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文艺大师
- 格式:ppt
- 大小:479.00 KB
- 文档页数:12
歌德简介资料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被公认为德国文学的巨人,是18世纪和19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涉及诗歌、小说、戏剧、传记、政论等多种文体,对于欧洲文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以其作品的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同时也成为了德国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象征。
歌德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
他在家庭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亲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法官,母亲则鼓励他追求自己的兴趣。
在年轻的时候,他表现出了对于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了法律。
然而,他更喜欢倾注时间和精力于文学创作,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作为一名诗人,歌德的成就令人瞩目。
他的第一部诗集《哀歌》于1770年出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维特在情感困惑和精神压力中的成长故事。
这部作品被誉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德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诗歌和小说,歌德还是一名杰出的剧作家。
他的戏剧作品《浮士德》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戏剧以浮士德这一传说人物为基础,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欲望的无穷无尽。
《浮士德》被誉为世界戏剧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仅反映了个人意志与社会规范的冲突,还反映了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除了文学创作,歌德还对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充满了热情,并在植物学、光学和地理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著作《伊凡亲王的故事》探讨了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成为生物学界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他还对光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关颜色和光的理论,对于现代光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文学和科学,歌德还涉足政治和哲学领域。
他对于社会问题和政治体制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常常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政论文章。
他曾担任符腾堡公爵的参议员,致力于推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
歌德简介30字
范文1:
关于歌德简介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德国的文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在19世纪初被誉为“世纪巨匠”。
在文学领域,歌德被称为“浪漫主义先驱”,留下了《浮士德》、《绿袍子》等作品,风格兼备理智和感性之美。
而在科学领域,歌德是全方位的智者,探索过生物学、光谱学、中医学等各方面的领域。
歌德作为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文艺复兴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
要点分析:
本篇文章主旨是介绍德国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歌德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
用词方面,运用了“世纪巨匠”、“浪漫主义先驱”、“理智和感性之美”等词汇,展现出歌德在文学领域的地位;而“全方位的智者”、“生物学、光谱学、中医学”等用词,
则呈现出歌德在科学方面的广泛涉猎,突出他的跨界探索精神。
另外,该篇文章结构简单清晰,文字流畅易懂。
范文2:
60秒了解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科学家,代表作品有《浮士德》。
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更对生物学、光学等领域有着杰出贡献。
他的思想造就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至今仍受推崇。
要点分析:
此篇文章以60秒速览的形式,将歌德简介呈现出来。
用词方面,简洁明了,符合快速阅读的需求;同时运用“浮士德”、“生物学、光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等词汇,能够在简短
时间内突出歌德在文学和科学领域的重要性;此外,该篇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整体风格简洁明了,符合快速阅读和快速理解的要求。
【人物传记】欧洲诗圣文豪兼智者──歌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
歌德是魏玛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歌德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以抒情诗为主,还有大量的叙事诗、讽刺诗及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诗。
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巨著诗剧《浮士德》等。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德国中部美茵河畔法兰克福一户殷实人家。
父亲约翰‧卡斯帕尔.歌德是帝国议会的成员、法学博士,母亲是当时法兰克福市长泰克斯托(T extor)的女儿。
早在少年时代,歌德就已经学会了拉丁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后来又学习希腊文和希伯来文。
歌德很早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他8岁开始写诗,并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马。
他也喜欢戏剧,1763年他在一场音乐会上见到了当时年仅7岁的莫扎特。
1765至1770年间,歌德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
1772年,歌德在韦茨拉尔帝国最高法院实习,也曾当过律师。
177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使25岁的歌德一举成名。
1775年,歌德来到魏玛,次年进入魏玛公国宫廷参政。
从政期间歌德也并未放弃文学创作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地质学和植物学)。
1786年歌德前往意大利,研究自然科学,并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
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
1794年,歌德开始了同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友谊,一直延续到1805年席勒去世。
这一时期席勒和歌德合作创作了很多诗歌,并创办文学杂志和魏玛歌剧院。
席勒和歌德合作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时代。
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重要作品有自传性作品《诗与真》、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等。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歌德终于完成了历时数十年之久的两部名著:《浮士德》和《威廉.迈斯特》。
文学家歌德是谁歌德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戏剧家,诗人,文学家,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也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歌德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歌德的简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为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戏剧、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也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
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活动中,他排名第七,次于第六伟大的音乐家巴哈。
歌德的文学影响歌德对世界文学影响巨大。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是各国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他翻译、戏仿或用这些作品的风格写作。
《浮士德》简直是欧洲文学传统的汇集。
歌德还对世界各地的民歌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搜集欧洲主流之外的作品。
他参与“世界文学”的最突出的例子是两本诗集《西东诗集》和《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前者受波斯诗人哈菲兹影响,后者受中国戏剧和小说影响。
歌德希望借文化了解来提高宽容度,他的“世界文学”应该称之为“跨文化交流”,指一系列的全球对话和交换。
在这些对话和交换中,不同文化的共性日趋明显,个性却也并未被抹杀。
歌德通过广泛的学术阅读、文本翻译来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观点,并宽容地对待这些观点,平静地接受或忽略它们。
歌德赞同康德艺术和科学相互启发的观点。
他的科学实践以及“世界文学”实践都是为了寻找一切生命体在不同中体现出的统一和和谐。
歌德作品传入中国大概是在戊戌前后。
1922年,郭沫若全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正式出版,其后他又陆续译出《浮士德》。
名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人物介绍简短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希望大家喜欢!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介绍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
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
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人物生平:早期生活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铜像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小时候,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
而母亲则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引导他对学习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
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
也许正是传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讨问题。
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
歌德悟性很高,妈妈一点就通,并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来的不足。
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丽亚·弗里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
歌德名词解释(一)歌德相关名词1.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歌德是一位18世纪德国著名作家、政治家和科学家。
•他被誉为德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对德国文学和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深远。
2. 《浮士德》(Faust)•《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部戏剧通过描述主人公浮士德的人生旅程,探讨了人性、欲望和人类灵魂的命运等哲学主题。
3.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歌德是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幻想、自然与超自然等主题,而歌德的作品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4. 歌德学院(Goethe-Institut)•歌德学院是德国政府设立的文化机构,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德国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这个机构的目标是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
5. 歌德奖(Goethe Prize)•歌德奖是为表彰对德国文学、艺术和文化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而设立的奖项。
•这个奖项创立于1954年,每年颁发给在相关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个人或机构。
6. 歌德研究(Goethe Studies)•歌德研究是指对歌德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学术领域。
•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歌德的文学、哲学和科学思想,以及他对现代德国文化的影响。
7. 歌德时代(Goethezeit)•歌德时代指的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德国文化中,以歌德为代表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代,德国文学和思想经历了许多重要转变和发展,歌德的作品对于这个时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8. 歌德诗集(Goethe’s Poetry)•歌德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广受赞誉。
•他的诗集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西斯蒙德》、《悲怆的灵魂》等,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
9. 歌德式转折(Goetheanum)•歌德式转折是指德国著名建筑师弗兰茨·冯·诺奇林设计的一种建筑风格。
第五章18世纪文学第四节歌德一生平与创作歌德(Goethe,1749-1832)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作家、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了高峰,使其占据了欧洲第一流的位置,也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裕市民的家庭。
曾在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但他对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更感兴趣。
在宫廷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学习写诗写剧本。
1768年因病辍学。
1770年,他到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学习。
在这里,他结识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赫尔德和一批文学青年,开始阅读荷马,学习莎士比亚和民间文学,摆脱了宫廷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束缚,写出了《五月之歌》、《野玫瑰》等真挚优美、民歌色彩浓郁的诗歌,被称为德国近代抒情诗的真正创始者。
177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回到故乡当了律师,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学创作上。
1772年到1775年是他创作的第一个丰收期。
写出了一批符合狂飙突进精神的作品。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利欣根》1773取材于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历史,写葛兹的起义,表达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渴望国家统一、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作品借鉴莎剧,不遵守三一律,是德国“狂运动”第一部引起轰动的戏剧作品,使歌德获得全国声誉。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
这也是德国第一部引起广泛的国际影响的文学作品。
它取材于歌德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
描写维特和绿蒂的爱情悲剧。
维是18世纪德国进步知识青年的形象。
他出身市民家庭,才华出众、思维敏捷、情感丰富细腻。
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追求自由和平等,痛恨等级制度和贵族特权。
他热爱大自然和天真的儿童,厌恶冷酷的现实,对爱情充满真挚热烈的向往。
他的烦恼,充分体现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理想和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
维特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又无力改变这一切,于是他试图在爱情的小天地中寻求慰藉。
在他眼里,绿蒂是个善良温顺的女孩,充满自然人性的光辉。
德国诗人歌德简介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德国著名诗人歌德。
歌德是18世纪德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不仅是诗人,也是小说家、剧作家、科学家等多重身份的拥有者。
歌德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颇高,作品波澜壮阔,在德国文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早年的诗作偏于抒情,包括《春晓》、《流浪者之夜歌》、《风筝赞》等。
其中《风筝赞》被认为是歌德诗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富有民间传说色彩,也很有感染力。
此外,歌德重视哲学思考,自然科学也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
他的小说作品《浮士德》被誉为德国文学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浮士德文学”。
该小说借助浮士德这个人物,表现了人类内部深刻的矛盾,展现了人类的一生始终在与魔鬼和自我相争。
该作品体现了歌德在哲学领域思考的精髓。
总的来说,歌德是一位伟大的德国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的作品代表了德国文学的巅峰创作,影响了世界文学。
希望大家能够阅读歌德的作品,领略他独特的艺术风范。
重点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歌德是一个多重身份的领域大师,其次提到歌德在文学创作和哲学思考领域的重大成就和代表作品。
整篇文章重点突出歌德的作品和思想,语言简单易懂,通俗易懂,描述了歌德的重大历史影响。
用词分析:文章用词贴切简明,如“表现”、“矛盾”、“哲学思考”、“代表作品”等词汇量大,鲜明地表达了歌德的学术和文学意义。
范文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重要的德国文学家--歌德。
作为18世纪德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誉为德国文学之父,作品涵盖了诗歌、戏剧、小说等多个领域,尤其是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歌德早期作品充满激情,富有个人色彩,比如《流浪者之夜歌》、《风筝赞》都展现了他的叛逆个性和对自由的向往。
后期他开始关注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完整性,如《浮士德》等小说就是探讨个人灵魂的成长和沉淀。
歌德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苦闷的年纪》,它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社会变迁带来的压力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也代表了歌德早期作品中的一贯倾向:自由。
德国诗人歌德资料简介歌德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和诗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歌德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歌德资料简介歌德是德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歌德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学创作方面,在今天的世界上提起歌德很多人都知道,了解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为科学家的歌德并不为人所知,这是因为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绩实在是太突出了,掩盖了其作为科学家的光芒。
歌德1749年8月28日生于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是法学博士, 拥有皇家参议的头衔,母亲是市议会会长的女儿,特别擅长讲故事,对幼年的歌德影响非常大。
1765年歌德在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68年因病辍学。
1770年歌德进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攻读法律,次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歌德曾经一度想要成为一名律师,还曾经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但是后来却成为了一名蜚声世界的文学工作者。
歌德在1773年创作出了《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
1774 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作品更是让歌德名声大震。
1775年他应邀到魏玛,担任重要官职一直到1786年,由于改革行动处处受阻,加上他对科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的爱好,最终导致歌德在1786年秋不辞而别,化名去了意大利,直到1788年6月才返回魏玛。
再次返回魏玛的歌德辞去了重要的官职,只负责一些文化方面的事情,并且开始了自己的创作高峰期,之后创作出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并且凭借着自己的作品成为了德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也是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作家。
歌德的成就歌德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提起歌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文学创作上做出的杰出贡献,而并不知道歌德其实在很多领域内都有自己独到的建树,歌德的成就在很多领域内都出类拔萃,而歌德长达82年的高寿使得他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此歌德的成就有很多。
首先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将德国文学水平提高到了欧洲的先进水平,对整个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