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预算收支的分类与预算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389.84 KB
- 文档页数:40
我国预算法规定的四类预算新预算法解读:取得5方面重大突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决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的重大突破我国财政改革秉承公共财政的理念。
在财政功能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
在预算管理上,力争做到预算完整,公开透明,科学有序,执行有效,纪律严明。
新预算法反映了上述现代预算管理的基本要素,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近年来,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取消了预算外资金,所有财政收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接受人大审查监督。
这一实践符合现代预算完整性的要求,体现了建立全口径预算的改革方向。
因此,新预算法删除了有关预算外资金的内容,并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同时对四本预算功能定位、编制原则及相互关系作出规范。
公开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
近年来在推进预决算公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巩固和扩大这一改革成果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新预算法增加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外,经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20日内由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安排、执行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后20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其中的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二)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的重点是收支平衡,同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
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经济分类科目与功能分类科目的概念与区别1.经济分类科目2.功能分类科目三、预算法的概述1.预算法的定义2.预算法的作用四、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的具体应用1.经济分类科目预算法的应用2.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的应用五、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2.缺点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中,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同时,预算法作为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法律,对这两个概念的应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的概念与区别进行解析,并深入探讨预算法在这两个科目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优缺点分析。
二、经济分类科目与功能分类科目的概念与区别1.经济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是指按照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和用途,对财政预算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收入分类和支出分类。
收入分类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等;支出分类主要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等。
2.功能分类科目功能分类科目,是指按照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的类型,对财政预算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
三、预算法的概述1.预算法的定义预算法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法律,是规范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活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2.预算法的作用预算法对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起到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保证了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的具体应用1.经济分类科目预算法的应用经济分类科目预算法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上。
通过对收入和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财政预算的收支平衡。
2.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的应用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的投入和产出上。
⼀般公共预算收⼊包括哪些⼀般公共预算收⼊包括哪些?公共预算收⼊和⼀般预算收⼊的区别江苏⼀般公共预算收⼊⾸次突破8000亿1⽉12⽇召开的全省财政⼯作会议传出消息,2015年江苏省⼀般公共预算收⼊完成8028.59亿元,⽐上年增长11%,成为全国两个收⼊超8000亿元的省份之⼀,其中税收占⽐82.3%。
全年完成⼀般公共预算⽀出9681.47亿元,增长14.3%,⽀出进度较往年明显加快。
中⾦⽹1⽉14⽇⼀、⼀般公共预算收⼊包括哪些内容?分类(1)⼯商税收。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专项调节税、个⼈所得税、证券交易税、遗产税、⼟地增值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税、房产税、屠宰税、资源税、印花税等;(2)关税;(3)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税;(4)企业所得税;(5)国有企业上缴利润;(6)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7)债务收⼊,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政府向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借款收⼊、国库券收⼊等;(8)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9)其它收⼊,包括事业收⼊、外事服务收⼊、中外合资企业其它收⼊等;(10)预算调剂收⼊,包括税收返还收⼊、上年结余收⼊、调⼊资⾦等;(11)企业所得税退税,指企业按先征后退政策所退的所得税;(12)罚没收⼊;(13)⾏政性收费收⼊。
划分取决于财政管理体制。
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预算收⼊分为固定收⼊和分享收⼊(亦称分成收⼊)。
固定收⼊指固定为各级财政的预算收⼊,由中央固定收⼊和地⽅固定收⼊构成;共享收⼊按各级财政的财⼒情况按⽐例或其它⽅法进⾏分配。
具体划分如下:(1)预算收⼊在中央与地⽅间的划分。
①中央固定收⼊。
包括关税以及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海洋⽯油资源税;消费税;中央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铁道部门、各银⾏总⾏、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地⽅银⾏和外资银⾏及⾮银⾏⾦融企业所得税等。
②地⽅固定收⼊。
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总⾏及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地⽅企业所得税(不含地⽅银⾏和外资银⾏及⾮银⾏⾦融企业所得税);地⽅企业上缴利润;个⼈所得税,城镇⼟地使⽤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总⾏、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税;⼟地增值税;国有⼟地有偿使⽤收⼊等。
政府预算复习政府预算复习第一章1).如何理解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制度保证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1.从形式上看,公共预算是一国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从性质上看,公共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3.从内容上看,公共预算反映政府集中支配财力的分配过程。
4.从程序上看,公共预算是通过政治程序决定的。
5.从决策管理体制看,公共预算是公共选择机制。
2).公共预算有哪些基本特征?1.计划性:政府通过编制预算可以对未来预算收支规模、收入来源、支出用途作出事先的预计和设想。
2.法律性:公共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都要经过立法机关的审查批准,是一个法律性文件。
3.综合性:公共预算综合反映整个财政收支的全貌,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4.公开性:公共预算收支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决算的全过程必须向公众全面公开。
5.年度性:公共预算的有效起讫期限,通常为一年。
3).公共预算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公共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社会化大生产是公共预算产生的重要条件。
(三)财政分配的货币化是公共预算产生的必要条件。
(四)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的需要是公共预算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补充:1、公共预算是财政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新的财政范畴,最早产生于英国,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进行经济斗争的过程中,作为一种经济斗争手段而产生的,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限制国王的课税权(13世纪~15世纪)。
第二阶段扩大到争夺财政资金的支配权和控制权上(15世纪~17世纪)。
第三阶段发展到取消封建统治阶级在财政上所享有的特权(17世纪以后)。
2、我国的第一个公共预算的产生:清朝末年3、(1).预算制度产生阶段(1949~1951)(2).预算制度长期相对稳定阶段(1951~1992)(3).中央政府主导型预算管理制度阶段(1992~1998)(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并存阶段(1998年底至今)4).公共预算原则有哪些?(一)完整性(二)权威性(三)统一性(四)可靠性(五)公开性(六)年度性{方式:公历年制}5).我国公共预算的组成体系。
财政收支划分标准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收支划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它通常用于确定政府收入和支出的分类标准。
合理的财政收支划分标准既能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又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就财政收支划分的标准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适用的标准。
一、按经济分类划分按经济分类划分是财政收支划分的一种常见方式。
它根据收入和支出的性质,将财政资金划分为不同的经济类别。
常见的经济分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
这种划分方式使得财政收支更加直观明确,有助于对不同领域的经济管理和资源调配。
二、按功能分类划分按功能分类划分是财政收支划分的另一种常见方式。
它根据收入和支出的具体功能,将财政资金划分为不同的功能类别。
常见的功能分类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农村发展等。
这种划分方式更加注重资源的利用效益和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按部门分类划分按部门分类划分是财政收支划分的第三种方式。
它根据收入和支出涉及的具体部门,将财政资金划分为不同的部门类别。
常见的部门分类包括财政部门、农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文化部门等。
这种划分方式便于各部门管理收支,更好地实施政策和推动工作任务的完成。
四、按地区分类划分按地区分类划分是财政收支划分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根据收入和支出与特定地区相关的特点,将财政资金划分为不同的地域分类。
常见的地区分类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特定省份或城市等。
这种划分方式有利于区域发展的协调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
五、按时间分类划分按时间分类划分是财政收支划分的一种补充方式。
它根据收入和支出发生的时间,将财政资金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分类。
常见的时间分类包括年度财政收支、季度财政收支、月度财政收支等。
这种划分方式有利于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监控和掌握,及时采取合理的财政管理措施。
综上所述,财政收支划分标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不同的划分标准,并不局限于单一标准的使用。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一.公共组织各种收入的类型1.政府组织收入分类:①财政预算拨款收入②预算外资金收入③其他收入2.事业单位收入的分类:①财政补助收入;②非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3.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的分类:1、按照收入的来源(①捐赠收入②会费收入③销售商品收入④提供服务收入⑤政府补助收入⑥投资收益⑦其他收入)2、按照收入的使用是否存在限制(①限定性收入②非限定性收入)3、按照收入的性质(①交换交易收入②非交换交易收入)二.公共组织各种支出的类型1.政府组织的经费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两部分。
经常性支出是指政府组织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专项支出是指政府组织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
⑴经常性支出的内容:按其用途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三类。
①人员经费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②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业务招待费③其他费用:如本单位职工教育经费、抚恤费、生产事业费等(有的属于人员支出、有的属于公用支出、一般将其归为公用支出)⑵专项支出:是指政府组织为完成专项工程或特定工作任务所发生的开支。
一般包括专项会议费支出、专项设备购置费支出、专项修缮费支出、专项业务费支出等。
(对其实行专门核算,政府组织对专项资金的取得和使用应单独设置帐户进行反应。
)⑶自筹基本建设支出2.事业单位的支出内容:①事业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开支,其是用于个人方面的开支,如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等);公用经费开支(如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等)②经营支出③拨出款项④其他支出三.公共组织预算编制的程序单位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公共组织单位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①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②核实各项基本数字③收集和分析影响预算期收支的有关信息④正确掌握预算编制的要求四.三类公共组织的财务特征:1.政府组织的财务特征:①政府组织业务活动的目的是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并无直接经济目的。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分类说明如下:
1. 国内增值税预算数为33290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加9034.95亿元,增长37.2%,主要是根据2023年工商业增加值、价格变动等因素测算。
由于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2022年收入基数偏低,2023年增幅明显提高。
2. 国内消费税预算数为16880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加181.19亿元,增长1.1%,主要是根据2023年烟、成品油等应税商品销量增长等因素测算。
3.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预算数合计为23525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加669.93亿元,增长2.9%,主要是根据一般贸易进口量增加等因素测算。
4. 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主要分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等,这些科目涵盖了政府履行职能和提供服务的各个方面。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访问政府网站或查阅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