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各个乡镇的历史和简介(整理).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18.92 KB
- 文档页数:21
xxxx春城春城地名源自境内鼍龙庙庙门上的一副楹联。
三国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八月,孙权遣校尉陈勋率兵三万开赴句容,开凿一条从句容通往丹阳的运河,这条运河途经春城境内,从春城的小其、何庄至吕坊寺、南塘庄入丹徒境内的宝堰镇,因要开山劈岗,故名〃破岗渎〃。
陈勋率兵开挖破岗渎时,在城境村南面300米处,挖到一种黑黑的爬行动物,这条动物体大,身长,身上有麟,百姓讲是〃鼍龙〃。
鼍念tu6,实为扬子鳄。
这件事被记入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吴孙权赤乌八年,遣校尉陈勋漕句容,中道凿破瑶,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肛,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有顷,悉融液成汁,时人莫能识得此。
之后,遂获泉源,或谓是水脉。
每至大旱,余渎皆竭,惟此巨流焉。
〃这也是成语〃蠢蠢而动〃的典故。
开挖破岗渎,挖出了鼍龙,老百姓担心了,担心破岗将龙体凿断了,败坏这里的风水,后来,为祭拜〃鼍龙〃,有城盖、任巷、南塘、西村等四个自然村的村民自愿捐资,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城境村南300米处,破岗渎遗址内(今自来水塔处)半山腰建座大庙---〃鼍龙庙〃,庙门上有副对联〃春城回北斗,烟树发南枝〃。
民国十八年六月(1929年),建立区、乡制时,取联中〃春城〃二字为建乡名称,定名为春城乡,乡公所设在庙内。
2005年区划调整,春城镇改为茅山镇,镇所在地集镇城境又称为〃春城〃。
城境,《弘治句容县志》记载中为成康,时属句容乡。
城境以〃成〃姓得名,后〃成〃误写为〃城〃。
境,汉语拼音”,音同〃爱〃,但这里读〃盖〃。
’墉〃是尘埃的意思,幽泥化轻境,指丘陵地带缺水。
长城长城原名常城,为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句容乡二十六村之一。
时属句容乡,今属茅山镇。
村名源于三国时吴国学者唐固。
唐固,字子正,由于专心学业,好学多才,诲人不倦,精通经典学术,被称为江左宗师、吴国儒者。
吴帝孙权曾拜唐固为议郎,黄武四年(225年)又升为尚书仆射,称唐固为尚书。
东汉末年,群雄蜂起,唐固的父亲唐翔(句容人)为丹阳郡太守。
后白镇后白后白地名源自后白墅。
后白墅,原名后北墅,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有北墅,时属上容乡。
相传明朝时候,有一个王姓官员在天王寺以北,建造前后两进别墅,南北间距一华里,东西相距一华里半,建筑气派,景色宜人。
院内不仅有亭台楼阁,而且有亭台楼阁,池塘水榭,一个善塘,一个荷塘。
因位于天王寺北边,故名北墅。
伴随着别墅的建立和时间的推移,周围落户定居的群众不断增多,渐渐形成两个村落,村落按照前后方位,取名前北墅和后北墅。
后北墅在清后期已形成大型村落。
清光绪县志记载:“毗卢庙在前北墅”,“跨鹤庵在后北墅乱后建”。
在当地方言中,“白”与“北”的读音一致,后人把“北”误写为“白”字,就成了前白墅和后白墅,沿用至今。
张庙张庙在句容城南10里,是南门的第一集镇。
1950年,张庙一带曾设张庙乡,1956年撤销。
1989年3月,三岔乡政府驻地由三岔集镇迁至张庙,张庙成了集镇。
现属后白镇。
此地位于钤塘南面,古称南钤塘,后村子因庙改名。
原先这里有座庙,名前光寺,庙里供着张老爷。
即辅助大禹治水的功臣张渤。
张老爷曾主修过赤山湖,被百姓奉为水神,后羽化升仙,并做了阴间皇帝,民间称之为张祠山,张大帝,或祠山大帝。
《乾隆句容县志》曰:“帝讳渤,前汉吴兴乌程人或云武陵人,旧志云:祠山大帝佐禹有功葬句邑”。
据陈果夫编著的《江苏省政述要》记载:句容城南10里张庙,俗称祠山大帝祠。
祀汉太守张渤,因渤祖秉,曾佐大禹治水有功,渤父世其业,开赤山湖,殁葬于此。
地方人立祠祀之。
而今庙无存,但名称仍在沿用。
张渤去世之后葬于句容,乡民建祠纪念,因是纪念张渤的行祠,又称张王庙或祠山行祠,老百姓习惯上叫张庙。
张庙是句容境内规模最大的张大帝庙(祠)。
元《至大金陵志》载:“张王庙在句容县南钤塘,庙北有张墓,数百亩”。
古庙历史悠久,被称“南钤古迹”。
明清时期张庙一带属福祚乡,福祚乡乡名就源自张庙。
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福祚乡在县西南二十里三都四都。
其地古有张王庙,食此方,捍灾御患,祈晴祷雨无不感应,一乡赖其福祚也,故名。
xxxx春城春城地名源自境内鼍龙庙庙门上的一副楹联。
三国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八月,孙权遣校尉陈勋率兵三万开赴句容,开凿一条从句容通往丹阳的运河,这条运河途经春城境内,从春城的小其、何庄至吕坊寺、南塘庄入丹徒境内的宝堰镇,因要开山劈岗,故名“破岗渎”。
陈勋率兵开挖破岗渎时,在城壒村南面300米处,挖到一种黑黑的爬行动物,这条动物体大,身长,身上有麟,百姓讲是“鼍龙”。
鼍念tuó,实为扬子鳄。
这件事被记入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吴孙权赤乌八年,遣校尉陈勋漕句容,中道凿破瑶,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有顷,悉融液成汁,时人莫能识得此。
之后,遂获泉源,或谓是水脉。
每至大旱,余渎皆竭,惟此巨流焉。
”这也是成语“蠢蠢而动”的典故。
开挖破岗渎,挖出了鼍龙,老百姓担心了,担心破岗将龙体凿断了,败坏这里的风水,后来,为祭拜“鼍龙”,有城盖、任巷、南塘、西村等四个自然村的村民自愿捐资,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城壒村南300米处,破岗渎遗址内(今自来水塔处)半山腰建座大庙---“鼍龙庙”,庙门上有副对联“春城回北斗,烟树发南枝”。
民国十八年六月(1929年),建立区、乡制时,取联中“春城”二字为建乡名称,定名为春城乡,乡公所设在庙内。
2005年区划调整,春城镇改为茅山镇,镇所在地集镇城壒又称为“春城”。
城壒,《弘治句容县志》记载中为成壒,时属句容乡。
城壒以“成”姓得名,后“成”误写为“城”。
壒,汉语拼音ài,音同“爱”,但这里读“盖”。
“壒”是尘埃的意思,幽泥化轻壒,指丘陵地带缺水。
长城长城原名常城,为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句容乡二十六村之一。
时属句容乡,今属茅山镇。
村名源于三国时吴国学者唐固。
唐固,字子正,由于专心学业,好学多才,诲人不倦,精通经典学术,被称为江左宗师、吴国儒者。
吴帝孙权曾拜唐固为议郎,黄武四年(225年)又升为尚书仆射,称唐固为尚书。
句容自然地理发表时间:2010-12-04 06:07:32.0 稿件来源:作者:句容市地处苏南,东连镇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东南门户,素有“南京新东郊、金陵御花园”之美誉。
市辖9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风景区管委会,15个国有农林场圃。
全市总面积1385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是长江三角洲一座集港口、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新兴城市。
句容于西汉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县,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江苏省最早建县的13个文明古县之一。
199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是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对外开放地区之一。
句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草莓之乡、江苏省文明城市。
境内气候温和,山水秀丽,人文荟萃,古迹众多,有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江苏”九寨沟”——九龙山。
句容拥有优越的发展条件,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品种多样,旅游资源独特,农业资源丰富,以及3.7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沪宁高速、宁太高速、宁杭国道、312国道等八条国、省道横贯东西南北。
近年来,句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目前已累计批办外商投资企业500多家,合同利用外资近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近20亿美元。
句容上下恪守“诚信认真,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促进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句容正在成为沪宁线上又一个投资密集地区。
句容这块投资创业的宝地福地,正以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新姿向海内外嘉宾敞开大门。
我们竭诚欢迎各届人士来句容观光旅游、投资兴业、互相交流、扩大合作,共同携手开创美好的未来!行政区划发表时间:2010-12-04 06:02:58.0 稿件来源:作者:句容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连镇江,西接南京,距上海200公里,处于上海经济辐射区内。
境内踞山濒江,气象万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南京东南门户,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
白兔镇此处宋置白土市。
明朝建都南京,距离白兔120多里地。
当时苏州府设有按察司,从京城到苏州,除长江水路外,走旱路必经白兔。
那时候,除了马,再也没有比马更快速的交通工具了,为了不误公事,出南京,来汤山,到华阳,走白兔,去丹阳,达苏州,连路设驿站,换马而行。
若是遇急,当昼夜兼程。
白兔地处丹阳、丹徒、句容三地交界之处,句容、丹阳之中间。
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巡抚都御史王克复见句容至丹阳路途较远,中途无休息之所,督令句容知县王僖建立“白埠”公馆,作为来往官员休息之地。
白埠公馆坐落在白兔西街关帝庙东。
公馆书写一联:“华阳保障,玉埠屏藩”。
后有庙会,逐渐发展为镇,村镇以此原名白埠镇。
当年,附近的纪家祠堂每年过年都贴有“赤龙润世泽,白兔振家声”对联一副,民国时期一些文人推敲这副对联,认为“赤龙”与“白兔”对仗工整,恰到好处,天衣无缝,遂将“土”字转音为“兔”,故称“白兔”,沿用至今。
行香村行香是一古村落,原名行化,今属白兔镇。
元《至大金陵新志》有载:“移风乡有行化(宋乾道作行化,元代改行香。
)”史料记载,相传古时此村卖香的多,香客前往茅山烧香,行到此处,都在此村住宿买香,故名行香。
民间却有一个“游茅山走行香”的传说。
传说,古时行香原先不叫行香,因为当地瓦房多,叫“瓦盖”。
茅山香期,外地香客往往当日赶不到茅山,就在该村住宿一夜,第二天再上山。
一天,有个秀才上茅山,路过瓦盖,走到这里,感到瓦盖这个名字太俗气,想为这个村子改个名字。
傍晚,他走在村里八桥巷,一家家客店飘出扑鼻香气。
便连声说道:“有了,行香!行香!妙极!妙极!”回到客栈,随手在客店门上写了一幅对联:“一路行香新气象,八桥居住巧人家”。
由此,瓦盖村改名行香村。
太平庄今属白兔镇太平行政村,原名长巷村。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12月9日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由白兔进入句容,赋诗《过句容道》:“渐入茅山境,来当农暇时。
但看初日上,未觉朔风轻。
历史文化村落简介华阳街道(北)城上城上,坐落于句容城北5公里处。
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为“北城上”,时属移风乡,今属华阳镇,得名于东晋所建的北城。
《弘治句容县志》载:“北城在县治八里许移风乡”。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由荆州刺史陶侃,在此筑垒,建一土城驻守,抗拒苏峻叛乱东进而得名。
2008年4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考古人员对城上村南面的城上村遗址进行了勘察及考古发掘,遗址现场文化堆积丰厚,有古代筑城的夯土层和环壕(护城河)设施,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8年全国重要新发现”,201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南)城上城上,原名南城上,在句容城西南4公里。
为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福祚乡一十五村之一。
今属华阳镇新生行政村。
得名于东晋所建的南城。
《弘治句容县志》载:“南城在县治南五里许福祚乡西。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江州刺史温峤抗拒苏峻叛乱东进,在此筑一土城而得名。
两军相持日久,温峤军粮尽,陶侃分粮援峤军,峤军毛宝烧苏峻湖熟的积粮,苏峻军见无粮无战志,苏峻战死。
为区别于北面的城上,民间称北面的城上为北城上,称南面的城上为南城上。
今属华阳镇下甸行政村。
《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元代王德甫,移风乡人,博学能诗,元以儒行任真州(今仪征、六合等地)判官,公正有为,保陛本州知州。
当元季飘然归隐。
明朝累如弗起,营田筑室,种菊自娱,号曰菊叟。
后来乡人称其所居之所为官庄。
河头村位于句容城东北,华阳镇下甸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
句容河自房家坝向东北与向北有2条源流,河头村位于一支流的河源处,故名。
河头村在句容城东南五里,地处高岗,是句容境内太湖水系与秦淮水系的分界岭,当年句容古运河“上容渎”的东西交汇点。
三国时开凿的句容古运河“破岗渎”,由于地势高,所蓄水量有限,到梁代时便被废弃,另开了一条“上容渎”,以取代破岗渎。
上容渎从河头村村东五道坝处开始,实行“顶上分流”。
一支东南流,东经洛阳河入丹阳延陵界;一支西南流,出句容界,西流入秦淮河,转入长江。
句容各个乡镇的历史和简介【华阳镇】华阳镇属句容市城关镇,地处104国道旁,东临镇江,西依南京,各距45公里,东距沪宁高速公路7公里,西至南京禄口机场3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极为便利。
华阳镇总面积为116平方公里,耕地3624公顷,集镇面积3.5平方公里。
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43994人,总户数14250户。
2002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8亿元,工业销售额15.37亿元,实现利税8217万元。
协议利用外资260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06.5万美元。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119万元。
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1亿元,财政收入4137万元。
近年来,多次荣获省、市表彰。
先后获2001年度江苏省文明镇、句容市委、市政府2002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句容市先进党委、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华阳镇设有商贸工业园,总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是集商贸、工业、三产等行业为一体的综合型商贸工业园区。
目前,已建成句容皮业城,句容综合市场副食品日杂市场。
投资1亿元的其它专业市场也即将开工。
外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已进园20多家。
【黄梅镇】黄梅镇地处南京东郊,东距句容市区7公里。
是句容的西大门、全镇人口2.3万人,面积54.6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
黄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宁杭公路、沪宁高速贯穿全境,集镇距高速公路道口仅7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火车站、新生圩港、镇江港均只有30分钟车程,市区公交车直达该镇。
黄梅地处宁镇山脉,境内九华山为宁镇山脉最高峰,秦淮河发源地。
山石资源尤为丰富,储量大、品位高。
境内的固江水库是传说中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御码头、这里三面环山、山清水秀、自然风景优美,是开发高档旅游休闲项目的理想之地。
黄梅镇整洁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具有新型苏南集镇特色。
近年来,勤劳朴实的黄梅人民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嘱目的业绩。
句容基本概况句容地处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带,东连镇江、西靠南京、北依长江并与古城扬州隔江相望,距上海200公里。
全市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万亩,2008年末总人口57.82万。
辖10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3个开发区,1个街道办事处,2 0个重点乡镇工业园区,15个国有农林场圃。
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
句容于西汉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县,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199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境内气候温和,山水秀丽,人文荟萃,古迹众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和江苏省文化工作先进市。
市区东南坐落着著名的道教圣地茅山。
山峰峻峭,洞天争奇,素有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名,为江南历史名胜,江苏省甲级风景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市区西北有我国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
其“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被视为四大奇景。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句容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已经形成。
水路:长江东西流向流经句容北部,拥有一座年吞吐量100万吨的港口(句容港务处位于桥头镇江边的内河大道河,与长江深水段贯通,承担煤炭和水泥、砂石等建材的装卸),句容还紧靠镇江港和南京港,两港均属国际型长江大港。
陆路:沪宁铁路横穿境内(其中贯穿句容北端的沪宁高铁、沪宁城际铁路项目已经启动正在紧张建设之中,贯穿句容西部郭庄的宁杭城际铁路也已经启动正在紧张建设之中),沪宁高速、312国道、宁杭国道横贯东西南北。
航空:西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行程仅29公里,东到上海虹桥机场也仅2个半小时。
句容电力事业发展迅速,现有变电所29座,变电容量59.9万KVA,最高负荷达10万千瓦,2001年用电量5.26亿千瓦时,初步形成安全、经济、灵活的供电网络。
现有日供水能力10万吨水厂全天侯供水。
历史文化村落简介华阳街道(北)城上城上,坐落于句容城北5公里处。
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为“北城上”,时属移风乡,今属华阳镇,得名于东晋所建的北城。
《弘治句容县志》载:“北城在县治八里许移风乡”。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由荆州刺史陶侃,在此筑垒,建一土城驻守,抗拒苏峻叛乱东进而得名。
2008年4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考古人员对城上村南面的城上村遗址进行了勘察及考古发掘,遗址现场文化堆积丰厚,有古代筑城的夯土层和环壕(护城河)设施,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8年全国重要新发现”,201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南)城上城上,原名南城上,在句容城西南4公里。
为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福祚乡一十五村之一。
今属华阳镇新生行政村。
得名于东晋所建的南城。
《弘治句容县志》载:“南城在县治南五里许福祚乡西。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江州刺史温峤抗拒苏峻叛乱东进,在此筑一土城而得名。
两军相持日久,温峤军粮尽,陶侃分粮援峤军,峤军毛宝烧苏峻湖熟的积粮,苏峻军见无粮无战志,苏峻战死。
为区别于北面的城上,民间称北面的城上为北城上,称南面的城上为南城上。
今属华阳镇下甸行政村。
《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元代王德甫,移风乡人,博学能诗,元以儒行任真州(今仪征、六合等地)判官,公正有为,保陛本州知州。
当元季飘然归隐。
明朝累如弗起,营田筑室,种菊自娱,号曰菊叟。
后来乡人称其所居之所为官庄。
河头村位于句容城东北,华阳镇下甸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
句容河自房家坝向东北与向北有2条源流,河头村位于一支流的河源处,故名。
河头村在句容城东南五里,地处高岗,是句容境内太湖水系与秦淮水系的分界岭,当年句容古运河“上容渎”的东西交汇点。
三国时开凿的句容古运河“破岗渎”,由于地势高,所蓄水量有限,到梁代时便被废弃,另开了一条“上容渎”,以取代破岗渎。
上容渎从河头村村东五道坝处开始,实行“顶上分流”。
一支东南流,东经洛阳河入丹阳延陵界;一支西南流,出句容界,西流入秦淮河,转入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