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 格式:docx
- 大小:22.03 KB
- 文档页数:13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单元教学设计m126《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教学设计华景小学一年级备课组一、本单元知识框架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1、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
2、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多位数加、减法计算。
2、乘、除法计算。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1.我校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加法和20以内加法以及刚刚学过的整十数加整十数。
学生能够自主地解决这节课的新问题。
只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和方法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同时估计部分学生可能对于相关的算理实质理解方面有一些差异,因此本单元着重解决相关问题,为后续的学习奠定相应的基础。
2.因学生在前面第五单元的学习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并使用过人民币,因此大多数学生已能熟练计算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及整十、整百加一位数的加法;但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有进退位的计算题是部分后进生学习的难点。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1.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准确做出10题以上的程度。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3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2、掌握整十数加、减十数的口算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1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的第一课时,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
主题图展示了学生在教室中学习、交流、活动的情境,有发书的、有写大字的、有剪五角星的,为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整体概括:教师发书的情境是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素材,写大字的情境是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素材,剪五角星的情境是学习小括号的素材。
例1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材在编排中提供了3种不同的直观模型:成包的书、整捆的小棒和计数器,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形成计数单位“十”的丰富表象,便于学生以“十”为单位探索整十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利于掌握算法。
教材还通过学生的对话形式,展现了学生多样化的计算方法: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的方法、与10以内的加法进行类比的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教学内容之后,教材通过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整十数减整十数该怎么算,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空间。
“做一做”第1题以一图三式的形式呈现,直观图突出以“十”为计数单位。
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进一步熟悉整十数加减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第2题通过10以内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法的类比,让学生体会整十数的加、减法与个位数加、减法的相同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式题;教学难点是感受整十数的加、减法与个位数加、减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2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苏教版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进位与退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是掌握100以内的进退位计算,教学难点是进退位计算与加减法的结合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加法1.学生联系10以内的加法,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讲授100以内的加法及进位计算。
3.学生练习100以内的加法,掌握进位计算。
2. 减法1.学生联系10以内的减法,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讲授100以内的减法及退位计算。
3.学生练习100以内的减法,掌握退位计算。
3. 综合练习1.学生通过综合练习,掌握加减法的结合运用。
2.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巩固进退位的运用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10以内的加法题目,让学生联系。
2.学生回答加法题目,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 讲授环节1.教师出示100以内的加法题目,讲解进位。
2.学生练习加法题目并练习进位计算。
3.教师出示100以内的减法题目,讲解退位。
4.学生练习减法题目并练习退位计算。
3. 练习环节1.学生练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题目,掌握计算技能。
2.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巩固进退位的运用技能。
4. 讲评环节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练习中的难点。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四、教学评价本课时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的练习成绩和掌握程度来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题目的分析和学生的表现来评价教学效果,同时可以进行小测验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加减法的计算技能和进退位的运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减法的练习和进退位的计算,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交互和反馈,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P61—P84页。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100以内的口算,但教材的编写改变了过去教学中单纯教计算的现象,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注意了这个双重目标的达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意义,学习口算方法,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学习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基础进行学习的,学生可运用直观收到帮助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便于打好口算基础,形成口算技能。
单元教学目标:1.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法、减法的计算过程。
难点:理解和掌握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算理。
单元课时安排:约11课时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内容简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仅能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还能为今后学习乘、除法做铺垫。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10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迅速地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特别是进位和借位的计算。
教具准备1.黑板。
2.投影仪及教学PPT。
3.教学卡片。
4.练习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故事导入,教师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学习情境。
例如: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他买了两支铅笔和一块橡皮,每支铅笔5角钱,每块橡皮3角钱,小明给了店员1元钱,那么小明应该找回多少钱呢?通过这个故事情境,引出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课(15分钟)1.教师使用PPT展示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过程。
同时,教师也要进行口头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学习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展示一个简单的购物清单,让学生计算总价;或者展示一个简单的工资单,让学生计算扣税后的工资等。
通过这些例题,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在小组间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练习。
这些练习题应该由易到难,逐渐增加难度,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先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然后进行进位和借位的计算等。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备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组,我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进行学习和探讨。
我的主题是《探寻数字秘密感受生活之美》,给大家一起分享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备课。
我从6个方面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编排体例、教学建议、单元练习和实践性作业。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单元的教材分析。
1、内容结构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退位);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列表、连加或连减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2、立体整合及作用首先看纵向整合,从纵向整合上可以看到已学内容: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后续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编排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思维规律。
其次是横向整合,从横向整合上可以看到要学习的内容:(1)主题图—教室场景图,为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3)“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从写字的情境图引出两个实际问题,列出有关系的两道加法算式后,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采用左右对比的编排方式,将直观图与表示口算过程的算式相对照,突出算理。
(5)“问题解决”—同数连加和减去相同数,两个例题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列算式.倒着减等),为今后学习乘法和除法作铺垫;3、教材编排特点教材的编排特点突出三点:(1)重视口算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标准(2011)》将“运算能力”作为10个核心概念之一,给出了明确的描述,并将其写入总目标的“数学思考”中。
四100 之内数的加减法(一)教课设计教课内容:教科书第22 ―25 页,信息窗 1 ——校园护绿。
教课目的:1、联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 之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娴熟地进行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究、沟通算法的过程,表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归纳、推理能力。
3、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质问题,培育初步的应意图识,领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加强环保意识。
进一步培育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课要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课难点:培育初步的应意图识,领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课课时: 2 课时第1课时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季到达了。
校园里的小树刚才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绽放!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但有些人损坏环境,为了保护好这漂亮的校园,我们要展开一次绿色行动。
二、新课学习活动一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解说:挂牌、浇花。
活动二教师出示情形图,指引学生察看图师:依据情形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好多问题,教师对学生加以夸奖,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而后从易到难,依据本节教课目的加以解决。
如: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先指引学生列出算式:26+3= □(个)再指引学生商讨算法,学生可能有多种算法,只需合理就要加以夸奖。
小练习:你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21 + 8=4+53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爱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何喜爱这类算法?(针对学生表现状况,即时夸奖或奖赏)“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这个问题我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生: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棵花?” 。
师:如何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棵花?”呢?列出算式:23+20=□(棵)或20+23=□(棵)师:你知道如何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沟通沟通!(生沟通,师合时进行指导)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23+20 =43 (2 )十个十个的数23 、33 、43小练习:小朋友,你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45 + 30 =10+36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如何算的?教师指引学生达成以下问题: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指引学生用摆小木棒的方法加以比较,再列出算式计算浇花的比挂牌的少多少人?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如何算的?活动三小结:请同学们认真察看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色?(指引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苏教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单元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四个单元,也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关键。
本章将通过各种形式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前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形式多样和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相关的运算技巧;•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成绩。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的加减法概念和认识的深化;•学生对于加减法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
二、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1)加法的概念及基本运算法则(2)减法的概念及基本运算法则(3)加减法练习题•教学方式(1)问题导入(2)游戏教学法(3)实例分析法(4)合作学习法(5)自主学习法2.教学流程•问题导入第一步,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比如:“小亮早上起床后喝了一杯牛奶,吃了两个面包,他一共吃了多少个东西?”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告诉他们可以通过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游戏教学法第二步,教师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设计“数码翻牌子”,并让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可以把0-100的数字和算式写在卡片上,让学生自己选择翻开卡片并解决相应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实例分析法第三步,教师通过实例分析法,设计一个生活实例,如“买水果”,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水果的数量和价格,完成加减法的运算,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
•合作学习法第四步,教师设计“小组竞赛”,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份试卷,最后由每个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答题的心得体会,分享本组的成功技巧。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篇一」一、课题: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口算,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四、教学难点:熟练地口算,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九、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买东西的游戏。
好吗?生:(齐答)好!师:1枝钢笔8元钱,1枝圆珠笔2元钱,你打算带多少钱去买这些东西?生:10元钱。
师:1本书6元钱,1个笔记本4元钱,你打算带多少钱去买这些东西?生:10元钱。
评析: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设计要合理。
“带多少钱”与“花多少钱”是不同的概念,课前教师准备一点儿零钱,游戏时让学生独立计算买两样物品“花多少钱”。
二、新授1.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我们再取买两样东西,请看大屏幕。
(电脑显示:书包36元,彩笔8元)师:要把这两样东西都买回去,你大约得带多少钱?生:我认为应带39元钱。
生:我认为应带44元钱。
师:那么我们应付给营业员多少钱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
生:我认为应付给营业员44元钱。
师:你能把不能列一个算式?生:36+8=44(师同时板书:36+8=44)师:那么这个44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倾听,并对学习困难者给与指导,然后组织全班讨论。
)生:我是用个位数加个位数,十位数加十位数计算的。
个位:6+8=14,十位:3+1=4,结果是44。
师:还有没有其它算法?生:我是用竖式算的。
(师请生把竖式写在黑板上)生:我把36看成40,加上8等于48,然后再减去4就等于44。
师:把36看成40,这样多加了4,所以最后要在减去4。
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XX小学的数学教师,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这一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基础算术运算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课堂教学秩序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说教材这个课程单元选自《数学一年级下册》,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该单元内容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能力,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式上,我计划采用直观教学与游戏化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使用具体的教学道具,如数数棒、算盘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同时,设置趣味性的游戏,如“数学接龙”、“寻宝挑战”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三、说学法针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我会教授他们如何运用心算、拆数和凑数等方法来进行计算,培养其快速准确计算的能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寻找练习机会,如在购物时协助家长计算金额,或在家中进行家庭成员间的计算竞赛,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实用。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为了保证课堂秩序和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并实行分组合作学习。
在活动过程中指定小组长,负责监督本组的学习进度和纪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此外,我会通过巡视引导和即时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结:经过本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更加深入,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完成相关的计算练习。
尽管如此,仍有少数学生在面对一些复杂题目时出现了困惑,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辅导和练习。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集体备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是对已经学过的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为四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包括不进位和进位)、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包括不退位和退位)、整十数;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解决问题部分,安排的是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一个例题,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部分两个例题,例1教学不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例2教学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第三部分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共三个例题,例1教学不退位,例2教学退位,例3教学含小括号的;第四部分,解决问题共两个例题,例4教学同数连加,例5教学减去相同数的问题。
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其中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学生知道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即可。
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主要是化归为20以内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来计算,因此这一部分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问题不大,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算理。
1.注重使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算法。
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算理。
组织好练习,选择好的练习形式,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求实效,对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多进行口头练习。
2.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本单元解决问题的内容时,应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经历将这些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并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与策略解决问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之教材分析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关于加、减法计算的编排。
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
例如35+30,先算30加30得60,再算60加5得65。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教学设计100以内加减法单元教学设计华静学校一班级备课第一组,本单元学问框架2,本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连接1,少于20进位加,退位。
2。
100以内的数字学问。
100整十加,减十数和两位数相加,减一位数和整十位数1,多位数加法,减法计算。
2。
乘法和除法。
三、与本单元相关学问同学的学习状况分析1.们学校的大多数同学已经有了学习这门课的基础:十加一位数,十和二十,以及他们刚刚学到的十多个数字。
(1)们学校的大多数同学已经有了学习这门课的基础:十加一位,十加十,二十加十,还有他们刚刚学到的十多。
同学们能够自己解决这个班上的新问题。
正是由于同学的个体差异,所使用的时间和方法不同,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和指导,并估量有些同学在对相关算术的实质理解上可能存在肯定的差异。
因此,本单位致力于解决相关问题,为后续讨论奠定相应的基础。
2。
由于上一单元5的同学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熟悉和使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娴熟地计算了整十、整一百和整十、整一百加一位数的加减法;但是,进退两位数加减运算是一些后进生的难点。
第四,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将整个十位数加减,加十位数和两位数,削减数字数和数字数。
2。
同学可以利用他们的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五,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1,口算整十数加,减十数..2。
两位数字中的一位和十位整数相加和相减。
3.使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简洁问题。
四。
连续加法、连续减法和加减法的结合。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1.同学会计算100内的全部十加、减十和两位数相加,减去一位数和全部十位数。
绝大多数同学应能精确地每分钟提出10个以上的问题。
二。
同学们可以用他们所学到的来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7、本单元各课教学目标及课时支配:13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方案课时授课日期同学通过学习全十加减十的口头计算方法,培育同学的迁移和类比力量。
2。
把握十加减法的心算方法。
3.同学可以利用所学到的东西来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律,能够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和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品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数学的勇气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律。
2.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式教学法2. 图像教学法3. 交互式教学法五、教学准备1. 一组活动贴纸。
2. 一组数字卡片。
3. 一组实物模型(小球,小车等)。
4. 一份听力测试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通过一段小视频或者一组图片来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本质。
2. 落实听力测试结果(5分钟)在本课学习之前,老师可以以听力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基础掌握情况,再根据不同等级学生的听力测试结果,安排不同难度的试题及口算练习。
3. 探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规律(20分钟)此环节可以通过教师板书,或者利用贴纸或卡片让学生自行组合运算结果,进而探求加减法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如:加一定比减大,小的数减大的数比较麻烦等。
4. 策略训练(20分钟)此环节通过丰富的练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a. 1+?-2=?(教师先把?的数字每次修改1-10,让学生进行口算)b. 给出两个数字让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大小不一样的数字。
c. 利用实物模型来进行减法运算,比如让学生用小球或者小车来进行减法运算。
d. 学生最喜欢的“口算大比拼”,教师会依招牌进行比赛造势来让学生参与热烈。
【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本单元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编排。
主要教学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以及数量关系稍难理解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计算加、减法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会有明显的提高,对常见数量关系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很多,就计算来说,有加法和减法,有口算和笔算。
就实际问题来说,包括已知去掉多少和剩下多少,求原来多少的问题;已知原来多少和剩下多少,求去掉多少的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
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从表格里可以看到这样几点:①本单元先教学口算,后教学笔算。
这样编排能让教学清楚地知道哪些计算应该口算,哪些计算可以笔算。
有利于加强算法的教学和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计算。
②加法和减法的教学编排有合、有分。
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合并在同一道例题里教学,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也合并在同一道例题里教学。
因为这些计算都比较容易,暂时不涉及进位与退位的情况,而且加法和减法的算法相当接近,学生学会了加法,会把算法很轻松地向减法迁移,不需要再编排例题教学。
教材把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教学分开,各编排一道例题。
因为这些口算比20以内的加、减法难,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之一。
③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和计算教学穿插编排。
这样编排有两个好处,一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比较容易,结合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增加计算教学的容量和挑战性。
二是本单元教学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较难理解,是另一个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的教学与计算教学交叉编排,分散了教学难点,既能增加计算练习的机会,也能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有益于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计算方法和数量关系知识。
1. 联系整十数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例1和“试一试”分别教学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这是本单元的奠基知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12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学建议(第三稿)一、单元知识框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的加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00以内的加、减法不退位的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比多比少的应用题)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I三、单元教学目标、学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准确的口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4、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编号知识点内容26-0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57页例126-0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第59页第7题26-0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第61页例126-04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加)第62页例226-05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第67页例126-06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减)第68页例226-0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第72页例326-08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第73页例4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知识点26-0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建议,创设情景,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2,通过摆小棒的操作,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的算理,并说一说算理首先让学生理解10表示几个十?20又表示什么?10表示1个十,20是表示2个十。
1个十加上2个十就等于3个十;3个十减去1个十就等于2个十。
3,通过多层次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例如:对口令、猜一猜、计算接龙、夺花、夺红旗、小猫钓鱼、摘苹果、找朋友、投递员等竞赛活动。
4,通过对比练习,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
评价要点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58页第1题2,教材第58页第2题B级(中):2、教材第20页第1题c级(难):知识点26-0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建议通过对比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进行迁移学习,说出计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强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一般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同时可以创设故事情景,如59页第7题可以创设到小熊家做客,每位小朋友选题做,做对了就敞开家门欢迎你。
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评价要点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评价样例A级(易):1、教材第59页第7题B级(中):知识点26-0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教学建议在创设情景中要提醒学生仔细审题,计算时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理解计算时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
评价要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价样例A级(易):、第63页第1题。
2、教材第63页第3题。
知识点26-04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加)教学建议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知道个位上的十个为什么是十位的一个;明白“满十进一”。
在教学中要强调不要忘记将“1”加上,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加“1”?在学生讨论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用摆小棒或计数器演示来帮助理解。
着重说明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13根,把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也就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突出计算时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的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或者在一张纸的底部写上计数单位“百十个”,让学生根据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分别在相应的数位上放上圆点,个位上的十个圆点可换成十位上的一个圆点,以此体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同时也解决了难点。
评价要点能理解算理,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进位加法。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63页第2题。
2,64页第6题B级(中):、教材第64页第7题2,教材65页12题。
知识点26-05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教学建议创设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对比练习,理解相同数位相减,可以分男女或小组比赛练习,争做小医生,摘苹果等游戏,提高练习效率。
评价要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评价样例A级(易):第69页的1,2,3题B级(中):在○里填上<,>或=。
47-4○47-336+3○45-554-2○60-10知识点26-05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减)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掌握计算方法,重视学具的摆拼,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当各位上不够减时,怎样去用十位上的“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十位上的数减少1,以此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动作去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对类似的错题进行收集,引导学生讨论、诊断,引起注意,并加强相关的练习。
评价要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退位减法评价样例A级(易):、第69页第5题。
2、教材第70页第9题。
B级(中):教材第71页12题。
知识点26-0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建议在教学时,注意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结合学具摆一摆,注意对学生有条理、分层次的提问,在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画了哪两样东西?各是多少?”;再问学生“谁多谁少?谁比谁多、多几?”;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学生完整地练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这里关键指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从大数里面去掉与小数相同的部分,用减法算。
评价要点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算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72页做一做B级(中):,小红今年7岁,妈妈32岁,5年后,妈妈比小红大几岁?2,学校进行跳绳比赛,小明跳了35下,小花比小明多跳5下,小亮比小花多跳了8下,小亮跳了几下?知识点26-08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教学建议在教学时,注意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结合学具摆一摆,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实际上就是求大数比小数多几的问题,都是两数相差是多少,在摆和算的过程中,要分清谁和谁比,怎样比等问题。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四句话训练,“求。
就是。
用。
算式是。
”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评价要点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也就是两数相差是多少用减法算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74页第一题B级(中):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重视迁移,引导学生探索与交流。
例如: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对比出现,2+3+4,20+30+40。
让学生通过练习,把学过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和顺序迁移到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之中。
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再让学生思考,并说出怎样计算整十数连加、连减式题。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或从学生熟悉的事例、有趣的故事出发,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3、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
在引导学生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开展有趣的、直观的数学活动。
可利用小棒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促进学生思考,发展他们的数感。
但我们教师要注意不要求学生用统一的语言表达计算的过程。
4、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同时还要优化算法。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应当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中,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
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材呈现的方法是学生可能出现的,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每种方法。
但应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选择最优的算法进行计算。
5、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
教学时,我们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我们应为学生多创设机会,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开展多种新颖有趣的游戏。
游戏的设计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多参与。
教材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游戏素材,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设计教学活动。
比如有关数的组成和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就可以经常开展师生对口令、猜一猜、计算接龙、夺花、夺红旗、小猫钓鱼、摘苹果、找朋友、投递员等竞赛活动。
也可以依据所学内容创造性设计一些活动。
7、注重练习的有效性与多样性。
进行练习的时候,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与交流,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练习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除了视算、听算,还有算法交流、找规律、相互出题、师生比赛、游戏等。
8、分层布置作业。
学生的基础不同,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好的学生可以另外进行思维发散,基础较弱的可以选择基础的题目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