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初报
- 格式:docx
- 大小:38.76 KB
- 文档页数:5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人类的主要食用粮食之一,也是许多动物的重要饲料来源。
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肥料的利用率对于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对小麦肥料利用率进行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在于探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了解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情况,为提高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方法1. 试验地点:选择适宜小麦生长的试验田地。
2. 试验材料:小麦种子、氮磷钾复合肥。
3. 试验设计:随机分组设计,设立5个处理组,分别为不施肥组、低水平施肥组、中水平施肥组、高水平施肥组和超高水平施肥组。
4. 试验过程:在播种前对试验田地进行基础施肥,并按照设定的施肥水平进行添加氮磷钾复合肥。
在小麦生长期间,进行定期的生长观测以及产量统计。
5. 试验数据的处理: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试验结果通过试验的观测和数据统计,得出以下结果:1. 小麦生长情况:在给定的施肥水平下,小麦的生长情况呈现出明显差异。
施肥水平较低的组别小麦生长缓慢,高耗肥现象更加明显;而施肥水平较高的组别小麦生长旺盛,叶绿色泽鲜艳。
3. 肥料利用率:通过对小麦的产量和施肥量进行对比,计算出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
结论显示,施肥水平较低的组别小麦对肥料利用率较低,而施肥水平较高的组别小麦对肥料利用率较高。
1. 适量施肥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
过低的施肥水平会降低小麦的产量,而适宜的施肥水平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2. 高效利用肥料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降低成本。
小麦在较高的施肥水平下,对肥料的利用率更高,从而提高了产量的同时也减少了肥料成本。
3. 施肥水平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条件下,施肥水平的选择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五、试验意义本次试验的结果为小麦的肥料利用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探究小麦的肥料利用率情况,可以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的施肥指导,帮助他们更加合理地利用肥料,提高小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而肥料的使用是提高农
作物产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何提高小麦肥料的利用率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来说都是非常
重要的。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是一项科学的实验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肥料利用
率的影响,并寻找最佳的施肥方式。
本试验选取了一片具有相似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的小
麦田作为实验基地,并在不同试验区域设置了不同的施肥方案。
我们设立了化肥组。
这个组别只施用化学肥料,根据小麦的需肥量进行科学施肥。
化
肥组可以体现化学肥料的作用效果,评估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在试验进行期间,我们定期对小麦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生长情况和产量数据。
通过
对比不同试验组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预计在试验结束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化肥组是否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有机肥组是否能够提高小麦的品质,混合肥组是否能够兼具两者的优点。
根据这些结论,
我们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希望通过这项试验,能够为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而小麦的养分利用率则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小麦肥料利用率的提高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深入研究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以期为小麦的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地点选择在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之一的河北省,试验用地为同一块小麦田地,试验时间为一年。
试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施肥方法,而实验组则采用了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小麦生长期需求量进行合理施肥的方法。
具体试验设计如下:实验组:1.土壤养分测定:在小麦生长前,对试验地的土壤进行养分测定,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检测。
2.养分平衡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测定结果和小麦生长期的需求情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确保养分的均衡供给。
3.施肥方式:采用分次施肥的方式,分别在播种前、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施肥。
对照组:1.普通施肥:使用当地常规的施肥方式,按照固定比例和时间进行施肥。
2.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使用化肥和有机肥的混合施用。
试验过程:1.生长情况观察:在小麦生长期间,定期对两组的小麦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株高、叶绿素含量、坐穗数、千粒重等指标的测定。
2.土壤养分监测:定期对试验地的土壤养分进行监测,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检测。
3.产量和质量测定:小麦成熟后,对两组的小麦产量和质量进行测定,包括小麦的单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等指标的检测。
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实验组的小麦产量和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数据如下:1.产量:实验组小麦的平均产量为每亩550公斤,而对照组小麦的平均产量为每亩480公斤,实验组的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14.5%。
2.质量:实验组小麦的千粒重为35克,而对照组小麦的千粒重为32克,实验组的千粒重较对照组提高了8.3%。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引言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而肥料利用率则是衡量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提高小麦的肥料利用率,可以有效节约肥料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并且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支持。
一、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地点:选择河北省的一个小麦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
2. 实验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并选取适宜的肥料。
3.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组合,每个处理组合设置3个重复。
4. 实验步骤:(1)土壤准备:对试验地点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确保土壤肥力良好。
(2)试验处理:设置5个施肥处理组合,包括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有机肥施用(OM)、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尿素肥配施有机肥(UR+OM)。
(3)播种管理:选取相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播种,做好灌溉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4)收获与样品分析:在小麦成熟后,对各处理组合进行收获,采集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组合的小麦产量最高,而不施肥(CK)处理组合的小麦产量最低。
说明有机肥在提高小麦产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养分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组合的小麦养分吸收量最高,而不施肥(CK)处理组合的小麦养分吸收量最低。
说明有机肥可以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3.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组合的小麦肥料利用率最高,而不施肥(CK)处理组合的小麦肥料利用率最低。
说明有机肥可以提高小麦对施肥养分的利用效率。
三、结论通过本次试验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 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组合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类主食中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小麦肥料利用率作为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产量和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探究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小麦肥料利用率的试验结果,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小麦对肥料利用的效率,并寻求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的方法。
二、试验设计1. 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取了河北省的一个小麦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
2. 试验方案:选取了不同的施肥水平作为处理组,包括无肥料处理组、常规施肥处理组和增施肥处理组。
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
3. 施肥方案:常规施肥处理组按照基地的施肥标准进行施肥,增施肥处理组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氮、磷、钾肥料。
三、试验方法1. 试验过程:在小麦生长季节,及时对各处理组进行施肥和管理,保持其他生长条件的一致。
2. 数据记录:记录各组的小麦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
四、试验结果经过一季的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 增施肥处理组的小麦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施肥处理组和无肥料处理组,包括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
2. 增施肥处理组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组和无肥料处理组,提高了20%左右。
3. 增施肥处理组的小麦品质也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颗粒饱满度高,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值等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
五、试验结论1. 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与施肥水平密切相关,适当增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 在实际种植中,应根据土壤状况和小麦需求,合理调整施肥水平,以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
3. 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农业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小麦肥料利用率的提高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初报
杨海玲;李吉军
【摘要】为了给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制定肥料生产配方和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开展了春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利用率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以氮肥利用率提高幅度最为明显,达5.8个百分点.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19(000)003
【总页数】3页(P14-16)
【关键词】小麦;氮;磷;钾;利用率
【作者】杨海玲;李吉军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张掖734000;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张掖7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1 试验设计
1.1 处理
本试验设8个处理。
处理1:常规施肥;处理2:常规施肥无氮;处理3:常规施肥无磷;处理4:常规施肥无钾;处理5:配方施肥;处理6:配方施肥无氮;处
理7:配方施肥无磷;处理:8配方施肥无钾。
1.2 小区排列
将试验地分成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两个大区,两个大区间开宽50 cm、深40 cm 的灌水沟以便灌溉、管理。
各小区四周打埂,埂宽35 cm、高30 cm。
常规施肥区和配方施肥区的面积均为200 m2,其余各小区的面积均为40 m2。
各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田间排列如图1所示。
2 试验实施情况
2.1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明家城村六社,地块形状整齐、地势平坦,前茬作物为玉米,耕层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
2.2 供试品种
供试小麦品种为宁春18号。
2.3 播种
3月15日播种,采用三行人力种肥分层播种机播种,播深5 cm,播量为412.5 kg/hm2。
2.4 灌水及田间管理
5月3日罐头水,以后每隔20 d灌水一次,全生育期共灌水4次,灌水量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需求而定,各小区基本一致。
小麦生长期人工除草两次,化学防治蚜虫一次,实施情况各处理基本一致。
2.5 施肥情况
各处理的施肥量、施肥方式、施肥时期完全按方案要求执行,不同处理的肥料施用情况详见表1。
2.6 样品采集
2.6.1 土壤样品小麦播种前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采用梅花形采样法采集0~20 cm耕层的混合土样,并及时进行风干晾晒。
2.6.2 植株样品小麦收获前在每个小区中避开边行,按梅花形采样法选取3个1 m 长的样段,拔出小麦,沿根茎结合部剪去根系采集茎叶和麦穗样品。
记载穗数、小区号、处理名称、样品号、试验地点、采样人、采样时间等相关信息,并及时进行风干晾晒和茎叶、果穗、籽粒的称量等工作。
表1 不同处理的肥料施用情况处理底肥追肥时间(日/月)肥料品种用量
(kg/hm2)时间(日/月)肥料品种用量(kg/hm2)过磷酸钙 975处理1 15/3尿素 225硫酸钾 60 3/5 尿素 300过磷酸钙 975处理2 15/3尿素 0硫酸钾60 3/5 尿素 0过磷酸钙 0处理3 15/3尿素 225硫酸钾 60 3/5 尿素 300过磷酸钙 975处理4 15/3尿素 225硫酸钾 0 3/5 尿素 300过磷酸钙 1 035处理5
15/3尿素 330硫酸钾 240 3/5 尿素 159过磷酸钙 1 035处理6 15/3尿素 0硫酸钾 240 3/5 尿素 0过磷酸钙 0处理7 15/3尿素 330硫酸钾 240 3/5 尿素 159过磷酸钙 1 035处理8 15/3尿素 330硫酸钾 0 3/5 尿素 159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处理的小麦基本苗数和出苗期无明显差异,处理2和处理6的拔节期较其他处理迟三四天,成熟期却较其他处理早4 d左右。
表2 不同处理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单位:日/月处理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处理1 15/3 16/4 7/5 6/6 24/7处理2 15/3 16/4 10/5 6/6 20/7处理3 15/3 16/4 5/5 6/6 24/7处理4 15/3 16/4 7/5 6/6 24/7处理5 15/3 16/4 7/5 6/6 24/7处理6 15/3 16/4 10/5 6/6 20/7处理7 15/3 16/4 7/5 6/6 24/7处理8 15/3 16/4 7/5 6/6 24/7
3.2 不同处理对春小麦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5较处理1增产315 kg/hm2,增幅为4.4%;处理5较处理6增产2 685 kg/hm2,增幅为55%;处理5较处理7增产3 075 kg/hm2,增幅
为36%;处理5较处理8增产780 kg/hm2,增幅为12%。
3.3 不同处理对春小麦籽粒、茎叶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宁春18号小麦常规施肥时百千克籽粒吸收氮2.98 kg、五氧化二磷0.98 kg、氧化钾2.43 kg,配方施肥时百千克籽粒吸收氮2.99 kg、五氧化二磷0.98 kg、氧化钾2.52 kg。
常规施肥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4.7%、
12.3%、43.1%,配方施肥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0.5%、13.7%、44.8%,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了5.8个百分点。
表3 不同处理对春小麦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籽粒实收产量(kg/hm2)处理1 105 603 30.6 39.8 19 665 12 330 7 350 7 230处理2 87 567 21.2 37.1 12 240 7 785 4 455 4 530处理3 98 576 24.7 38.7 14 745 9 240 5 505 5 610处
理4 101 586.5 29.1 39.6 18 105 11 340 6 765 6 630处理5 106 610.5 30.7 39.8 19 980 12 525 7 455 7 545处理6 89 562.5 21.4 37.8 12 465 7 770 4 695 4 860处理7 95 577.5 24.6 38.8 14 460 8 955 5 520 5 685处理8 99 589.5 30.6 39.7 17 340 10 320 7 005 6 765处理株高(cm)穗数(个/hm2)穗粒数(个)千粒重(g)生物产量(kg/hm2)茎叶产量(kg/hm2)折合籽粒
产量(kg/hm2)
表4 不同处理对春小麦籽粒、茎叶产量的影响肥料利用率(%)N P2O5 K2O N
P2O5 K2O N P2O5 K2O N P2O5 K2O N P2O5 K2O处理1 19 665 12 330 7 350 0.55 0.121.21 2.050.79 0.4 2.98 0.98 2.43 14.57 4.81 11.9 34.712.3 43.1
处理2 12 240 7 785 4 455 0.54 0.121.25 2.080.79 0.41 3.02 0.99 2.59 8.98 2.95 7.71处理3 14 745 9 240 5 505 0.55 0.121.26 2.06 0.76 0.41 2.99 0.96 2.52 10.97 3.53 9.24处理4 18 105 11 340 6 765 0.56 0.121.21 2.05 0.79 0.4
2.99 0.98 2.44 1
3.47
4.44 10.98处理5 19 980 12 525 7 455 0.56 0.11 1.25 2.05 0.79 0.41 2.99 0.98 2.52 14.87 4.86 12.51 40.513.7 44.8处理6 12 465 7 770 4 695 0.55 0.111.26 2.04 0.79 0.41 2.95 0.98 2.49 9.25 3.06 7.8处理7 14 460 8 955 5 520 0.56 0.1 1.25 2.04 0.75 0.42 2.95 0.91 2.45 10.85 3.36 8.99
处理8 17 340 10 320 7 005 0.56 0.12 1.1 2.06 0.78 0.4 2.89 0.96 2.01 13.51 4.49 9.41处理生物产量(kg/hm2)茎叶产量(kg/hm2)籽粒产量(kg/hm2)茎叶养分含量(%)籽粒养分含量(%)百千克籽粒吸收量(kg)吸收总量(kg/100 kg)4 结论
常规施肥情况下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4.7%、12.3%、43.1%,配方施肥情况下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0.5%、13.7%、44.8%。
从数值来看,氮、磷、钾利用率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幅度较为明显,达5.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