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考纲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19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点、考点提纲人教版初中物理考点提纲一、物理学基础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分支学科以及发展历程。
2. 掌握物理量及其单位,理解物理公式和定律的含义及其应用。
3.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力和运动1. 理解力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掌握力的图示法和计算方法。
2.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能够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
3. 理解力的平衡和相互作用,熟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性质和影响。
4. 了解动量、冲量和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
三、密度和压强1.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密度与温度、体积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熟悉大气压强的变化及其应用。
3. 了解液体和气体的压强,掌握帕斯卡定理和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四、流体和浮力1. 理解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压强和高度、速度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熟悉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 理解伯努利方程在流体中的应用,掌握飞机和火箭的升力原理。
五、机械和功1. 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了解功、功率和能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3.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六、热学基础1. 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温度、热量和热能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了解物态变化和热平衡的概念,掌握热传导和热对流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含义及其应用。
七、光学基础1. 了解光的本质和传播特性,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规律。
2.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熟悉透镜和棱镜的应用。
3. 了解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掌握激光的特点和应用。
八、电学基础1. 了解电荷、电场和电势的概念及性质,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2. 理解电阻、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初中物理人教版考纲教学大纲对知识点要求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时间。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常用单位,知道各单位间的换算。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测量长度。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实验: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2、机械运动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刻度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4.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用速率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活动建议讨论测量火车(汽车)速度的各种方案.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机械运动。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解速率的概念。
了解速率的公式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均匀速率会用尺和钟表测均匀速率3、声1.通过实验,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通过实验,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前提了解噪音的特性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噪音的三要素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4、光的色彩、光的传播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3.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5、平面镜、光的反射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科学之旅有趣的声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光的色散六、看不见的光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透镜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功勋卓著的电与磁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荷二、电流和电路三、串联和并联四、电流的强弱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功勋卓著的电与磁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一、电压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三、电阻四、变阻器第七章欧姆定律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第八章电功率一、电能二、电功率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与热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六、生活用电常识第九章电与磁一、磁现象二、磁场三、电生磁四、电磁铁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六、电动机七、磁生电第十章信息的传递一、现代顺风耳──电话二、电磁波的海洋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古老而现代的力学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二、质量三、密度四、测量物质的密度五、密度与社会生活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二、运动的快慢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四、力五、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一、弹力弹簧测力计二、重力三、摩擦力四、杠杆五、其他简单机械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大气压强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五、浮力六、浮力的利用无处不在的能量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一、功二、机械效率三、功率四、动能和势能五、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六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二、内能三、比热容四、热机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家族二、核能三、太阳能四、能源革命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一、运动物体的描述1.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3.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计算方法4.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计算方法5.运动图像的绘制与分析二、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4.惯性与非惯性系5.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6.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及计算方法三、物理量和单位1.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常用单位2.密度、压强、功、功率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四、物理学中的图表1.运动图像和动力图的绘制2.力与位移、力与时间等图表的绘制3.能量转化过程的能量图的绘制五、机械波1.机械波的基本特征及分类2.机械波的传播速度、频率、波长和周期之间的关系3.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4.光波的概念和特点5.音、光的传播速度及应用六、静电与电流1.静电荷的产生和作用2.静电场的特征和计算方法3.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及计算方法4.电流的概念和性质6.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七、磁场与电磁感应1.磁场的概念和特点2.磁场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3.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规律5.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方法6.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应用八、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功与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功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机械能的守恒定律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九、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及计算方法2.轮轴原理及计算方法3.力的传递与变换4.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十、热学1.温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热量的传递方式及计算方法3.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及计算方法4.物质的热膨胀特性及应用5.相变规律及应用以上为初中物理的复习提纲,共1200多字。
这个提纲包括了初中物理的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总结。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微观粒子:●分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为分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我们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分子。
●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由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3.物质三态的微观模型:●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
但水结冰时体积变大。
●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显著增大。
4.纳米科学技术(1nm=10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0.3~0.4nm,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可达几十纳米,病毒的大小为几百纳米。
●纳米尺度:0.1nm~100nm●纳米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第二节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千克(k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常见的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为10-3t=1kg=103g=106mg。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4.质量的测量: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杆秤、台秤、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分为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选程:使用前,观察称量(最大测量值)、感量(最小测量值);②放平、归零: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③调平:调整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天平平衡);④称量:将被测物体轻放在左盘,用镊子从大到小地往右盘夹取砝码。
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⑤读数: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⑥整理器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人教版初中物理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科学之旅有趣的声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光的色散六、看不见的光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透镜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功勋卓著的电与磁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荷二、电流和电路三、串联和并联四、电流的强弱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功勋卓著的电与磁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一、电压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三、电阻四、变阻器第七章欧姆定律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第八章电功率一、电能二、电功率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与热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六、生活用电常识第九章电与磁一、磁现象二、磁场三、电生磁四、电磁铁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六、电动机七、磁生电第十章信息的传递一、现代顺风耳──电话二、电磁波的海洋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古老而现代的力学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二、质量三、密度四、测量物质的密度五、密度与社会生活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二、运动的快慢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四、力五、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一、弹力弹簧测力计二、重力三、摩擦力四、杠杆五、其他简单机械2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大气压强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五、浮力六、浮力的利用无处不在的能量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一、功二、机械效率三、功率四、动能和势能五、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六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二、内能三、比热容四、热机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家族二、核能三、太阳能四、能源革命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3。
人教版初三物理复习提纲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在固体物质中,分子的排列非常紧密且规则,粒子之间有强大的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它们的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在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自由移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在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各个方向移动。
粒子之间的力很小,很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要单位:千克,常用单位:tgmg。
对质量的感性理解:大头针约80毫克,苹果约150克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3.对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因此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量,然后通过公式M=g/g计算物体的质量。
(2)托盘平衡的使用方法:24个字符:在水平平台上,移动重量归零,横梁平衡,左侧重量为右侧重量,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详情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均衡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学大纲对知识点要求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时间。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常用单位,知道各单位间的换算。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测量长度。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实验: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2、机械运动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刻度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4.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活动建议讨论测量火车(汽车)速度的各种方案.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机械运动。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速度的概念。
理解速度的公式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3、声1.通过实验,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通过实验,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乐音的三要素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4、光的色彩、光的传播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3.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5、平面镜、光的反射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3.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6透镜光的折射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办法。
4.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例8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办法.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实验: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7质量1.了解质量的概念.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能估测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了解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应该对物理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认识,发展估测能力。
知道质量的单位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会使用游码。
实验: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8密度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2.记住水的密度。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理解密度的概念。
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会用量筒测体积。
实验: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9其它物理属性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2.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3.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关注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尝试与同学交流利用当地环境资源的见解.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任何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意识。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10力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4.会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作力的图示;知道重力;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11二力平衡运动和力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4.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知道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知道惯性定律。
知道惯性现象。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理解合力的概念。
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2压强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的概念.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知道连通器的原理.*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选学)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知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机翼的升力(选学)13浮力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14简单机械1.通过实验,了解杠杆平衡条件。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4.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轮轴(选学)15功和功率机械效率1.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3.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4.经历实验探究,理解机械效率.会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5.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理解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例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6机械能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能简单描述机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3.能简单描述动能、势能、机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能用事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理解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17温度物态变化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并能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能用熔点和沸点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5.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5温室效应、热岛效应)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理解)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能用熔点和沸点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理解);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摄氏温度;会使用液体温度计。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知道晶体的熔点;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会查熔点表。
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知道沸腾现象;知道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知道液化现象。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18宇宙和微观世界分子动理论内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2.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3.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4.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