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流电机控制技术基础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48
本文对目前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流行的矢量控制(VC)和直接转矩控制(DTC)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对两者转矩响应,稳态特性,及无速度传感器控制进行了比较与探讨.自1971年德国西门子公司F.Blaschke发明了基于交流电机坐标交换的交流电机矢量控制(以下简称VC)原理以来,交流电机矢量控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经过30年的产品开发和工程实践,矢量控制原理日趋完善,大大小小的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大多采用矢量控制,使交流电机调速达到并超过传统的直流电机调速性能。
1985年德国鲁尔大学M.Depenbrock教授提出了不同于坐标变换矢量控制的另外一种交流电机调速控制原理—直接转矩控制(直接转矩控制(DTC)是一种革命性的电机控制方法,无需使用脉冲编码器从电机轴端反馈的信息,就能精确控制电机转速和转矩。
在DTC中,定子磁通量及转矩为主要的控制变量.电机状态的计算在先进的电机软件模型中通过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每秒更新40,000次(即,每25微秒更新一次).由于对电机状态进行持续更新并进行实际值与给定值之间的比较,逆变器的每次开关都是单独确定的。
)DTC原理具有不同于VC的鲜明特点:·不需要旋转坐标变换,有静止坐标系上控制转矩和磁链(磁通是就磁路来说的。
在磁路上做一个假想面,所有磁力线均穿过这个面一次,磁力线总数即穿过这个面的磁通.磁链是就回路来说的.导线构成的闭合回路是一个面,磁力线穿过这个面的总数即磁链。
对单圈导线构成的回路,磁通和磁链相等,但对多圈(绕组)来说,磁力线可能穿过导线面多次。
)·采用砰—砰控制(在工程领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综合控制形式是所谓的砰—砰控制。
在这类控制形式中,根据系统的运动状况,最优控制*的各个控制变量在整个过程中分段地取为容许控制范围的正最大值或负最大值。
砰—砰控制的原理是把最优控制问题归结为:将状态空间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对应于控制变量取正最大值,另一个区域对应于控制变量取负最大值。
第一章机电设备的发展与分类第一节机电设备的发展机电设备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行业。
机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工业生产的水平和能力。
所以,采用先进的机电设备,管好、用好机电设备,对提高企业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机电设备的发展过程机电设备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传统的机电设备是以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应用为主的设备。
例如,普通机床,其运动的传递、运动速度的变换主要是由机械机构来实现的,而运动的控制则是由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电器构成的电气系统来实现的,这里的“机”、“电”分别构成各自独立的系统,两者的“融合性”很差,这是传统机电设备的共同特点.虽然,传统的机电设备也能实现自动化,但是自动化程度低,功能有限,耗材多,能耗大,设备的工作效率低,性能水平不高。
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性能,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以改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结果出现了许多性能优良的机电产品或设备。
到了20 世纪70、80 年代,微电子技术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各种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不断涌现,导致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广泛使用。
这时人们自觉、主动地利用微电子技术的成果,开发新的机电产品或设备,使得机电产品或设备的发展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机电产品或设备不再是简单的“机”和“电”相加,而是成为集机械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为一体的全新技术产品。
到了20 世纪90 年代,这种机电一体化技术迅猛发展,时至今日,机电一体化产品或设备已经透渗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现代机电设备的特点现代机电设备,如电动缝纫机、电子调速器、自动取款机、自动售票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分检机、自动导航装置、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都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的设备。
与传统机电设备相比,现代机电设备具有以下特点:1、体积小,重量轻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原有的机械结构大大简化,如电动缝纫机的针脚花样主要是由一块单片集成电路来控制的,而老式缝纫机的针脚花样是由350 个零件构成的机械装置控制的.机械结构的简化,使设备的结构减小,重量减轻,用材减少。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是电力驱动的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够满足现代电机多种要求。
由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被自动化,越来越依赖电机的控制,电机的控制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现代电机控制技术的基础:
1. 马达控制原理:马达控制通过电源和传动系统来控制电机,由于电源传输的能量可以控制电机驱动的机械元件,所以可以控制机械设备的运动状态。
2. 机器控制内容:机器控制是采用数字化电机控制系统来控制机械设备的运动状态。
它是将电机的控制信号与机器设备的动作联系起来,使机械设备可以根据电源传输的能量实现控制。
3. 电力控制:电力控制是指在指定的电流或功率中对电机进行控制,以实现特定的动作。
它通常是指根据电机控制信号调整电机输出参数,实现电机控制的能力。
4. 电源信号控制:电源信号控制是指用电源传输的信号来控制电机的运动状态,可以实现电机的高精度控制。
综上所述,现代电机控制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它深刻地改变了机械设备的结构,并有效地提升了机械设备的性能,为各种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不断创新,交流伺服系统作为现代主力驱动设备,在机器人、数控机床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化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电机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和多样。
本文以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为题,简单介绍几种电机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交流伺服电机;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0 前言交流伺服电机定子的构造基本上与电容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相似.其定子上装有两个位置互差90°的绕组,一个是励磁绕组Rf,它始终接在交流电压Uf 上;另一个是控制绕组L,联接控制信号电压Uc。
所以交流伺服电动机又称两个伺服电动机[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集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和交流可变速驱动技术的发展,永磁交流伺服驱动技术有了突出的发展,各国著名电气厂商相继推出各自的交流伺服电动机和伺服驱动器系列产品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交流伺服系统已成为当代高性能伺服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使原来的直流伺服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已经商品化了的交流伺服系统是采用全数字控制的正弦波电动机伺服驱动。
交流伺服驱动装置在传动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
1 交流伺服系统的现状与发展方向1.1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现状伺服控制系统虽然应用已久,大量应用于结构简单的直流电机,在结构复杂的交流电机应用中还无法达到人们理想的效果,使得应用受到限制。
由于直流电机控制简单,长期应用于各种领域。
直到年,德国西门子工程师提出了矢量控制方法,将交流电机解耦后再控制,使交流电机能够和直流电机的控制性能有极高的相似之处,解决了长期阻碍交流电机发展的控制问题。
交流电机冰开始广泛在伺服控制领域应用起来,未来必将取代直流电机,在伺服控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
由于各项相关技术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应用不断深入,验证了交流伺服系统的稳定性。
发达国家的电器公司在伺服控制领域,直流电机已经由交流电机完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