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刘三姐》品牌成功密码19
- 格式:pptx
- 大小:25.59 MB
- 文档页数:32
《印象刘三姐》:文化产业的成功范本《印象刘三姐》:文化产业的成功范本“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优美的歌声从浓浓的夜色里溢出,飘散在江面上。
瞬间,光影撩开夜的幕布,远处的山峰魔幻般闪现,200多位身着银铬盛装的少女徐徐涉水而行,牛羊、村夫、牧童等时隐时现……这是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一个梦幻场面。
自从2004年3月正式亮相以来,她在创造高票房的同时,更获得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部首届创新奖及中国乡土文化艺术特别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印象·刘三姐》的成功,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不少地方受其启示,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禅宗少林》、《长恨歌》等实景演出项目。
业界认为,《印象·刘三姐》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成功范本。
文化和旅游完美结合的典范如果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影《刘三姐》是秉承传说的经典之笔,那么《印象·刘三姐》则是大自然山水间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传奇。
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上,十二座背景山峰,广袤无际的天穹,构成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剧场。
每当入夜,《印象·刘三姐》便在这里上演。
渔翁唱晚,烟雾升腾,突来玉树琼阁,乍现蓬莱仙境。
壮、苗、侗、彝、瑶、仫佬等民族的艳丽服饰随灯光变幻,竹排在彩色的江雾中漂荡,构成一幅幅梦幻烟雨漓江图。
“山水实景演出”——这一天才的创意,源自广西文艺界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梅帅元的奇思妙想。
这位才华横溢、极为知性的国家一级编剧,常常为漓江美景所陶醉,终于有一天萌生了在桂林山水间做台实景演出的梦想。
带着这个“梦”,梅帅元进京找到张艺谋,两人不谋而合。
来到漓江实地考察后,张艺谋将这个“梦”做得更大胆、更美妙:不要“一面舞台三面墙”的传统剧场结构,不要熟悉的明星,只要真实的竹林、远山、村庄、烟雨和同样真实的渔火、圩船、村夫、顽童……因为,这片美丽土地上的生活场景,本身就令人心醉,神往。
如何将秀美的山水与文化结合起来?这需要一个绝妙的载体。
《印象·刘三姐》案例分析一.成功的原因1.大品牌《印象·刘三姐》能够取得如此大的轰动效应,取决于三大品牌:大桂林旅游品牌、阳朔旅游品牌和张艺谋品牌。
《印象·刘三姐》在营销时打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实景演出甲中国”的形象宣传口号,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化,大多数游客都是慕名前来观看的。
2.低成本作为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有67位中外艺术家参与创作、109次修改演出方案、6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
然而参加表演的都是当地渔民、学生等业余演员,工资低廉,竹筏等道具也具有原生态性和民族特色,运作成本很低。
3.有效投资运作有效运作是旅游演艺成功的重要保障,《印象·刘三姐》的投资商对旅游感兴趣,投入了几千万进行旅游开发,由于前期的市场分析不足,走了一些弯路,之后在桂林旅游协会的推广宣传下,快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印象·刘三姐》已成为阳朔旅游发展的代名词,更是展示阳朔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4.创新回顾《印象·刘三姐》的发展历程,处处能感受到创新的作用:表演形式的创新、经营体制的创新、投资方式的创新、运作方式的创新……《印象·刘三姐》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这样一个从未有过的创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同时还创新机制,探索出一种政府扶植、市场引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的文化产业经营新模式。
二.演出经营与管理模式(一)市场运营模式1.发展策略1)、市场细分:有效地抓住特定的目标市场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者需求的新趋势,这给旅游企业市场细分提供了一定依据。
《印象刘三姐》面向文化修养较高或者喜欢猎奇的了持有者有强烈的吸引力,由此作为目标市场,取得成功。
消费者定位:中外游客原因:1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100多亩建设用地上,鼓楼、风雨桥以及贵宾观众等建筑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特色2越是自然的,就越是世界的。
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作为中心舞台。
作为一部开创世界和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先河的性文化精品,《印象xx》从2004年3月在桂林阳朔漓江书童山下公演至今,一直保持着“全国演出业中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大、年营业额最高”的演出地位,堪称我国文化产业的成功“范本”。
三个世界知名品牌的组合三个不可替代的世界知名品牌组合,注定了《印象刘三姐》将成为一个长期具有较强市场号召力的高端文化品牌和让社会各界关注的文化现象。
《印象刘三姐》横空出世时,一位知名文艺评论家如此预言。
事实证明,《印象刘三姐》将世界知名的名胜风景——桂林山水风光、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品牌——《刘三姐》、世界知名导演——张艺谋等三个品牌组合在一起,在美丽的漓江畔演绎了一个旅游与文化产业充分融合的传奇。
《印象刘三姐》以漓江水域为舞台,以12座山峰和广袤天穹为背景,将壮族歌仙刘三姐的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多种元素创新组合,融入桂林山水之中,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它突破了“一个舞台三面墙”的传统剧场结构,赋予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
全场演出约70分钟,演出人员约700人,整个演出如梦如诗、气势恢弘。
到2008年底,《印象刘三姐》演出总场次近2000场,观众约300万人次,票房收入约6亿元。
2008年全年,《印象刘三姐》观众量约达10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1.8亿元。
《印象刘三姐》总策划、制作人梅帅元日前告诉记者,今年1月至3月,观看《印象刘三姐》的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
记者日前在《印象刘三姐》演出现场看到,在朦胧的月光和夜景灯光下,漓江山水之间的露天剧场座无虚席。
据剧场工作人员介绍,从春节过后到4月本是桂林旅游业的淡季,但来这里的游客却络绎不绝。
过去一个晚上往往只演出一场,现在经常要演出两场。
市场化运作树起创新大旗包括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等导演在内,《印象刘三姐》整个剧目有67名中外艺术家加盟创作,演出方案修改了19次,投资近1亿元人民币,历经5年零5个月完成。
该剧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创新。
印象刘三姐的营销之道张艺谋的倾心打造,刘三姐的家喻户晓,桂林山水的世界闻名构成了《印象刘三姐》整合营销组合的大框架。
三大品牌的巨大号召力,无不体现了营销人员在促销和公共关系上下的工夫。
《印象刘三姐》制作完成后并没有急着推向市场,而锁定旅行社为其分销渠道,邀请导游们进行前期体验。
在公关营销方面,营销者充分利用了张艺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并做到了与当地政府的充分沟通。
立足于区域旅游经济的开发,放眼于国际地位的提升。
目的明确,利益分明。
这样,不仅协助了《印象刘三姐》的上市,建立了消费者对其的兴趣,而且对特定的目标群体造成了一定影响,建立了有利于表现产品特点的形象,同时也预防了有损于品牌印象的情况发生。
除了出色的整合营销以外,大胆有效的定价系统也是《印象刘三姐》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一个新产品被开发出来时,合理巧妙的制定价格是绝对必要的。
首先需要根据市场细分划分价格点,也就是说,这样的大型表演被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往往是理性的而行为却是感性的。
他们的决策过程极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
而生成最大的利润作为《印象刘三姐》选择的定价目标,必将导致一个水平上的需求。
并且,价格和需求不一定形成绝对的反比。
如此的营销计划实施,无疑都是为了充分的创造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作为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在一定的搜寻成本和有限的知识、灵活性和收入等因素的限定下,形成了一种价格期望,并根据它行动。
《印象刘三姐》正是在一系列的营销活动过程中处处以消费者为中心,在迎合消费者的同时巧妙的成为了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向导。
出色的营销要求过硬的产品质量,《印象刘三姐》做到了;出色的营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印象刘三姐》做到了;出色的营销需要理性有效的后期测评,《印象刘三姐》也做到了。
那么,《印象刘三姐》的营销之道,想不经典都难!。
印象刘三姐的案例分析一.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表现在什么地方:1,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充分融合,树立了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品牌。
2,在世界上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观众多,收入高,演出地位高。
1,将民族文化和商业完美融合,旅游与文化完美结合,树立了经典的民族文化品牌。
2,人文和自然结合,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特点山水实景演出,叠加各种优势资源,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印象刘三姐启用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剧场音响采用隐蔽式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并巧妙利用山峰屏蔽及回声,形成天然的立体声效果,造成一种强烈的现场冲击波,给消费者造成一种终身难忘的震撼效果,达到营销的目的;印象刘三姐最大限度的表现了阳朔山水,用实景,山水去带动顾客的情绪,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和感受。
从生命周期上说,印象刘三姐处于哪个阶段从生命周期理论来说,印象刘三姐现在处于成熟阶段。
刘三姐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
已经有大量的相似产品的出现,使人们对印象系列没有新奇之感。
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各类印象系列不得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节目创新,服务质量与态度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印象刘三姐的品牌战略与营销策略印象刘三姐在大力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它明智的将其定位于世界级的品牌战略策略,它从各个反面满足了中外游客的不同需求,既保留了刘三姐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化的东西,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为中外游客展现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理,增加了东西方游客对中华文化的深层理解。
印象刘三姐走的是高端精品化的路线,其集名山、名水、名人、名剧等于一身,邀请张艺谋等世界知名人物来策划,再加上国内外媒体和网络终端的炒作,得到了民众广泛的关注。
其投资之大、舞台之广、演出人员之多也是以前舞台剧从未有过的。
成功的因素:(1)桂林世界级的山水资源,张艺谋这样的国际型导演,还有“刘三姐”悠久的历史传说,这三个品牌的组合,构成了《印象·刘三姐》成功的要素。
演出把广西举世闻名的两大旅游、文化资源—桂林山水和“刘三姐”的传说进行巧妙地嫁接和有机地融合,把广西的音乐资源、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完美地结合。
演出由享有盛誉的张艺谋、王潮歌领衔导演和梅帅元总策划制作,创作团体实力强大为演出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
(2)加强理论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
为了将刘三姐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广西区政府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和论证会,为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运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3)旅游产品主题创新。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是旅游开发的核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它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设计及根据其生命周期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案,不断增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产品附加值;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围绕主题进行创新性研究,印象·刘三姐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于不断创新主题。
(4)政府与企业共演“双人舞”。
政府启动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管理。
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文化产业上,他们的责任在于通过服务、引导和协调,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而投入和经营的主体必须交由市场这只手去牵引。
启示:首先,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文化产品本身的价值。
刘三姐传说和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每个传说和故事都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这为大型演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其次,发展文化产业应避免只顾经济利益的“泡沫文化”现象。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应该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决不能只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文化本身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再次,文化产品应注重市场营销手段的运用,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有助于社会对文化产品的认知和了解。
最后,应做好与营销有关的文化服务工作。
做好与营销有关的文化服务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旅游地本身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还能够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案例分析:《印象刘三姐》从原创文化精品《印象刘三姐》,到《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近年来,“印象”系列风靡中国演出业。
作为一部开创世界和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先河的原创性文化精品,《印象刘三姐》从2004年3月在桂林阳朔漓江书童山下公演至今,一直保持着“全国演出业中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大、年营业额最高”的演出地位,堪称我国文化产业的成功“范本”。
本体特色“因地制宜”——《印象刘三姐》以漓江水域为舞台,以12座山峰和广袤天穹为背景,将壮族歌仙刘三姐的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多种元素创新组合,融入桂林山水之中,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它突破了“一个舞台三面墙”的传统剧场结构,赋予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
全场演出约70分钟,演出人员约700人,整个演出如梦如诗、气势恢弘。
市场定位《印象•刘三姐》从一开始就将市场定位为文化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一个高雅的艺术作品,,只有以市场需求来确定文化产品的定位,引起公众的文化需求欲望,才能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水上歌舞剧《印象•刘三姐》的剧场,坐落在桂林市阳朔县城附近的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具有地势优势: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朔的自然山光水色,凡浏览桂林的客人80%都要到阳朔,这里的峰林、清江、溶洞、田园、古民居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情画卷,吸引着众多国际及国内游客来到阳朔度假。
人和,人气兴旺也。
“山水甲天下”、“刘三姐”两大品牌,以及具有多年市场运作成功经验的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使《印象•刘三姐》凝聚了旺旺的人气,构成了强强合作具有成功趋向的客观条件。
《印象刘三姐》是一个偏雅的高端文化产品。
高雅艺术产品在文化市场上往往叫好不叫座,但《印象刘三姐》尽管普通票票价为每张188元,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逆市中既叫好又叫座。
由于《印象刘三姐》的原创性,游客非常愿意掏钱看。
在他们心中,现在,到桂林旅游不看《印象刘三姐》就等于没到桂林。
“《印象刘三姐》已经成为桂林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印象·刘三姐》案例分析一.成功的原因1.大品牌《印象·刘三姐》能够取得如此大的轰动效应,取决于三大品牌:大桂林旅游品牌、阳朔旅游品牌和张艺谋品牌。
《印象·刘三姐》在营销时打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实景演出甲中国”的形象宣传口号,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化,大多数游客都是慕名前来观看的。
2.低成本作为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有67位中外艺术家参与创作、109次修改演出方案、6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
然而参加表演的都是当地渔民、学生等业余演员,工资低廉,竹筏等道具也具有原生态性和民族特色,运作成本很低。
3.有效投资运作有效运作是旅游演艺成功的重要保障,《印象·刘三姐》的投资商对旅游感兴趣,投入了几千万进行旅游开发,由于前期的市场分析不足,走了一些弯路,之后在桂林旅游协会的推广宣传下,快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印象·刘三姐》已成为阳朔旅游发展的代名词,更是展示阳朔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4.创新回顾《印象·刘三姐》的发展历程,处处能感受到创新的作用:表演形式的创新、经营体制的创新、投资方式的创新、运作方式的创新……《印象·刘三姐》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这样一个从未有过的创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同时还创新机制,探索出一种政府扶植、市场引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的文化产业经营新模式。
二.演出经营与管理模式(一)市场运营模式1.发展策略1)、市场细分:有效地抓住特定的目标市场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者需求的新趋势,这给旅游企业市场细分提供了一定依据。
《印象刘三姐》面向文化修养较高或者喜欢猎奇的了持有者有强烈的吸引力,由此作为目标市场,取得成功。
消费者定位:中外游客原因:1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100多亩建设用地上,鼓楼、风雨桥以及贵宾观众等建筑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特色2越是自然的,就越是世界的。
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作为中心舞台。
《印象·刘三姐》案例概述“中国·漓江山水剧场”(原“刘三姐歌圩”)的运作是从1997年开始的,当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有一个指示,怎样利用广西原有的文化蕴涵(刘三姐),做一个把广西的民族文化同广西旅游结合起来的好项目。
文化厅把这件事情交给了梅帅元(《印象·刘三姐》总策划、艺术总监)负责,并为此特别成立了广西文华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策划方案出来后,梅总去找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老谋子”对此很感兴趣,觉得“是一个事情”,并于1998年底带了班子前来桂林选点,最终在阳朔选择了漓江与田家河的交汇处作为剧场,而此处正是当年电影《刘三姐》的主要拍摄之地。
然后是找资金。
一开始,该项目对外进行招商引资,把眼光放在海外。
曾有两家香港公司想进来,但都没有谈成。
2000年7月28日该项目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后,香港创维介入,但最后还是未成。
广维(全名为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公司)是广西河池的一家化工、化纤企业。
该公司是广西最大的化工、化纤企业,也是前几年公布的全国512家大中型企业之一。
广维董事会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便做出了投资决定,并将3000万资金打入了该项目帐户。
之后,广维才派出代表人员前去阳朔具体洽谈项目合作事项。
在广维介入后,项目的建设进程大大地加快了。
覃济清说,至今为止,该项目实际投入资金逾一亿元人民币,其中演出部分即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投入就达8000多万元。
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文华艺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是广西文化产业的旗舰企业。
在四年的时间里,公司投资建设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漓江山水剧场”、“阳朔东街”、“风雨桥”、“鼓楼”、“刘三姐民俗风情”等文化项目。
制作了全球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开创了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的全新形式,被誉为最具创新精神的文化企业。
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中国·漓江山水剧场之核心工程,由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出任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山水文化机构董事长梅帅元任总策划、制作人,历时五年半努力制作完成。
综合案例分析:“印象刘三姐”为何经典?2010年9月3日晚,参加2010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的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的旅游业代表,在阳朔观看桂林山水实景大型演出《印象刘三姐》,集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身的《印象·刘三姐》获得整晚掌声。
《印象·刘三姐》从2004年3月在桂林阳朔漓江书童山下公演至今,一直保持着“全国演出业中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大、年营业额最高”的演出地位,堪称我国文化产业的成功“范本”。
印象·刘三姐》将世界知名的名胜风景——桂林山水风光、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品牌——《刘三姐》、世界知名导演——张艺谋等三个品牌组合在一起,在美丽的漓江畔演绎了一个旅游与文化产业充分融合的传奇。
到2008年底,《印象·刘三姐》演出总场次近2000场,观众约300万人次,票房收入约6亿元。
2008年全年,《印象·刘三姐》观众量约达10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1.8亿元。
2009年1月至3月,观看《印象·刘三姐》的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
请思考:“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表现在哪些方面?1,在世界知名度高,影响力高,观众最多,年营业额最高,演出地位极高2,旅游与文化产业充分融合,树立了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品牌3,演出总场多,观众多,票房收入多,并且出现了增长状态“印象〃刘三姐”的产品创新表现在哪里?1将民族文化与商业完美结合,旅游与文化完美结合,树立了经典的民族文化品牌2,人文与自然结合,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印象〃刘三姐”是如何实现产品创新的?以时俱进,将历史优秀文化与时代相结合,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在保持经济的增长旅游与文化结合,在达到经济效益的同时,宣传了传统文化“印象〃刘三姐”在产品组合方面运用了哪些策略?这个专业知识,我真的不懂啊。
印象刘三姐价格营销成功的案例分析小组成员:严广彩、陈红彩、侯秋梅、陶水莲谢佳俐、李坤燕、陈可宇、王亚平一、印象刘三姐简介:印象刘三姐是中国漓江山水剧场之核心工程,由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出任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任总策划、制作人,历时五年半努力制作完成。
它集漓江山水、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国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
演出集唯一性、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身,是一次演出的革命、一次视觉的革命。
是桂林山水的美再一次的与艺术相结合的升华表现。
印象刘三姐是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历经5年零5个月、1 .654平方公里水域、12座著名山峰、67位中外著名艺术家参与创作、109次修改演出方案、60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
印象刘三姐的经典民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融入山水,还原于自然,成功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被称为“上帝合作之杰作”。
二、印象刘三姐的定向消费者:中外游客、原因:1、艺术模式的大胆创新,成就完美的山水间实景体验;2、名人推广品牌产品的叠加效应;3、把握好机遇,聚天时、地利、人和为一体;4、无限前景走向世界的品牌;5、合理的价格政策;三、印象刘三姐的价格定位标准其定价目标为撇脂定价法,也就是处于投入期的高价法。
其标准价格为:普通票:188元/位贵宾票:320元/位总统包厢:680元/位1.12米—1.4米儿童票85元/人,1.2米以下不需要门票,1.4米以上按成人票收取。
演出时间:淡季20:00开始,周末跟黄金周第一场19:40开始,第二场21:10开始;一般春节前停演1个月左右。
观看时间:60分钟观众席由绿色梯田造型构成,180度全景视觉,可观赏江上两公里范围的景物及演出。
共设座位2200个,其中普通座位2000个,贵宾座位180个,总统席20个。
《印象·刘三姐》如何做营销?作者:翟文婷来源:《创业邦》2012年第08期2003年,我应邀去看《印象•刘三姐》演出,当时我还在桂林一个军工企业做营销。
看完后觉得这个节目不错,但是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说不好,每天的观众只有几十人,曾经有一天才20多人。
我告诉梅帅元,你这个东西还可以,他们说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观众是当地人,明天我请一帮外地的人来看,那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我判断,《印象•刘三姐》作为旅游项目,逐步调整以后是非常适合游客看的节目。
于是我跟我爱人就决定把经营权拿下来。
但是当时很多人要从项目撤资,投资人、制片人、导演。
我跟张艺谋聊了很长时间,他说:“老贺,你不要抱太大幻想,别以为我这个名字就能卖多少钱。
一个礼拜演两场,能够坐个几成的人就不错了。
”我跟他讲,如果只演两场的话,这个项目趁早现在就别干了。
几百个演员演两场,剩下的时间演员干什么?张艺谋就说:“我也看不到这个以后挣不挣钱,干脆卖一张票给我几块钱算了。
”当时很多人都把股份卖掉了,张艺谋占股30%,都推掉了;梅帅元是35%,还剩11%;剩下11%是因为沒人买。
所有的人都说老贺你别忽悠我,有本事你买,我说那行,我买10%。
因为我当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只买了7%。
当时卖出去大概是十几万,卖得好的话可以卖二十万;现在评估的价钱是9亿,1%就是900万。
拿下经营权之后,我们马上开始分析客源情况。
政府也给了很大的支持,把历年所有的资料都拿来了。
我的要求非常详细,包括客人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在这里住多少天,他们的行程大概怎么安排。
当时我们统计桂林的游客人数基本上是每年200多万。
什么叫游客人数?这也是有说法的。
我在登封做《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这个项目的时候,河南省旅游局的局长跟我们介绍河南游客每年有1亿。
当时少林寺景区管理局的人也在,我问进少林寺的人有多少?他说80万。
我说对于项目来讲,客源我就认这80万。
他说1个亿,包括老百姓进公园也算,这是完全不对的。
《印象·刘三姐》旅游开发效率研究作者:***来源:《西部学刊》2020年第18期摘要:旅游开发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多地依托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这类旅游开发是否有效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
运用DEA模型,借助DEAP2.1和MATLAB进行运算,对《印象·刘三姐》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发现除个别年份外,运营效果良好,规模报酬一直处于递增阶段,发展潜力很大。
由于该项目是将刘三姐歌谣进行旅游开发出的以演出形式进行输出的文化产品,演职员对演出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合理投入演职员这些人力资源对其投入产出效率十分重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DEA模型;开发效率;《印象·刘三姐》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8-0058-05引言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中国·漓江山水剧场之核心工程,以真实山水作为演出舞台,实现了民族文化与自然山水的巧妙融合,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该项目缘起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三姐歌谣,由政府引导扶持,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制作,开创了全球山水实景演出的先河,成为了展示广西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新窗口,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06年刘三姐歌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印象·刘三姐》项目的空前成功使刘三姐歌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的典型代表,通过旅游开发,刘三姐歌谣更充分的显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
本文运用DEA模型①对《印象·刘三姐》项目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刘三姐歌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后的综合绩效如何,投产配置的有效性,影响产出效率的因素及项目运作发展态势和遇到的问题等,并进一步归纳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经营绩效评价方法及一般共性特点,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