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491.50 KB
- 文档页数:22
浅谈艺术的起源及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关系【摘要】本文将从艺术的定义和起源入手,探讨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并深入分析在文化系统中艺术的关系。
探讨艺术与宗教、政治、经济的关系,揭示艺术在文化系统中的重要性。
展望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了解艺术的起源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关系,以及探讨艺术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和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艺术的定义,艺术的起源,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关系,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艺术在文化系统中的重要性,艺术的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深远的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都可能对艺术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在广义上,艺术可以被理解为人类创造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
而在狭义上,艺术则更强调创作者个体的创造性和表现形式的独特性。
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类对艺术的认知不断深化,对艺术的理解也会逐渐扩展和丰富。
有些人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方式,是人类内心灵魂的表达;有些人则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再现、解构和想象,是一种更高级的表达形式。
无论是哪种观点,艺术都被认为是人类精神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社会属性。
在今天的社会中,艺术不仅仅被理解为一种娱乐方式,更是被视为一种能够启发思考、丰富感受、传递信息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艺术的起源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神秘力量以及精神世界的认知和探索。
在早期文化发展中,艺术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种社会凝聚力量。
由此可见,艺术的起源与人类文化发展密不可分,它承载着人类情感、思想和价值观,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艺术的起源源远流长,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艺术概论重点: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Ⅰ、关于艺术的本质有哪几种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Ⅱ、艺术的三个特征①形象性(如何理解)
②主体性(如何理解)
③审美性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主要有哪几种管带你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Ⅰ、艺术教育的概念,根本目标及其具体任务
Ⅱ、艺术的功能:①审美认知(概念)
②审美教育(概念,原因,特点)
③审美娱乐(概念)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及区别
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及区别
Ⅲ、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区别
Ⅳ、艺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及区别
第五章: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的种类: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
Ⅰ、建筑艺术的三个设计原则:实用,美观,坚固(其中美观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Ⅱ、园林艺术的三个特征:建筑没,自然美,文化没;其中文化美是核心和精华。
Ⅲ、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和审美性,变现性和形式美,民族性和时代性)
Ⅳ、这一张书后面一些典型例子
第六章:造型艺术
Ⅰ、造型艺术的种类
Ⅱ、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Ⅲ、这一章书后面的例子
第十章:艺术创作
Ⅰ、艺术创作主题——艺术家
Ⅱ、艺术创作过程
Ⅲ、艺术创作心理
Ⅳ、艺术流派的形成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的层次,典型和意境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内容简介《艺术学概论》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为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中编为艺术种类,把艺术分为5大部类16门艺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对中外28个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鉴赏作品的方法。
下编为艺术系统,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进行了全面介绍。
《艺术学概论》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论述深入浅出、例证丰富,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艺术学概论》可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使用,也是文艺理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必备参考书。
编辑推荐《艺术学概论》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为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中编为艺术种类,把艺术分为5大部类16门艺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对中外28个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鉴赏作品的方法。
下编为艺术系统,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进行了全面介绍。
《艺术学概论》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论述深入浅出、例证丰富,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艺术学概论》可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使用,也是文艺理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必备参考书。
作者简介彭吉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高教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高教影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分会副会长,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第二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先后7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奖或优秀教学成果奖。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代表人物: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体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
2.主管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德国古典美学鼻主)。
自由创作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是想通的,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代表人物:尼采(德国哲学家)。
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人的主观意志凌驾于万物之上。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俄国)。
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
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中观点1.模仿说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2.游戏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赛。
3.表现说。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4.巫术说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弗雷泽。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认清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
2、指导学生认清在精神文化子系统内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对它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学重点]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难点] 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讨论辩论[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Ⅰ、导入石头不是文化,石头雕成石狮子就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就是指人类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Ⅱ、讲授新课一、文化系统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要素,而它们又包含着许多更低层次子系统。
在精神文化中,又包含着哲学、宗教、道德、科学、艺术等许多子系统。
二、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第一,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第二,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
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
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
三、艺术与哲学1、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哲学作为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要对作为人类感性认识最高形式的艺术产生影响,必然经过美学这一中介。
黑格尔将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明确指出美学在艺术与哲学之间的桥梁作用。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的三大思潮: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宗美学对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影响: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把所谓“生命冲动”当作世界万物的主宰,宇宙间的一切似乎都是由这种神秘力量派生出来的,他从唯心论和神秘论的立场出发,认为只有人的梦幻世界或直觉领域才能达到绝对真实,即所谓的“超现实”。
《艺术学概论》总结归纳(一)基本框架1.本教材由“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三部分(三编)组成。
上编“艺术总论”包括:“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四章。
其中“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章,讲述了“艺术本质”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论述了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的起源”一章,归纳了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如:“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表现’”,分析了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一章,论述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如“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讲述了“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章,讲述了“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分析了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概论彭吉象笔记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史上的主 __: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客观精神说学探讨的学者。
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德国古典学集大成者 __美学的核心是他给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代表人德国古典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主观精神说义的基础之上。
摹仿说或再现说,摹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艺术应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性质来。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类。
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就叫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们的物质文明。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他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 __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完全可以这么讲,“艺术生产”理论为艺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 __性质和特点。
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艺术 __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一艺术作品一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 “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 “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一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 “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 “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虽中外思想史上早已使用“文化”这一概念,但19世纪中叶后,“文化”概念才 成为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热心讨论的问题 现代意义上,文化人类学确立于1922年,其标志是英国人类学家 马林诺夫斯基 和 拉布朗正式出版他们的著作 在此基础上,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了现代文化学文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真正形成艺术文化学 定义:主要是一门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 重点研究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所具有的地位、作用,以及艺术与其他文化现象的相互关系文化与艺术 19世纪最有影响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的文化定义 “所谓的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泰勒第一次从整体性上来界定文化,他相信文化发展同社会发展具有一种一致性因此可以对科学、宗教、艺术、道德等各种精神文化现象产生与发展做出较为可信的说明 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化定义,则是美国文化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 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一书中提出来 文化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并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 文化的基本核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文化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包含着诸多子系统 从总体说,文化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包含了哲学 宗教 道德 科学 从文化结构来看,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着精神文化一方面文化子系统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 另一方面,它们又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文化大系统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作用 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进程 苏联美学家卡岗认为:艺术是它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起到了“文化自我意识”的作用 因为“艺术仿佛是一面镜子,文化从中照见自己,从中认识自己,并且只有在认识自己的同时,才能认识它所反映的世界” 显然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首先表现在艺术参与和推动、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 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都是深嵌在那一个民族文化或时代文化的框架之中 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 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 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等每一个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艺术与哲学 哲学定义: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哲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要作为人类感性 最高形式的艺术产生影响,必然经过美学这一中介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就是用理性的方法来研究感性认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黑格尔更是干脆将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明确指出美学在艺术与哲学之间的桥梁作用 美学的范围和对象绝不仅仅限于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艺术美,又包括自然美和其他一切现实美,以及审美主客体关系和审美意识等更具普遍性的一般规律 它包含客观世界的美和人对客观世界的美的反映的全部领域,但作为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艺术毕竟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往往要经过美学这一中介来进行 例孔子提出了“礼”“乐”为中心美学思想,并用“兴、观、群、怨”等范畴对诗的特点和功能作了概括,要求做到了美与善的统一、文与质的统一等等,对后来整个封建时代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 例李白的审美理想,深受庄子美学推崇天然之美的思想影响,他不但大力倡导“自然”“清真”的风格,赞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