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诊断学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15.96 MB
- 文档页数:80
诊断学第八版目录绪论第一篇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第二节皮肤黏膜出血第三节水肿第四节咳嗽与咳痰第五节咳血第六节胸痛第七节发绀第八节呼吸困难第九节心悸第十节恶心与呕吐第十一节吞咽困难第十二节呕血第十三节便血第十四节腹痛第十五节腹泻第十六节便秘第十七节黄疸第十八节腰背痛第十九节关节痛第二十节血尿第二十一节尿频、尿急与尿痛第二十二节少尿、无尿与多尿第二十三节尿失禁第二十四节排尿困难第二十五节肥胖第二十六节消瘦第二十七节头痛第二十八节眩晕第二十九节晕厥第三十节抽搐与惊厥第三十一节意识障碍第三十二节情感症状第二篇问诊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与医德要求第一节问诊的重要性第二节问诊的医德要求第二章问诊的内容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第一节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第二节重点问诊的方法第三节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第三篇体格检查第一章基本方法第一节视诊第二节触诊第三节叩诊第四节听诊第五节嗅觉第二章一般检查第一节全身状态检查第二节皮肤第三节淋巴结第三章头部检查第一节头发和头皮第二节头颅第三节颜面及其器官第四章颈部检查第五章胸部检查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第二节胸壁、胸廓与乳房第三节肺和胸膜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第五节心脏检查第六节血管检查第七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第六章腹部检查第一节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第二节视诊第三节触诊第四节叩诊第五节听诊第六节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第七章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第一节男性生殖器检查第二节女性生殖器检查第三节肛门与直肠检查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第一节脊柱检查第二节四肢与关节检查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第一节脑神经检查第二节运动功能检查第三节感觉功能检查第四节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第十章全身体格检查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第三节特殊情况的体格检查第四节老年人的体格检查第五节重点体格检查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概论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测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第二节骨髓细胞学检查第三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第一节血管壁检测第二节血小板检测第三节凝血因子检测第四节抗凝系统检测第五节纤溶系统检测第六节血液流变学检测第七节血栓弹力图检测第八节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第一节尿液检查第二节粪便检查第三节痰液检查第四节脑脊液检测第五节浆膜腔积液检测第六节生殖系统体液检测第五章常用肾功能实验室检测第一节肾小球功能检测第二节肾小管功能检测第三节血尿酸检测第四节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检测第五节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第六章肝脏常用实验室检测第一节肝脏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第二节常见肝脏疾病的各种实验诊断项目指标变化特点第三节常见肝脏疾病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学检测第一节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第二节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第三节血清电解质检测第四节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第五节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第六节其他血清酶学检测第七节内分泌激素检测第八节治疗性药物监测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第一节体液免疫检测第二节细胞免疫检测第三节肿瘤标志物检测第四节自身抗体检测第五节感染免疫检测第六节移植免疫检测第七节其他免疫检测第九章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第一节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方法第二节病原体耐药性检测第三节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第四节病毒性肝炎检测第五节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第六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第十章其他检测第一节基因诊断第二节流式细胞术及其临床应用第三节染色体检测第四节床边检测第五篇辅助检查第一章心电图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第三节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第四节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第五节心肌梗死第六节心律失常第七节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第八节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第二章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第一节动态心电图第二节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第三章肺功能检查第一节通气功能检测第二节换气功能检测第三节小气道功能检测第四节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第四章内镜检查第一节基本原理简介第二节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第三节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第四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第六篇病历书写第一章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第二章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第一节住院病历第二节门(急)诊病历第三节表格式住院病历第三章电子病历第七篇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第一章诊断疾病的步骤第一节搜集临床资料第二节分析、综合、评价资料第三节提出初步诊断第四节验证或修正诊断第二章临床思维方法第一节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及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临床思维的基本方法第三节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第四节循证医学在临床思维中的应用第五节临床诊断思维的特点与常见诊断失误的原因第三章临床诊断的内容第一节诊断的内容与格式第二节诊断书写要求附录一:临床常用诊断技术附录二:临床检验参考值。
《诊断学》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1.浅反射:刺激不同部位的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称为浅反射。
临床上常见的反射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等。
⑴角膜反射:嘱被检查者眼向内上注视。
检查者用棉签纤维由角膜外缘向内轻触被检查者角膜,正常时该眼睑迅速闭合,成为角膜直接反射。
反射弧为三叉神经眼支-桥脑-面神经核。
⑵腹壁反射: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屈曲并拢,放松腹部。
用钝针或竹签由外向内轻划腹壁。
反射作用为该侧腹肌收缩,脐孔略向刺激侧偏移。
上中下腹壁反射中枢分为胸椎7-8、8-9、11-12节段。
⑶提睾反射:用钝针或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消失或减弱见于同侧锥体束或生殖股神经损害等。
2.深反射:指以叩击骨膜或肌腱的方式而引起相应骨骼肌收缩的牵张反射,因通过肌梭等深部感受器传入而得名。
深反射检查的记录方式一般为:无反应(-)、迟钝或减弱(+)、正常(++)、亢进(+++)、阵挛(++++)。
⑴肱二头肌反射:检查者以左手托住被检查者放松后屈曲的肘部,并以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以叩诊锤轻叩拇指甲背,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肘关节屈曲。
反射弧中枢在颈髓5-6节段。
⑵肱二头肌反射:被检查者上肢放松、半屈下垂,检查者以左手托于肘窝外,用叩诊锤轻叩鹰嘴上方肱三头肌肌腱。
正常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肘关节伸直。
反射弧中枢在颈髓7-8节段。
⑶桡骨膜反射:检查者轻托被检查者前臂,使其腕关节放松、下垂,轻叩桡骨茎突。
正常反应为前臂旋前、屈肘。
反射弧中枢在颈髓5-8节段。
⑷膝关节:被检查者平卧位,检查者一手托起膝关节,使髋、膝关节屈曲呈135°左右(被检查者坐位时,一侧下肢髋、膝关节90°屈曲,对侧被检查下肢架于其上并自然悬垂),轻叩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肌腱。
正常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下肢伸展。
反射弧中枢在腰髓2-4节段。
⑸跟腱反射:被检查者仰卧位,下肢外旋外展位,髋、膝关节屈曲,检查者一手推压足掌使踝关节过伸,轻叩跟腱。
神经系统检查标题:神经系统检查引言概述:神经系统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部和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一、神经系统检查的方法1.1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姿势、步态等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1.2 神经系统感觉检查:医生通过测试患者的触觉、疼痛、温度感知等来评估神经系统感觉功能。
1.3 神经系统运动检查:医生通过测试患者的肌肉力量、协调性等来评估神经系统运动功能。
二、神经系统检查的意义2.1 早期发现神经系统疾病: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助于早期治疗和干预。
2.2 评估治疗效果: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2.3 指导康复训练: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可以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的指导,帮助患者恢复神经系统功能。
三、神经系统检查的适用人群3.1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已经确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可以评估疾病的程度和发展趋势。
3.2 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3.3 康复患者: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康复患者了解自己的康复情况,指导康复训练的进行。
四、神经系统检查的注意事项4.1 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应选择有经验、设备齐全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4.2 遵医嘱配合检查: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积极配合检查过程。
4.3 注意检查后的复查和随访:检查后应定期复查和随访,及时了解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五、神经系统检查的发展趋势5.1 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应用: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系统检查将更加准确和便捷。
5.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神经系统检查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