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教案及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100.10 KB
- 文档页数:10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教案及讲稿教案章节一:外伤止血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外伤止血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
1.2 教学内容外伤止血的重要性止血方法1.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外伤时血液流失的影响。
讲解外伤止血的重要性。
演示正确的止血方法。
学生练习止血方法。
教案章节二:包扎的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包扎的基本技巧。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包扎材料。
2.2 教学内容包扎的基本技巧不同类型的包扎材料2.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包扎的目的和重要性。
讲解包扎的基本技巧。
展示不同类型的包扎材料。
学生练习包扎技巧。
教案章节三:固定的方法和原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定的方法和原则。
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固定。
3.2 教学内容固定的方法和原则3.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固定在外伤处理中的重要性。
讲解固定的方法和原则。
学生进行固定练习。
教案章节四:正确搬运伤者的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正确搬运伤者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伤者搬运。
4.2 教学内容正确搬运伤者的方法4.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正确搬运伤者的原因。
讲解正确搬运伤者的方法。
学生进行伤者搬运练习。
教案章节五:外伤处理的紧急情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外伤处理的紧急情况。
让学生能够应对紧急情况。
5.2 教学内容外伤处理的紧急情况5.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外伤处理的紧急情况。
讲解外伤处理的紧急情况。
学生进行紧急情况应对练习。
教案章节六:止血带的运用与解除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止血带的正确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如何安全地解除止血带。
6.2 教学内容止血带的种类与使用方法止血带的解除技巧6.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讨论止血带在严重出血情况下的应用。
讲解不同止血带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演示如何安全地解除止血带。
学生进行止血带的使用和解除练习。
教案章节七:特殊伤口的包扎技巧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特殊伤口的包扎需求。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教程及讲稿一、外伤止血1. 停止出血在外伤发生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停止出血。
一般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局部加压:用纱布、毛巾等应急物品压迫伤口,并坚持10-15分钟。
- 抬高患处:抬高伤口可减轻血液流入到伤口的压力,减轻出血情况。
- 牵拉受伤部位:用绷带或树枝等物牵拉受伤部位使其固定,减缓血液流动,等待医疗救援。
2. 包扎止血对于外伤止血,合理包扎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步骤。
根据不同伤口包扎要求的不同,基本包扎步骤如下:- 清理伤口:将伤口周围的毛发清理干净,以防止感染。
- 敷药涂药:将医用酒精或碘伏药涂抹于伤口,杀菌消毒。
- 加压止血:用消毒过的纱布、毛巾等物品加压在伤口上,使其止血。
- 压力固定:用口罩绷带或伤口膏等材料将伤口紧密地包扎起来,并注意伤口部位是否可以正常的供血供氧。
二、固定患处在进行救援时,必须及时把外伤部位进行固定,以下是常见的外伤固定教程:- 骨折固定:首先将患者稳妥地托起来,待骨折部位彻底休息稳定后,用托板等救援物品紧密地将伤处固定。
- 脱臼固定:根据脱臼的具体部位用合适的带子或绷带等固定伤处,将患者妥善地扒拉或移动到救援后续环节。
- 烫伤救援:首先,必须用清水彻底冲洗伤处,并用牙膏或附带的救援药品敷于伤处,然后用纱布等物品将患处紧密覆盖。
紧急情况下,最好用一条宽松的外衣掩盖伤处。
三、搬运方法在进行搬运前,必须根据不同外伤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搬运方法:- 伤员抬起: 多使用于脑外伤、脊椎骨折、颅骨骨折、下肢骨折等伤情,由两人或多人同时用急救板或衣服等搬运物品将患者轻轻托举起来,再行搬运。
- 担架搬运:多用于头部、颈部、胸腹部、盆腔的骨折、内伤和外伤等伤情。
用担架将患者轻轻升起,使其受到最小的伤害,并进行安全的搬运。
- 低位抬伤法:多适用于双下肢骨折伤员,要在一个平整的床板或救护车的车箱边沿先将伤员半坐半卧地搬上车,再卧倒,直至伤员平躺,最后进行固定搬运。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的急救知识(一)止血1、出血的种类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外出血——体表可见到。
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
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还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三种: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相同。
危险性大。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状,不断流出.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口创面渗出,一般不易找到出血点,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
危险性小。
2、失血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 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
当失血量在800 毫升以上时,伤者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
当出血量达1500 毫升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症状。
3、外出血的止血方法(1)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
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
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
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
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
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
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
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
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
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4、注意事项:(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大技术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1.理论知识的讲解。
2.实践操作的教学与演示。
2.如何判断采用何种技术。
四、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现场演示,学生模仿,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
五、教学内容:1.止血A. 含义:止血是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血。
止血是在野外病变治疗的一种紧急处理方法。
B. 方法:(1)采用手压法止血手压法要求适当用手指或多根手指迅速捏紧以出血点为中心的血管,抵抗血管内血液压强,达到止血的目的。
(2)使用止血带止血带是一种长而宽约5 厘米左右的带子,材料可以是布、皮革或塑料等。
止血带用于卡住大动脉以阻止出血。
该方法适用于无法使用止血带的情况。
用手或绷带包裹在包含出血点的位置上,用力折叠,使之压迫到止血。
2. 包扎包扎是指将患者的伤口用绷带缠绕起来,以防止伤口继续出血,并清洗伤口。
(1)选择一个合适的绷带和材料。
(2)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和包扎周围的皮肤。
(3)用无纺布、双氧水或洗净的纱布叠加包扎伤口,不要太紧或太松。
(4)用绷带带紧伤口周围至外侧 3 厘米左右的正常皮肤。
3. 固定固定是指用绷带或夹板等固定器固定患者的受伤位置,以避免因活动再次受伤。
(1)选择合适的夹板或绷带来固定患者伤口。
(2)伸直患肢并固定,使用绷带或夹板使之保持放松状态。
4.搬运搬运是指在紧急情况下搬运受伤的患者到医院或其它安全的地方进行治疗。
(1)评估情况,决定最好的搬运方法。
(2)使用担架或抬车来搬运受伤者时,注意头部和脊椎的稳定,尽量避免损伤。
(3)在野外条件下,可以使用背负式、肩扛式等方法来搬运受伤患者。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授课,学生们明白了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四大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基础。
学生们还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同时了解了日常应急措施和一些第一救护技能。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教案章节一:外伤急救概述内容:1. 外伤急救的重要性2. 外伤急救的基本原则3. 外伤急救的步骤章节二:止血方法内容:1. 指压止血法2. 止血带使用法3. 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法章节三:伤口处理内容:1. 清洗伤口2. 消毒伤口3. 覆盖伤口章节四:包扎技巧内容:1. 包扎材料的选择2. 包扎的基本技巧3. 特殊部位的包扎方法章节五:骨折固定内容:1. 骨折的判断2. 骨折固定的材料选择3. 骨折固定的方法章节六:伤口分类与处理内容:1. 清洁伤口与处理方法2. 污染伤口与处理方法3. 感染伤口与处理方法章节七:出血控制与血管识别内容:1. 动脉出血的特点与控制方法2. 静脉出血的特点与控制方法3. 毛细血管出血的特点与控制方法章节八:急救包与急救用品内容:1. 急救包的配置与使用2. 常用急救用品的作用与使用方法3. 自制急救用品的方法与技巧章节九:骨折与脱臼的处理内容:1. 骨折的判断与临时固定2. 脱臼的判断与临时固定3. 骨折与脱臼的搬运注意事项章节十:心肺复苏(CPR)基础内容:1.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与意义2. 成人与儿童心肺复苏步骤与技巧3. 婴儿心肺复苏步骤与技巧章节十一:常见外伤处理内容:1. 烧伤的处理2. 烫伤的处理3. 切伤、擦伤和刺伤的处理章节十二:急救技能实战演练内容:1. 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技能的实际操作演示2. 骨折、脱臼模拟演练3. 心肺复苏(CPR)模拟演练章节十三:急救场景模拟内容:1. 制作模拟场景,如车祸、跌倒等2. 模拟场景下的急救处理流程3. 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实际操作,提高急救能力章节十四:急救知识问答与讨论内容:1. 针对所学急救知识,设计问答题目,巩固学生记忆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解答学生疑问章节十五:课程总结与考核内容:1. 回顾整个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技能2. 分析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3. 进行课程考核,检验学生的急救技能掌握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外伤急救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步骤;2. 止血方法,包括指压止血法、止血带使用法和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法;3. 伤口处理,包括清洗、消毒和覆盖伤口;4. 包扎技巧,包括包扎材料的选择和特殊部位的包扎方法;5. 骨折固定的材料选择和骨折固定的方法;6. 伤口分类与处理,包括清洁伤口、污染伤口和感染伤口的处理方法;7. 出血控制与血管识别,包括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的特点与控制方法;8. 急救包与急救用品的配置和使用,以及自制急救用品的方法与技巧;9. 骨折与脱臼的判断与临时固定,以及骨折与脱臼的搬运注意事项;10. 心肺复苏(CPR)的基础步骤与技巧,包括成人、儿童和婴儿心肺复苏的步骤与技巧;11. 常见外伤处理,包括烧伤、烫伤、切伤、擦伤和刺伤的处理方法;12. 急救技能实战演练,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技能的实际操作演示,以及骨折、脱臼和心肺复苏(CPR)的模拟演练;13. 急救场景模拟,包括制作模拟场景和模拟场景下的急救处理流程,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实际操作,提高急救能力;14. 急救知识问答与讨论,通过问答和讨论的形式巩固学生记忆,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15. 课程总结与考核,回顾整个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分析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教案及讲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外伤止血的重要性及方法。
2. 使学生学会包扎伤口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掌握骨折固定的正确方法。
4.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伤者搬运方式。
二、教学内容1. 外伤止血:1.1 了解血管类型及出血特点。
1.2 学习止血方法:指压法、止血带法、加压包扎法等。
2. 包扎:2.1 学习包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2.2 掌握包扎的基本技巧:交叉包扎法、环形包扎法等。
3. 固定:3.1 学习骨折固定的材料选择。
3.2 掌握正确的骨折固定方法:夹板固定、三角巾固定等。
4. 搬运:4.1 学习伤者搬运工具的选择。
4.2 掌握正确的伤者搬运方法:背运法、拖运法、滚动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止血方法、包扎技巧、固定方法和搬运方法的正确操作。
2. 教学难点:止血带的的正确使用、骨折固定的细节处理、伤者搬运的安全与舒适。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模型、止血带、包扎材料、骨折模拟器材等。
2. 场地:教室、急救模拟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外伤事故案例,引起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重视。
2. 新课导入:讲解外伤止血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 理论讲解:讲解血管类型、出血特点、止血方法、包扎技巧、固定方法和搬运方法。
4. 实操演示:教师演示各种止血方法、包扎技巧、固定方法和搬运方法的的操作步骤。
5.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操练习。
6. 总结讲解:教师点评学生练习情况,讲解注意事项。
7.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观察生活中有关外伤急救的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实操考核、小组讨论。
2. 评价内容:学生对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操作技能。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管类型、出血特点、止血方法等理论知识。
2. 演示法:展示包扎、固定、搬运等实际操作过程。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教案及讲稿教案章节一:外伤止血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外伤止血的重要性。
2. 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
3. 能够判断出血类型。
教学内容:1. 外伤止血的重要性。
2. 判断出血类型: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3. 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止血棉止血法。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讲解外伤止血的重要性。
2. 讲解出血类型及其特点。
3. 分组讨论,演示正确的止血方法。
4. 练习止血方法,给予反馈。
教案章节二:包扎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包扎技巧。
2. 能够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
3. 了解包扎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减少出血。
2. 包扎材料:绷带、三角巾、纱布。
3. 包扎方法:环形包扎法、螺旋包扎法、折线包扎法。
教学过程:1. 讲解包扎的目的和方法。
2. 展示包扎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3. 分组练习,演示正确的包扎技巧。
4. 练习包扎,给予反馈。
教案章节三:骨折固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骨折固定的重要性。
2. 掌握正确的骨折固定方法。
3. 能够判断骨折部位。
教学内容:1. 骨折固定的重要性。
2. 判断骨折部位:四肢骨折、躯干骨折。
3. 固定方法:夹板固定法、三角巾固定法、绷带固定法。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讲解骨折固定的重要性。
2. 讲解骨折部位及其特点。
3. 分组讨论,演示正确的骨折固定方法。
4. 练习骨折固定,给予反馈。
教案章节四:正确搬运伤者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伤者搬运方法。
2. 能够评估伤者状况。
3. 了解搬运工具的使用。
教学内容:1. 伤者搬运的重要性。
2. 评估伤者状况:清醒、昏迷、骨折、软组织损伤。
3. 搬运工具:担架、轮椅、扶手。
4. 正确搬运方法:背运法、扶运法、滚动法。
教学过程:1. 讲解伤者搬运的重要性。
2. 讲解评估伤者状况的方法。
3. 展示搬运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4. 分组练习,演示正确的搬运方法。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教案第一章:外伤止血知识讲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外伤止血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止血方法和技巧。
1.2 教学内容:外伤止血的原因和重要性血管类型和出血特点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和止血敷料止血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1.4 教学步骤:讲解外伤止血的原因和重要性介绍血管类型和出血特点演示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和止血敷料止血法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第二章:包扎技巧教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包扎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包扎各种伤口。
2.2 教学内容:包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手部、足部、头部等常见伤口的包扎方法包扎的紧度和松度掌握2.3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2.4 教学步骤:讲解包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演示手部、足部、头部等常见伤口的包扎方法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第三章:骨折固定知识讲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骨折固定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骨折固定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骨折固定的原因和重要性判断骨折的方法夹板固定法、绷带固定法和支具固定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3.4 教学步骤:讲解骨折固定的原因和重要性介绍判断骨折的方法演示夹板固定法、绷带固定法和支具固定法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第四章:搬运技巧教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和技巧,避免在搬运过程中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
4.2 教学内容:搬运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伤者搬运姿势和步骤搬运中的安全注意事项4.3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4.4 教学步骤:讲解搬运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演示伤者搬运姿势和步骤强调搬运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第五章:综合实战演练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所学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能综合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应对外伤事故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模拟外伤场景学生分组进行实战演练教师点评和指导5.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分组讨论法5.4 教学步骤:设置模拟外伤场景学生分组进行实战演练教师点评和指导第六章:常见外伤出血类型及处理方法6.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外伤出血,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