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预算收支的分类与预算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389.84 KB
- 文档页数:40
我国预算法规定的四类预算新预算法解读:取得5方面重大突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决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的重大突破我国财政改革秉承公共财政的理念。
在财政功能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
在预算管理上,力争做到预算完整,公开透明,科学有序,执行有效,纪律严明。
新预算法反映了上述现代预算管理的基本要素,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近年来,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取消了预算外资金,所有财政收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接受人大审查监督。
这一实践符合现代预算完整性的要求,体现了建立全口径预算的改革方向。
因此,新预算法删除了有关预算外资金的内容,并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同时对四本预算功能定位、编制原则及相互关系作出规范。
公开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
近年来在推进预决算公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巩固和扩大这一改革成果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新预算法增加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外,经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20日内由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安排、执行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后20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其中的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二)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的重点是收支平衡,同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
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经济分类科目与功能分类科目的概念与区别1.经济分类科目2.功能分类科目三、预算法的概述1.预算法的定义2.预算法的作用四、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的具体应用1.经济分类科目预算法的应用2.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的应用五、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2.缺点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中,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同时,预算法作为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法律,对这两个概念的应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的概念与区别进行解析,并深入探讨预算法在这两个科目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优缺点分析。
二、经济分类科目与功能分类科目的概念与区别1.经济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是指按照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和用途,对财政预算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收入分类和支出分类。
收入分类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等;支出分类主要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等。
2.功能分类科目功能分类科目,是指按照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的类型,对财政预算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
三、预算法的概述1.预算法的定义预算法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法律,是规范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活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2.预算法的作用预算法对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起到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保证了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的具体应用1.经济分类科目预算法的应用经济分类科目预算法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上。
通过对收入和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财政预算的收支平衡。
2.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的应用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法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的投入和产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