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外近现代绘画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11.97 MB
- 文档页数:8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一、近现代中国画艺术(一)海上画派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繁荣,在此云集的画家,师承不同,各有专长,但居主流地位的则是“海派”群体。
“海派”画家善于将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绘民间奇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代表人物是“海上三任”(即任熊、任薰、任颐),以任颐为高峰;后期以吴昌硕为巨擘。
任颐、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1、任颐任颐,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
他擅长花鸟画和人物画,与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他的人物画,早年师法陈洪绶,形象夸张,富装饰效果;晚年吸收华喦笔意,更加简逸灵活。
他的花鸟画,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近于陈洪绶;后取法恽派及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
他的代表作品有《蕉荫纳凉图》、《酸寒尉像》、《紫藤翠鸟图》等。
他的绘画风格体现了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结合,雅俗共赏反映了这一时期市民阶级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要求。
2、吴昌硕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他擅长大写意花卉,取材梅、兰、竹、菊、牡丹、松树、荷花、水仙等。
他的作品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
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接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
用色上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浓艳。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中西方绘画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题材内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对中西美术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西方绘画的特点。
中国绘画强调笔墨韵味和意境的表达,注重情感的抒发和精神的追求。
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丰富多样,包括勾勒、皴擦、点染等,通过这些技法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质感和空间感。
同时,中国画强调意境的表达,画家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中,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西方绘画则注重写实和理性的表达,强调对物体的准确描绘和形式的表现。
西方绘画的技法包括透视、明暗、色彩等,通过这些技法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同时,西方绘画强调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关注,画家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看法。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哲学观念。
中国绘画深受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观念。
而西方绘画则深受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强调理性和科学的观念。
总之,中西方绘画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对中西美术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西方绘画的差异,从而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能力。
西方(写实画派之后)近现代著名画派名家艺术品欣赏写实画派创始人,西方是达芬奇,东方是顾恺之。
现代主义画派,西方始于十九世纪,照相机的出现让人们捕捉生活的画面变得容易,因此对绘画的需求越来越少。
同时受战乱的影响,画家开始创作更加个人化,表达更丰富,画面更抽象和简约的作品。
越来越个性美的特色化、形式化,即独特美的符号艺术品。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近现代西方画派名家艺术品!1. 《草地上的午餐》爱德华·马奈 (Edouard Manet) 通过在卢浮宫临摹很多艺术家的画作,来练习自己的绘画技能,以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他是现代艺术的开创者。
这幅著名的油画,描绘了两个穿着整齐的男人和一个裸体的女人,在草体上共进午餐。
画法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精细的笔触和大量的棕褐色调,代之以鲜艳明亮、对比强烈、近乎平涂的色块。
当它出现在巴黎沙龙时受到很大的争议,从而被拒绝展出。
布面油画,1863年,现收藏于巴黎奥赛美术馆。
2. 《划船派对午餐会》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印象派运动中众多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人们对他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关于“舞者”的系列作品。
但这件是雷诺阿完美的描绘19世纪法国生活的经典之作,也是一幅包含了静物画、风景画、肖像画和风俗画等各种技巧的复杂之作。
画中除了他的朋友之外,那个正在玩耍宠物狗的女子,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
1881年,现藏于收藏家菲利普斯3. 《波士顿的雨天》美国印象派艺术家柴尔德·哈萨姆(Childe Hassam)擅长绘画城市和海洋。
画面给人自然清新、轻快甜美之感。
这幅画显示了他用油画创作出水彩效果的高超技能。
早在20世纪初,哈萨姆就以每幅画6000美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直到二三十年代,写实主义、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出现。
1885年,俄亥俄州托莱多艺术博物馆4. 《基督进入布鲁塞尔》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 )是一位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风格的画家,参加了由比利时艺术家、设计师和雕塑家组成的团体。
中西结合的画作赏析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西结合的画作展现了不同文化的融
合和交融。
这些作品结合了中国和西方绘画传统,融合了两种风格和
技巧,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表达。
中西结合的画作在表现方式上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国画和西方绘画
的写实主义。
在构图上,这些画作常常采用中国传统意境的元素,如
山水、花鸟和人物。
与此同时,绘画技法上采用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和
明暗处理,使画面更加立体和真实。
在题材上,中西结合的画作常常表现了文化差异和交流。
画家通
过绘制中国和西方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展现了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
交融。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传达了西方现
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在色彩运用上,中西结合的画作通常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青、红、
黄等颜色,同时也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明亮色彩和鲜艳调调。
这种混合
色彩的运用使得画作更加丰富多变,并充满了活力和张力。
总的来说,中西结合的画作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这些作品从视觉上展示了中西两种绘画传统的结合,同时也传递了文
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价值。
中西结合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融合,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认同的表达。
近现代中国绘画艺术史重要节点引言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涌现出许多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近现代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发展节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近现代中国绘画艺术史的重要节点。
鸦片战争后的艺术变革(1840-1895)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中国绘画艺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许多艺术家开始反思传统绘画的局限性,寻求新的表现手法和题材。
一些画家开始尝试将西方绘画的透视、光影等技法融入到中国绘画中,出现了“海派”、“新安派”等新的艺术流派。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的艺术探索(1911-1949)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绘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许多艺术家积极借鉴西方的艺术理念,推动了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进程。
例如,徐悲鸿提倡现实主义绘画,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陈独秀则倡导新文化运动,主张“白话文”和“白话画”,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艺术发展(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绘画艺术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政府高度重视文艺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发展。
艺术家们纷纷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以绘画为武器,服务于人民。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优秀作品,如李可染的《万紫千红总是春》、齐白石的《和平鸽》等。
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多元化(1978-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绘画艺术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艺术家们开始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艺术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国内艺术市场逐渐成熟,许多年轻艺术家脱颖而出,为中国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范曾的《孔子》、张仃的《长城》、吴冠中的《水乡》等。
结语近现代中国绘画艺术史的重要节点丰富多彩,各个时期的艺术成就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辉煌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