处理,重复三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425m 2。
具体处理如下:处理一:习惯施肥;处理二:配方施肥;处理三:控释肥A ;处理四:控释肥B 。
5、试验操作在前茬作物玉米收获后,2019年10月25日按试验方案要求进行小区整地,随即种肥同播,亩播量12㎏。
亩施用基肥50kg ,在拔节期追施尿素15kg/亩。
试验期间各小区除施肥外其它一切田间农艺措施均一致。
植株成熟收获时,按照要求分小区进行测产工作。
三、结果与分析1、产量表现收获后对各个小区进行测产,折算出亩产,产量结果见表3。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配方肥的处理二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增产62.36kg ,增幅达13.7%。
2、投入产出比较小麦属于粮食作物,价格受国家调控,波动较小,根据小麦价格和投入折算出经济效益,可以有效指导今后的生产。
投入产出结果对比如下表4。
注:小麦价格按2.3元/kg 计算,尿素2.2元/kg ,复合肥(15-15-15)3.2元/kg ,配方肥(20-15-10)3元/kg ,控释肥A (20-10-10)3.2元/kg ,控释肥B (26-12-10)3.5元/kg 。
固镇县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作者:周光荣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30期一、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1、试验地总体概况试验地块为中等土壤肥力水平,砂姜黑土;土壤质地:粘壤土。
前茬作物:小麦;前茬作物产量:500公斤。
试验地土壤检测结果:pH值5.8,有机质25.2g/kg,碱解氮117mg/kg,有效磷33.2mg/kg,速效钾139mg/kg。
2、试验作物作物名称:玉米;品种:豫单9953,密度每亩3980株;行株距为67×25cm,每小区 240株,播种方法:点播;小区面积72㎡,小区间隔1m,无重复。
3、肥水运筹肥料选用:46%尿素,12%过磷酸钙,60%氯化钾;40%氮肥、100%磷肥、100%钾肥做底肥,60%氮做追肥,分2次追施。
各小区编号、处理及N、P2O5、K2O施肥折纯量(公斤/亩):1-常规无氮小区(0-6-6)、2-常规无磷小区(14.7-0-6)、3-常规无钾小区(14.7-6-0)、4-常规施肥小区(14.7-6-6);5-配方无氮小区(0-4.8-5)、6-配方无磷小区(15-0-5)、7-配方无钾小区(15-4.8-0)、8-配方施肥小区(15-4.8-5)。
二、试验结果与试验分析1、玉米生育性状记载配方施肥的处理和常规施肥的处理在玉米生育性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株高、穗粒数、百粒重、产量等方面都有所增加。
2、玉米养分含量对玉米籽粒和秸秆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检测,各小区籽粒和秸秆全氮、全磷、全钾养分含量(%)为:1-常规无氮小区(1.24、0.25、0.31;0.61、0.10、1.16)、2-常规无磷小区(1.29、0.13、0.29;0.69、0.09、1.03)、3-常规无钾小区(1.48、0.21、0.19;0.73、0.11、0.73)、4-常规施肥小区(1.46、0.20、0.33;0.70、0.09、0.91);5-配方无氮小区(1.22、0.26、0.39;0.61、0.12、1.19)、6-配方無磷小区(1.39、0.15、0.33;0.69、0.10、1.06)、7-配方无钾小区(1.46、0.21、0.24;0.71、0.11、0.74)、8-配方施肥小区(1.43、0.19、0.26;0.68、0.08、0.88)。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肥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不同肥料成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设计合理的肥料配方,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实验材料1. 试验作物:水稻2. 试验土壤:灌南县水稻土3. 试验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4. 试验设备:土壤样品采集器、土壤养分测定仪、施肥设备、测量工具等三、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在试验田内随机选取5个点,使用土壤样品采集器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
2. 土壤养分测定: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送检,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
3. 肥料配方设计: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结合水稻需肥规律,设计不同肥料配方。
4. 试验实施:将不同肥料配方分别施用于试验田,每个配方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为100平方米。
5. 作物生长观测:在作物生长期间,定期观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色、分蘖数、产量等。
6.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肥料配方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经测定,灌南县水稻土的养分含量如下:氮:0.12%;磷:0.05%;钾:0.10%2. 肥料配方设计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和水稻需肥规律,设计以下肥料配方:(1)配方A:纯氮60kg/hm²、纯磷30kg/hm²、纯钾60kg/hm²(2)配方B: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300kg/hm²(3)配方C:有机肥(鸡粪)15000kg/hm²、纯氮30kg/hm²、纯磷15kg/hm²、纯钾15kg/hm²3. 作物生长观测结果在作物生长期间,对三个肥料配方进行处理,观测结果如下:(1)株高:配方A、B、C的株高分别为90cm、85cm、88cm。
(2)叶色:配方A、B、C的叶色分别为深绿色、绿色、黄绿色。
(3)分蘖数:配方A、B、C的分蘖数分别为15个、12个、13个。
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小麦上的肥效试验前言:有机-无机复混肥是一种既含有机质又含适量化肥的复混肥。
它是对粪便、草炭等有机物料,通过微生物发酵进行无害化和有效化处理,并添加适量化肥、腐殖酸、氨基酸或有益微生物菌,经过造粒或直接掺混而制得的商品肥料。
在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等农作物生产栽培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江苏仪征当地的农作物栽培领域,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蔬菜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在大宗作物的栽培应用上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2013年秋播,笔者与同事们进行了多种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小麦生长效果的肥效试验,希望能使得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大宗作物上的栽培领域上得到进一步的突破。
试验结果表明:江苏永禄肥料与其他肥料相比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分别为8.6%。
现将实验报告整理成文,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提供些许帮助。
1 试验基本信息1.1 试验目的及任务来源:本试验目的是通过规范的田间试验,对申报肥料登记产品进行肥效及安全性试验,从产量、品质、抗逆性、安全性等方面对申报产品做出肥效和安全性综合评价,为肥料登记提供依据。
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地点:仪征市陈集镇丁桥村2.2 供试品种:扬麦13号2.3 供试土壤基本性状:表1 试验地土壤理化性状2.4 试验处理:试验设6个处理,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30m2。
处理3:基施苏州东洋80公斤/亩,平衡肥和拔节孕穗肥施用同处理2;处理4:基施宜兴申利80公斤/亩,平衡肥和拔节孕穗肥施用同处理2;处理5:基施江苏永禄80公斤/亩,平衡肥和拔节孕穗肥施用同处理2;处理6:基施南京三美80公斤/亩,平衡肥和拔节孕穗肥施用同处理2;供试肥料处理氮、磷、钾养分用量与CK2处理基本保持一致,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用量按CK2处理基肥中施氮(N)量折算,追肥品种与数量及其它田间措施同CK2处理,各小区间分别隔离,单灌单排。
本次试验肥料运筹,氮肥总用量为15.0-17.0公斤/亩,磷肥总用量为6.0公斤/亩,钾肥总用量为5.5公斤/亩。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_规土巡查工作总结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一、课题背景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生长发育受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大。
土壤养分的供给不足或者不平衡都会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因此科学合理施肥对于小麦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我们开展了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工作,通过测土配方的方式,科学施肥,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在工作过程中,对于规土巡查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总结。
现将示范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内容1. 土壤测定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我们对示范田进行了土壤测定分析,主要测定了土壤的pH 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等指标,从而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
通过土壤测定结果,制定了合理的施肥方案。
2. 施肥方案制定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和小麦的生长需求,我们制定了合理的施肥方案。
根据施肥方案,合理配置氮磷钾等肥料,确定了施肥的时间、剂量和方法,保证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得到充分补给。
3. 施肥示范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我们进行了施肥示范工作,根据施肥方案,准确地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确保养分的供给与小麦生长的需要相匹配。
我们也注重了施肥的方法和技术,保证了施肥的效果。
4. 土壤肥力调查通过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工作,我们还开展了土壤肥力调查工作,对于示范田的土壤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了土壤的肥力状况,为今后的农田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工作总结1. 工作成果通过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工作,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科学施肥,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施肥方案的指导,小麦生长势旺盛,穗粒饱满,产量明显提高。
二是土壤养分利用率得到提高。
根据土壤测定结果,我们合理配置了氮磷钾等肥料,避免了养分的浪费和污染,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
三是对于规土巡查工作的推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农田的管理水平,为今后的农田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工作不足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而肥料的使用是提高农
作物产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何提高小麦肥料的利用率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来说都是非常
重要的。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是一项科学的实验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肥料利用
率的影响,并寻找最佳的施肥方式。
本试验选取了一片具有相似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的小
麦田作为实验基地,并在不同试验区域设置了不同的施肥方案。
我们设立了化肥组。
这个组别只施用化学肥料,根据小麦的需肥量进行科学施肥。
化
肥组可以体现化学肥料的作用效果,评估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在试验进行期间,我们定期对小麦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生长情况和产量数据。
通过
对比不同试验组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预计在试验结束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化肥组是否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有机肥组是否能够提高小麦的品质,混合肥组是否能够兼具两者的优点。
根据这些结论,
我们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希望通过这项试验,能够为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而小麦的养分利用率则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小麦肥料利用率的提高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深入研究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以期为小麦的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地点选择在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之一的河北省,试验用地为同一块小麦田地,试验时间为一年。
试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施肥方法,而实验组则采用了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小麦生长期需求量进行合理施肥的方法。
具体试验设计如下:实验组:1.土壤养分测定:在小麦生长前,对试验地的土壤进行养分测定,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检测。
2.养分平衡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测定结果和小麦生长期的需求情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确保养分的均衡供给。
3.施肥方式:采用分次施肥的方式,分别在播种前、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施肥。
对照组:1.普通施肥:使用当地常规的施肥方式,按照固定比例和时间进行施肥。
2.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使用化肥和有机肥的混合施用。
试验过程:1.生长情况观察:在小麦生长期间,定期对两组的小麦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株高、叶绿素含量、坐穗数、千粒重等指标的测定。
2.土壤养分监测:定期对试验地的土壤养分进行监测,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检测。
3.产量和质量测定:小麦成熟后,对两组的小麦产量和质量进行测定,包括小麦的单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等指标的检测。
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实验组的小麦产量和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数据如下:1.产量:实验组小麦的平均产量为每亩550公斤,而对照组小麦的平均产量为每亩480公斤,实验组的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14.5%。
2.质量:实验组小麦的千粒重为35克,而对照组小麦的千粒重为32克,实验组的千粒重较对照组提高了8.3%。
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研究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各种农产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小麦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农业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
在这些试验中,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的研究备受关注,这是因为氮磷钾是小麦生长必需的三种营养元素,但是随着化肥的过度使用,它们的利用率越来越低,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
对于小麦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在氮的利用研究中,主要有优化施肥时间、施肥量和配施肥料等方面。
其中,通过优化施肥时间可使氮肥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一般来说,在小麦生育期中,氮肥最好集中在小麦生长的追肥和灌浆期使用。
而对于施肥量和配施肥料等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小麦品种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研究表明增加磷的利用率也非常重要。
磷对小麦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许多磷化肥使用率低,这种低利用率使得磷肥的使用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研究人员尝试采用一些新型的磷肥,比如: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磷酸钙等,通过施用这些肥料来提高小麦的磷利用率。
最后,钾的利用率对于小麦的生产也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
研究表明,小麦对钾的需求非常高,如果缺乏钾,不仅对小麦的生长不利,而且会降低粮食品质和产量。
因此,在钾肥的施用上,普遍的做法是:在肥料中加入矿物质钾肥,这种肥料直接溶解在土壤水分中,利于小麦的吸收和利用。
总的来说,小麦的氮磷钾肥利用率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研究为小麦产量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未来,应该继续深入研究,提出更加有效的施肥技术,以适应我国不同的土壤和小麦品种,助力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引言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而肥料利用率则是衡量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提高小麦的肥料利用率,可以有效节约肥料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并且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支持。
一、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地点:选择河北省的一个小麦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
2. 实验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并选取适宜的肥料。
3.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组合,每个处理组合设置3个重复。
4. 实验步骤:(1)土壤准备:对试验地点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确保土壤肥力良好。
(2)试验处理:设置5个施肥处理组合,包括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有机肥施用(OM)、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尿素肥配施有机肥(UR+OM)。
(3)播种管理:选取相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播种,做好灌溉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4)收获与样品分析:在小麦成熟后,对各处理组合进行收获,采集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组合的小麦产量最高,而不施肥(CK)处理组合的小麦产量最低。
说明有机肥在提高小麦产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养分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组合的小麦养分吸收量最高,而不施肥(CK)处理组合的小麦养分吸收量最低。
说明有机肥可以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3.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组合的小麦肥料利用率最高,而不施肥(CK)处理组合的小麦肥料利用率最低。
说明有机肥可以提高小麦对施肥养分的利用效率。
三、结论通过本次试验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 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组合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2019年固镇县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
作者:周光荣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4期
小麦为淮北主要作物之一,其化肥用量比例较大,施肥量较高而肥料利用率较低。
为了比较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两种施肥模式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固镇县连年进行了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现将2019年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为中等土壤肥力水平的地块,试验地地形:平原;土壤类型:砂姜黑土;土壤质地:粘壤土。
前茬作物名称:玉米;前茬作物产量:580公斤。
试验地土壤检测值为:pH值7.0,有机质16.3g/kg,碱解氮117mg/kg,有效磷23.5mg/kg,速效钾137mg/kg。
2、试验作物
作物名称:小麦;品种:华成859,条播。
小区面积40㎡,小区间隔1m,无重复。
3、试验处理
每个试验设8个处理,包括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配方施肥。
4、肥料用量及使用方法
施用肥料名称:尿素46%,过磷酸钙12%,氯化钾60%。
各小区编号、处理及N、
P2O5、K2O施肥折纯量(公斤/亩):1-常规无氮(0-7.5-7.5)、2-常规无磷(12-0-7.5)、3-常规无钾(12-7.5-0)、4-常规施肥(12-7.5-7.5);5-配方无氮(0-6-7)、6-配方无磷(14-0-7)、7-配方无钾(14-6-0)、8-配方施肥(14-6-7)。
施肥方法:底肥:40%N、100%P、100%K,追肥:两次追肥合计60%N。
5、试验过程
40%氮肥做底肥,全部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60%氮肥作为追肥。
11月1日播种,2月10日、3月16日各追一次氮肥,6月2日收获。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1、小麦生育性状
配方施肥的处理和常规施肥的处理在小麦生育性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其他处理相比,在株高、穗粒数、干粒重、产量等方面都有所增加。
2、小麦养分含量与养分吸收量
对小麦籽粒和秸秆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检测,各小区试验样品检测结果。
籽粒和秸秆养分含量(%)的全氮、全磷、全钾分别为:1-常规无氮(1.01、0.59、0.16;0.25、0.42、0.66)、2-常规无磷(1.34、0.45、0.18;0.45、0.32、0.73)、3-常规无钾(1.41、0.49、0.10;0.48、0.44、0.31)、4-常规施肥(1.45、0.50、0.26;0.51、0.40、0.85);5-配方无氮(1.00、0.61、
0.17;0.24、0.44、0.71)、6-配方无磷(1.41、0.46、0.19;0.49、0.34、0.73)、7-配方无钾(1.49、0.49、0.10;0.52、0.43、0.32)、8-配方施肥(1.56、0.51、0.25;0.57、0.41、0.88)。
将养分含量乘以产量,得养分吸收量,各小区籽粒对应的籽粒和秸秆养分氮、磷、钾吸收量(kg/亩)为:1-常规无氮(3.37、1.97、0.53;0.93、1.56、2.44)、2-常规无磷(5.87、
1.97、0.79;
2.05、1.46、
3.33)、3-常规无钾(6.22、2.16、0.44;1.94、1.77、1.25)、4-常规施肥(6.93、2.39、1.24;2.22、1.74、3.69);5-配方无氮(3.39、2.07、0.58;0.89、1.64、2.64)、6-配方无磷(6.25、2.04、0.84;2.29、1.59、3.41)、7-配方无钾(6.64、2.18、0.45;2.25、
1.86、1.38)、8-配方施肥(7.53、
2.46、1.21;2.46、1.77、
3.80)。
3、肥料利用率
根据小麦吸收养分量和施入养分量,计算各处理肥料利用率。
各小区对应的氮肥施入N(kg/亩)、吸收N(kg/亩)、N肥利用率%分别为:1-常规无氮(0、4.29、--)、2-常规无磷(12、7.92、30.2)、3-常规无钾(12、8.16、32.2)、4-常规施肥(12、9.14、40.4);5-配方无氮(0、4.29、--)、6-配方无磷(14、8.54、30.4)、7-配方无钾(14、8.89、32.9)、8-配方施肥(14、9.99、40.8)。
各小区对应的磷肥施入P(kg/亩)、吸收P(kg/亩)、P肥利用率%分别为:1-常规无氮(3.28、3.52、2.8)、2-常规无磷(0、3.43、--)、3-常规无钾(3.28、3.94、15.5)、4-常规施肥(3.28、4.13、21.3);5-配方无氮(2.62、3.71、2.9)、6-配方无磷(0、3.63、--)、7-配方无钾(2.62、4.04、15.8)、8-配方施肥(2.62、4.23、23.0)。
各小区对应的钾肥施入K(kg/亩)、吸收K(kg/亩)、K肥利用率%分别为:1-常规无氮(6.25、2.98、20.6)、2-常规无磷(6.25、4.11、38.8)、3-常规无钾(0、1.69、--)、4-常规施肥(6.25、4.93、51.9);5-配方无氮(5.85、3.22、23.7)、6-配方无磷(5.85、4.25、
41.5)、7-配方无钾(0、1.83、--)、8-配方施肥(5.85、5.00、54.2)。
综上,通过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获得了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情况下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其中常规施肥情况下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4%、21.3%、51.9%;配方施肥情况下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8%、23.0%、54.2%。
从数值来看,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均为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区。
(作者单位:233700 安徽省固镇县农业技术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