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地名列表
- 格式:doc
- 大小:167.50 KB
- 文档页数:4
三国时期的地名解释古都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长安(今陕西省西安西北)许昌(今河南省许昌东)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古九州: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重大战役地:赤壁(今湖北省嘉鱼东北)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一带)其他: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江夏(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长板坡(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鄂县(今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道(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樊口(今湖北省鄂城西北)南阳(今湖北省襄阳县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境内)乌林(今湖北省洪湖东北)新城(今湖北省房县)新野(今河南省新野)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境内)宛城(今河南省南阳)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北)乌巢(今河南省延津东南)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县一带)泉陵(今湖南省零陵县境内)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一带)巴陵(今湖南省岳阳一带)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柴桑(今江西省九江西南,古城在水底)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南)邺郡(今河北省临漳西南)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北海(今山东省境内)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鱼台东北)苍梧(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一带)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斜谷(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箕谷(今陕西省沔县北)阳平关(今陕西省沔县西北)郿城(今陕西省周至县西)武功山(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南)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京口(今江苏省镇江)金城(今甘肃省兰州西南)街亭(今甘肃省庄浪东南)祁山(今甘肃省礼县东)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安定(今甘肃省镇原县一带)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寿春(今安徽省寿县)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夷洲(今台湾省)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
【三国地名古今对照,看电视不再懵圈】#历史故事#【三国地名古今对照,看电视不再懵圈】
1、常⼭——⽯家庄;(常⼭赵⼦龙)
2、九原——包头;(九原吕奉先)
3、官渡——郑州中牟;(官渡之战)
4、⾚壁——湖北⾚壁;(⾚壁之战)
5、夷陵——湖北宜昌;(夷陵之战)
6、豫章——南昌;
7、⼴陵——扬州;
8、吴郡——苏州;(吴郡四⼤家,陆、顾、张、朱)
9、会稽——绍兴;
10、陈留——开封陈留;(曹操起兵之地)
11、邺城——邯郸临漳;(铜雀台)
12、寿春——淮南寿县;
13、汝南——驻马店;(汝南袁⽒)
14、柴桑——九江柴桑;(周瑜练兵)
15、⼩沛——沛县;(刘备屯⼩沛)
16、宛城——南阳;(曹操征张绣)
17、河内——保定定兴;(河内司马⽒,司马懿)
18、平原——德州平原;(刘备平原县令)
19、上党——长治;
20、弘农——三门峡灵宝。
(弘农杨⽒,杨修)。
《三国演义》地名
涿县广宗颍州谯郡宛城安喜幽州南阳荥阳攀城平原冀州陈留邓城定州西凉洛阳渑池阳城长安砚山江都范县陈仓兖州东阿华阴襄阳曲阿凉州濮阳汝南泾县豫章秣陵弘农大阳安邑箕关历阳鄄城牛渚吴郡会稽小沛盱眙淮阴徐州淮南查渎梁城萧关寿春江亭白马延津阳武滑州荆州乌巢豫州下邽许昌青州官渡古城酸枣邺郡南皮穰山黎阳仓亭并州易州乌桓新野隆中江陵长沙渭南龚都汉江檀溪南漳柴桑当阳江夏赤壁零陵武陵涪关公安成都巴郡合肥汉津沔阳蕲春黄州南徐巴丘桂阳潼关益州郢州皖城陆口麦城上庸夷陵临沮房陵汉中夔关秭归泸水建宁咸阳安定金城西城武昌散关武都斜谷渭滨陇上南郑绵竹猇亭天水上邽新城街亭卤城北原陇西辽隧襄平济水狄道董亭长城沈岭骆谷洮阳雍州沓中剑阁江油建业夏口巴山黄州辽东雒城琉球解良北海勃海
附:还有这几个地名,这些字我打不出来,还请哪个能人把这几个字打出来。
眉(有右耳旁)坞佳(左边加“各”字旁)城眉(有右耳旁)城需(左边有三撇)须
楼桑村虎牢关汜水关北邙山芒砀山东岭关沂水关卧牛山卧龙岗鹊尾坡长板坡落凤坡阳平亭壶口关白狼山博望坡聚铁山南屏山华容道葫芦口蒲阪津刘郞浦葭萌关涪水关定军山逍遥津白帝城永昌郡锦带山西洱河秃龙洞银坑洞桃花渡锦屏山盘蛇谷列柳城五丈原木门道牛头山东兴郡武城山子午谷孔函谷铁笼山(白马)坡
- 1 -。
三国演义中古今地名对照汇总三国演义中的古今地名对照,那些个古地名,玩过《三国志》的小伙伴们应该是耳熟能详吧。
湖北地区:1.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2.义阳郡:湖北枣阳东南。
3.长坂坡: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4.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5.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
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6.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
7.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昌(今鄂城)。
8.赤壁:一般认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说武汉以南的赤矶山。
苏东坡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误作赤壁,又被称为东坡赤壁。
9.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10.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11.武昌:原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孙权时改。
12.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13.房陵郡: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
14.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
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15.襄阳郡:治襄阳,即湖北襄阳。
16.油口:又叫油江口。
赤壁战后硫备曾驻军于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长江口。
17.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湖北公安。
湖南地区1.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
2.昭陵郡:吴开始设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
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3.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西),辖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4.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
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江陵,魏治襄阳。
5.桂阳郡:治郴县,即今湖南郴州,辖今湘南粤北。
四川地区:1.巴西:今阆中市。
2.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
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3.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科普帖:三国演义中古今地名对照汇总三国演义中的古今地名对照,那些个古地名,玩过《三国志》的小伙伴们应该是耳熟能详吧。
湖北地区:1.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2.义阳郡:湖北枣阳东南。
3.长坂坡: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4.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5.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
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6.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
7.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昌(今鄂城)。
8.赤壁:一般认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说武汉以南的赤矶山。
苏东坡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误作赤壁,又被称为东坡赤壁。
9.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10.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11.武昌:原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孙权时改。
12.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13.房陵郡: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
14.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
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15.襄阳郡:治襄阳,即湖北襄阳。
16.油口:又叫油江口。
赤壁战后硫备曾驻军于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长江口。
17.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湖北公安。
湖南地区1.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
2.昭陵郡:吴开始设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
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3.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西),辖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4.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
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江陵,魏治襄阳。
5.桂阳郡:治郴县,即今湖南郴州,辖今湘南粤北。
四川地区:1.巴西:今阆中市。
2.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
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3.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司州一洛阳河南洛阳东汉十三州说法中不包括司州(司隶校尉部),西域长史府,另此处扬州分为魏、吴两部分,故合计十六项。
司州平阳郡平阳县山西临汾西司州河东郡安邑山西夏县北司州弘农郡弘农河南灵宝北司州河内郡怀县河南武陟[zhì]西南司州河南尹洛阳河南洛阳兖州二郡丘山东郓[yùn]城西北兖州陈留国陈留河南开封市东南兖州东郡濮阳河南濮阳南兖州东平国无盐山东东平东兖州泰山郡奉高山东泰安东兖州山阳郡昌邑山东金乡西北兖州任城郡任城山东济宁市东南兖州济阴郡定陶山东定陶西北兖州济北国治卢县山东定陶西北豫州三汝南安城河南汝南东南豫州颖川郡阳翟河南禹县豫州陈郡陈县河南淮阳豫州沛国沛县江苏沛县豫州梁国睢阳河南商丘南豫州谯郡谯县安徽毫州豫州汝南郡汝南安城河南汝南东南豫州弋阳郡弋阳河南潢川西豫州安丰郡安风安徽霍邱商扬州四淮南寿春安徽寿县魏国部分扬州淮南郡合肥安徽合肥西北扬州庐江郡六安安徽六安北扬州鲁郡鲁县山东幽阜青州五临淄山东淄博市临淄青州济南国东平陵山东章丘西北青州乐安郡高苑山东梁邹东青州齐国临淄山东淄博市临淄青州北海过平寿山东潍坊南青州东莱郡黄县山东黄县东青州城阳郡东武山东诸城徐州六下邳江苏邳县南魏国部分徐州东莞郡不详不详徐州琅玡郡开阳山东临沂徐州东海国郯(Tán)县山东郯城北徐州彭城国彭城江苏徐州市徐州下邳国下邳江苏邳县南徐州广陵郡淮阴江苏淮安西南冀州七安平信都河北冀县冀州魏郡邺河北临漳西南冀州广平郡曲梁河北鸡泽东南冀州阳平郡馆陶河北馆陶冀州平原郡平原山东平原南冀州清河郡清河山东临清北冀州安平郡信都河北冀县冀州河间郡乐成河北献县冀州渤海郡南皮河北南皮北冀州乐陵国厌次山东惠民东北冀州巨鹿郡廮[yǐng]陶河北宁晋西南冀州赵国房子河北高邑西冀州常山郡真定河北石家庄冀州中山郡卢奴河北定县并州八太原晋阳山西太原市西南并州雁门郡不详山西代县西南并州新兴郡九原山西忻[xīn]州并州乐平郡沾县山西昔阳西南并州太原郡晋阳山西太原市西南并州西河郡离石山西吕梁市并州上党郡壶关山西长治北,潞城西幽州九燕国蓟县北京市西南幽州代郡代县河北魏县东北幽州上谷郡居庸河北怀来东幽州范阳郡涿县河北涿州幽州燕国蓟县北京市西南幽州渔阳郡渔阳北京密云西南幽州右北平郡土垠[yín]河北丰润东幽州辽西郡阳乐河北卢龙东幽州昌黎郡昌黎辽宁宁义县幽州辽东郡襄平辽宁辽阳幽州玄菟[ tú ]高句丽辽宁沈阳东幽州乐浪郡朝鲜朝鲜平壤南幽州带方郡带方朝鲜沙里院雍州十京兆长安陕西西安市西北雍州陇西郡襄武甘肃陇西南雍州南安郡不详不详雍州天水郡冀县甘肃天水西北雍州广魏郡临渭甘肃天水东雍州安定郡临泾甘肃泾川北雍州新平郡漆县陕西彬县雍州扶风郡槐里陕西咸阳西南雍州北地郡不详陕西耀县雍州冯翊[yì]郡临晋陕西大荔县雍州京兆郡长安陕西西安市西北凉州十一武威姑臧甘肃武威凉州武威郡姑臧甘肃武威凉州金城郡榆中甘肃兰州凉州西平郡西都青海西宁凉州张掖郡角乐得甘肃张掖凉州酒泉郡禄福甘肃酒泉凉州敦煌郡敦煌甘肃敦煌凉州西海郡居延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西域长史府十二海头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遗址置戊己校尉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屯田驻防;主要国家有:鄯善、于阗、疏勒、龟兹、焉耆[q í]、车师后部六国;乌孙不属于西域长史,定都于赤谷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国伊什提克。
【州郡国县】一,司州,司隶,治所洛阳。
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
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
下辖郡国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
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
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下辖郡国: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
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
下辖: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
下辖郡国: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
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
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
下辖郡国: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
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
下辖郡国:魏郡,治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广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鸡泽东南。
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
平原郡,治所平原,今山东平原南。
清河郡,治所清河,今山东临清北。
乐陵国,治所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
三国时的地名三国古地都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长安(今陕西省西安西北)许昌(今河南省许昌东)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古九州: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重大战役地:赤壁(今湖北省嘉鱼东北)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一带)其他: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江夏(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长板坡(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鄂县(今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道(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樊口(今湖北省鄂城西北)南阳(今湖北省襄阳县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境内)乌林(今湖北省洪湖东北)新城(今湖北省房县)陆口(今湖北省嘉鱼西南)房陵(今湖北省房县)上庸(今湖北省竹山西南)寻阳(今湖北省广济东北)公安(今湖北省公安西北油江口)秭归(今湖北省秭归)章乡(今湖北省当阳东北)麦城(今湖北省当阳东南)夷道(今湖北省宜都西北)猇亭(今湖北省宜都北古老背) 很山(今湖北省长阳西南)涿乡(今湖北省宜昌西)马鞍山(今湖北省宜昌西北) 石门山(今湖北省巴东东北) 新野(今河南省新野)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境内)宛城(今河南省南阳)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北)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北)汝南(今河南省新蔡县北)荥阳(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县北)安众(今河南省邓县东北)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北)汝阳(今河南省上蔡西南)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东)故市(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北) 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乌巢(今河南省延津东南)东郡(今河南省濮阳县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 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安丰(今河南省固始东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西)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县一带)泉陵(今湖南省零陵县境内)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一带)巴陵(今湖南省岳阳一带)桂阳(今湖南省彬县)益阳(今湖南省益阳)巴丘(今湖南省岳阳)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柴桑(今江西省九江西南)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吴郡(今浙江省富春县)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南)邺郡(今河北省临漳西南)巨鹿(今河北省鸡泽县东北)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曲阳(今河北省晋县西)徐无山(今河北省玉田县北)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东)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北海(今山东省境内)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鱼台东北)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苍梧(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一带)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斜谷(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箕谷(今陕西省沔县北)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阳平关(今陕西省沔县西北)郿城(今陕西省周至县西)武功山(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南)武兴(今陕西省略阳)南郑(今陕西省汉口)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散关(今陕西省宝鸡西南)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京口(今江苏省镇江)金城(今甘肃省兰州西南)街亭(今甘肃省庄浪东南)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下邳(今江苏省雎宁县北)曲阿(今江苏省历阳)祁山(今甘肃省礼县东)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安定(今甘肃省镇原县一带)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建威(今甘肃省西和东北)西县(今甘肃省天水西南)武者(今甘肃省成县西北)阳平(今甘肃省文县西北)木门(今甘肃省天水西南)狄道(今甘肃省临洮)钟提(今甘肃省成县)段谷(今甘肃省天水东南)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寿春(今安徽省寿县)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历阳(今安徽省和县)皖城(今安徽省潜山)舒城(今安徽省庐江)夷洲(今台湾省)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江阳(今四川省卢县)葭萌(今四川省昭化县东南) 白水(今四川省昭化县西北) 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县)江州(今四川省江北县)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县)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巫县(今四川省巫山北)江油(今四川省江油东)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县南) 交州(今广东省广州一带) 安邑(今山西省夏县)沓中(今青海省东南境)。
三国时的地名三国古地都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长安(今陕西省西安西北)许昌(今河南省许昌东)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古九州: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重大战役地:赤壁(今湖北省嘉鱼东北)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一带)其他: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江夏(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长板坡(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鄂县(今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道(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樊口(今湖北省鄂城西北)南阳(今湖北省襄阳县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境内)乌林(今湖北省洪湖东北)新城(今湖北省房县)陆口(今湖北省嘉鱼西南)房陵(今湖北省房县)上庸(今湖北省竹山西南)寻阳(今湖北省广济东北)公安(今湖北省公安西北油江口)秭归(今湖北省秭归)章乡(今湖北省当阳东北)麦城(今湖北省当阳东南)夷道(今湖北省宜都西北)猇亭(今湖北省宜都北古老背) 很山(今湖北省长阳西南)涿乡(今湖北省宜昌西)马鞍山(今湖北省宜昌西北) 石门山(今湖北省巴东东北) 新野(今河南省新野)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境内)宛城(今河南省南阳)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北)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北)汝南(今河南省新蔡县北)荥阳(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县北)安众(今河南省邓县东北)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北)汝阳(今河南省上蔡西南)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东)故市(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北) 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乌巢(今河南省延津东南)东郡(今河南省濮阳县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 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安丰(今河南省固始东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西)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县一带)泉陵(今湖南省零陵县境内)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一带)巴陵(今湖南省岳阳一带)桂阳(今湖南省彬县)益阳(今湖南省益阳)巴丘(今湖南省岳阳)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柴桑(今江西省九江西南)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吴郡(今浙江省富春县)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南)邺郡(今河北省临漳西南)巨鹿(今河北省鸡泽县东北)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曲阳(今河北省晋县西)徐无山(今河北省玉田县北)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东)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北海(今山东省境内)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鱼台东北)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苍梧(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一带)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斜谷(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箕谷(今陕西省沔县北)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阳平关(今陕西省沔县西北)郿城(今陕西省周至县西)武功山(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南)武兴(今陕西省略阳)南郑(今陕西省汉口)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散关(今陕西省宝鸡西南)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京口(今江苏省镇江)金城(今甘肃省兰州西南)街亭(今甘肃省庄浪东南)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下邳(今江苏省雎宁县北)曲阿(今江苏省历阳)祁山(今甘肃省礼县东)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安定(今甘肃省镇原县一带)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建威(今甘肃省西和东北)西县(今甘肃省天水西南)武者(今甘肃省成县西北)阳平(今甘肃省文县西北)木门(今甘肃省天水西南)狄道(今甘肃省临洮)钟提(今甘肃省成县)段谷(今甘肃省天水东南)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寿春(今安徽省寿县)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历阳(今安徽省和县)皖城(今安徽省潜山)舒城(今安徽省庐江)夷洲(今台湾省)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江阳(今四川省卢县)葭萌(今四川省昭化县东南) 白水(今四川省昭化县西北) 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县)江州(今四川省江北县)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县)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巫县(今四川省巫山北)江油(今四川省江油东)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县南) 交州(今广东省广州一带) 安邑(今山西省夏县)沓中(今青海省东南境)。
《三国演义》里那些地名都是现在的哪里一、甘肃境内陇西——在甘肃省临洮县南。
街亭——古地名,又叫街泉亭、街城,秦岭西边,现在甘肃省庄浪县东南。
街亭,是马谡与魏将张合阝交战处。
关于街亭,在甘肃地区还有三种说法,一说在庄浪县,一说在天水市街子处,另一说在凤县双石铺。
木门道——在天水地区。
诸葛亮在此处射杀魏将张合阝。
祁山堡——在礼县。
诸葛亮北伐魏国与司马懿对垒于祁山。
祁山堡是诸葛亮驻师处。
堡上有武侯祠,内祀诸葛亮、关羽。
二、河北省内范阳——今北京市。
幽州——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一带。
三、山东省境内琅邪——今山东沂水。
四、山西省境内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
龙门——今山西河津。
河东——今山西永济。
五、陕西境内斜谷——在陕西省眉县西南。
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
沓中——在今陕西。
祁山——在陕西省祁山县东北。
霸上——今长安东。
陈仓——今宝鸡市东。
沔阳——今陕西省勉县旧州铺。
箕谷——今汉中市褒城区北十五里。
五丈原——在陕西省眉县西南。
阳平关——在陕西省勉县老城。
定军山——在陕西勉县西南。
屹立在汉中盆地西缘勉县城南十里的地方。
原名“走马谷”。
武侯墓——在勉县定军山下。
诸葛亮死前留下遗嘱,死后葬在定军山,因以为墓。
墓前有大殿等建筑,祀诸葛亮、关兴、张苞。
马超祠、墓——在勉县。
前为祠,祀马超。
后为墓。
岐山武侯祠——在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魏国时,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后人在此立祠祭祀。
制木牛流马处——在勉县东黄沙埂。
诸葛亮为解决运粮问题,在这里制作木牛流马。
黄忠斩夏侯渊处——在勉县定军山麓。
西城——“空城计”又叫“西城弄险”。
西城,古郡县名。
汉时置西城县,治所在今安康西北,西魏时移至今安康。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年,分汉中郡置西城郡,治所在今安康西北。
《三国演义》中的所谓“西城”,应指古秦州(今甘肃天水)西南百二十里的地方。
《三国志·诸葛亮传》和《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所载的“亮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的西县,即指此地。
三国时的地名及之外的世界三国古地都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长安(今陕西省西安西北)许昌(今河南省许昌东)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古九州: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重大战役地:赤壁(今湖北省嘉鱼东北)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一带)其他: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江夏(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长板坡(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鄂县(今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道(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樊口(今湖北省鄂城西北)南阳(今湖北省襄阳县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境内)乌林(今湖北省洪湖东北)新城(今湖北省房县)陆口(今湖北省嘉鱼西南)房陵(今湖北省房县)上庸(今湖北省竹山西南)寻阳(今湖北省广济东北)公安(今湖北省公安西北油江口)秭归(今湖北省秭归)章乡(今湖北省当阳东北)麦城(今湖北省当阳东南)夷道(今湖北省宜都西北)猇亭(今湖北省宜都北古老背)很山(今湖北省长阳西南)涿乡(今湖北省宜昌西)马鞍山(今湖北省宜昌西北)石门山(今湖北省巴东东北)新野(今河南省新野)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境内)宛城(今河南省南阳)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北)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北)汝南(今河南省新蔡县北)荥阳(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县北)安众(今河南省邓县东北)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北)汝阳(今河南省上蔡西南)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东)故市(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北)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乌巢(今河南省延津东南)东郡(今河南省濮阳县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安丰(今河南省固始东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西)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县一带)泉陵(今湖南省零陵县境内)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一带)巴陵(今湖南省岳阳一带)桂阳(今湖南省彬县)益阳(今湖南省益阳)巴丘(今湖南省岳阳)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柴桑(今江西省九江西南)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吴郡(今浙江省富春县)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南)邺郡(今河北省临漳西南)巨鹿(今河北省鸡泽县东北)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曲阳(今河北省晋县西)徐无山(今河北省玉田县北)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东)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北海(今山东省境内)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鱼台东北)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苍梧(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一带)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斜谷(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箕谷(今陕西省沔县北)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阳平关(今陕西省沔县西北)郿城(今陕西省周至县西)武功山(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南)武兴(今陕西省略阳)南郑(今陕西省汉口)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散关(今陕西省宝鸡西南)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京口(今江苏省镇江)金城(今甘肃省兰州西南)街亭(今甘肃省庄浪东南)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下邳(今江苏省雎宁县北)曲阿(今江苏省历阳)祁山(今甘肃省礼县东)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安定(今甘肃省镇原县一带)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建威(今甘肃省西和东北)西县(今甘肃省天水西南)武者(今甘肃省成县西北)阳平(今甘肃省文县西北)木门(今甘肃省天水西南)狄道(今甘肃省临洮)钟提(今甘肃省成县)段谷(今甘肃省天水东南)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寿春(今安徽省寿县)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历阳(今安徽省和县)皖城(今安徽省潜山)舒城(今安徽省庐江)夷洲(今台湾省)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江阳(今四川省卢县)葭萌(今四川省昭化县东南)白水(今四川省昭化县西北)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县)江州(今四川省江北县)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县)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巫县(今四川省巫山北)江油(今四川省江油东)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县南)交州(今广东省广州一带)安邑(今山西省夏县)沓中(今青海省东南境)三国时代-中国以外的世界东汉前期,中期(约公元50-150年)欧洲:西亚和北非,罗马帝国的极盛期,现在的不列颠岛,法国,西班牙,埃及,叙利亚等等,都是罗马帝国治下的行省.在这一时期,帝国在不列颠行省的北部疆界修建了一条117公里的长城。
三国时期的地名解释古都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长安(今陕西省西安西北)许昌(今河南省许昌东)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古九州: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重大战役地:赤壁(今湖北省嘉鱼东北)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一带)其他: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江夏(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长板坡(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鄂县(今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道(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樊口(今湖北省鄂城西北)南阳(今湖北省襄阳县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境内)乌林(今湖北省洪湖东北)新城(今湖北省房县)新野(今河南省新野)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境内)宛城(今河南省南阳)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北)乌巢(今河南省延津东南)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县一带)泉陵(今湖南省零陵县境内)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一带)巴陵(今湖南省岳阳一带)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柴桑(今江西省九江西南,古城在水底)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南)邺郡(今河北省临漳西南)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北海(今山东省境内)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鱼台东北)苍梧(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一带)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斜谷(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箕谷(今陕西省沔县北)阳平关(今陕西省沔县西北)郿城(今陕西省周至县西)武功山(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南)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京口(今江苏省镇江)金城(今甘肃省兰州西南)街亭(今甘肃省庄浪东南)祁山(今甘肃省礼县东)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安定(今甘肃省镇原县一带)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寿春(今安徽省寿县)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夷洲(今台湾省)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
三国地名今所在
下邳(江苏雎宁西北)天水(甘肃甘谷东南)五丈原(陕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平原(山东平原县西南)东莱(山东黄县南)辽东(辽宁省辽阳市)扬州(魏:安徽寿县吴:江苏南京)冀州(东汉:河北临漳西南魏:河北冀县)豫州(安徽亳县)零陵(湖南零陵)富春(浙江富阳)街亭(甘肃庄浪东南)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岭)博望(河南方城西南)郿嵨(陕西眉县东北渭水北岸)隆中(湖北襄阳县西)涪陵(四川彭水)涿郡(河北涿县)常山(河北元氏县西北)琅琊(山东临沂市东北)牂牁(贵州黄平西南)益州(四川成都)益州郡(云南晋宁东)凉州(甘肃武威)徐州(江苏徐州)桂阳(湖南郴州)桂林(广西象州县西北)洛北(山东长清东南)剑阁(四川剑阁东北)幽州(北京西南)荥阳(河南荥阳东北)南中(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贵两省)荆州(魏:湖北襄阳吴:湖北江陵)建业(南京)建宁郡(云南曲靖)官渡(河南中牟东北)河内郡(河南武涉西南)兖州(山东郓城西北)虎牢关(河南荥阳县西北汜水镇)郁林(广西桂平县西故城)武陵(湖南常德县西)武乡(陕西汉中市东北)青州(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陈仓(陕西宝鸡市东)陈留郡(河南开封市东南)麦城(湖北当阳东南)寿春(安徽寿县)并州(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汝南(河南息县)江油(四川平武东南)江夏(魏:湖北云梦西南吴:湖北鄂城)交州(越南河内市东天德江北岸)会稽(绍兴)华容(湖北潜江县西南)永昌(云南保山东北)永安宫(四川奉节)北海(山东潍坊西南)石头城(南京市清凉山)东郡(河南濮阳西南)巴郡(重庆)巴东郡(奉节东)巴西郡(四川阆中)丹阳郡(南京市)中山郡(河北定县)云南郡(云南祥云东南)子午谷(陕西长安县南秦岭山中)小沛(江苏沛县)义阳郡(湖北枣阳东南)山阳县(河南焦作东南)山阳郡(山东金乡西北)上庸(湖北竹山西南)。
《三国演义》中的古今地名对照(第一辑)●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
●巴西:今四川省阆中市。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
●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
●祁山:在今甘肃礼县东北。
●街亭:在今甘肃庄浪东南。
●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长坂坡: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东北。
●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武乡:诸葛亮封武乡侯,在汉中东北。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
●武昌:原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孙权时改。
●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沓中: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
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后的一段。
●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诸葛亮祭旗处。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
公孙瓒曾领此郡。
●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白马:在今河南滑县,当时在黄河南岸,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米仓道:从汉中沿着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子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青溪:吴在建业城东南开运河,从南京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
●京城:今江苏镇江,209-211年孙权从吴移治此。
东晋开始改叫京口。
●芒砀山:在河南永城东北,分芒山和砀山,演义中张飞一度在此落草。
●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
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赤壁:一般认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说武汉以南的赤矶山。
●白帝城:在奉节白帝山上,是东汉处公孙述建,他自以为是白帝,故命名。
长沙(今湖南省临湘市) 197年,孙坚平定区星的叛乱后,便成为本地的太守,后来改由韩玄担任。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高祖-刘邦在此地建立了西汉的首都。
211年的渭水之战中,马超与曹操在此交锋。
陈留(今河南省陈留镇)此处为交通发达、人材物资集中的要地。
189年,曹操从这里起兵,发布董卓的檄文。
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水运及交通相当发达,深具商业、战略价值之地。
194年,曹操和吕布在这里展开激烈的殊死战。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自光武帝-刘秀由长安迁都至此后,此处便成东汉之首都,繁盛一时.220年曹丕即位,又成了魏国的首都。
桂阳(今湖南省桂阳县)赵范曾任当地太守。
赵范曾企图游说赵云娶其嫂,但反而招惹赵云大怒。
建宁(今云南省曲靖市)蜀国的李恢出身地。
225年,李恢平定雍闿叛乱,229年就任太守,广施善政。
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212年,孙权听从张纮遗言,建都于此以抗魏军。
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渤海郡的中心都市,袁绍的据点。
204年袁谭逃到此地,与曹操间发生争战。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 214年,刘备降服刘璋后,即以次为根据地。
221年刘备即位,这里便成为蜀汉的首都。
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市)蜀汉名将-姜维的出身地。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使妙计让姜维归降。
庐江(今安徽省庐江县)曹操在徐州屠城时,许多百姓逃难至此。
赤壁之战后,百姓们大举迁往江南。
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东吴的水军基地,周瑜便是在这里训练水军。
赤壁之战时孙权屯驻于此,并接获曹操‘会猎江东’的书简。
云南(今云南省昆明市)叛乱不断,诸葛亮南征后才归降蜀国,后来吕凯就任此地太守,实施统治。
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扬州南部的大都市。
王朗曾任太守,后来被孙策镇压。
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被泗水与沂水环绕的徐州要冲。
198年,曹操利用水攻在此最终歼灭吕布。
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道教五斗米道的中心地。
215年,曹操自张鲁手中取得,但在219年,又遭刘备夺去。
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市)刘度曾任当地太守。
三国志古今地名对照表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诸葛亮祭旗处。
九江郡:治寿春。
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
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性质一样,国的行政首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上党郡: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
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山阳郡:山东金乡西北。
广陵郡: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
小沛:即沛县的别称。
义阳郡:湖北枣阳东南。
子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
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人。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
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
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
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阆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
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区名。
魏改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
右扶风:见上条。
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
公孙瓒曾领此郡。
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平原:有时称郡有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
东平国:治无盐,即今山东东平。
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
东莞郡:汉末设,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
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在郯,后迁到彭城。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北海郡:有时称国,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三国时期的郡县数量及名称秦始皇统一中华,设立郡县。
有内史、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五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共40个汉高祖时设立分内史(秦国发祥地)为三部分,汉武帝改名为京兆、冯翊、扶风。
具体数量如下:京兆、冯翊、扶风、桂阳、江夏、豫章、河内、魏郡、东海、楚国、平原、梁国、定襄、泰山、汝南、淮阳、千乘、东莱、燕国、清河、信都、常山、中山、渤海、广汉、涿郡共26个文景帝增加如下:广平、城阳、淄川、济南、胶西、胶东、河间、庐江、六安、东平、济阴、山阳、北海共13个汉武帝大增如下: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耻、九真、日南、珠崖、儋耳、牂柯、越嵩、沈黎、汶山、犍为、益州、武都、零陵、弘农、临淮、西河、朔方、酒泉、陈留、安定、天水、玄菟、乐浪、广陵、敦煌、武威、张掖。
共31个汉昭帝没啥事,只增加了一个:金城共1个西汉总计101郡东汉,由于农民起义,国家萧条,于是光武帝再划分组合,这里,MQ统计就开始乱了。
其中晋书提到减去了八个,我对照删除,可还有三个查不到郡名,如下:高密、真定、广阳。
不过在后汉书中,这都有归属,其中著名的真定是县,属于常山郡,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赵云出生地。
东汉增加的如下:汉明帝永昌汉章帝任城、吴郡汉和帝济北、广阳,改济东为东平东汉合并郡县后,总共98郡,比西汉少三郡,大数目上MQ还能保持正确。
后汉灵桓二帝又增:高阳、高凉、博陵、南安、鄱阳、庐陵。
共6个。
整个东汉郡县数为104个郡具体名称如下:内史、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五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闽中、南海、桂林、象郡、京兆、冯翊、扶风、桂阳、江夏、豫章、河内、魏郡、东海、彭城、平原、梁国、定襄、泰山、汝南、陈、六安、东莱、燕国、清河、安平、常山、中山、渤海、广汉、涿郡、广平、济南、胶西、河间、庐江、东平、济阴、山阳、北海、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耻、九真、日南、珠崖、儋耳、牂柯、越嵩、沈黎、汶山、犍为、益州、武都、零陵、弘农、下邳、西河、朔方、酒泉、陈留、安定、汉阳、玄菟、乐浪、广陵、敦煌、武威、张掖、金城、永昌、任城、吴郡、济北、广阳、高阳、高凉、博陵、南安、鄱阳、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