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圬者王承福传》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6.13 KB
- 文档页数:9
为普通劳动者⽴传——《圬者王承福传》赏析本⽂是韩愈为泥⽡匠王承福写的⼀篇传纪。
王承福是⼀个平平凡凡的泥⽡匠,⼀代⼤⽂豪韩愈居然为他⽴传,这说明韩愈对劳动⼈民没有偏见,也说明王承福的确有异乎常⼈之处,在他⾝上有不少闪光点。
⽂章开始从泥⽡匠这⼿艺谈起,泥⽡匠这⼿艺在⼠⼤夫眼⾥,是低贱⽽劳苦的⼿艺,但有⼈却⾃得其乐,且谈吐不凡,这个⼈就是传纪的主⼈公王承福。
作者⽤概括叙述简介了王承福的⽣平经历,他在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时从军。
从军⼗三年,曾经战⽃⽆数,有军功,有爵位。
战争结束,他却抛弃官禄,⾃愿回家当农民,但因失去⼟地,就进城当⼀个泥⽡匠,从事这⼀职业已经三⼗多年,⾃⾷其⼒。
如果有余的话,也对路旁的残疾⼈和饥饿者等弱势群体进⾏⼀些帮助。
⽂章叙述交代,语⾔⼗分简洁,“⽽听其⾔,约⽽尽”⼀句,⼜为下⽂着重记他的谈话,作了伏笔。
接下去是⽂章的主要部分,共分上下两⼤段,主要记述了王承福谈话的内容。
上段运⽤举例⼿法,说明⼀个⼈⽣活所需极多,只要能满⾜市场需要,各种⼯作都是正当的,社会分⼯是必要的。
只有各执其能,互相协作,才能满⾜⼈们的需要。
⾃⼰没有什么本事,但有⼒⽓,选择这⼀⾏符合我个⼈的能⼒。
王承福强调⼈要量才度⼒,安守本分,选择⾃⼰⼒所能及的职业才感到⼼底踏实,领取⼯钱⽆愧于⼼。
谈话中王承福虽然提到“⽤⼒者使于⼈,⽤⼼者使⼈”,但他认为这是分⼯不同,并没有因此⾃卑。
下段,王承福作为泥⼯经常到富贵⼈家⼲活,见证了许多富贵⼈家⽇益破落的情况。
他从那些富贵⼈家受“刑戮”,“⾝既死⼉⼦孙不能有”,“死⽽归之官”等等情况来看,得出⼀个结论:是他们不劳⽽获,拿着国家的俸禄⽽不⼲正事,知其不可为⽽强为之,多⾏见不得⼈的事,因此造成富贵难守的局⾯。
对于个⼈⽣活,他从⾃⼰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收⼊微薄,不⾜以养家糊⼝,所以娶妻⽣⼦对⾃⼰是不适宜的。
韩愈按照《史记》笔法,末尾直接发表评论。
把他看作是独善其⾝的贤者,但⼜不同意他独⾝的主张,认为他太多考虑⾃⼰,不愿承担家庭责任,供养妻⼦⼉⼥。
【文言文阅读答案】《圬者王承福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圬①者王承福传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有官勋,弃之来归。
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③之当焉。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也称为:“小米是从谷物中生出来的,如果用布料和丝绸,它们将在蚕表演后制作。
所有其他的保健工具都需要人工完成,我们都依赖于它们。
但是,人们不能从头再来,最好能彼此生产。
因此,如果你把我当国王,你也将是这样出生;如果你接受国王的转变,你将尽可能地变大或变小。
如果你吃任何东西而忽视它,你将遭受自然灾害,所以我不敢放弃我的泥铲,整天玩。
一个人的泥铲很容易工作,但他是真诚的,有功绩的。
虽然他是个正直的人,但他值得工作。
我很自在。
一个人的力量很容易强大和立功,但他的心很难坚强和智慧。
用武力造人,用心灵造人,这也是恰当的。
我们选择那些容易做并且值得做的人。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矣。
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
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
’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或曰:‘死而归之官也。
’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他还说,“那些有伟大成就的人也有丰富的自我崇拜,那些在我身上养育妻子和孩子的人;我可以软弱,但没有什么成就,这是做不到的。
我也称呼那些努力工作的人。
如果他们建立了我的家庭,但缺乏力量,他们会努力工作。
一个身体和两个责任,尽管圣者不能哦。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
《圬者王承福传》课前三分钟:二、学习目标:1、把握作者对王承福处世方式的看法,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
2、理解议论在本文中的作用,认识本文不同于一般传记的主要特点。
3、学习文章运用抑扬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学习重点:把握作者对王承福处世方式的看法,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运用抑扬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三、学习过程:★在预习的基础上,理解识记学案上重要文言词语及问题进一步思考。
(浏览·思考·记录)1、阅读全文,给括号前字释义;给划线的句子翻译。
2、自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句,同学间交流解决。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
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任有小大,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
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
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
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
”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或曰:“死而归之官也。
”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第2课桐叶封弟辩(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4)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亦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卒于柳州。
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其文章风格清峭,内容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有表现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较多的是抒发内心的牢骚抑郁和去国离乡的悲哀。
现存有《柳河东集》。
相关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花费大量精力阅读古今史书,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辨其误,指其失,其中充满着对现实政治的关怀。
这篇史评,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精当而见解甚深的力作。
据《吕氏春秋·重言篇》和《说苑·君道篇》记载,周成王在一次与幼弟叔虞的嬉戏中,指着一片桐叶说要封他为诸侯。
后来成王的叔父周公便以此为据,说“天子无戏言”,要求成王兑现诺言,结果叔虞被封于唐。
对这样一件史事,前人不过读读而已,从未提出疑问,但柳宗元却从中发现一个事关重大的“王者之德”的问题。
古之传者有言, 成王以 桐 叶 与小弱 弟,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给年幼的弟弟,戏 曰:“以 封 汝。
”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封地给你。
”⎣⎡传(zhuàn )者:编写史书的人,或指吕不韦和刘向等,因为 ⎦⎤《吕氏春秋》和《说苑》都载有此故事。
小弱弟:幼弟,指武王幼子叔虞。
戏:开玩笑。
封:分封,古代帝王赐爵位和土地给臣子。
周公入 贺。
王 曰:“ 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周公入宫庆贺。
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
”周公说:“天子不可戏。
”乃 封 小弱弟于唐。
以随便开玩笑。
”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唐:西周国名,晋的前身,故地在今山西翼城县西。
吾意 不 然。
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
⎣⎡⎦⎤意:认为。
王之 弟成王的弟弟如当封耶,周公宜 以时 言于王, 不 待其 戏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而 贺以 成 之也; 不 当封耶,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 乃 成其不中之戏, 以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地以人 与小弱 者 为 之主, 其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 得 为圣 乎?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宜:应当。
《圬者王承福传》阅读附答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
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③之当焉。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摄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
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使劲者使于人,居心者使人,其亦宜也。
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
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
问之其邻,或谓:‘噫!刑戮也。
’或谓:‘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或谓:‘死而归之官也。
’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
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
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量,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尽管,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圬者王承福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
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
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
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
”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或曰:“死而归之官也。
”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
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
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中文科教學活動設計說出作者生平與為人的態度、寫本文的動態。
說出本文大意。
能說出本文體裁。
說出記傳體的特點。
讀解文中生字難詞的音義。
語音正確語調適度地讀講課文。
能以白話講解課文。
說出第一段的大意(六)查考下列生難詞語的意義,記載於預習簿上:1. 圬者2. 天殃3. 舍鏝4. 刑戮(七)閱讀課文後「注釋」,對不了解者,查考古文辭典;對無法查考者,加上符號,以便提問。
(八)揭示教學目標,令學生抄錄,回家仔細思考。
(九)準備提出疑難問題。
三. 要求學生查閱有關作者生平事績和記傳體發展情況之參考書籍,讓學生明暸本文的寫作背景及文體。
乙.發展活動第一節一. 講解題文二. 講述作者生平三. 講述全文大意(一)指名學生講述大意。
(二)討論訂正。
四. 講述文體(一)指名學生講述本文文體,並討論訂正。
(二)教師扼要說明何為記傳體及其起源。
五. 處理第一段生難詞語:(一)學生提出預習時疑難的詞語。
(二)討論生難詞的音義。
(三)教師補充訂正。
(四)提出一、二個生難詞語,指名學生解釋,以知學生了解程度。
六. 學生試讀第一段課文。
共同訂正讀錯的字音。
七. 範讀第一段課文。
八. 學生試講第一段課文,試講後討論訂正九. 教師範講第一段課文十. 教師指名學生概述第一段內容大意及生難字顯示於實物投影機中各段要32326222552「發展活動」中「講解題文」、「講述全文大意」、「講述文體」的教學活動,是指導學生就預習所知,發表心得,以評鑑預習時這三項教學的效果。
二者並不重複。
及要旨回顧上一節課講述之內容語音正確語調適度地讀講課文。
能以白話講解課文。
說出第二段的大意及要旨語音正確語調適度地讀講課文。
能以白話講解課文。
說出第三段的大意及要旨回顧上一節課講述之內容語音正確語調適度地讀講課文。
其要旨;其後教師加以補充修正。
第一段大意:記敍泥水匠的姓名籍貫,以及他當泥水匠的經過。
第二節十一.重温第一段大概內容。
十二. 處理第二、三段生難詞語十三. 試讀第二段課文十四. 範讀第二段課文十五. 試講第二段課文十六. 範講第二段課文特別注意下列各詞語的意義:(一)「取其直」的「直」十七. 教師指名學生概述第二段內容大意及其要旨;其後教師加以補充修正。
《圬者王承福传》导学案自学预习区一、文史知识1.三教九流所谓“三教九流”,是指旧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划分的等级。
根据相关资料解释,“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
《北史·周高祖记》载:周武帝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
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按传统分法又可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2.泥水匠建筑工人,在旧社会被称作泥水匠,略带轻蔑;另有一个书面称号,叫圬者,说白了,就是干脏活的,同样不好听。
在封建时代,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泥水匠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社会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
他们的生平事迹几乎从不载入史册,也很少有人替他们树碑立传。
然而,也有例外,唐代著名的大文豪韩愈就替一名叫王承福的泥水匠正儿八经写过一篇传记,使得一千多年之后,人们通过这篇八百多字的简要传记,能了解到一名唐代建筑工人的精辟言论和高尚情操。
二、题目解说“传”是记述某人言行的文体,本文重在记言,为一位操“贱业”的泥水匠立传。
写作本文时,作者大约三十三四岁,虽中了进士,却求仕无门,经举荐才做了节度使的幕僚,正处于艰苦挣扎、力图摆脱厄途的境况。
本文借王承福这个人物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希冀君王治理百姓使其得以生存,官吏秉承君主旨意教化人民,百姓安分守己、自食其力。
君子贤明治世,官吏廉洁奉公,人民安分守己、自食其力,“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这是韩愈的政治理想。
为此,他把批判的锋芒对准类型不同的尸位素餐者,警告他们“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韩愈笔下的王承福,正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平民形象。
韩愈从孟子而主张“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王承福“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甘当圬者,自食其力,“不敢一日舍镘以嬉”,毫无怨言,知足常乐。
三、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1)圬.者(wū) (2)镘.(màn) (3)飨.(xiǎnɡ) (4)舍⎩⎪⎨⎪⎧ 舍.于市之主人舍.得 (5)强⎩⎪⎨⎪⎧ 心难强.ɡ强.大ɡ倔强.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相当(的食宿费用) (2)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工钱 (3)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将麻析成丝状再搓捻成线。
这里泛指纺织 (4)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尽 (5)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治理,避唐高宗李治的讳 (6)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莽撞,轻率 (7)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或许是 (8)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衰弱不振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而⎩⎪⎨⎪⎧ 听其言,约而.尽:又,表并列关系粟,稼而.生者也:然后,表顺承关系食焉而.怠其事:却,表转折关系夫力易强而.有功也:而且,表递进关系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来,表目的(2)焉⎩⎪⎨⎪⎧ 若器皿焉.:语气助词,用于句末食焉.而怠其事:语气助词,不译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代词,相当于“之”(3)生⎩⎪⎨⎪⎧粟,稼而生.者也:生长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生产以济其生.之欲:生活 (4)邪⎩⎪⎨⎪⎧其学杨朱之道者邪.:语气词,吗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奸邪 (5)舍⎩⎪⎨⎪⎧舍.于市之主人:住宿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放下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其他所以..养生之具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其他所以养生..之具古义:维持生活。
今义:保养身体。
(3)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古义:根据……来。
今义:因此就。
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手镘.衣食:名词用作动词,用镘具干活(2)舍.于市之主人:名词用作动词,住宿(3)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名词用作动词,养蚕(4)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使动用法,使……有好处(5)乐.富贵而悲.贫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乐,以……为乐;悲,以……为悲(6)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使动用法,使……丢失6.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用力者使于人:被动句(2)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被动句(3)谓其自为也过多:宾语前置句,“自”作“为”的宾语7.翻译下列句子(1)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译文:(2)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译文:(3)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译文:答案(1)劳力的事勉力去做容易有功效,劳心的事不易勉力而体现出智慧。
(要点:强,勉力。
)(2)我特地挑选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职业以取得报酬。
(要点:特,特地。
)(3)尽管如此,他比社会上那些患得患失,为了满足个人生活的欲望,贪婪奸邪而不遵循正道,以致获得杀身之祸的人,真是高明得多了!(要点:患不得之而患失之,患得患失;其亦远矣,其,副词,表推测语气。
)互动探讨区一、结构图引二、研读探讨1.第2段“虽劳无愧,吾心安焉”是针对什么而言的?王承福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无愧”“心安”?答:答案(1)针对弃置“官勋”归而业圬而言。
(2)选择了泥水匠的职业后,王承福:勉力从事——不敢一日舍镘以嬉;自食其力——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兼济困厄——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3)原因:①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②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③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2.王承福择业基于力所能及,故而“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在人生选择上还有哪些作为使得他“无愧”“心安”?答:答案自业自食,不蓄养妻子——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3.“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现实中又有哪些可“悯”之事,促使王承福作出了业圬的人生选择?答:答案可“悯”之事有:(1)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2)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3)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4)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5)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
4.作者对王承福的哪些方面是高度肯定的?对他的哪些做法又提出了批评?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答:答案 作者肯定了王承福选择力所能及的工作,忠于职守、自食其力、知足常乐的行为,但又批评他“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的杨朱思想。
这表现了作者希望君王、大臣和百姓人人各尽其职、自食其力、安分守己的政治思想和积极追求有为的人生哲学。
三、品读赏析第4段作者发表了自己的感怀,在结构思路上有什么特色?答:答案 尺水兴波,虽然篇幅不长,但写得曲折有致。
先是“感”,然后是“思”,先肯定其为“贤者”——独善其身,然后又是“讥”,借此生发议论,对杨朱之道稍带一枪,又用“虽然”一转,通过和“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等对比,高度肯定王承福的人生观念。
最后交代为其作传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话“可以警余”,具有“自鉴”的价值,从而完成了借他人之口,传自家心声,训世导世的写作目的。
拓展提升区一、文白对读圬 之 为 技, 贱 且劳者也。
有 业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技能,是低贱而辛苦的。
有一个以此为职业之 其色 若自得者。
的人却神色安然自得。
⎣⎢⎡⎦⎥⎤贱:地位低下。
业:从事。
若:好像。
听 其 言, 约听他谈起话来,简要而 尽;问 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 为京兆长安而全面;问他的情况,他姓王,名叫承福,世世代代是京城长安的农夫。
天 宝 之 乱, 发 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农民。
天宝年间叛乱爆发,朝廷征调百姓当兵,他从军十三年,有 官 勋, 弃 之来 归,丧 其 土 田, 有了官职和勋级,而他却抛弃官禄回到家乡,家中的土地丢了,他便手 镘 衣食。
拿起镘具来换取衣食。
⎣⎢⎡⎦⎥⎤发:征发。
丧:丢失。
手镘:手持镘具。
衣食:换取衣食谋生。
余接下来三十年, 舍 于 市 之 主人,而归其屋食之 当焉。
三十年,他住宿在街市上一家房主那里,如数地交付房钱饭钱。
视时 屋 食 之贵贱, 而 上 下 其 圬之佣 根据当时房价饭价的贵贱,而提高或降低自己粉刷墙壁的以 偿之;有 余, 则以与道路之 废疾饿者 焉。
工钱以便偿付;有结余,就送给路上的那些病残饥饿的穷人。
⎣⎢⎡⎦⎥⎤当:相当的食宿费用。
视:看,根据。
佣:工钱。
与:给。
又曰: 粟, 稼而 生 者 也;若 布 与帛,他又说:谷米,是由于人们耕种才生长收成的;至于布匹丝绸,必 蚕 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 生 之具,一定要经过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用品,皆 待人 力而后完 也:吾皆赖 之。
都是要人们付出劳动才能做成的:我依赖这一切而生活。
⎣⎢⎡⎦⎥⎤稼:种植。
蚕:养蚕。
绩:纺织。
所以:用来……的。
然人 不 可 遍 为,宜乎然而人是不能够什么都自己做的,应当各 致 其 能 以 相 生也。
各人尽自己的能力以便共同生存。
⎣⎢⎡⎦⎥⎤致:尽。
生:生存。
故 君故而国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 而百官 者,承君之化是统治管理万民生产的人;而百官是宣示、推行皇帝教化者 也。
政令的人。
⎣⎢⎡⎦⎥⎤理:管理。
化:教化。
任 有 大 小,惟 其 所担任的职务有大有小,只能根据各人的能,若 器 皿 焉。
食焉而怠其 事,能力,就像各种器皿用处不同一样啊。
不劳而获,只吃饭不做事,必 有 天 殃,故 吾不敢一日舍 镘 以嬉。
一定会有天降的灾殃,因此我不敢一天丢开镘具去嬉戏。
⎣⎢⎡⎦⎥⎤其:自己。
食:吃饭。
以:表目的的连词。
夫镘 易 能,用镘具粉刷墙壁是很容易完成的,可力 焉,又 诚有 功,取 其 直,虽 劳 无 愧,出力就行了,又确实有功效,以此来获得报酬,虽然劳累却无愧于心,吾 心 安 焉。
我的心是安然的。
⎣⎢⎡⎦⎥⎤可力:出力就行了。
诚:的确,确实。
直:同“值”。
夫力 易劳力的事勉强 而 有功也,心 难 强 而有 智也:用 力力去做容易有功效,劳心的事不易勉力而体现出智慧:用体力者 使 于人,用 心 者 使 人,亦 其 宜 也。
的人受别人支配,用心力的人支配别人,不也是应该的嘛。
吾特 择 其 易 为 而 无愧 者 取焉。
我特地挑选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职业以取得报酬。
嘻!吾 操 镘以入富贵之家 有 年矣,有一至者 焉,唉!我拿着镘具到富贵人家干活已经多年了,有去过一次的,又往过 之,则为 墟 矣;有再 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再经过那里,就变成废墟了;有去过两次、三次的,又经过那里,则 为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