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94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2021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治疗及并发症,以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治疗能力。
以下是第一模型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欢迎阅读。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1)产前:通过系统的围产期保健和高危筛查,对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疾病进行预防性治疗。
1、纠正贫血,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2.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PIH。
3.积极治疗肝病和凝血功能障碍的孕妇。
4.及时发现有出血倾向的产妇,如羊水过多、双胎、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次刮宫史、肝病、血液病、子宫肌瘤等。
并提前入院待产,并制定合理的分娩计划。
(二)分娩时间:正确处理第三产程1.产程:如果第三产程没有出血,可以等20分钟。
如有出血,应随时用手剥离胎盘。
剖宫产时尽量避免手拿胎盘,等待自然收缩,以促进胎盘分离和分娩。
如果超过5分钟没有剥开,用手拿。
2.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以及产程延长、宫缩乏力或临产急的孕妇,临产时要做好配血,临产时要及时开通静脉。
3.恰当地娩出胎盘:胎儿娩出后,台下助手应把手放在子宫底部,不要揉搓。
当出现子宫收缩时,子宫上升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脐带外露部分延长,是胎盘剥离的标志。
助手在腹部轻轻按压子宫底部,使胎盘进入下子宫,然后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向上推动子宫,使胎盘进入阴道。
这时助产士轻轻拉动脐带将胎盘娩出。
在没有收缩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摩擦子宫或拉扯脐带。
胎盘娩出后,助手轻轻按摩子宫,受体采用旋转法娩出胎膜,防止破裂。
4.胎儿娩出后,分期下预防性静脉注射催产素10u 10%葡萄糖20ml或卡前列素栓1mg,以促进子宫收缩和胎盘剥离。
5、仔细检查胎盘膜是否完整。
6.提高分娩技术,熟悉分娩机制,正确保护会阴。
7、正确处理产程,防止延迟分娩,分娩后应加强宫缩乏力,头和盆均不称重。
(3)交货后1.正确测量出血量:防治产后出血的首要条件。
可以结合实量法、称重法、面积法。
(1)阴道分娩当胎儿分娩时,使用产妇臀部下方的受血垫。
浅谈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在产科急危并发症中,产后出血是最常见的一种,本文通过对本院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机制异常等方面的原因。
为了减少和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应当主要产前宣教,产前检查,对产程进行严格的监控,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针,加强产后特别护理等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预防;急救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我国产妇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为分娩数量的2%~3%,产妇一但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
休克较重持续时间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
因此预防产后出血是产科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结合我院近4年58例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1 基本情况按照who诊断标准,胎儿娩出的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
我院采用的产后出血计量法为:容器收集法和称重量法。
阴道分娩者待胎儿娩出后,即置有刻度的弯盘,置于产妇臀下,随时记录出血量,随后在产妇臀下铺一次性纸垫,收集24小时出血量,两者相加即为24小时出血量。
剖腹产,观察储液瓶中除去羊水的出血量。
术中所用的敷料,称重测出血量,术后收集24小时产后出血量,三者相加即为24小时出血量。
按照以上标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人数为2004例,已发生产后出血58例为观察对象,占2.34%,产后出血量500~1000ml占50例,约占86.2%,大于1000ml为8例,占13.7%。
初产妇为48例,经产妇为6例,未做产前检查的为4例,孕周35~42w,58例产后出血中,有流产史50例,无流产史8例。
2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2.1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出血由于产妇在待产过程中精神过度紧张.疲劳.头位性难产.继发性宫缩乏力,致使产程延长,宫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影响子宫肌纤维的缩复,胎儿娩出后易发生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及预防【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预防胎儿娩出后,2h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仍然是现代产科的要紧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的最要紧缘故,成功地操纵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和制定适时正确的医治、护理方案,由于产妇的内在因素致使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仍为重要缘故,第二为胎盘粘连,软产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为了保障产妇的生命平安,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发生,增强临床护理,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平安。
1缘故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多见的缘故,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75%。
在正常情形下,胎儿娩出后,胎盘就与子宫分离,使血窦开放而出血,这时要依托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慢慢缓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
若是由于某种缘故使产程延长,或因难产,产妇体力衰竭,麻醉过深,羊水过量或双胎,子宫膨胀过大,或因临盆次数过量、过密,使子宫的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和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壁有肌瘤等,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性能不良,而发生产后出血。
由于胎查问题而引发的出血,在第三产程,若是胎盘剥离不全,一部份与子宫壁分离,其他部份尚未剥离或大部份排出,还有一小部份未排出而滞留在宫腔内,都可阻碍宫缩而出血不止。
有时部份胎盘和子宫壁粘连或植入子宫壁内,不能自然分离,而从其他已剥离部份出血,这种出血量往往专门大。
临盆进程中产道撕裂,也可发生大量出血,常见于胎儿过大、急产或手术产时,都可使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裂伤重时可发生大出血。
如实施会阴切开后,不注意止血,也可造成出血过量。
产妇本人的凝血功能障碍。
若是产妇患有全身出血偏向性疾病,都可引发产后出血。
重症病毒性肝炎,也可引发产后出血。
产科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亦可引发产后大出血,常发生于胎盘早剥、妊高征、子宫内死胎滞留、羊水栓塞等疾病中。
2护理协助医生执行止血方法。
①宫缩乏力性出血当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宫缩剂以增强子宫收缩。
产后出血的预防:(一)妊娠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时识别并治疗高危妊娠,如妊高征、肝炎、贫血等。
(二)分娩期临产后,维持孕妇正常的营养及水电平衡,防止产程延长,必要时给镇静剂保证孕妇的休息。
第二产程,严格无菌操作,指导孕妇正确使用腹压,适时作会阴侧切,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催产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胎盘娩出后注射缩宫素,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第三产程,准确测量产后阴道出血量,在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仔细检查软产道,如有裂伤,及时缝合。
(三)产后产后2h内,产妇仍需留在产房接受监护,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情况,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对高危孕产妇,应注意保持静脉通道,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一)协助医生执行止血措施1.宫缩乏力性出血立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宫缩剂以加强子宫收缩。
若按摩止血效果不理想,及时配合医师做好结扎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术前准备。
2.软产道裂伤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若为阴道血肿,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缝合止血.3.胎盘因素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如胎盘剥离不全、滞留、粘连,可徒手剥离取出;胎盘部分残留,则需刮取胎盘组织,导尿后按摩宫底促使嵌顿的胎盘排出。
4。
凝血功能障碍若发现出血不凝,立即通知医生,同时抽血作凝血试验及配血备用。
(二)做好失血性休克的防治产妇平卧,吸氧,保暖,严密观察面色、生命体征、尿量,开放静脉快速补液扩容,必要时输血;观察会阴伤口情况,进行严格的会阴部护理,观察宫缩及恶露的量、色、味等,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会如何进行病情观察,产后检查的目的、时间、意义,以防晚期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异常的护理措施:(一)子宫收缩乏力1。
做好预防加强孕期保健,消除孕妇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加强产时监护,密切注意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流血超过500毫升的现象。
早期产后出血通常由子宫收缩不良引起,而晚期产后出血则通常是由于子宫收缩过度或者其他妇产科并发症引起。
1. 子宫收缩不良:子宫收缩不良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子宫收缩不良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子宫肌肉松弛、宫颈扩张不完全、胎盘残余、胎儿不完全被妊娠囊包裹。
2. 子宫收缩过度:当子宫过度收缩时,子宫血管会被压迫,血液无法顺利排出,导致出血。
子宫收缩过度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催产药物使用过量、催产药物反应过强。
3. 子宫壁或产道损伤:分娩时,子宫壁或产道可能会受到损伤,如产道裂伤、子宫破裂等,导致出血。
4. 凝血功能异常:某些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针对产后出血,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1. 产后出血的预防:产前、产中、产后要进行全方位、全程的产前护理、产时护理和产后护理。
在产前要进行孕产妇身体检查,及时发现有潜在产后出血风险的病因,进行干预。
在产时要严密观察产妇产程及宫缩情况,确保其安全。
在产后要及时进行产后护理,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及时处理胎盘及胎盘残留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2. 子宫收缩的促进:产后应及时给予宫缩剂,如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
鼓励产妇进行早期哺乳,哺乳时有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的风险。
3. 动态观察和护理:产后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了解其出血的量和性质。
并给予慰藉性的心理护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4. 预防低血容量:有效补液和输血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产妇的出血情况和血压水平,适时输液或者输血,保持良好的血容量。
5. 妇科手术和治疗:对于严重的产后出血,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干预,如子宫修补术、子宫切除术等。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妇科医生和护士的积极干预和护理。
科学、合理地处理产后出血问题,有助于保护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浅谈产后出血的急救预防【摘要】正确分析产后出血的基本特征,掌握临床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措施,积极做好产前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为社会培养健康聪明的一代儿童。
我们应该做好产妇的孕期健康检查及相关的健康指标的测试。
【关键词】产后出血;急救;预防护理先了解一下什么叫产后出血?所谓产后出血就是指孕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申产后一定时间内出血量超过了体重百分之一,有相当一部分的产妇在孩子出生后两小时之内发生大出血的。
此种症状一般发生的突然,病情严重,没有一定经验的医护人员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以致错过了最佳为病人产妇止血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
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巫妖原因之一。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往往是突发性的病情迅速恶化继发性肾衰,或者因流血过多而引起失血性休克。
如不及时加以治疗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危及产妇生命以及严重的缺血性综合征各种感染和产后并发症,这样严重的后果要引起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要采取和准备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应急预案,以防不测。
因此,做好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对控制孕妇死亡率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1 医院产妇临床就最近几年来看,我院或是产妇自己来或者通过120急救送来的临产孕妇,调查后显示,产妇的平均年龄均在30岁以内,破腹产的站总搀扶人数的一半,究其原因是:担心产后身材变形,自己的男人会嫌弃自己,有的怕顺产自己的阴道收缩不好,难以拴住自己男人的心,在外边找小姐等等。
真正难产的少之又少,顺产的接近三分之一,出血在800毫升上的几乎没有。
基本在住院3天至一周都安全出院。
2 必要的急救护理措施医院应准产妇提供安全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预产期内的孕妇,可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或者医院专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与孕友一起散步谈心,打牌下棋娱乐等休闲以等待生产。
医护人员要为临产妇女多灌输生产保健方便的知识,做孕妇保健操及孕妇按摩操等以缓解孕妇临产前的恐惧感,帮助孕妇包吃和注意正常的体位教孕妇多做做腿部按摩以有利于血液的回流,预防腿部静脉曲张的发生,适当地做好产前运动保证心脏的心也排出量和胎儿的氧气需求,注意产前保暖,预防产前感冒,提高准产妇的产前免疫力。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现的血量超过500毫升的出血现象。
产后出血是产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
对于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降低产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1. 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子宫收缩不良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子宫收缩不良可能是由于妊娠期间过度牵拉或处于紧张状态,导致产后子宫不能有效地收缩。
多胎妊娠、宫内感染、产程过长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不良。
2. 子宫壁损伤: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壁或产道组织受到损伤,如产后娩道撕裂、子宫破裂等,会引起产后出血。
3. 子宫残留物:产后子宫内残留胎盘组织或血块也是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
4. 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血管在剪断后无法迅速发生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出血。
5. 孕产妇自身因素:孕产妇如果存在贫血、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也容易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
二、产后出血的防治1. 产后管理:临产前对孕产妇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及时制定产后管理计划,确保在分娩后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2. 预防子宫收缩不良:加强产前产后对产妇子宫状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子宫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如使用药物促使子宫收缩等。
3. 预防子宫壁损伤:在分娩过程中,严格控制用力推产,避免过度牵拉。
对于高危产妇,应当尽量采取剖宫产等方式来避免子宫壁损伤。
4. 清宫预防子宫残留物:产后应该及时进行清宫,清除子宫内的残留物。
对于有出血风险的产妇,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辅助清宫。
5. 强化凝血功能: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应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以维持凝血功能的正常状态。
6. 促进孕期健康:预防产后出血还需要从孕期健康做起,对于孕期糖尿病、贫血、高血压等疾病应做好控制,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7. 国家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加强对妇幼保健工作的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妇女健康的宣传普及,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