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食品标准中的“保质期”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食品的保质期1、食品的保质期新规定为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增加食品质量的透明度,强化执法监督和加大打假力度,杜绝失效变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国家轻工总会对食品的保质期新规定,具体标准如下:奶粉马口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3个月。
甜炼乳马口铁罐装为9个月,玻璃瓶装为3个月。
麦乳精镀锡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3个月。
糖果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生产的为3个月,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生产的为2个月(梅雨季节生产的为1个月)。
罐头禽类罐头为24个月,水果、蔬菜罐头为15个月。
饮料易拉罐、玻璃瓶装果汁、蔬菜汁饮料为6个月,玻璃瓶装果味汽水为3个月,罐装果味汽水为6个月。
酒类11度一12度、省优以上的熟啤酒为4个月,普通的为2个月,14度啤酒为3个月,10.5度熟啤酒为50天;果酒为6个月;汽酒为3个月,瓶装黄酒暂定为3个月;露酒为6个月。
此外,塑料袋装方便面为3个月,巧克力、央心巧克力为3个月,纯巧克力为6个月,油炸干果、番茄酱铁罐装、玻璃瓶装各为12个月,酱油和食醋为6个月。
各类食品的保质期一般都要在盛装罐、盛装袋和标识上注明,未注明的可以生产日期按上述规定的保质时限推算。
未注明保质期又无出厂日期的为不合格产品,消费者不要购买。
2、商品保质期,你了解多少?一名读者反映其使用了过期的卫生纸导致下身又红又痒。
他为此特别询问,究竟哪些商品有保质期?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在福州市街头随机调查了一些市民,得到的几乎都是食品和药品这类回答。
可谁又会想到,像卫生纸、洗衣粉、电池、酒甚至服装也需要限期使用呢?亟待规范的保质期镜头一:服装也有保质期?这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是件新鲜事。
记者近日在东街口的一些商场内看到,有些特价服装的价格虽然很便宜,可已经明显地出现“老态”,有的颜色暗淡,有的“皱纹”从生,还有的甚至出现了霉斑。
当记者问服务员是否知道这些服装出厂多久、所以特价是否因已经过期时,她们都诧异地表示,商场里的服装从来都没有标出厂日期,服装有过期之说也是头回听说。
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的保质期是制造商在生产食品时标注在包装上的一个时间范围,表示在正常存储条件下,该食品在保持最佳品质和安全性方面的期限。
保质期是根据生产和测试的数据来确定的,通常包括两种主要类型:
1. 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这一日期通常出现在非易腐食品的包装上。
它表示在这个日期之前,食品在质量上达到最佳状态,包括口感、味道和营养价值。
然而,过了这个日期,食品仍然可能是安全的,但可能会有质量上的变化。
2. 使用期限或保质期(Use By或Expiration Date):这一日期通常出现在易腐食品,如肉类、乳制品、新鲜果蔬等的包装上。
它表示在这个日期之前,食品在安全性方面的保质期限,即保持食品的微生物、理化和营养安全性。
过了这个日期,食品可能存在更高的细菌污染风险,因此使用期限过后的食品应谨慎食用。
注意事项:
•保质期是在正常存储条件下给出的,如果食品受到不当存储,保质期可能缩短。
•在购买食品时,最好注意检查包装上的保质期,并购买合适的数量以确保在保质期内食用。
•不同类型的食品可能有不同的保存要求,比如冷藏、冷冻或阴凉处等。
总的来说,遵循食品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可以帮助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当然,对于易腐食品,超过使用期限后,如果食品出现异味、颜色变化或质地不佳等明显变质迹象,应避免食用。
执法探讨如何厘清食品标签保质期与标准规定保质期不一致的问题本刊智库专家团专家陆奕玮保质期是食品的重要属性,但同时它又是一个相 对抽象的概念。
《食品安全法》规定,预包装食品的 标签上必须标注保质期,因此,围绕保质期的消费投 诉乃至诉讼也比较常见。
这其中,标签明示保质期与 产品标准所规定的保质期不一致而引发的争论较多, 甚至出现同样性质的行为却有相反的判断,这给企业 和监管者带来不小的困惑。
笔者在此结合监管实践以 及法院判例尝试厘清该问题。
—、讨论背景如今,在标准中规定保质期的情况已经并不多 见,随着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大幅度清理,原来散在于 各类标准中的关于保质期的规定都被修改或删除, 取而代之的是“保质期由生产企业或包装单位自行确 定” 1,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质量状况确定保质期”2等相对灵活的表述。
这些表述体现了“保质期是 食品生产经营者根据食品原辅料、生产工艺、包装形 式和贮存条件等自行确定……保质期是食品生产者对 食品质量安全的承诺……”3的理念。
当然,也有些1、 《红糖GB 35885-2018》第 6.1.22、 《金花茶叶茶DBS 45/033—2016》第10.53、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食品保质期相关问题的复函》(食药监办食监一函【2015】554号)4、 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8 )黔0602民初 1848号】标准依然对保质期做了清晰的规范。
例如GH/T 1148- 2017《桃脯》中规定“保质期不低于十二个月”, DB31/ 2012-2013《色拉》中规定“保质期不得超过 10小时,且不得过夜;”对此清晰的保质期规定,理 解起来并无争议。
但在监管中,我们还会碰到一些现 行标准中规范的保质期仅限定一个曰期的情况,例如 “6个月”或者“一年”。
由此产生的分歧,以致在 司法领域还出现矛盾的判决。
例如:(_)钟某诉某食品有限公司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4 钟某于2018年2月25日购买某品牌坚果标签显示 该产品保质期为8个月,但经查询其标注的标准后发 现,该款产品保质期在标准中定为12个月。
食品保质期相关知识问答保质期是所有食品的共性之一,对于未被豁免标注保质期的食品通常要在产品外包装标签上明确标注出来。
那么国家对食品保质期有哪些相关规定?食品标准中对于保质期是如何描述的?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一、国家对食品保质期有哪些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要求: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对食品保质期的定义为: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二、产品标准中对保质期是如何描述的?注意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近几年新发布实施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大部分没有规定保质期的条款,只在少部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有关于食品保质期的相关规定。
举例如下:1、推荐性国家标准2018年9月1日即将实施的《红糖》(GB/T 35885-2018)6.1标识 6.1.2中推荐在红糖标签上标注保质期,保质期由生产企业或包装单位自行确定。
2、推荐性行业标准有些推荐性行业标准中,对保质期的最低期限进行相关规定。
《桃脯》(GH/T 1148-2017)中规定:保质期不低于十二个月。
3、地方标准地方标准对保质期的规定比较多。
①《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金花茶叶茶》(DBS45/ 033-2016)的10.5节关于保质期是这样描述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质量状况确定保质期。
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色拉》(DB31/ 2012-2013)中有关保质期的规定为:5.2.1 现制色拉应在 0 ℃~25 ℃条件下贮存。
现制色拉存放于0 ℃~6 ℃条件下,保质期不得超过 10小时,且不得过夜;存放于6 ℃~25 ℃条件下,保质期不得超过 2 小时。
食品储存周期和使用寿命1. 引言食品的储存周期和使用寿命是指食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良好品质和可食用性的时间期限。
正确了解和遵守食品储存周期和使用寿命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避免浪费至关重要。
2. 食品储存周期不同食品的储存周期各不相同,取决于食品的种类、储存条件和包装方式等因素。
一般而言,以下是一些常见食品的储存周期:- 新鲜蔬菜和水果:2-7天- 熟食和熟肉:2-4天- 生肉和海鲜:1-2天- 鲜奶和乳制品:3-5天- 罐装和瓶装食品:一般为数月至数年请注意,以上储存周期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性,建议遵循食品包装上标注的储存建议。
3. 食品使用寿命食品的使用寿命是指食品可以安全食用的时间期限。
正确判断食品的使用寿命有助于避免食物中毒和食品浪费。
以下是一些常见食品的使用寿命:- 新鲜肉类:在冷藏条件下一般为2-4天- 预包装冷冻食品:在冷冻状态下一般为几个月至一年,根据食品种类和储存条件有所不同- 烘培食品(如面包、蛋糕等):一般为几天至一周- 谷物和面粉:一般为数月至数年,取决于储存方式和包装状态记住,以上的使用寿命只是估计值,具体情况还应结合食品的质量和外观来判断是否适宜食用。
4. 储存和处理食品的注意事项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延长食品的储存周期和使用寿命,以下是一些储存和处理食品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食品包装上的储存建议和使用期限。
- 尽量保持食品的新鲜度,避免遭受过高温度和受潮。
- 食品在储存过程中要保持干燥和清洁。
- 储存食品时,注意避免食品间的交叉污染。
- 定期检查食品的质量和新鲜度,有疑问的食品最好不要食用。
5. 结论正确储存和使用食品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减少浪费的关键。
了解食品的储存周期和使用寿命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健康安全的食品选择,并合理规划食品的购买和储存。
记住,食品安全,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初级农产品是指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的原料产品,如水果、蔬菜、畜禽肉类、水产品等。
在市场上流通的初级农产品存在着三无问题,即无保质期、无生产日期、无质量检测报告。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制定了初级农产品三无标准。
一、无保质期农产品属于易腐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变质、不变味、不变形的期限。
无保质期的初级农产品,往往由于保存条件不佳或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容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初级农产品必须明确标注保质期,并严格遵守保质期标准,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无生产日期生产日期是指食品加工或生产的具体日期,它与保质期密切相关。
生产日期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新鲜程度和货源情况,从而更好地选择购买适宜的食品。
如果初级农产品没有标注生产日期,消费者将难以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和货源情况,容易购买到过期或不合格的食品。
三、无质量检测报告质量检测报告是指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化学成分、微生物、重金属等多项指标的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质量检测报告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初级农产品的质量状况,从而更好地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
如果初级农产品没有质量检测报告,消费者将难以了解食品的质量状况,容易购买到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影响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初级农产品三无问题,国家颁布了《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初级农产品必须标注保质期、生产日期和质量检测报告,并加强对初级农产品的抽检和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初级农产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但由于其易腐性和特殊的生产环境,存在着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我们必须加强对初级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切实维护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全民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大班安全教案及评析《食品的保质期》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及其重要性2.学习食品保质期的标示和解读方法3.培养学生对于食品保质期的重视意识,避免食品腐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教学内容介绍食品保质期及其标示说明,以及如何利用食品保质期来辨别食品的新鲜程度。
引导学生对于食品保质期的重视,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1.掌握食品保质期的相关信息,编写教案2.准备一些能够清晰显示食品保质期的食品及其包装袋3.准备一些4.图片或动画,来着重讲解食品保质期怎样识别。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食品的重要性,注意饮食卫生,保护健康。
2.让学生知道,食品的新鲜度对于我们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讲解食品保质期(15分钟)1.介绍食品保质期是什么,为什么使用保质期,以及保质期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2.解读食品保质期标示,包括日期的位置,日期的含义等,强调食品保质期的标示和识别方法。
3.给学生演示一些常见食品的保质期的标志及其意义。
辨别食品新鲜程度(15分钟)1.通过教师展示一些看起来新鲜的食品及其过期的食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嗅闻等方法来判断食品是否过期或腐败。
3.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和结论。
分组活动(15分钟)1.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食品,让他们观察和比较这些食品的保质期。
2.每个小组写出食品保质期的标示方式以及保质期到期的日期。
3.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各自的专业知识。
总结(5分钟)1.再次强调食品保质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食品是否过期。
2.让学生知道如何在生活中避免食物带来的不安全隐患,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小组活动,让学生可以在交互和合作的环境中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在完成活动后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教学提示完成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再次观察和比较食品保质期的标示方式,并预测下一次测试日期。
对于学生来说,在选择和保存食品时,依据保质期标示和食品怎样保存以及食品的新鲜程度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保质期标签一、国标中对“保质期”的定义虽然不少法律法规中都规定应当在标签上注明“保质期”(或者“限期使用日期”),但截止目前,本文尚未在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看到对“保质期”有定义。
如何理解“保质期”的定义呢?本文在一些国标中找到了依据。
1.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2.5保质期:预包装食品在标签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持质量的期限。
在此期间,产品完全适合销售,并保持了标签中不需要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独特品质。
2. GB 5269.3-2008 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3.8保质期:在化妆品标准和标签规定的条件下,保持化妆品质量的期限。
在此期间,化妆品应符合产品标准和标签中规定的质量。
3. GB/T 36970-2018 消费品使用说明洗涤用品标签3.5保质期:在产品标准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产品质量得以保持的期限。
在此期间,产品完全适合销售和使用,并符合产品标准中规定的质量要求。
二、“保质期”的要件1. 特定期限生产者和销售者并不是无限期地保证产品质量,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保证产品在特定的期限内达到质量要求。
2. 储存条件相对于期限,储存条件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保质期”的要件。
即使是在“期限”内,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保证的责任也并不是无条件的,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是正确的储存条件。
同时,储存条件也是法律规定强制要求标签应当包括的内容之一。
例如《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第十三条就要求医疗器械标签应当包括“特殊储存、操作条件或者说明”,《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第十五条要求“凡使用或者保存不当容易造成化妆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化妆品、适用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化妆品,必须标注注意事项、中文警示说明,以及满足保质期和安全性要求的储存条件等。
”《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第三条要求,“消毒产品对储存、运输条件安全性等有特殊要求的,应在产品标识中明确注明”。
食物保质期的确定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5度、25度、37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25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
每隔5天左右对37度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品评,品评时与5度的样品进行比较。
当37度下的样品出现与5度的样品有较大差异或出现不能被接受的差异时,37度条件下的样品停止实验,那末在37度条件下样品存放的时间乘以3得到的时间即为产品的大致保质期。
25度条件下的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当25度下的样品也出现与5度条件下的样品相比不能接受的差异时,25度条件下的实验也停止,其保存的期限作为产品的实际保质期。
饮料的保质期试验应分成三块:微生物、外观、口感,应分别设计试验来比较。
微生物预测较简单;外观主要是发现变色、沉淀、分层问题,试验者首先要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经验预期会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无色饮料的变黄、有色饮料的退色,奶类的沉淀加剧及分层,用37℃与冷藏样来预测沉淀分层问题,50℃与冷藏样来预测变色问题。
口感要分是否柑橘属、是清淡还是浓郁风味,模拟市场销售环境来预测。
一、光稳定性实验:放在日光下直射,不过也要看是什么包装形式,PET的一般就要进行光稳定性实验,其他纸盒的就没有必要。
放置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观察颜色是否褪色或变色,组织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二、热稳定性实验:一般37度一个月;55度半个月。
观察颜色、组织状态;品评口味是否发生变化,变化程度是否在可接受范围。
如可接受,在一年的保质期内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三、冷冻试验:将样品放在冰箱内冷藏即可。
目前国内省级疾控中心是这样做的:将产品放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质量卫生指标每月测一次,如果三个月各项指标稳定,则产品的保质期可定为三年.培养条件:温度约37,湿度约75%.当然,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卫生指标本来就不理想的情况下,你可以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相应产品保质期可以推算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5度、25度、37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25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
周老师:您好!复验期(retest date),首次提出是在ICH Q7中,根据Q7的参考,物料包括成品原料药都可以用复验期概念,新版GMP中第165条,提及了物料的质量标准中,提及了复验期的概念,在第167条中对成品只制定了有效期的概念,在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行业法规中:《GB 7718-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提及的是保质期的概念,《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第15条,第30条提及的也是保质期的概念,参考法国食品标签制度中对有效期的规定,他的要求是包装食品必须注明食用的最佳期限,对鱼、肉、禽蛋、鲜奶制品等易腐和易变质的食品有所不同,所注明的期限是“消费期限”。
以上是我暂时查询到的,不是很全面,以后我也会继续关注的高海滨2011.05.30(其中,有效期、复验期是法规中提及的术语)1、Q7A章节:11.6 失效期和复验期11.6.0 在规定有复验期或失效期的中间体要运送到生产单位控制系统以外,应有相关的稳定性数据资料(如已公布的数据、分析检验结果)。
11.6.1 API的失效期或复验期的依据是对稳定性试验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估,通常作法是用复验期而不用失效期。
11.6.2 如果(1)中试批号的生产采用模拟大量生产的所用的最终工作方法生产的;及(2)API的质量可代表大量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则API的初步失效期或复验期可以以中试批号的数据为依据。
11.6.3 要完成复验的目的,应取具有代表性样品。
2、retest period和expired date关于这两个概念,查到了一些美国FDA关于这方面的材料。
首先给出这两个名次的定义(特指原料药):expiry date :the date placed on the container/label of an API designating the time during which the API is expected to remain within established shelf-life specification if stored under defined conditions and after which it should not be used.有效期:标识于原料药的包装或标签上,表明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在该日期内,原料药的标准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且超过这个日期就不能再使用。
应该如何区分产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当下社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食物都有其一定的保质期和保存期,不同的东西保质期不一样。
那么,应该如何区分产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呢?接下来由律伴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些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相关的概念保存期(推荐的最终食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质量(品质)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推荐的最后食用日期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
在此日期之后,预包装食品可能不再具有消费者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不宜再食用。
专家解释在制定产品标准时,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越长对食品品质要求越高。
2011年5月13日卫生部发布《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其中对保质期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新标准中对保质期的定义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同时取消了保存期的定义。
保质期不是识别食物等产品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环境等变化物质的过早变质。
所以食物等尽量在保质期未到期就及时食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第六条国家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产品的保质期是指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
产品的保质期由生产者提供,标注在限时使用的产品上。
在保质期内,产品的生产企业对该产品质量符合有关标准或明示担保的质量条件负责,销售者可以放心销售这些产品,消费者可以安全使用。
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明的特有品质。
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预包装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
如果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与贮藏条件有关,应标示食品的特定贮藏条件。
附:国家食品主管部门对一些食品的保质期作出了以下规定:1、酒类:瓶装普通熟啤酒保质期为2个月,特制啤酒4个月;瓶装葡萄果露酒为半年。
、综合执法专刊如何理解食品标准中的“保质期”——食品企业标准是否必须规定保质期?江苏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宁俊编者按:本文是应市场监管一线面临的众多职业索赔案和市场监管部门各种不同观点或处理方式而作。
希望能供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处理职业索赔案和应诉参考。
近期接到多名职业索赔人的投诉举报,称南京市雨花台区某(PY)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某产品和某(SG)经营企业销售的某食品,其标签上标注的保质期与该食品(企业)标准规定的保质期不一致,要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查处并索10倍价款的赔偿。
经查,上述标注的“保质期不一致”为:①产品标签标注的保质期长于(企业)标准规定的保质期,如:标准规定的保质期为6个月,产品标签标注的却为9个月。
②产品标签标注的保质期短于(企业)标准规定的保质期,如:标准规定的保质期为9个月,产品标签标注的却为6个月。
上述“保质期不一致”问题亦多见于职业索赔人为牟取10倍价款惩罚性赔偿而提起的民事诉讼。
那么,如何理解食品标准中的“保质期”?上述两种情况是否构成违法?食品企业标准是否必须规定保质期?一、食品保质期的概念《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食品标签应当标注“保质期”。
即,“保质期”是食品标签必须标注的项目。
第一百五十条关于食品保质期的定义为:“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的食品保质期为: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2013年12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编著的“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指南(以下称“实施指南”)”对保质期的释义为,“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是保持食品品质的期限,准确讲是最佳食用期限,由生产者经过科学验证后确定并通过标签、标示等方式提供给消费者。
”38I产品可靠性报告2020年第8期企业标准与保质期2015年9月9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食品保质期相关问题的复函》(食药监办食监一函〔2015〕554号)中阐述,“一、食品保质期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根据食品原辅料、生产工艺、包装形式和贮存条件等自行确定,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证食品质量和食用安全的最短期限。
很多食品是允许分装的,譬如大米、杂粮等等,那么,分装企业在产品标签上应如何标注该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呢?问题在于:分装食品的保质期应该如何标注?很多分装产品标签上标注的保质期,都是自分装日期开始计算的日期。
譬如产品C,如果产品标准规定保质期一年,分装企业分装后仍然标注保质期一年,那岂不是人为的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我们现在以产品P举例说明:B公司从A公司采购了产品P(产品P的生产日期为2020年12月1日,保质期至2022年11月30日),B公司分装日期为20 21年5月1日,B公司产品标签上应该标注为“保质期至2023年4月30日”呢,还是标注为“保质期至2022年11月30日”?《卫生部关于食品分装加工及分装食品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310号)》第二条规定:“单纯性分装或添加少量其他成分后分装的定型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按分装日期标注;产品保质日期应按被分装食品的原保质日期标注,若添加成分的保质日期比被分装食品的保质日期短,则产品保质日期按添加成分的原保质日期标注。
”如果按照这一条规定,则P产品标签上应标为“保质期至2022年11月30日”,而不是“保质期至2020年2月1日”。
如果按照这个文件执行,则很多分装企业的产品标签都不合格。
附件中的案例也是基于这一点对企业进行了处罚,大家可以借鉴参考。
此外,在《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一条(六)中有提到采用分装形式生产的食品,应当标注所分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生产日期标注分装日期,保质期标注所分装食品的保质期。
”的规定,分装食品的日期标示有两种方式:(1)都标示被分装食品的原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生产日期标示为分装日期,保质期标示为被分装食品的原保质期。
食品的保质期概念解释
1、食品的保质期指的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限,也可以说是食品的寿命,即在标明的储藏条件下,保持食品的期限。
在食品保质期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等都有保证,可以放心食用,一旦超过这个期限,食品很有可能会发生变质,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2、食品的保质期指的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限,即食品在标明的储藏条件下,保持食品的期限。
如果食品储藏良好,即使是超过了保质期,在没有改变口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食用。
食品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一般来说每样产品的具体保质期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规定,没有标准的,以行业内默认的时间标注。
2012年2月,食品保质期临界时间首次明确,根据保质期不同分6种情况,商超应将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集中专区销售。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什么?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可以保持其安全、可食用和适宜品质的时间段。
食品保质期的标示通常以日期的形式出现在包装上。
保质期是食品生产者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的一种承诺,也是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同时避免因食用过期食品而造成的健康问题。
食品的保质期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保质期和最佳食用期。
1.保质期(Expiration Date):保质期是指食品在规定的保质期限内保持质量和安全的时间。
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可能会出现腐败、变质、失去营养价值或产生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最佳食用期(Best Before Date):最佳食用期是指在该日期之前,食品的质量和口感最佳。
在最佳食用期过后,食品可能会出现口感变差,但仍然可以安全食用。
超过最佳食用期的食品不一定会导致健康问题,但存在口感和品质方面的变化。
食品的保质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品的种类、储存情况以及包装方式等。
1.食品的种类:不同种类的食品具有不同的保质期,如新鲜食品、加工食品和干货等。
新鲜食品如蔬菜、水果等保质期相对较短,而加工食品和干货则更容易保存更长时间。
2.储存情况:食品的储存条件对其保质期有重要影响。
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同时,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密封方式也是确保食品保质期的重要因素。
3.包装方式:许多食品在包装上标有保质期日期。
保质期可以以日期、月份、季度或年份的形式出现。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可以参考包装上的保质期标示,以确保选择新鲜的食品。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食品的保质期标示,避免购买已经过期的食品。
2.了解不同食品的保质期特点,购买适合自己需求的食品。
3.遵循正确的储存方法,保持食品在最佳储存条件下。
4.注意食品的样品展示区和特殊陈列区,尽量选择靠近包装日期最新的食品。
正确认识食品的保质期
孙楚楠;楚炎沛
【期刊名称】《现代面粉工业》
【年(卷),期】2018(32)4
【摘要】保质期日益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较为关注的一项信息,甚至把保质期当作了安全保障.世界各国对食品保质期的定义或称谓各有差异,但意义和要求基本一致.对保质期及其相关术语进行阐述,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保质期,让健康远离变质食品威胁的同时,也能合理利用好没有变质的超期食品.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孙楚楠;楚炎沛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11.7
【相关文献】
1.关于食品配料保质期与食品保质期的几点思考
2.广州市临近保质期和超过保质期食品管理办法
3.关于食品配料保质期与食品保质期的几点思考
4.如何理解食品标准中的“保质期”--食品企业标准是否必须规定保质期?
5.如何厘清食品标签保质期与标准规定保质期不一致的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理解食品标准中的“保质期”
一、标准中规定保质期的意义
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食品保质期的定义为: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一般认为,所谓食品的保质期应当是生产该食品的企业自己确定的,反应了企业对其产品品质的自信,也是企业对消费者作出的保证,表明企业对保质期内的产品的品质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
那么在以往制定的标准中为什么会确定保质期?而新颁(修)标准却无保质期规定?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食品工业技术亦欠发达。
无论在食品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应用、生产人员素质、企业的质量安全体系管理等都不能满足高标准食品产品的生产,此时期食品的生产往往满足社会对量的需求(解决温饱问题),而非质的满足。
在此情况下,国家必然会制定强制性的食品保质期限,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促进食品企业的工艺革新,以达更高的食品品质,满足社会需要。
因而,此时期规定的食品保质期往往是最低的要求,即最短应达到的期限,达不到该期限即为不合格产品。
相反地,保质期限相对较长,应证明该产品的品质更好。
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工艺进步日新月异,使得食品的保持品质的期限大大延长,亦使得国家规定强制性保质期的必要性大大降低,其体现即为新修(制)定的食品标准不再规定保质期。
如:粮食行业标准LS/T3212-1992《挂面》在第,而在新修定的LS/T3212-2014《挂面》同样删除了对保质期的规定。
正因为国家标准不再对保质期加以规定,从而给生产企业留下了自主制定保质期限的空间。
这也就是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食品时,同样的食品,不同的企业规定着不同的食品保质期。
注意,第,表明所设保质期限为最短期限。
而第,分别按照,在标签上具体标注产品的保质期。
”说明企业可自主标注保质期的具体期限。
二、有权解释机关的解释
虽然企业可自主规定食品的保质期,但现行强制性标准、企业产品标签标示的推荐性标准或企业标准中已规定保质期的,企业就必须遵照执行。
企业在标注食品保质期时,其实际标注大于和小于标准规定的保质期限意义
又如何呢?
前文已述,标注的食品保质期小于标准规定期限的是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即不合格产品。
那么,标注的食品保质期大于标准规定期限的是不是也是不合格产品呢?
作为技术法规的标准,同样遵循谁制定谁解释的规定,我们来看看有权解释机关的解释。
2010年9月16日,国家粮食标准质量中心“关于粮食行业标准《挂面》、《花色挂面》中保质期问题的回复”中作如下表述:“粮食行业标准LS/T3212-1992《挂面》、LS/T3213-1992《花色挂面》标准中,均在各自的第,增加了产品的耐储性,可以适当延长产品保质期,企业可以将经过科学验证的最终保质期作为产品的保质期标注,这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是值得提倡的。
”
某企业询问:食用玉米淀粉GB/T8885-2008 ,是否必须18个月?是否可多可少?2012年7月4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其官网上答复:食用玉米淀粉GB/T8885-2008 ,应为保质期不少于18个月。
2015年9月9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食品保质期相关问题的复函》(食药监办食监一函〔2015〕554号)中阐述,“一、食品保质期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根据食品原辅料、生产工艺、包装形式和贮存条件等自行确定,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证食品质量和食用安全的最短期限。
保质期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承诺,保质期一经确定并在包装上标注后,不得随意更改”。
以上有权解释机关的解释表明,标准规定的保质期为最低保质期限,企业自主标注的食品保质期限大于标准规定的保质期限是符合标准规定的,是合法的。
三、保质期设定原理
1、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
影响食品品质的内部因素有微生物增殖、酶反应、物理化学变化等,这些因素可同步发生,而外部因素如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则会影响这些反应的进行速度。
而与食品保质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食品的化学组成、加工技术、包装形式和贮藏条件等。
水分含量高、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是微生物优良的培养基,配合适宜的温度微生物即可快速增殖而使食品腐败变质。
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易氧化,使产品氧化酸败,当同时有Fe,cu等矿物质存在时,
会加速这种反应的进行。
因此研究者在开发一种新产品时,为了延长保质期,会根据化学组成,添加一些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而超高温、高压、辐照等杀菌及无菌包装技术的应用,可使容易腐败的食品如牛奶的保质期大幅度延长。
为了减少氧气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抽真空、充氮、二氧化碳的包装也应运而生。
适宜的贮藏条件可减缓食品中微生物增殖、酶反应、物理化学变化。
2、确定保质期的方法
在研发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的配方或工艺改进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研发人员不可能对每种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实际的测定。
在这种情况下,研发人员为了较准确地预计产品的保质期,一般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寻找有相同化学变化的相关产品,借鉴其保质期数据;或通过在短时间内加速破坏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来外推估计可能的保质时间。
在产品上市后,再继续通过实际货架条件下随机抽取样品的方式来验证保质期,另外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质量投诉来了解保质期的状况。
综上所述,食品的保质期应由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工艺水平自主制定。
一旦采用的标准有保质期规定的,则应当遵照执行。
标准中的保质期是该食品的最低保质期限,低于此期限为不合格产品。
企业通过革新工艺、质量管理等手段,增加了产品的耐储性,可以适当延长产品保质期而在产品的标签上予以标注,是符合标准规定的,是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