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将进酒,杯莫停莫听穿林打叶声B.秦人开关延敌天下英雄谁敌手C.沉舟侧畔千帆过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D.总把新桃换旧符把酒问青天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代温庭筠、晏殊、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恨家仇,词风凄恻哀婉,《醉花阴》《声声慢》都创作于这一时期。
4.下面各对联不是写李清照的一项是()A.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B.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C.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D.八百里河山空入梦,流水凝愁,怎奈此身囚狱室三十年故国最伤心,酿词寄恨,忍听千古断肠声5.下列李清照的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下面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落枕热忱耽误沉着B.梧桐恫吓胴体侗族C.兼并搛菜缣素蒹葭D.桑葚戡乱镶嵌堪称二、语言表达7.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李清照词两首》达标测试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校.注(xiào)乍.起(zhà)着.凉(zháo)宫阙.(què)B.薄.暮(bó)寰.宇(huán)蕴.含(yùn)债券.(juàn)C.枕.着(zhěn)憔悴.(cuì)逮.捕(dǎi)诠.释(quán)D.戚.戚(qī)摘.要(zhāi)反诘.(jié)折.服(zhé)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B.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D.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B.雁过也,正伤心..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薄雾浓云愁永昼..(极度的欢乐)④..(漫长的白天)②有暗香盈.袖(充满)③莫道不销魂凄凄惨惨戚戚..得黑(怎么、怎样)..(悲愁、哀伤的样子)⑤憔悴损.(损害)⑥独自怎生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②⑥5.下列词句不存在语序倒置现象的一句是()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6.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7.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习题练习五(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漫长。
B.东篱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
C.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
2.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东篱把酒黄昏后C.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3.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下列词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下面对宋代词人的姓名、词牌、词中句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秦少游——《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C.李清照——《声声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6.从词的风格特点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D.杨柳岸晓风残月。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乐府”等。
B.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C.苏轼的词一洗绮丽柔靡之风,高远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
他拓宽了词的题材,“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7李清照词两首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暗示了词人的孤单寂寞。
B.“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有很浓的感情色彩,表明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突出了伤感的情绪。
C.“凉初透”的“凉”字,一语双关,不但写出重阳节时候天气的萧瑟,更含蓄地反映出词人心境的凄冷。
D.“东篱把酒”是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了愁绪,“销魂”是愁的表现,“瘦”字是愁的深化。
项,“表明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理解错误,应为“表明词人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2.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
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
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菊花”形象的特点,从词人与菊花的相似点角度思考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四字,以议论开篇,准确地写出了词人处境的孤寂、心情的空虚以及无可排遣、无可寄托的精神状态。
B.“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一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笼罩,备感忧伤。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梧桐.(tónɡ)纱厨.(chú)卓.尔不群(zhuó) 茅塞.顿开(sè)B.当.真(dànɡ) 埋.怨(mái)吹毛求疵.(cī) 处.心积虑(chǔ)C.憔.悴(qiáo) 窥.视(kuī)暗香盈袖.(xiù) 乍.暖还寒(zà)D.堆.积(duī) 寻觅.(mì)情不自禁.(jìn) 伺.机反扑(sì)【解析】B项,“埋”应读mán;C项,“乍”应读zhà;D项,“禁”应读jīn。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莫.道不销魂莫听穿林打叶声B.怎敌.他、晚来风急势均力敌.C.雁过.也,正伤心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梧桐更兼.细雨二者不可得兼.【解析】A项,都为否定副词,不,不要。
B项,动词,抵挡;动词,同等,相当。
C项,动词,飞过,经过;名词,错误,过失。
D项,动词,加上;动词,同时具备。
【答案】 A3.下列词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解析】B项,应为“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是一个词,即“怎么、怎样”之意。
【答案】 B4.填空。
(1)《醉花阴》中形象地抒发相思之情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花阴》中化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醉花阴》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解读李清照1.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苦吟着“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
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起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2.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圣洁。
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
你不会孤独。
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
张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神圣。
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繁城。
3.我徜徉在衰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通过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
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
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吟。
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
唉!我能拂去枝干上的落叶,拂不去你心中荡涤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朔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点绛唇李清照蹴①罢秋千,起来慵整②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③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①蹴(cù):踏。
②慵整:慵懒地整理。
③袜刬(wàchǎn):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赏析】此词为李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写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扬,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借“嗅青梅”这一细节做掩饰,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形象、鲜活地刻画了出来。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词语积累易错识记:①乍暖还寒: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
易用错对象。
②明日黄花: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易望文生义。
二、词语运用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误。
1.他近日情绪时高时低,就像这早春二月的天气春寒料峭....。
(×春寒料峭:形容春天寒冷的天气。
应用“乍暖还寒”)2.有消息称,这家公司将会砍掉部分单反相机产品线,取而代之的很有可能就是无反相机产品,单反相机或成明日黄花....!(√明日黄花:此处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三、语基训练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薄.(báo)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改正:答案:薄.(bó)消—销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家庭的女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醉花阴》导学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雨疏.风骤.( )()愁永昼.( ) 瑞.脑()2.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李清照(1084-1155),宋代派女词人。
号。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体。
李清照的词以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词风。
后期内容多写,词风。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永昼瑞脑销金兽暗香销魂二、鉴赏《醉花阴》4.本词中,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5.词人为何而愁?6.概括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
7.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内容及手法。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9.指出“人比黄花瘦”的“瘦”字的含义。
《声声慢》导学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戚戚()乍暖()堪摘()更兼()憔悴()2.解释加点词戚戚:憔悴损:堪摘:怎生:次第:了得:二、鉴赏《声声慢》3.这首词中的“愁”和《醉花阴》中的“愁”相比,含义一样不一样?为什么?4.这首词中的时节和《醉花阴》中的时节是否一样?为什么?5.这首词主要的抒情方式和《醉花阴》相比,是否一样?为什么?6.名句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7.“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试描绘诗句展示的凄惨情景。
并指出此句手法之高妙。
9.“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试分析此结句之妙。
参考答案《醉花阴》1.shūzhòu zhòu ruì2. 婉约、易安居士、易安、南渡、闺情(离愁)、清丽明快、怀旧悼亡、凄凉低沉3.(1)漫长的白天。
(2)瑞脑,一种香料;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3)不显露的,清淡的。
语文·必修4( 人教版)7 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词二首浣溪沙淡荡①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②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③。
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淡荡:形容春光疏淡骀荡。
②沉水:沉香。
③花钿:一种花形首饰。
④斗草:古代民间一种斗草的游戏。
⑤生绵:谓柳杨花飘絮。
念奴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①成,扶头酒②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①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②扶头酒:易醉的酒。
③初引:初长。
《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鉴赏:《浣溪沙》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念奴娇》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
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
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
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
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玉枕.(zh ě n)凝噎.(y ì)梧桐.(t óng) 帘卷.西风(ju ǎn) B.寻觅.(mì ) 盈袖.(xi ù) 萧.条(xi āo) 茅塞.顿开(s è) C.憔.悴(qi áo) 堪.摘(k ān) 戚.戚(q ī) 处.心积虑(ch ù) D.怆.然(qi ànɡ) 暮.霭( ǎi) 锦.书(j ǐn) 乍暖还.寒(hu án)解析:A 项,噎yē;C项,处chǔ;D 项,怆chuànɡ。
《李清照词两首》同步检测【基础检测】1.文学常识填空。
前人评论宋词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宋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_____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_______》。
2.依据对内容的理解补写出名句。
(1)《声声慢·寻查找觅》开头用_____________写诗人内心空虚,如有所失;__________,写境况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_______________,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2)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用叠词表达了她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接着写她想保养好身体,振作一下精神,偏偏遇上“____________”的天气;想喝酒解愁,却“____________”。
在百无聊赖之中,她抬头望见“_________”,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再看看院子里____________。
挨到黄昏时分,“____________”。
最终用“______________”收束全篇,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得这“愁”的深重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查找觅》4.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完成下面各题。
(1)“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中哪个词用的好?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在词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女子,她集“豪情、才情、红颜薄命”于一身,说她豪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说她才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说她红颜薄命——她充满悲情的人生道路,让你我伤怀。
她就是那个能把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孤灯都点石成金的李清照。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词,感受词中蕴涵的情感,体会她悲情的人生吧。
1.走近作者《醉花阴》一文写于李清照、赵明诚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李清照不忍相别,无限离愁。
白天焚香闷坐,黄昏后把酒对菊,独自一人,更添惆怅。
因为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写出佳节怀人之思!《声声慢》是作者后期的作品。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
3.文化常识重阳:又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例如:佳节又重阳..。
1.字音识记东篱.()暗香盈.袖()戚.() 乍.暖还寒() 堆.积() 梧桐.() 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经典名句(1)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2)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第七课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báo)雾重.(chónɡ)阳暗香盈.(yínɡ)袖B.东篱.(lí) 戚戚.(qī) 乍.(zhà)暖还寒C.将.(jiǎnɡ)息相.(xiānɡ)识三杯两盏.(zhǎn)D.憔悴.(cuì) 堪摘.(zhāi) 玉枕.(zhèn)纱厨【答案】B(A.薄:bó;C.将:jiānɡ;D.枕:zhě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B.何润东出道十年了,似乎一直不瘟不火....,直到去年,他主演的《新三国》《泡沫之夏》等电视剧收视率喜人,他的人气也随之飙升。
C.在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大环境下,会有更多的或好或坏的事情出现,泥沙俱下....,政府应该维护公信力底线,维护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D.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查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一时间,“蒙牛致癌”事件被炒得沸反盈天....。
【答案】C(A.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B.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
D.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访问量过大的原因,不少旅客在12306网购车票时,频频遭遇“系统忙”而无法访问。
相比之下,电话订票比网购车票要顺利得多。
B.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明确地认识到,交通是否便利,通讯是否畅通,对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C.他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一件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D.最近几年,该省科学技术协会走协商、协调、协作之路,团结、动员、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该省人民的科学素养。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梧桐.(tóng)纱厨.(chú)卓.(zhuó)尔不群茅塞.(sè)顿开B.当.(dànɡ)真埋.(mái)怨吹毛求疵.(cī) 处.(chǔ)心积虑C.憔.悴(qiáo) 窥.(kuī)视暗香盈袖.(xiù) 乍.暖还寒(zà)D.堆.积(duī) 寻觅.(mì)情不自禁.(jìn) 伺.(sì)机反扑【解析】B项中“埋”应读mán; C项中,“乍”应读zhà;D项中“禁”应读jīn。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赋予次第弱不经风出其不意B.销魂焚烧带罪立功毕恭毕敬C.凄惨诡秘甘拜下风亘古至今D.漫谈佳奖兴高采烈汗流浃背【解析】A项“经”应为“禁”; B项“带”应为“戴”; D项“佳”应为“嘉”。
【答案】 C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C.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忽然)D.憔悴损.(相当于“煞”)最难将息.(调养,保养)【解析】“销”是“焚烧”的意思。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让我们徜徉其中,含英咀华....,尽情感受遥远的馨香。
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有所改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
D.一个个庞大的体育馆里几乎只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志愿者和智障人士家属的身影,看台上大多冷.冷清清...,观众寥寥无几。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消瘦.(shòu)亲戚.(qi)憔.悴(qiáo) 暗香盈.袖(yínɡ)B.充盈.(yíng) 将.息(jiāng)脑髓.(suǐ) 乍暖还.寒(hái)C.颈.椎(jìng) 笨拙.(zhuō)不堪.(ān) 翘.首以待(qiáo)D.档.次(dàng) 东篱.(lí)内疚.(jiù) 人才济.济(jì)解析:B项,“还”应读huán;C项,“颈”应读jǐng;D项,“济”应读jǐ。
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B.莫道不销魂..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解析:D项,文中指光景,状况。
今义指次序。
答案:D3.诵读下面的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解析:B项,应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答案:B4.名句默写。
(6分,任选6句,每句1分)(1)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醉花阴》)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2),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李清照《声声慢》),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答案:(1)瑞脑销金兽玉枕纱厨(2)东篱把酒黄昏后帘卷西风(3)乍暖还寒时候却是旧时相识(4)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二、阅读鉴赏(30分)(一)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5~6题。
7 *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作业基础奇实呈一、课外阅读(一)(2018 •吉林实验中学高二期中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霍。
点滴霖霍。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B. 词的上片描述了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
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 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D. 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起来,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解析:A “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的芭蕉,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2. 有人评论: 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 看似平淡, 实极深刻。
试结合李清照生平做简要分析。
解析: 此题要求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来简要分析, 首先抓住关键词“北人”, “北人”, 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 “沦落之人”。
李清照此时已是漂泊沦落之人, “北人”正切合此时的身份和心境。
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零处境, 抒发了深沉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答案:从字面上看, “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 ,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 ,因此, 这种“不惯” 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 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导致的不惯。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①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7*李清照词两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A.薄.暮/薄.雾浓云重.阳/接踵.而至缜.密/玉枕.纱厨B.晶莹./暗香盈.袖妆奁./帘.卷西风悲戚./凄.凄惨惨C.还.是/乍暖还.寒相识./博闻强识.堆积./疾.风劲草D.将.来/最难将.息憔.悴/渔翁樵.夫床笫./次第.花开项,bó/báo,chóng/zhǒng,zhěn。
B项,yíng,lián,qī。
C项,hái/huán,shí/zhì,jī/jí。
D项,jiāng,qiáo,zǐ/dì。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漫长。
B.东篱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
C.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
项,“堪”是“能,可以”的意思。
3.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B.小院闲窗春已深C.江梅已过柳生绵D.归鸿声断残云碧“寒食天”和词中景物描写可知是写清明前后的风光和作者少妇时期的悠闲情景的,所选意象要符合这个意境与情感。
A项,“病起萧萧”不符合这个情景,B、D两项与节气不相符合。
也可通过韵脚判断。
4.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李清照B.①范仲淹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李清照C.①苏轼②辛弃疾③岳飞④李煜D.①苏轼②柳永③辛弃疾④李煜“忧乐关乎天下”化自《岳阳楼记》中的名句;②“继东坡”“冀南宋”写的是辛弃疾;③“铁板铜琶”“珠崖儋耳”写的是苏轼;④上句写李清照的故居,下句指她的诗词风格,其中点明了她的作品集名《漱玉词》及《金石录》。
7 李清照词两首本课话题——刚与柔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漂泊之苦,构成了她凄苦的人生。
她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本应相夫教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舴艋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腹愁苦。
她的词一如她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她的词才耐得住人们千百年地读下去。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董明珠走过的路不长草”,这是坊间形容格力首席执行官董明珠强势作风的一句评价。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
她在管理格力公司时,就采用刚柔相济的手段。
一方面用“刚”性的原则来管理人,管理企业;另一方面,用“柔”性的情怀来关心员工,关注社会。
在她看来,“刚”只是手腕,“柔”是情怀,刚柔相济才能兼济天下。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
——老子2.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诸葛亮3.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惟刚斯不惧,惟刚始有为。
——罗学瓒4.柔软的雨水可以滴穿坚硬的大理石。
——黎里[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玉枕.( ) 戚戚.( ) 憔悴..( )( )乍.暖还寒( ) 堆.积( ) 梧桐..( )( )【答案zhěn qīqiáo cuìzhàduīwútónɡ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将⎩⎪⎨⎪⎧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自⎩⎪⎨⎪⎧ 独自.怎生得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却⎩⎪⎨⎪⎧ 却.是旧时相识相如因持璧却.立(4)过⎩⎪⎨⎪⎧ 雁过.也,正伤心愿枉车骑过.之是谁之过.与裘马过.世家焉【答案 (1)动词,保养 动词,带领 名词,将领,带兵的人 (2)代词,自己 介词,从 (3)副词,表转折 动词,退 (4)动词,经过 动词,拜访 名词,错误 动词,超过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乱世中的美神之杰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枕.(zhěn)凝噎.(yì)
输赢.(yínɡ) 帘卷.西风(juǎn)
B.寻觅.(mì) 盈袖.(xiù)
萧.条(xiāo) 销.金兽(xiāo)
C.把盏.(zhǎn) 憔.悴(jiāo)
堪.摘(kān) 戚.戚(qī)
D.怆.然(qiánɡ) 暮霭.(ǎi)
锦.书(jǐn) 乍暖还.寒(huán)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C.有暗香
..盈袖(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忽然)
D.这次第
..(光景,状况)
最难将息
..(调养,保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莫.道不销魂莫.听穿林打叶声
B.怎敌.他、晚来风急势均力敌.
C.雁过.也,正伤心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梧桐更兼.细雨二者不可得兼.
4.下列词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下列对《醉花阴》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B.上片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
“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作者的思念之深。
“凉”字主要是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片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D.全词用词含蓄,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多情妇女的形象。
6.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是说秋天的气候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安宁。
B.“独自怎生得黑”写作者失去丈夫后晚景孤寂之苦,说时光真正难熬。
C.上片中“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更增加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
7.下列各句中“雨”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8.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
(3)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1题。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结合全词看,对“三杯两盏淡酒”一句中的“淡”字应如何理解?
答:
1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渲染了怎样的环境?这对作者抒发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11.这首词在语言上使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
答:
三、一法一练——意象传情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两句,词人选择不求浓艳、自甘素淡的菊花作比,用枯萎憔悴的菊花形象衬托思妇愁肠欲断的情感,创造出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词人的婀娜之姿、高洁之操、刚健之质,皆含在憔悴的菊花之中,景语即情语,情致与景致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李清照言愁往往不是直接说出,而是通过意象使愁变得具体可感而又意蕴无穷、耐人寻味。
“黄花”是易安词中的经典意象,如“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等。
“梧桐”是易安词中又一常用意象。
如“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
词中常用的意象还有很多,如归雁、风雨、高楼、重帘、芭蕉、小舟、月、梅等等,在不同的语境中,融入作者复杂细腻的情感,极大地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答:
答案
1.B 2.A 3.A 4.B 5.B 6.A 7.D
8.(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3)怎敌他晚来风急
9.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
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境况是何等凄凉,心境是何等凄苦。
1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渲染了一个满目凄凉、满耳苦雨声的凄苦的环境。
这样的环境恰好和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融为一体,对作者抒发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作用。
11.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等叠词,创意奇巧,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12.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
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名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