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安全管理制度_2
- 格式:docx
- 大小:14.91 KB
- 文档页数:5
一、班级管理制度1. 班级目标:创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2. 班级纪律:(1)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遵守课堂纪律。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爱护公物,保持教室整洁,不乱扔垃圾。
(5)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级争光。
3. 班级卫生:(1)每天按时打扫教室卫生,保持教室整洁。
(2)垃圾要分类投放,做到环保。
(3)爱护花草树木,不损坏公共设施。
4. 班级荣誉:(1)班级成员要积极参与各项评比活动,争取为班级争光。
(2)班级成员要关心班级荣誉,维护班级形象。
(3)班级成员要互相鼓励,共同为班级荣誉而努力。
二、安全制度1. 交通安全:(1)上学、放学时,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逆行。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注意人身安全,不随意拥挤。
2. 校园安全:(1)不携带危险品进入校园,如刀具、火种等。
(2)上下楼梯时,靠右行走,不推搡、拥挤。
(3)在教室、实验室等场所,遵守操作规程,不玩火、不乱动电闸。
3. 住宿安全:(1)遵守宿舍管理规定,不私自留宿他人。
(2)不使用违规电器,确保宿舍用电安全。
(3)宿舍内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4. 饮食安全:(1)不在校园内购买、食用三无食品。
(2)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
(3)不随意在校园内乱扔食物残渣。
5. 网络安全:(1)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不传播不良信息。
(2)不沉迷网络游戏,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3)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
6. 应急处理:(1)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2)遇到突发事件,保持冷静,及时报告老师或家长。
(3)遵守学校应急预案,积极配合学校处理突发事件。
通过以上班级管理制度及安全制度,旨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确保学生安全,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
全体师生应共同遵守,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一、总则为加强班级管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营造和谐、安全的班级环境,特制定本安全制度。
二、安全责任1. 班主任为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协调班级安全工作。
2. 班级班委、组长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安全工作,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
3. 全体学生应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增强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班级安全。
三、安全教育1. 班主任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班级应定期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安全知识讲座,普及安全常识。
3. 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安全管理1. 班级教室、宿舍等场所应保持整洁,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
2. 学生不得在教室、宿舍等场所吸烟、饮酒,不得在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赌博、斗殴等违法行为。
3. 学生上、下楼梯应靠右行,不得拥挤、打闹,严禁攀爬窗户、阳台等危险行为。
4. 学生在校园内不得骑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严禁在校园内追逐打闹。
5. 学生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校园内乱穿马路、闯红灯。
6. 学生应爱护公共设施,不得随意损坏、破坏。
五、突发事件处理1. 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学生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迅速撤离,听从指挥。
2. 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应保持冷静,不得慌张、拥挤,确保自身安全。
3. 发生意外伤害时,学生应立即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应及时组织救治,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六、奖励与处罚1. 对在班级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学生,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
3. 对严重违反安全制度,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学生,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班级班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班级管理制度安全制度,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营造安全、和谐的班级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了加强班级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班级安全管理责任,规范班级安全行为,提高班级安全管理水平。
二、制度内容1. 安全教育(1)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防火、防盗、防骗、防溺水、防触电、防中毒、防交通事故等。
(2)学校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 安全检查(1)班主任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班级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室、宿舍、食堂、校园等。
(2)学校定期对班级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安全管理(1)班级实行“三包”责任制,即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组、学生包人。
(2)班主任负责班级安全管理,确保班级安全无事故。
(3)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维护班级安全。
4. 应急处理(1)发生安全事故时,班主任应立即组织学生撤离现场,并向上级报告。
(2)学校成立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处理安全事故。
(3)安全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及时调查原因,追究责任。
5. 安全档案(1)班主任负责建立班级安全档案,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安全教育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安全事故记录等。
(2)学校定期检查班级安全档案,确保档案完整、准确。
1. 班主任(1)负责班级安全管理,确保班级安全无事故。
(2)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3)定期检查班级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科任教师(1)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安全管理。
(2)关注学生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教育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维护班级安全。
3. 学生(1)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维护班级安全。
(2)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3)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参与班级安全活动。
四、奖惩措施1. 对在班级安全管理中表现突出的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或集体,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一、总则为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班级纪律安全管理条例。
本条例适用于本班级所有学生和教师。
二、纪律要求1. 早晨入校,学生应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
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班主任请假。
2. 上课期间,学生应认真听讲,不随意走动、喧哗,不玩弄手机等电子设备。
3. 课间休息,学生应保持安静,不在教室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
4. 午餐时间,学生应排队就餐,文明用餐,不浪费粮食。
5. 放学后,学生应按时离校,不得在校园内逗留。
6. 未经允许,学生不得擅自离开班级或校园。
7. 学生应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损坏学校设施。
8. 不得在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吸烟、饮酒。
9. 不得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10. 不得在校园内进行赌博、斗殴等违法行为。
三、安全管理1. 上下楼梯,学生应靠右行,不得拥挤、追逐。
2. 课间活动,学生应选择安全的场所进行,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 在实验室、体育活动等特殊场所,学生应遵守相关规定,听从老师指导。
4. 雨雪天气,学生应小心行走,防止滑倒。
5. 学生生病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并按照规定处理。
6. 学生应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不得闯红灯。
7.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8. 学生应积极参与班级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四、责任与奖惩1. 班主任负责班级纪律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2. 班级纪律和安全管理工作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维护。
3. 对违反纪律和安全规定的学生,班主任有权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4.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班级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5. 对违反纪律和安全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学生,将依法严肃处理。
五、附则1. 本条例由班主任负责解释。
2.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本条例如与本班级实际情况不符,可由班主任进行适当调整。
为了确保班级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维护班级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以下五项管理制度:一、班级安全责任制1. 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负责班级安全工作,对班级安全负总责。
2. 班级安全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班主任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班安全工作,班干部负责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
3. 全体师生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积极参与班级安全管理工作。
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1. 班主任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班级安全隐患排查,对教室、宿舍、实验室、食堂等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2. 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给班主任,班主任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3. 对于无法立即整改的安全隐患,要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
三、安全教育制度1. 班主任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使全体师生了解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 教师要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3. 班级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安全值班制度1. 班级设立安全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学生担任安全值班员,负责监督班级安全。
2. 安全值班员要密切注意班级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班主任。
3. 安全值班员要负责记录班级安全日志,确保班级安全工作有据可查。
五、安全奖惩制度1. 对在班级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师生,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3. 对班级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班主任,要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进行问责。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共同维护班级安全,为创建和谐、安全的班级环境而努力。
小学班级安全管理制度小学班级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场所,为了保障小学班级的安全,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学班级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入校安全管理1. 学生进入校园必须佩戴校徽,校徽要求明确、醒目,以便于工作人员快速辨识学生身份。
2. 学生进入校门时,必须出示校园卡或者学生证,由校门口的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3. 校门口安排专门的安全检查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检查,禁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4. 校门口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对进入校园的学生进行记录。
二、上学期间的安全管理1. 学生集体进入教室后,班主任在班门口负责确认所有学生已就座,没有落下任何同学。
2. 上课期间,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课堂纪律管理,杜绝学生在课堂上打闹、讲话等行为。
3. 学生离开教室前,班主任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并确保学生带齐书包、自己的物品等。
4. 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要定期进行消防、逃生等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校园巡逻与安全防范1. 校园内设置巡逻岗,巡逻员分时段进行校园巡逻,保持校园安全和秩序。
2. 巡逻员需具备一定的安全基础知识,遇到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处理和报警。
3. 在校园内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明确禁止区域和注意事项,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4. 校园内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校园各区域进行监控,确保校园内安全状况可掌控。
四、突发事件处理1. 学校对突发事件进行预案制定,在事发时能够迅速反应和处理。
2. 学校和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通报学生安全情况。
3. 在校内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设立应急小组负责现场处理,并及时报警。
4. 学校组织安全演练,使全体师生能够熟悉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程序。
五、校外安全管理1. 学校要定期进行校外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园等活动时,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并确保学生的安全。
3. 学校与周边社区、公安机关保持联系,加强对校外安全事件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一、总则为加强班级管理,确保学生安全,提高班级整体素质,营造和谐、安全的班级氛围,特制定本制度。
二、班级常规管理1. 纪律要求(1)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上课期间保持安静,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随意讲话。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4)爱护公物,保持教室卫生,不乱扔垃圾。
2. 学习要求(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按时完成作业。
(2)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自觉参加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展示班级风采。
3. 生活要求(1)保持宿舍整洁,不乱丢垃圾,共同维护宿舍环境。
(2)合理规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遵守学校食堂秩序,文明用餐,不浪费食物。
(4)注意个人仪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班级安全管理1. 交通安全(1)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逆行。
(2)步行时靠右行走,不嬉戏打闹。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注意人身安全,保管好个人财物。
2. 校园安全(1)爱护校园设施,不损坏公物。
(2)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追逐打闹。
(3)注意用电安全,不私自拉线、接电。
(4)参加体育活动时,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3. 住宿安全(1)宿舍内不使用违禁电器,防止火灾事故。
(2)注意宿舍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不擅自留宿外来人员,确保宿舍安全。
4. 饮食安全(1)选择正规食堂用餐,注意饮食卫生。
(2)不购买过期、变质食品,确保身体健康。
四、奖惩措施1. 对遵守班级常规及安全管理制度,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班级常规及安全管理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同学,给予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五、附则1. 本制度由班主任负责解释和执行。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班主任有权对本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
幼儿园班级安全管理制度△接送安全:1.早上接到孩子后,留意观察孩子的情况,注意孩子情绪、精神状态等;2.早上交接班、户外活动回来后一定要清点人数;3.对于生病的孩子给予特别照顾,观察病情有否变化;4.放学时,三位老师安排好工作,保证有两人站活动室门口与家长交流,一人组织孩子;5.老师要把孩子亲自交到家长手中,非接送时间接送要填写登记表,陌生人要看接送卡或及时向家长和幼儿了解情况,确认安全后才接孩子;6.老师要等孩子差不多接完后,才可进行教室的清洁工作。
7.离园前要关好水龙头,切断电源,关好门窗方可离开。
8.教育孩子不单独离开幼儿园。
△饮食安全:1.厨房人员送食物来时要注意组织好孩子,不让孩子靠近热的食物,食物桶放在餐车底层;2.注意食物的热度(特别是流质食物),不能把太热的食物分给孩子;3.分食物时老师必须戴口罩;4.提醒孩子吃的时候留意骨头;5.幼儿剩余食物不留班上,以免保管不当引起安全事故;6.不发放不新鲜、过期或变质的食物给幼儿。
7.除幼儿园和孩子自带的的食品外不随意给食物给幼儿吃。
△户外活动的安全:1.在教室里要提醒孩子外出时要跟着老师,不能乱跑,不能单独离开集体;2.上下楼梯先交代要求,不追赶打闹,拉扯、推人等,靠右侧行走;3.户外活动前后必须清点人数;4.活动前先检查场地、器材是否安全;5.交代场地的规则与安全要求;6.全部幼儿在老师视线范围内活动,老师不做与孩子活动无关的事或聊天;7.老师要考虑体育课的器材摆设是否有安全隐患,充分利用运动场地;8.户外活动时要关注生病和表现异常的孩子。
△室内环境:1.提醒孩子在教室不乱跑;2.喝水时要排队,不能推挤,保证水温不超过70℃;3.不玩教室里的电器开关;4.小朋友上厕所时,要有老师在里面监护安全;5.教室里的地面要保持干爽;6.不能让孩子玩老师的钢琴,以免琴盖掉下压伤孩子的手;7.对建构区积木的使用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免发生安全事故;8.将安全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中,不同年龄段对孩子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同;9.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将安全因素考虑进去;10.老师带班严禁聊天或做无关工作的事情,更不许擅自离岗;11.发现有生病孩子及时送医务室或用内线电话通知医生;12.使用钉书机、铅笔和剪刀时注意安全,注意细小牙签、豆子等东西存在的安全隐患。
班级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学校及班级安全教育1. 全体学生应接受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了解学校及班级的安全管理制度。
2. 班主任和班干部要进行定期安全教育,包括普及防火、防盗、防电击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学校将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活动,班级要按时参与,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
4. 学校积极倡导安全文化,建立安全宣传栏,定期发布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对各类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
二、班级日常安全管理1. 班级应有班级值日表,负责统计班级内的安全问题,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2. 班主任应每天进行随机检查,确保教室、走廊、活动场所等的安全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3. 学生不得在教室内乱扔纸屑、果皮等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4. 学生应爱护公共设施,不得随意损坏桌椅、窗户等物品。
如发现损坏,应立即向班主任报告。
5. 学生不得在教室内吃零食,特殊情况需经班主任或者班委同意方可例外。
6. 禁止在教室内玩耍、追逐,保持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
7.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品进入班级或学校。
8. 班级应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学生要积极参与,熟悉火灾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和自救方法。
9. 学生要定期整理自己的课桌、座位,保持私人物品的整洁和安全。
10. 学生应遵守课间休息和午休时间,不得在教室内滞留,保持教室干净整洁。
三、班级安全事件报告1. 学生在发现班级内的安全问题或隐患时,应立即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2. 班级内如发生意外事故或突发情况,班主任应第一时间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向学校报告。
3. 学生应积极配合学校及班级进行安全调查,如属于个人责任的,要承担相应的纪律处分。
四、班级安全管理奖惩措施1. 学生在班级安全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帮助他人、守护班级安全的,可获得荣誉表彰和奖励。
2. 学生涉及违反班级安全管理制度的,将被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惩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谈话、体罚等。
3. 对于严重违反班级安全管理制度的学生,将被提交班级纪律委员会进行处理,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班级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班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班级的安全稳定,特制定本班级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班级安全责任第一条班级安全负责人是班主任,负责班级安全工作,全面负责班级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
第二条任课教师是班级安全管理的重要责任人,负责学科教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安全情况,并及时上报班主任和学校有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学生是班级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人,要自觉遵守班级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参与不安全的活动,积极参加安全知识的学习,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三章班级安全组织第一条班级安全委员会是班级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负责班级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二条班级安全委员会由班主任担任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等组成。
第三条班级安全委员会需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班级安全管理的问题,协调解决班级内的安全隐患和矛盾。
第四章班级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学生入学时,班主任及时向学生宣传班级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掌握相关规定。
第二条学生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不得进行危险性较大的体育活动;2.不得擅自离开班级,外出活动或参与组织的活动需得到班主任或相应老师的批准;3.不得私自带入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如发现可燃物品,应及时上报班主任或相应老师;4.不得在班级内携带违反校规及法律法规的物品或物质;5.不得进行欺凌、打架等违法违规行为;6.不得在学校或班级内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违者没收并上报班主任或相应老师;7.不得破坏学校或班级的设备、器材等;8.其他校规和班规。
第三条学生发现班级内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班主任或班委报告,并协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第四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当随时关注学生的安全情况,并及时向班级安全委员会汇报。
第五条学校应当加强班级安全设施的建设,保证班级的安全。
第五章应急措施第一条发生紧急情况时,班主任要迅速组织疏散学生,并确保学生的安全。
第二条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要迅速向班主任或相关老师求助,并按照老师的指示行动。
班级安全管理制度
班级安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确保班级公物和学生的人身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1、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
2、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火灾、交通、中毒和其它意外事故的发生。
3、班主任要经常检查教室内的电源开关、电线、门窗、照明灯具是否安全、牢固,发生问题要及时报告总务处维修,并告之学生注意安全。
4、班主任要组织好班级各项活动,对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5、班主任要每天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时与无故未到校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6、学生要做到:不打架骂人、不看色情、凶杀的书刊、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吸烟喝酒、不损害公物、不在教室内打闹。
7、严禁学生携带棍棒、利器等不安全物品进入学校。
8、学生在校期间因特殊情况离校,需持班主任签发
的出门证,方可出校门。
9、上课期间禁止学生会客。
如遇公安机关来校约见学生,一般情况下,必须班主任或保卫干部在场,陪同询问。
公安机关要将学生带离学校,必须向校领导汇报,并同时通知学生家长,方可将学生带离学校。
10、学生出入教室,上、下楼梯要有礼貌、有秩序,严防混乱、拥挤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班级安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确保班级公物和学生的人身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1、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
2、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火灾、交通、中毒和其它意外事故的发生。
3、班主任要经常检查教室内的电源开关、电线、门窗、照明灯具是否安全、牢固,发生问题要及时报告总务处维修,并告之学生注意安全。
4、班主任要组织好班级各项活动,对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要教育学生
注意安全。
5、班主任要每天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时与无故未到校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6、学生要做到:不打架骂人、不看色情、凶杀的书刊、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吸烟喝酒、不损害公物、不在教室内打闹。
7、严禁学生携带棍棒、利器等不安全物品进入学校。
8、学生在校期间因特殊情况离校,需持班主任签发的出门证,方可出校门。
9、上课期间禁止学生会客。
如遇公安机关来校约见学生,一般情况下,必须班主任或保卫干部在场,陪同询问。
公安机关要将学生带离学校,必须向校领导汇报,并同时通知学生家长,方可将学生带离学校。
10、学生出入教室,上、下楼梯要有礼貌、有秩序,严防混乱、拥挤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班级安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确保班级公物和学生的人身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1、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
2、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火灾、交通、中毒和其它意外事故的发生。
3、班主任要经常检查教室内的电源开关、电线、门窗、照明灯具是否安全、牢固,发生问题要及时报告总务处维修,并告之学生注意安全。
4、班主任要组织好班级各项活动,对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5、班主任要每天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时与无故未到校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6、学生要做到:不打架骂人、不看色情、凶杀的书刊、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吸烟喝酒、不损害公物、不在教室内打闹。
7、严禁学生携带棍棒、利器等不安全物品进入学校。
8、学生在校期间因特殊情况离校,需持班主任签发的出门证,方可出校门。
9、上课期间禁止学生会客。
如遇公安机关来校约见学生,一般情况下,必须班主任或保卫干部在场,陪同询问。
公安机关要将学生带离学校,必须向校领导汇报,并同时通知学生家长,方可将学生带离学校。
10、学生出入教室,上、下楼梯要有礼貌、有秩序,严防混乱、拥挤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