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 德国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562.50 KB
- 文档页数:23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题型:一、名词解释(6选4,4×5分)二、简答题(4×5分,注意文学思潮的特点)三、分析题(选2道,20分,注意人物形象分析)四、阅读理解(选1道,15分)五、评论写作(25分)一.名词解释:1.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创作遵守的艺术原则。
指戏剧的时间、地点、情节三者单一,即一部戏剧只能表演一个事件(情节单线索),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事件必须在一昼夜内完成。
这种原则对规范戏剧创作曾起到过积极作用。
2.狂飙突进运动这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一场由一批青年作家发起的“文学革命”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而得名,活动纲领由赫尔德制定。
“狂飙突进”运动的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感情,强调“天才”,肯定卢梭的“返回自然”观,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代表作家是青年时代的歌德、席勒等。
3.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分为《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两部作品,各有24卷,描写了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半岛南部地区的阿凯亚人和小亚细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为期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歌颂了这场战争中的氏族部落首领的英雄事迹。
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4.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
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整理的,所收篇目三百余篇。
主要表现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情感,是他们的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在艺术上,善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
比较著名的有《狼和小羊》、《农夫与蛇》、《龟兔赛跑》等。
它对后来的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等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5.流浪汉小说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它的基本特征是:从思想倾向上说,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逼迫所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积极反抗情绪;从取材方面看,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从结构上看,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一、古典主义 Klassik (1786---1805)die römische und griechische Antike, die durch den Einfluss der italienischen Renaissance auch in Deutschland wiederentdeckt worden war.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Das V olkslied 民歌:诗人将口头传唱的歌曲凭自己的感觉将歌词或诗节改写的歌曲。
“Zersungensein”是民歌的标志Das Kunstlied 艺术歌曲,叙情民谣歌曲:18世纪开始模仿民歌,许多艺术歌手都转为了民谣歌手a)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 <少年维特之烦恼>·Egmont <埃格蒙特>·Iphigenie auf Tauris <陶里岛上的依菲几尼>·Tasso <塔索>·Faust <浮士德>浮士德与魔鬼签约,把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
如果浮认为得到了满足,灵魂就归于魔鬼。
于是浮有了一番奇特经历。
后来浮说拥有一个乐园时将得到满足。
魔鬼要收去他的灵魂,最后天使救了浮。
但他的5想追求皆以无果告终,最后在幻想中得到满足并死去,他的灵魂将被恶魔收走但为天使所救。
·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Wilhelm Meisters Wanderjahre---Entsagender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断念者>·Hermann und Dorothea <赫尔曼与窦绿苔>·Die Wahlverwandschaften <亲和力>·Dichtung und Wahrheit <诗与真>b)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Über Anmuth und Würde <秀美与尊严>·Über das Erhabene <论崇高>·Über die ästetische Erziehung des Menschen <论人的美学教育>·Der Rauber <强盗>·Kabale und Liebe《阴谋与爱情》·Don Carlos <唐-卡洛斯>·Wallenstein 《华伦斯坦》·Wilhelm Tell <威廉-退尔>威廉·退尔(William Tell; Guillaume Tell)十三世纪,统治瑞士奥地利之总督肆意压迫人民,竟于闹市竖一长竿,竿顶置一帽,勒令行人鞠躬于帽。
17~19世纪德国文学简介英语教育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贾莉 2017110268I巴洛克时期Barock文学体裁:诗歌;戏剧;小说文学题材:三十年战争(1618-1648),之前,德国文学以战争为主题。
三十之后,除此以外,巴洛克时期的文学是一种宫廷文学,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公侯的颂扬。
原因分析:1.由于三十年战争,德意志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片萧条。
并引起民众对死亡的恐惧、对宗教神秘的狂热追求和偏激的信仰。
此时期文学的中心主题是:尘世生活的虚无、把握当下和及时行乐。
2.宫廷同时也是文化的中心。
作家大多出生于市民家庭,他们不是继承和发展16世纪市民文学的传统,而是依附宫廷,为王公服务,根据公侯们的要求写出不同的作品。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安德里亚斯·格吕菲乌斯(1616-1664)诗歌:《祖国之泪》戏剧:《卡德利奥和采琳德》2. 格里美豪森(1621-1676)小说:《冒险的西木卜里切斯木斯》II启蒙运动Die Aufklärung文学体裁:教谕诗、寓言、市民悲剧文学题材:市民文学;资产阶级的生活和资产阶级启蒙;启蒙的理念覆盖了所有的文学类型,即理性、人性和功利性。
原因分析: 1.自从17世纪下半叶以来,德国逐渐从三十年战争的浩劫中复苏过来,市民阶级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随着这一形势的变化,市民文学也在艰难地发展,创作的中心不再是诸侯的称赞或是宫廷社会的消遣,而是对资产阶级生活和资产阶级启蒙的描写,到了18世纪中叶终于取代了封建宫廷文学的统治地位。
2.启蒙运动的参加者是一部分市民阶层的知识分子和一些贵族。
它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提倡以自由取代专制主义,以平等取代等级制度,以宽容取代教条主义,以经验和科学知识取代无知、迷信和偏见,以乐观主义取代悲观主义。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莱辛(1729-1781)文艺批评《有关当代文学的通信》美学作品《拉奥孔或论绘画与诗的界限》戏剧理论《汉堡剧评》戏剧作品《萨拉•萨姆逊小姐》;《明娜·封·巴尔赫姆》;《爱米丽娅·迦洛蒂》;《智者纳旦》III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文学题材:反对社会等级偏见;反对封建社会“不自然”的生活方式;反抗社会、道德和美学的束缚原因分析:1.狂飙突进运动是对过分强调理性的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转而强调情感和激情的作用。
德国文学简史笔记【实用版】目录一、德国文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古高地德语文学2.中世纪文学3.文艺复兴时期二、17 世纪至 18 世纪的德国文学1.巴洛克时期2.启蒙时期3.狂飙突进运动三、19 世纪的德国文学1.浪漫主义2.革命与现实主义3.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四、20 世纪的德国文学1.表现主义2.纳粹时期的文学3.战后文学正文一、德国文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德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高地德语文学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日耳曼民族的生活和信仰。
在中世纪,德国文学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宗教文学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文学开始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走向世俗化。
二、17 世纪至 18 世纪的德国文学17 世纪至 18 世纪,德国文学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启蒙时期和狂飙突进运动。
巴洛克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为特点,表现了当时德国社会的多样性。
启蒙时期,德国文学开始关注理性和科学,涌现出一批具有启蒙意义的作品。
狂飙突进运动是 18 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现象,它强调个性和情感,推动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发展。
三、19 世纪的德国文学19 世纪是德国文学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风格各异。
浪漫主义是 19 世纪初德国文学的主流,它强调想象力和情感,影响了许多文学流派。
随着德国社会的变革,革命与现实主义成为 19 世纪中叶德国文学的主题,许多作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
19 世纪末,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在德国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分别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绘和抽象表达。
四、20 世纪的德国文学20 世纪的德国文学经历了表现主义、纳粹时期的文学和战后文学三个阶段。
表现主义是 20 世纪初德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危机。
纳粹时期的文学受到独裁政治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妥协和扭曲。
战后文学则以对纳粹时期的反思和批判为主题,展现了德国文学的新篇章。
德国文学简史笔记摘要:一、德国文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古代德国文学2.中世纪德国文学3.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文学二、巴洛克时期德国文学1.巴洛克文学的特点2.主要作家及其作品三、启蒙时期德国文学1.启蒙运动的影响2.主要作家及其作品四、古典时期德国文学1.古典主义的特点2.主要作家及其作品五、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文学1.浪漫主义的特点2.主要作家及其作品六、现代时期德国文学1.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的德国文学2.20 世纪中叶至当代的德国文学正文:一、德国文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德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日耳曼民族创作了许多民间传说和史诗。
中世纪时期,德国文学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宗教文学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文学开始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
二、巴洛克时期德国文学巴洛克时期,德国文学受到了意大利、法国等国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的德国文学主要特点是讲究修辞,注重形式美。
其中,著名作家包括格奥尔格·克里斯托弗·拜尔、约翰·克里斯托弗·海尔,以及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等。
三、启蒙时期德国文学18 世纪,德国文学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具有启蒙精神的文学作品。
启蒙时期的德国文学主张理性、批判封建制度,提倡社会改革。
其中,著名作家包括著名哲学家康德、歌德、席勒等。
四、古典时期德国文学古典时期,德国文学迎来了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德国文学以古典主义为特点,追求艺术完美。
著名作家包括歌德、席勒等。
他们的作品如《浮士德》、《唐·卡洛斯》等,至今仍享有盛誉。
五、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文学19 世纪初,德国文学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的德国文学主张表现个性、强调情感,对自然和历史充满热情。
著名作家包括诺瓦利斯、蒂克、阿诺德等。
他们的作品如《蓝色的花》、《最后的日子》等,充满浪漫主义特色。
六、现代时期德国文学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德国文学受到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
启蒙文学与歌德启蒙文学是欧洲17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其主要旨在推动人类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
在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本文将探讨启蒙文学与歌德之间的关系,以及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影响。
一、启蒙文学的背景与特点启蒙文学起源于17世纪欧洲,当时社会风气逐渐转变,人们开始对传统权威和宗教迷信提出质疑,对于人类理性和智慧的追求变得日益强烈。
启蒙文学家们倡导废弃过时的观念,提倡通过理性思考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呼吁改革社会制度和政治体系。
在文学方面,启蒙文学家们追求真实和客观,主张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写社会和人物。
他们将文学视为一种宣传和教育的工具,通过作品的传播来启迪人们的思想。
启蒙文学充满了批判的精神,对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二、歌德与启蒙文学的关系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创作涵盖了多种文学形式,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
尽管歌德生活在启蒙时期,但他的作品并非典型的启蒙文学,而更多地展示了他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然而,歌德在文学和思想上仍然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他对于个体的关注和对自由的追求与启蒙文学的核心观点相契合。
歌德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社会不公和迷信观念的批判,他通过故事和角色的刻画向读者传递了启蒙的思想。
三、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作为德国文学的巨匠,歌德对其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浮士德》被视为德国文学的里程碑,不仅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德国文化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歌德的作品促进了德国文学的发展。
他的诗歌、戏剧和小说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通过多样的形式和主题引领了后来的文学创作风潮。
歌德的作品不仅在德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次,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思想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他提倡个人解放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鼓励个体通过自由思考来寻找真理。
乌托邦式的人间天堂——17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17世纪的德国文学中,中国形象被描绘成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人间天堂。
在这些作品中,中国被描绘成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过着幸福、和谐、富裕的生活。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约翰·瓦尔特的《中国山水画》(China Illustrata)。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方式描绘了中国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
瓦尔特在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的山水、花卉和建筑,并赞美了中国人民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技能。
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完美的社会,人们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享受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平静的生活。
另外,弗朗茨·克希瑟的《瑞金寺》(Der Tempel zu Riesenberg)也是一部关于中国的描写。
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富裕而美丽的中国乡村,人们过着宁静和谐的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充满智慧和善良,他们根据道德准则行事,始终追求正义和公正。
这些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被赋予了一种令人向往的色彩,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
17世纪的欧洲人对中国十分向往,认为中国是一个强大而幸福的国家。
他们希望通过了解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改变自己的社会状况,并为自己的国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然而,这种对中国的理想化描绘也存在错误和误解。
17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往往是建立在想象和不完全的了解之上的。
这些作品忽视了中国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过分理想化地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和谐与幸福。
此外,这些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往往也带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和种族主义倾向,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作出了一些不准确的描述。
17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被描绘成一个乌托邦式的人间天堂,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过着幸福、和谐、富裕的生活。
然而,这种描绘往往是基于片面的了解和想象,并存在一定的错误和误解。
一德语文学发展的十七个阶段名称1 口头文学 Literatur aus Mund(1-4德语为自己编的说法,后为学界统一说法)2 中世纪宗教文学 die relioese Literatur im Mittelalter3 骑士文学 Literatur der Ritter4 市民文学 Literatur des Buergertums5 文艺复兴 Renaissance6 巴洛克文学 Barock7 启蒙运动 die Aufklaerung8 狂飙突进运动 Sturm und Drang9 古典时期 die Weimarer Klassik10 浪漫主义 die Romantik11 批判现实主义 der Realismus12 自然主义 der Naturalismus13 印象主义 der Impressionismus14 象征主义 der Symbolismus15 表现主义 der Expressionismus16 反法西斯主义(流亡文学)die Literartur im Dritten Reich und die Literatur des Exils17 当代文学 die Literatur nach 1945二德国文学发展的四个高峰时期和其对应文学时期1 12J下--13J上:32 18J下--19J上:7-93 19J下-20J上:11-154 1933-1945:16重点:7-11,15,16较重点:12-14略看:3-6不用看:1-2三各时期特点及代表作家作品(一) 口头文学(二) 中世纪宗教文学德语文学开端:《希尔德布兰特之歌》Das Hilderbrandslied(三) 骑士文学和民间史诗12J下--13J上中古高低德语文学第一次繁荣时期,主成就:骑士文学和民间史诗。
1 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Das Niebelungenlied《谷德伦之歌》 Das Kudrunlied2 骑士文学:(1) 骑士史诗:①《帕齐伐尔》Parzival 埃申巴赫 Eschenbach②《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 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2) 宫廷抒情诗Minnessang德国首位爱国和抒情诗诗人: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 瓦尔特封德尔福格威德(四) 市民文学:13J下—15J1 内容:反映市井生活,揭露教会和贵族,并讽刺市民的目光短浅和狭隘。
外国文学十七世纪文学概述十七世纪是外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十七世纪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进行概述。
一、巴洛克文学的兴起巴洛克文学是十七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它表现了一种复杂而夸张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文学强调意象的重要性,注重展现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常以修辞手法和修饰华丽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
该流派主要由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作家发展起来,如意大利的托雷奥·蒙托里奥和西班牙的路易斯·德·霍亚等。
二、英国文学的辉煌十七世纪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该时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威廉·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
此外,英国文学还涌现出约翰·坎恩的英雄史诗《天堂失去》和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失乐园》,这些作品丰富了英国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是在法国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风格。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强调对文学形式和严格的格律的追求。
著名的作家包括皮埃尔·科雷、让·拉辛等。
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拉辛的叙事诗《亚当与夏娃》和科雷的喜剧《米松卡人》。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兴起对整个欧洲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西班牙黄金时代文学西班牙黄金时代文学是十七世纪西班牙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柯德》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问题。
此外,西班牙黄金时代文学还出现了许多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如拉辛的戏剧《戴多娜·达嫩夫人》和卢西奥·梅纳的戏剧《达芬奇博士》。
五、德国巴洛克文学十七世纪德国文学主要包括巴洛克文学和启蒙文学两个阶段。
德国巴洛克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受到意大利和西班牙文学的影响。
该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以神话和史诗为主题,如莱辛的《鲁珀特苏醒记》。
18世纪德国文学与歌德一概述1.背景:政治经济与文学艺术发展的不平衡(一)启蒙运动初期(20-70年代):2.莱辛(1729-1781)《拉奥孔,论诗和画的界限》(1766)《汉堡剧评》(1767-1769)《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欧洲文学中第一部市民悲剧)《艾米莉亚·迦绿蒂》(1772.市民悲剧)(二)启蒙运动后期(70-80年代,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80年代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参加该运动者多属市民阶级的青年作家,运动的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
主要特点有:1.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
2、反对封建束缚,崇拜天才,强烈要求个性解放;这里的“天才”指的是那些具有极强的资产阶级觉醒意识的先进人物。
3、受卢梭“返回自然”的思想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
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家和领导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作品。
3.赫尔德——狂飙突进运动纲领的制订者4.席勒(1759-1805)代表作:《阴谋与爱情》类型:市民悲剧。
特点:强烈的反封建性。
地位:“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恩格斯语)特点:善于在矛盾发展中塑造人物的丰满个性。
悲剧围绕主要矛盾,紧紧抓住真挚爱情与宫廷阴谋之间的冲突,剧情曲折紧张,扣人心弦。
(三)古典文学时期(1796-1804)古典文学、古典哲学、古典音乐——形成了德国古典文化的一个灿烂时代,使德国跃居到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歌德游历意大利及其与席勒的合作。
二歌德与《浮士德》一、生平与创作1、概述:。
德(1749—1832)不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
同时,他还是画家、自然科学家、物理学家、美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并且他长年担任过魏玛宫廷剧院的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