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1页PPT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9.34 MB
- 文档页数:41
全球性环境问题多媒体课件文本全球环境问题多媒体课件《环境与可连续进展》课程组二〇〇三年四月名目第一章全球性环境问题多媒体课件文本第一节臭氧层破坏第二节酸雨第三节水污染第四节荒漠化第五节生物多样性锐减第二章全球性环境问题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第一节功能介绍第二节使用环境第三节使用说明第三章全球环境问题多媒体课件技术文档第一章全球性环境问题多媒体课件文本第一节臭氧层破坏一、臭氧层的概念平流层中最重要的化学组分确实是臭氧,它储存了大气中90%的臭氧,我们将这一层高浓度的臭氧称为“臭氧层”。
平流层臭氧的生成和消耗机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被认为是Chapman于1930年提出的纯氧体系的光化学反应机制。
Chapman认为,来自太阳的高能紫外辐射可使高空中的氧气分子分解为两个氧原子。
氧原子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O3即臭氧。
大气中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固的臭氧层,那个臭氧层的高度大约在距离地球表面15-25km处。
生成的臭氧对太阳的紫外辐射有专门强的吸取作用,有效地阻挡了对地表生物有损害作用的短波紫外线。
因此,实际上能够说直到臭氧层形成之后,生命才有可能在地球上生存、连续和进展,臭氧层是地表生物的“爱护伞”。
二、臭氧层破坏平流层臭氧对地球生命具有如此专门重要的意义,但其在大气中只是极其微少和脆弱的一层气体。
假如在摄氏零度的温度下,沿着垂直于地表的方向将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臭氧层的总厚度只有3 mm左右。
这种用从地面到高空垂直柱中臭氧的总层厚来反映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方法叫做柱浓度法,采纳多布森单位(Dobson unit简称D.U.)来表示,正常大气中臭氧的柱浓度约为300D.U.。
近30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正在遭受着越来越严峻的破坏。
许多科学家专门早就开展了对平流层中臭氧的来源与去除过程的研究。
1985年,英国科学家Farmen等人总结他们在南极哈雷湾观测站(Halley Bay)自 1975年的观测结果,发觉从1975年以来,那儿每年早春(南极10月份)总臭氧浓度的减少超过30%,如此惊人的臭氧减弱引起了全世界极大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