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空中交通管理(全套)
- 格式:pdf
- 大小:34.82 MB
- 文档页数:445
第四章空中交通管理(Air Traffic Managmant--ATM)空中交通管理的历史:红旗、绿旗——信号灯——无线电空中交通管理的基本任务:防止航空器相撞,防止机场及其附近空域内的航空器同障碍物相撞;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飞行效率(安全有序运行)。
空中交通管理组成:空中交通服务(ATS)、空域管理(ASM)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
第一节空中交通服务一、空中交通服务的目标空中交通服务的主要目的——防止航空器在空中相撞;防止空中航空器危险接近。
二、空中交通服务的组成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ATCS):是空中交通服务的主要部分.分为:区域管制服务、进近管制服务和机场管制服务三部分。
2、飞行情报服务(FIS):由区域管制服务代替完成。
3、告警服务(AS):当航空器处于危急状态时(处于搜寻和救援状态时,如:发动机故障、无线电失效、座舱失压或遭劫持等),管制单位提供的服务。
三、间隔标准航空器在空中相互距离(时间)的规定——间隔标准。
间隔标准分为:垂直间隔、水平间隔1、垂直间隔:FL290—29000英尺(8850米),以上:4000英尺(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空气压降低,高度表灵敏度变差的原因)以下: 2000英尺(600米)为一个高度层东向是奇数,西向是偶数.2、水平间隔:横向间隔(如:航迹角大于15度)纵向间隔(时间或距离)如:3--5海里四、飞行规则三种规则:通用飞行规则、目视飞行规则、仪表飞行规则。
1、通用飞行规则:保护人身和财物安全、避免相撞、飞行计划、统一时间空管要求2、目视飞行规则:在能见度许可的条件下3、仪表飞行规则:无线电通信和仪表定位第二节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一、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组织分为:机场管制服务、进近管制服务和区域(航路)管制服务三种。
责任:对空域中的所有航空器的安全负责移交:一个管制区到另一个管制区的移交:双方管制员的同意,通知驾驶员。
1、机场管制服务由机场管制塔台(在塔台的最上层,塔台管制员)提供服务,目视飞行规则,机场地面监视雷达,在机场范围内。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复习大纲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复习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硕士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空中交通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范围空管机构及职能,空域,飞行高度与飞行高度层,飞行规则。
无线电信号基础,民航通信系统,民航导航系统,民航监视系统。
大气的状态及运动,云和降水,能见度与视程障碍,地面天气图和空中等压面图,雷暴及山地背风波。
飞行签派工作介绍,航空公司组织结构,航班计划管理,航空器管理,机组管理,航空器重量及性能限制。
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主要考查空中交通管理、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航空气象和飞行签派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综合考查运用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理论解决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并能针对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运行环境的突出问题的开展综合分析。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题时间: 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比例(满分为150分)第一环节:空中交通管理基础(45分)空管机构及职能:约 15分;空域:约 10分;飞行高度与飞行高度层:约 10分;飞行规则:约 10分;第二环节:通信导航监视设施(30分)系统结构及基本概念:约 6分;无线电信号基础:约 6分;民航通信系统:约 6分;民航导航系统:约 6分;民航监视系统:约 6分。
第三环节:航空气象基础理论(45分)大气的成分及结构:约 7分;云和降水:约 8分;能见度:约10分;常规天气分析:约10分;雷暴及其他对流性天气:约10分。
第四环节:签派程序与方法(30分)飞行签派机构及职能: 约 5 分;航班计划管理: 约 5 分;航空器和机组管理: 约 5 分;航空通讯:约 5 分;签派放行规则:约 5 分;签派组织与实施:约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