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乡镇建置沿革
- 格式:docx
- 大小:23.30 KB
- 文档页数:9
武进乡镇建置沿革(1949.10.l--2O02.4.2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县设15个区,188个乡、镇:戚墅堰区:戚墅堰镇、崔桥镇、横林镇、政成乡、西城乡、薛墅乡、临港乡、通济乡、赵家塘乡、景华乡、林南乡、鸿庄乡、湖港乡、景南乡、遥观乡;焦溪区(三山区):焦溪镇、三河口镇、新安镇、横山桥镇、舜南乡、宁北乡、舜山乡、湖山乡、芙蓉乡、柳三乡、蓉湖乡、莲社乡、横北乡、梧同乡、胡庄乡;北塘区:郑陆桥镇、东青镇、北塘乡、龙窟乡、塘桥乡、济宁乡、武城乡、横塘乡、青龙乡、丁塘乡、华严乡、孝南乡、宁南乡;百丈区(滨江区):魏村镇、小新桥镇、圩塘镇、徐墅乡、大沙乡、济农乡、郭善乡、迎龙乡、滨江乡、龙德乡、史墅乡、潘墅乡、龙岗乡、百丈乡;小河区:孟城镇、小河镇、山北乡、东麓乡、龙亭乡、邓庄乡、万绥乡、南荫乡、德和乡、孝都乡、郑里乡、大河乡;西夏墅区:西夏墅镇、安家舍镇、浦东乡、浦西乡、凤凰乡、梅林乡、瑞青乡、东邱乡、石桥乡、安宁乡、永济乡;奔牛区:奔牛镇、源西乡、存仁乡、瀛南乡、安南乡、直读乡、三益乡、六一乡、吕墅乡、汤庄乡、安直乡、罗溪乡;新闸区:怀西乡、怀东乡、大坝乡、邹村乡、瀛平乡、高昌乡、凤仪乡、海塘乡、新鹤乡、新仁乡、陈渡桥乡、庆阳乡;卜弋区:夏溪镇、卜弋桥镇、台河桥乡、西横林乡、厚余乡、东塘乡、万觉乡、石佛乡、徐右乡、钦和乡、邹区乡、锦凤乡、德桥乡、新段乡;湟里区:湟里镇、村前乡、成章乡、旌西乡、夏庄乡、嘉泽乡、香泉乡、东安乡、宜南乡、旌东乡、观渎乡;湖塘桥区:湖塘桥镇、青莲乡、蒋湾乡、花园乡、游塘乡、茶山乡、广福乡、福诸乡、龙游乡、马杭乡、河东乡、定安乡;礼嘉桥区:礼嘉桥镇、戴溪桥镇、留井乡、圻林乡、小留乡、庙桥乡、坂上乡、东坂乡、虞桥乡、白塔乡、马鞍乡、阳湖乡、洛阳镇;鸣凰区:卢家巷乡、鸣凰镇、雅田乡、漕溪乡、南周乡、淹城乡、万塔乡、上店乡、张桥乡、桐庄乡、南夏墅镇、胜东乡、坊前乡、何留墅乡;运村区(前黄区):漕桥镇、寨桥镇、运村乡、杨桥乡、大成乡、灵台乡、前黄乡、政北乡、政平乡、南宅乡、黄堰乡;马山区(雪堰桥区):雪堰桥镇、新中乡、新南乡、潘家桥乡、周桥乡、云居乡、云水乡、秦履乡、桃坞乡。
常州概况简介市(江苏的吴文化地区)3200年左右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古城。
春秋末期(前547年)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
武进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期,出土的玉璧和玉琮为国家一级文物。
武进春秋淹城位于武进区中心城区,距今约3000年,春秋晚期。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281年),改置589年)始有常州之称。
于1949年设市。
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天宁、武进、新北、钟楼、戚墅堰五个市辖区,以及两个新区------常州高新区和武进高新区;37个镇、25个街道办事处,807个行政村、323个居委会,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00万。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南无与常匹俦。
”陆游赞常:“儒风蔚然,为东南冠。
”自古以来,常州人杰地灵、崇文重教、名家辈出,市内名人居旧址众多。
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共出过9名状元,1546名进士。
60多名,目前有56名,在全国位列第4古代名人“东林八君子”清代“阳湖文派””况周颐;清代“常州画派””代“江左才子近现代名人“孟河医派”代表“辛亥革命”“爱国七””常州主要物产有:常州三宝景泰蓝掐丝工艺画、中国彩绒画、武进夏溪花木、金坛刻纸。
历史沿革延陵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武进郑陆东);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
延陵邑大约在今常州、武进、江阴、丹阳一带,是为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
延陵先邑后县,其名相继沿用345年。
毗陵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
毗陵之名从县治,到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
毗陵为郡曾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
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一毗陵驿就设于此。
中国织造名镇——江苏省常州市湖塘镇■中国特色镇〈二十八〉———走进湖塘镇专题采访组组长:李付兵组员:章祁江牛仔王亮栏目主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民营经济报承办:民营经济报·都市周末协办: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产业集群委员会广东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厅浙江省科技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广东省专业镇发展促进会鸣谢:央视国际网站访谈栏目中国特色镇发展论坛广东省乡镇长科学决策促进会湖塘镇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政府驻地,是武进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全镇面积84平方公里,辖阳湖、马杭、鸣凰三个街道办事处,37个行政村和1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万人,其中常驻人口12.8万人,是江苏省“百强乡镇”之一,并两次获“中国乡镇之星”的殊荣,200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织造名镇”。
经济概况湖塘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纺织之乡”,也是享誉江南的“百年工商重镇”。
二十世纪80年代通过农转富和初步发展乡镇工业,湖塘成为闻名全省的“亿元乡”;90年代通过大力发展乡镇工业,湖塘成为常武地区的“工业大镇”;2001年通过乡镇合并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湖塘工业经济规模超过60亿元,一跃成为江苏省的“工业大镇”;2002年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纺织经济,湖塘工业经济跨上了80亿元的新台阶;2003年通过壮大园区经济、纺织经济和规模经济,湖塘工业迈入100亿元的新的里程碑;2005年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催生民营经济发展,湖塘工业再攀150亿元新高。
2006年,湖塘镇实现工业产值、销售双超200亿的宏伟目标。
湖塘经济规模和社会综合实力在江苏省乡镇一级中名列前茅。
农业经济围绕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通过结构调整,湖塘农业逐步完成了由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商品(化)农业的转型,初步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规划实施了三勤农业生态园,并通过全国农业观光旅游点的验收。
培育造就了“马杭菊花”、“鸣凰水产”、“湖塘盆景”和“立华雪山草鸡”、“好太太”食品等一批具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
武进区前黄镇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前黄镇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是该地区的一个小镇。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武进区政府逐渐意识到前黄镇的发展潜力,并开始进行针对性的帮扶项目。
在此背景下,武进区前黄镇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概述项目目标通过对前黄镇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推动其向现代化小城镇的转型,进一步提升前黄镇的整体发展水平。
工程规模本次工程涵盖前黄镇行政、文化、商业、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共计涉及面积1000亩。
主要内容•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开发区建设•农业园区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卫生院、义诊所、学校、图书馆、文化礼堂等工程进度项目启动于2020年,预计工期3年。
目前已完成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农业园区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卫生院、义诊所的建设,正在进行开发区建设及学校、图书馆、文化礼堂等公共设施建设。
项目成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该工程将为前黄镇带来一批新兴产业,为当地城镇化进程提供新动能。
同时,该工程还能为农村地区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周边群众的脱贫致富。
提升基础设施通过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前黄镇交通、水利、环境等方面的现状,提升镇区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增加居民文化娱乐场所该工程将为前黄镇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教育、娱乐设施,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娱乐选择和业余生活质量。
经济效益经过该工程的建设,预计前黄镇的GDP将大幅提升,企业发展将得到更好的支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
此外,该工程的实施还可以促进园区的开发,提升镇区的档次水平,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型,进而推动当地市场繁荣、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总结武进区前黄镇建设工程在帮助小镇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增加居民文化娱乐场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降低了前黄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新建湖塘镇,是根据武进市人民政府武政发(1999)48号文件精神,在1999年11月25日,撤销原湖塘镇、马杭镇、鸣凰镇三个建制镇,合并建成的。
新建湖塘镇政府驻地原湖塘镇,总面积85平方公里,实行以镇管村,镇管街道、居委体制,辖1个街道办,18个居委,59个行政村,总人口12.5万人。
2000年月日,根据武进市人民政府武政发(2000)号文件精神,新建湖塘镇的东庄、古方、龚家、夏城、十里、邱墅、贺北、马杭8个村划归武进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原武进市淹管委淹城村划归湖塘镇。
湖塘镇现辖1个街道办、18个居委、52个行政村。
附:原马杭镇、鸣凰镇、湖塘镇和原湖塘乡建置沿革(一)原马杭镇建置沿革原马杭镇区域范围内,1929年,始建马杭乡、上店乡、河东乡。
属武进县第六区。
1949年4月23日,常武地区获得解放,同年先后成立马杭乡人民政府、河东乡人民政府、上店乡人民政府。
乡政府驻地分别在马杭桥、杨区和上店。
1956年-1957年,河东乡、上店乡先后并入马杭乡。
1958年9月,马杭乡改为马杭人民公社管委会,公社以下设大队、生产队。
1962年,马杭公社有4个大队划坂上公社。
此后,马杭公社行政区划没有变动过。
1968年4月,马杭人民公社管委会改为马杭公社革委会。
1983年5月,马杭公社革委会改为马杭乡人民政府,大队改村,生产队改村民小组。
1986年,马杭乡改为马杭镇。
1999年11月25日,撤销马杭镇,与撤销的鸣凰镇、湖塘镇合并成新建湖塘镇。
(二)原鸣凰镇的建置沿革原鸣凰镇区域范围内,1929年始建鸣凰镇、南周乡、何留乡、小留乡、花墅乡、桐庄乡、万塔乡、周墅乡、徐墅乡等,属武进县第七区。
1941年6月-1945年10月,建立武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原鸣凰镇先后属武南县二区、张桥区和淹城区。
1949年4月23日,常武地区得到解放,同年成立鸣凰镇人民政府、南周乡人民政府、何留乡人民政府。
政府驻地分别在鸣凰镇、巷上村和薛骆驼桥。
浅论武进县(今常州西北)为齐梁故里
张尚金
【期刊名称】《江苏地方志》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 <江南通志>载: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置武进县,县治设万绥一带.1988年新编<武进县志>118~122页载:"奔牛区,万绥镇早年称阜通镇,后改兰陵,称‘齐梁故里"'."万绥乡,这里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故宅所在,因名万岁镇,绥与岁谐音,后遂名万绥".<二十四史>的<南史·齐本纪>载:"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小字斗将,姓萧氏.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张尚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东城里今地考辨——兼说齐梁帝王萧氏"籍贯"今地的表述问题 [J], 乔长富
2."齐梁故里"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兼论"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的地望 [J], 张学锋
3.文物之盛,独美于兹——评《齐梁故里与文化论集》 [J], 林大志;
4.齐梁文化、齐梁故里乡土调查报告 [J], 郭重威
5.齐梁故里聚四方英杰知行合一论统编教材——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纪实 [J], 陆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进简介:武进区地处江苏省南部,介于南京、上海之间。
1995年撤县建市,2002年撤市设区,成为常州市武进区。
全区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辖14个镇、6个街道、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户籍人口近100万,常住人口160万。
历史沿革:武进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
淹城、寺墩出土的文物表明,新石器时代武进已形成原始村落。
春秋战国时期武进称延陵邑,为吴国季札封地,秦置延陵县,汉改称毗陵县、毗坛县,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毗陵郡、县,分丹徒、曲阿以东地区置武进县,永嘉五年(311年)改称晋陵郡、县。
此后,晋陵、武进两县时分时合,数易其名。
历史文化:武进名人:武进历史上曾出过进士1546名(其中状元9名),为全国县级之最。
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音乐鉴赏家季札封居武进,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生于古武进县城,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组织编纂集秦汉两晋诗歌精华的《昭明文选》。
至清代,武进有以恽敬为代表的“阳湖文派”、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等,中医孟河医派名家众多,清末民初有“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之说,赵翼、黄仲则诗作脍炙人口,洪亮吉精于史学、地理学,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开创中国近代谴责小说之先河。
现代有中共早期领导人和革命活动家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和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董亦湘,抗日救国“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冯仲云,著名外交活动家章汉夫、冯铉和谢启美,中国科学院院士秦仁昌、吴阶平、许学彦等,著名画家刘海粟、谢稚柳、吴青霞,著名戏剧家洪深、吴祖光、阿甲,作家高晓声、诗人严辰等,誉满中外。
地方戏种:锡剧锡剧的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
锡剧音乐是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它并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锡剧的乐队原来只有一把二胡,现在除二胡外,还有琵琶、三弦、提琴、笛、箫、中胡和小提琴、大提琴参加伴奏。
打击乐以四大件为主。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一节区域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 (6)第三节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8)第四节机遇与挑战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调控指标 (12)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战略 (12)第二节规划主要调控指标 (14)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6)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0)第五章农用地保护与利用 (24)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24)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25)第三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26)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 (28)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 (28)第二节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29)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30)第七章土地整治规划 (34)第一节万顷良田整治工程 (34)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工程 (34)第八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36)第一节“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36)第二节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37)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40)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原则和思路 (40)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及空间管制 (40)第十章镇(街道)土地利用控制 (45)第一节镇(街道)土地利用方向 (45)第二节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落实 (49)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51)第一节中心城区现状与发展目标 (51)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53)第十二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5)第一节土地整治重点工程 (55)第二节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 (55)第三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56)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8)第一节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58)第二节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59)第三节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统筹 (59)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 (60)第十四章附则 (58)附表 (59)附表1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表 (59)附表2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0)附表3 常州市武进区各镇(街道)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61)附表4 常州市武进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62)附表5 常州市新增交通水利用地、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表 (63)附表6 常州市武进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规划表 (64)附表7 常州市武进区各乡镇(街道)规划控制表 (83)附表8 常州市武进区各乡镇(街道)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84)前言常州市武进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北纬31°19′-31°55′、东经119°38′-120°12′之间。
常州行政区划史——城乡一体化、产业集聚、东部崛起原标题为《常州行政区划调整及影响》,作者梁芳。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的行政区划调整大体经历了恢复设市、市管县改革、撤县改市、撤市设区、县以下基层政区调整等几个阶段。
总体来说,常州的行政区划调整是顺应改革的实践,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成效是显著的。
01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从戚墅堰附近圩墩村出土文物考证,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常州就是一个人类生活聚居之地,并已创造出远古文化。
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开始于东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馀祭封季札于延陵之时,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周朝称延陵邑,秦朝置延陵县,汉代称毗陵,晋朝分置武进县,改称晋陵,南北朝梁武帝改武进称兰陵。
公元589年隋文帝时定名常州。
唐、宋、元、明几个朝代又数经更迭为毗陵郡、常春府、永定、武进,直至清朝又分置阳湖县,同属常州府治。
民国初废常州府,并将阳湖并入武进县。
新中国成立后市、县分设,分别成立常州市和武进县,归常州专区领导。
1953年,定为省辖市,并将武进县划归镇江地区管辖。
1959年,恢复常州专区建置,常州市再次为专区管辖。
1961年,武进县划由常州市管理。
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
1979年,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工作重心被提上日程,中心城市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
这时的设市模式是“市县分立、城乡分离”,此时的常州市被称为是“同心圆”鸡蛋型政区格局,即常州市区被武进县团团包围,市区范围非常狭小。
1983年—1991年常州行政区划处于市管县改革阶段。
1982年中共中央以[1982]51号文件发出了“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提出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撤销地区行署,实行市领导县制度198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江苏省全面实行“市管县”体制,将62个县划归11个地级市领导。
自此,常州市管辖原镇江地区的武进、金坛、溧阳三县。
通过这轮区划调整:常州市区面积从94平方公里增加到187平方公里,增长率为98.93%;国民生产总值102.2亿元,比1978年增长4.8倍;国民收入89.4亿元,比1978年增长4.5倍;常州人均GDP由985元上升到3136元,增长率为218.37%;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01元上升到1996元,增长率为1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