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36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2. 使学生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能够分析实际案例,提出优化建议。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实际案例分析与优化建议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优缺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提出优化建议。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兴趣。
2. 讲解交通运输分类:介绍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方式,讲解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引导学生认识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与优化建议:选取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鼓励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事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思路、优化建议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地理思维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科书相关章节2. 案例素材:国内外交通运输布局案例资料3. 多媒体课件:交通运输方式图片、视频等4. 地图:世界各国或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图5. 网络资源:相关交通运输布局及区域发展的新闻、论文等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优缺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案例分析与优化建议。
高中教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掌握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改进交通运输布局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3.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5. 案例分析: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改进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难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如我国的高速铁路、航空、航运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的思考。
2. 讲解:讲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原则,并提出改进建议。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基本概念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分析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交通运输布局优化原则的应用。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提出的改进建议的合理性。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作业练习来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科书或教学指导书,用于学生自学和教师授课。
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学案(湘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形态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1)交通便利→①______________频繁→形成各种居民点。
(2)→→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1)聚落多沿④______________分布,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a.古代交通:“南船北马”→南、北方聚落的空间布局b.现代公路、铁路交通的兴建,使聚落多沿⑨______线和⑩______线发展。
(2)聚落的形态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1.古代城市分布在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城市相对密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谷地、印度河谷地、______和______的中下游地区。
2.我国城市发展大多数城市都是______、沿河、沿海发展起来的,______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3.交通运输与城市布局和发展(1)______、公路、______和航空等交通线路,把众多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
(2)一个地区______________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______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在古代,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聚落分布与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B.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团块状分布C.在北方古代驿道的交点往往发育为城市D.“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南方河网密集的地区2.古代南方聚落多临水分布,不是为了()A.方便取水B.利于航行C.军事防御D.与外界保持便捷的联系3.当前,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网络密集,不是因为()A.地形平坦开阔B.城市众多C.经济发达D.人口稠密考查点2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兴衰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通过调查活动的形式,了解聚落的形态、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形成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交通运输的方式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类型?2.从运价、速度、运量等方面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对比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思考:填充图册p21页第一题:总结: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有何联系?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分布列表比较三、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1.河流与城市①古代的城市多数诞生在那里?举例说明②河流的哪些特点便于城镇的布局?③读图教材第78页思考武汉、南京、上海这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在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未能形成大的城市?2.铁路交通与城市①思考:填充图册第22页第三题②我国还有哪些城市与铁路枢纽的区位是密切关联的?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①填充图册第23页第六题四、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①思考填充图册第23页第五题②结论:课堂小结:读下图,按题意回答问题。
a b cd ef铁路公路河流居民区甲乙(1)甲图中四个村镇,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乙图中三个村镇,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定_____________图表现我国北方,_____________图表现我国南方乡村聚落。
13.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产品、劳动力、设备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交通越便利,经济要素流动越快,实现的产值越大。
2.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加强经济联系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区域间的经济活动相互辐射影响,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区域经济重要的产业,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本身是经济的重要产业,其发展必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案例】一带一路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一带一路”产生的影响二、影响聚落的发展(一)交通枢纽处往往会发展为规模较大城市交通枢纽是旅客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并由此吸引餐饮、旅馆、装卸、包装、批发和零售等相关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
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还会形成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并促使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二)交通线路影响聚落的分布及形态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扩展,即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具体如下所示:典例:(1)株洲:沿__铁路__发展。
(2)武汉:沿江分布。
(3)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
交通网络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_交通网_分布的大城市带。
(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和空间形态典例:(1)嘉兴市:随__水路_和_陆路__运输的发展而变化。
(2)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
(扬州)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一)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_稀少_,运输方式_单一_,商业网点的密度小;平原地区交通__密集___,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商业网点的密度大。
第56课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依据材料,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必备知识梳理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主要表现(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_。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_,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_其他区域。
(3)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2.典例二、影响聚落发展1.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1)原因(2)典例3.为促进农村的发展,使新建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经济效益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变化的影响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及形态的影响[典例][2021·全国乙卷]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
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
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陆港使海港()①扩大承载规模②缓解用地紧张③增加用地成本④提高设备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A.缓解交通拥堵B.提高通关效率C.拓展腹地范围D.减少环境污染(3)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A.服务外包产业B.高科技产业C.资源加工产业D.前瞻性产业[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3)[2023·新课标卷]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知识清单项目内容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发展的主要发展轴。
2、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3、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4、交通运输的影响,对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至关重要。
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单一,交通运输方式稀少,密度明显小于(大于,小于)平原商业网点。
5、交通运输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一般而言,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
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6、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大城市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
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7、集镇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衰落与繁荣。
考点梳理考点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一般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发展的主轴线。
例如,湖南株洲市、日本筑波市等。
3.交通线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变化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如浙江嘉兴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例如,我国清末大运河的淤塞,加上海上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河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形成的关系: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与聚落空间布局的关系:在古代,北方以陆地(交通)为主。
定居点往往靠近陆路。
南部以水运为主,聚落分布在水边;近代聚落多沿铁路、公路沿线发展,如郑州、石家庄、徐州等。
聚落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3.交通条件变化对城市发展、兴衰的影响:一个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将对该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营为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带来了繁荣。
运河严重淤塞,京沪线建成后,这些城市迅速衰落。
沿线城市往往可以快速发展(如石家庄、徐州、株洲、怀化和格尔木),并逐渐形成由多个城市组成的经济枢纽(如陇海至蓝新铁路经济区、京九铁路经济区和京广铁路经济区)。
4、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交通主要是通过影响人流和物流来影响商业布局的。
便捷的交通运输,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人流的集散,从而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结合实例,说出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说出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综合思维】知识点0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优化资源配置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二、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三、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而且还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
发展思维导图①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发展,增加就业。
②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③有效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即学即练1】日本筑波—东京—横滨创新带是依托地面交通通道而形成的“科创走廊”,其以筑波为基点,连接东京并顺势向西南延伸到横滨自由贸易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连接筑波—东京—横滨“科创走廊”的交通运输方式(图中深色实线)是()A.公路B.快速铁路C.航空D.海运2.日本发展筑波—东京—横滨“科创走廊”带来的影响是()A.引导科研成果转换B.扩大城乡经济差距C.促进人才均匀分布D.增加东京人口压力【答案】1.B 2.A【解析】1.筑波—东京—横滨“科创走廊”,空间距离较近,不适宜空运,C错;筑波不是沿海城市,无法海运,D错误;以科学技术为发展支撑的对交通时效性要求高,相比公路,快速铁路速度更快,排除A,故选B。
2.筑波—东京—横滨“科创走廊”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发展原则,为日本缓解了大都市人口过于密集的压力,合理引导了产学研科技成果转换,为日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动力。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域发展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布局成为城市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规划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区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规划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系统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比如,优质的交通网络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该地区;而低效的交通运输系统则会限制经济发展的潜力,并可能导致资源不均衡分配。
因此,制定科学的交通规划和布局,在交通建设中注重前期调研和预测,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其次,交通运输布局也对区域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不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可能导致交通瓶颈和堵塞,进而引发空气、噪音和土地资源等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推进绿色交通运输和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交通规划和布局的重要目标。
例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等措施,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排放,节能减排,还可以提高空气质量和城市宜居度,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再次,交通运输布局也对区域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工作和学习便利性,提升社区和城市的人文环境。
例如,发展交通枢纽和快速道路,加强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性;提供便捷的教育、医疗和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交通规划和布局中,需要注重公平性和包容性,重视社会公众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最后,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域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将深刻改变交通运输的模式和方式;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设计(二)第1课时学习目标结合资料,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促进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配置。
(2)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耗时越、效率越,实现的产值也就越。
2.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便捷的交通运输了不同区域之间的距离,使一个区域的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1)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是重要的,而且还是效应明显的产业。
(2)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增加。
典型案例——“一带一路”倡议(1)“一带一路”: 和。
(2)意义: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的需要,也是加强与沿线各国的需要。
课堂探究京杭运河与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从唐朝诗人徐凝的这句诗中,可想当时扬州的繁华。
此后1 000多年,“二分明月”的扬州在我国城市中的繁华地位不减,“下扬州”成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以至平民百姓的梦想。
然而,至近代,扬州的繁华地位逐渐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所取代。
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二分明月”达1 000多年?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而使其“二分明月”的繁华不再?阅读教材第87~88页,思考下列问题。
1.交通运输布局是怎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2.为什么说要致富先修路?【思维导图构建】核心素养专练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桥隧全长55千米,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千米,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千米,桥梁长约29千米,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
据此回答1~2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以海底隧道代替桥梁,主要目的是( )A.保障主航道通航能力B.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C.避免受海洋灾害影响D.增加旅客的观景体验2.修建港珠澳大桥的意义主要是( )A.缩短通行距离B.方便沿线居民出行C.缩短三地距离D.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跨座式单轨交通(如图1所示)类似“空中小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