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汇总一、《三国演义》1.《三国演义》的作者:明代小说家罗贯中2.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3.《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三绝”的是:“奸绝”(曹操)、“智绝” (诸葛亮) “义绝”(关羽)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5.关于关羽的故事分别有:千里走单验、华容道义释曹操、温酒斩华雄、水淹七军、败走麦城、刮骨疗伤等6.《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是:诸葛亮7.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让、挥沮斩马谩等8.“桃园三结义”中的三人分别是:刘备、关羽、张飞9.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有: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身在曹营心在汉等。
10.《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指的是:魏、蜀、吴11.魏、蜀、吴的开国皇帝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12.关于曹操的故事:青梅煮酒论英雄,割发代首等13.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源于:赤壁之战中周瑜制计火攻曹操的故事1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15.诸葛亮:足智多谋,谦虚谨慎,尽职尽责16.刘备:宽厚仁爱,求贤若渴17.曹操:善于随机应变,多疑谨慎,为“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二、《水浒传》18.《水许传》作者:元末明初的施耐庵19.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许传》20.《水浒传》中有108将, 天罡星共36人, 地煞星共72人。
21.打虎英雄:武松。
他还有许多事迹如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22.“豹子头”: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后被高俅设计陷害,因持兵刃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23.“花和尚”:鲁智深,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24.“小李广”:花荣25.“及时雨”:宋江26.“青面兽”:杨志27.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好汉聚齐,到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有3位,他们是王伦、晁盖、宋江。
28.与林冲有关的四个故事情节: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29.《水浒传》中精彩故事与人物:30.大闹五台山:鲁智深31.误入白虎堂:林冲32.风雪山神庙:林冲33.倒拔垂杨柳:鲁智34.深怒杀阎婆惜:宋江35.大闹清风寨:花荣36.探穴救柴进:李逵37.斗浪里白条:张顺38.浔阳楼题反诗:宋江39.醉打蒋门神:武松40.《水浒传》人物形象41.宋江:仗义疏财、豪爽、讲义气42.吴用:知人善用,沉着冷静,足智多谋43.李逵:鲁莽,孝顺,勇猛三、《西游记》44.《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45.《西游记》体裁:长篇神魔小说46.《西游记》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47.《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故事情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猪八戒大战流沙河等。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 三国时期的背景- 东汉末年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天下大乱。
- 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末年社会动荡的开始。
-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2. 重要的战役和战略-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 美人计:诸葛亮在博望坡上放风筝,利用风向预测曹操的进军方向。
- 诸葛亮火烧新野:通过火烧新野,消除了对手的后顾之忧。
- 长坂坡单骑救主:赵云以一当十,成功救出刘备。
- 五丈原会战:刘备病重,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了诸葛亮,为蜀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3.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刘备:汉室宗亲,人称刘皇叔,仁德之君,建立了蜀汉政权。
- 关羽:刘备的义兄,武艺高强,被誉为武圣。
- 张飞:刘备的义弟,勇猛无比,擅长单挑。
- 赵云:身世神秘,威武之师,常常为刘备出生入死。
- 曹操:权谋高手,一度统一北方,为魏国奠定基础。
- 孙权:东吴的创立者,睿智果断,成为魏、蜀一方的重要对手。
4. 著名的典故和故事情节-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
-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 千里走单骑:赵云救援刘备的壮举。
- 七星坛造船:孙权帮助刘备造船,用以击败曹操的计策。
- 十面埋伏:诸葛亮在定军山设下十面埋伏,成功击败了曹军。
5. 主题和价值观- 忠诚与仁义:三国演义中许多英雄都以忠诚、仁义和大义为依归。
- 计谋与智慧:各方人物都运用了多种计谋、智慧来战胜对手。
- 英雄主义与牺牲:英雄们常常抱着不怕牺牲、为国家和家族着想的精神。
6. 影响与传承-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经久不衰,被广大读者喜爱。
- 三国演义的题材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1. 三国时期的背景
-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黄巾起义爆发
- 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局势形成
2.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
- 作者罗贯中
- 描写了战争与英雄的故事
- 塑造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
3. 主要人物
- 曹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刘备:仁义之君,诸葛亮的主公
- 孙权:以江东为基地,崛起于东吴
4. 重要场景和事件
- 美髯公案:刘备得诸葛亮为谋臣的故事
- 苦肉计:蜀军对付曹军的计策
-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成功击败曹操
5. 主要思想和价值观
- 忠诚: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忠诚和信义
- 智谋:人物之间斗智斗勇的策略和计谋
- 英雄:三国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
6. 《三国演义》的影响
- 深入人心的故事和角色形象
- 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是关于《三国演义》的考点知识汇总。
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三国演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梳理】《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一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 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人物形象刘备: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
关羽: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张飞: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的计谋,但又鲁莽。
曹操: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修养高。
赵云: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吕布: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周瑜: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二,举贤妒能。
孙权: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
推荐《三国演义》的理由: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价值和魅力在很多方面得以体现。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1. 作者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是明代文学家,他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刻画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和人物形象。
2. 故事背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之间的争斗和统治。
故事中涉及众多将领、智勇双全的谋士和英雄人物。
3. 登场人物- 曹操:东汉末年的权臣,建立魏国,并采取多种手段争夺天下。
- 刘备:蜀汉的创立者,崇尚仁义,与曹操长期对抗。
- 孙权:吴国的创建者,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和联合他人,与曹操和刘备抗衡。
4. 剧情概要故事以黄巾起义为起点,以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加入刘备,以及刘备与曹操、孙权的争斗为主线。
其中涉及到许多战役和政治斗争,描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略和谋略。
5. 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中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异。
如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雄才大略、权谋高超的政治家;刘备被描绘成仁义和人情味十足的君子;诸葛亮则是智慧超群、能屈能伸的谋士。
6. 文学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辞藻华丽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和军事厮杀。
7. 影响与流传《三国演义》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不仅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也衍生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如戏曲、电影、电视剧等。
该作品的故事和人物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三国演义》的重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广泛研究和考察。
以下是一些常考的知识点:
1.小说的作者
-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2.小说的背景
- 《三国演义》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大约在公元184年至280年之间。
3.主要人物
-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重要角色,其中包括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和曹操等。
4.故事情节
- 《三国演义》以战争、政治和人物关系为主线,描绘了三国
时期的历史故事。
其中包括了红、蓝、绿三方之间的战斗和欺骗。
5.主题与价值观
- 《三国演义》的主题之一是权力之争和智谋。
它展示了不同势力之间的斗争以及智者的智慧。
这本书也探讨了忠诚、勇敢和友谊等价值观。
6.影响与价值
- 《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让人们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还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政治、社会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是《三国演义》常考的知识点。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英雄豪杰们的军事斗争、权谋和智勇为主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下面将从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介绍《三国演义》的知识点。
一、主要人物1. 刘备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他是汉末分裂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刘备心怀仁义,广收贤才,率领自己的部队奋力抵抗曹操的统一战争,最终成为蜀国的创立者。
2.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义兄,也是蜀国的重要将领。
关羽勇猛有力,武艺高强,对刘备忠诚无比,被尊称为“关云长”。
3. 张飞张飞是刘备和关羽的义弟,同样是蜀国的重要将领。
他性格粗暴,武力过人,善战勇敢,给敌人带来巨大的压力。
4. 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反派角色,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和政治家。
曹操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统一天下,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令人钦佩。
5.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和最高统治者,他是曹操的主要对手之一。
孙权善于利用智谋,在三国纷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极其丰富,涵盖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个人英雄事迹。
以下是其中几个经典的故事情节。
1.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同时受到吕布的威胁,他们联合起来进行抵抗,最终成功击败吕布。
这一段故事展现了三人的团结和勇气。
2.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但因为周瑜和刘备联合策划,最终在赤壁之战中惨败。
这场战役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3. 十面埋伏曹操在长坂坡布下了十面埋伏,企图围歼刘备。
然而,关羽智勇双全,逃出了曹军的重围,并最终与刘备成功汇合。
这一段故事展示了关羽的智谋和勇气。
4. 三顾茅庐刘备在卧龙岗遇到孔明,并经历了三次请求才成功招揽到他。
孔明智谋过人,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对蜀国的建立起了关键作用。
三、文化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具有丰富故事情节和鲜明人物形象的小说,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复习内容之一、其中融合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考察了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理解。
下面是《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正处于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和曹操与袁绍争夺天下的时期。
这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有重要的作用。
2.三国鼎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主要以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物为中心展开。
曹操割据中原,刘备建立蜀汉,孙权建立吴国,三者并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3.重要人物的形象认识:主要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周瑜、黄盖等。
学生要对这些人物的背景、性格、才能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4.《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故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战争场面,如赤壁之战、虎牢关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
学生要对各种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5.诸葛亮的贡献: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也是《三国演义》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他聪明智慧,善于谋略,为刘备出谋划策,有很多经典的谋略被广为传颂,如空城计、借东风、木牛流马等。
学生要理解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为蜀汉做出的巨大贡献。
6.关羽的义胆忠诚:关羽是刘备的忠诚心腹,有着忠义之名,被尊为武圣。
他为了替刘备复仇,甘愿受刘备三顾之招,被刘备任命为汉寿亭侯,成为刘备麾下最重要的武将之一、学生要理解关羽的忠诚精神和对刘备的深厚感情。
7.周瑜与诸葛亮的黄盖火船计:周瑜是吴国的重要将领之一,他与蜀国的诸葛亮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智勇较量。
周瑜以黄盖火船计化解了曹操的攻势,为吴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学生要理解这个计谋的过程和意义。
8.三英战吕布:《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场大战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与吕布的战斗。
吕布是当时的战神,有悍勇的战斗力,但是被三兄弟合力击败。
学生要理解这场战斗的来龙去脉和三兄弟之间的默契配合。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1. 作者与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
该小说描绘了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其间发生的英雄故事和战争。
作品创作于14世纪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内容梗概《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起点,以西晋统一中国为终点,通过描写董卓篡位、吕布、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战争和个人英雄的传奇故事。
作品以其丰富的情节,深入的人物塑造和扎实的历史背景而广为流传。
3. 主要人物- 刘备:东吴的建立者,受到众多忠义之士的支持和帮助。
- 曹操:代表着权力、政治以及统一中国,同时也有其复杂的人物形象。
- 孙权:吴国的建立者,与曹操和刘备展开了多次争斗。
- 关羽、张飞、赵云:刘备麾下的重要将领,各自具有突出的武艺和忠诚。
4. 常见情节-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下义兄弟之盟,立誓共闯天下。
- 千里走单骑:赵云以一人之力救出刘备的儿子。
- 白马将军:关羽因助曹操平定黄巾之乱而被封为白马将军。
5. 作品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它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展示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
同时,作品中蕴含了许多智慧和道德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6. 影响和传播《三国演义》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传播。
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形式,并且成为了许多游戏和动漫作品的背景。
全球各地的读者也通过翻译版的《三国演义》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7. 结语《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通过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入的历史背景,展示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和政治斗争。
作品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全球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三国演义》考点总结2023年中考语文考点总结:名著《三国演义》
1. 《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
- 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作者罗贯中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 分析小说描写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2. 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 归纳、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如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 熟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如刘备、曹操、孙权、周瑜等。
3. 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代表作品
-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如直接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
- 归纳各个人物的代表作品,如刘备的仁义、曹操的谋略等。
4. 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冲突
- 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如主线、分支、转折等。
- 探究小说中的冲突类型,如人物之间的冲突、内外部冲突等。
5. 文学语言特点及名句欣赏
- 理解小说的文学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 欣赏小说中的经典名句,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6. 影响与价值
- 探究《三国演义》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 分析《三国演义》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如人生哲理、智慧传承等。
这些都可能成为2023年中考语文考点中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
但是具体的考题形式和要求,还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命题方向来确定。
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进行相关的练习和阅读,全方位提高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掌握。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考点知识点梳理归纳主要人物简介及结局蜀国:1: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
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关羽留守荆州。
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
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4: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
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吴国:1: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整个描写了中国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
本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总结《三国演义》的知识点,分别是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价值、语言特点和影响历史,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名著。
一、时代背景《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个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政治、社会变化最为复杂、最剧烈的时期之一。
此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风貌等方面都非常复杂而紊乱,社会处于乱世之中;同时,也正因为此,这个时期催生了很多勇士、政治家、将领等人物,创造了许多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
二、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三国时代名将和名臣都有所涉及。
以下是文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名单:1.蜀汉的刘备:性格谦虚厚道、善良、仁爱、忠诚,是小说中最为英俊、高雅、斯文的形象。
2.曹操:奸诈狡猾、善于计谋,是小说中最为富有魅力的一位人物。
3.孙权:智勇兼备,是小说中最为伶俐机智、才高且有度量的人物形象之一。
4.关羽、张飞:两个义兄弟,以忠诚、勇敢和正义为标志。
5.周瑜:文学才华出众,美丽俊秀、随遇而安、处事从容敏捷,是小说中最为具有人文内涵的一位人物。
三、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情节是非常多样化的,情节发展变化多端,除了史实真实之外,也有很多故事情节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有以下几个:1.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义兄弟在桃园结义,誓言共同前往南征北战。
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为了救出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在被周瑜追赶的情况下,一路经过六关十二难,最终成功救出。
3.三英战吕布:关羽、张飞和刘备在战斗吕布时,奇迹般地以三打一胜利战胜了吕布。
4.火烧赤壁:孙权和刘备联合大战曹操,最终夷平了曹操的亿万雄军。
四、文化价值《三国演义》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诗词歌赋、战争策略等方面。
初中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三国演义》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一、练习题1、《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4、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5、请结合《三国演义》。
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6、《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7、下面描写的人物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诸葛亮,性格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8、“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关羽、刘备、曹操)9、“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11、写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司马懿父子有关的4个成语或典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
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褒和贬两个角度,各写一句话,对我国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进行评价。
褒:雄才大略的曹操,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高悬在三国的政治天宇中。
贬:曹操为人奸诈如狐,打着天子的旗号,干着算计诸侯的勾当。
13、表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前后出师表、忠辅刘禅。
14、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赤壁之战;曹操、周瑜)15、《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关羽。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争霸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总结。
1. 故事背景《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是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为三国时代。
中央政权的衰弱导致地方的割据和战乱。
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三国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
2. 人物介绍《三国演义》中有众多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
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势力和价值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斗争和合作。
3. 政治斗争《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刘备、曹操、孙权是三个主要的政治势力。
曹操建立了大的政治势力,是最早一个形成王朝的统治者。
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蜀汉和东吴,其间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策略的较量。
4. 军事争霸《三国演义》中的军事争霸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曹操、刘备、孙权等都是出色的军事统帅,他们通过战争来争夺政治权力和地盘。
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三国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5. 智谋较量《三国演义》中的智谋较量也是一大亮点。
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他的智谋和计谋帮助了刘备多次取得胜利。
他的锦囊妙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代表。
同时,曹操、孙权等各自也有自己出色的智谋和计策。
6. 忠义之道忠义之道是《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价值观。
刘备、关羽、张飞等将士秉持着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家国的热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而诸葛亮则是忠臣的代表,他忠于刘备,用智慧为刘备尽心尽力。
7. 人性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非常复杂的,他们既有英雄的一面,也有人性的弱点和瑕疵。
曹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一代英雄,但他也残暴无情;刘备是仁义之君,但他有时也显得犹豫和优柔寡断;孙权虽然有着明君的称号,但他也被诸葛亮所智胜。
这些复杂的人物形象给了读者更多思考和认识的空间。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一、作者与背景。
1. 作者。
2. 创作背景。
二、主要人物。
1. 刘备。
- 形象特点: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任。
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虽然早期四处奔波,寄人篱下,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 主要事迹: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建立蜀汉政权等。
2. 诸葛亮。
- 形象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有经天纬地之才。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善于治国。
- 主要事迹:隆中对(为刘备规划战略蓝图)、火烧博望坡(初露军事才能)、赤壁之战(联吴抗曹,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叛乱)、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3. 曹操。
- 形象特点:奸诈多疑,雄才大略。
他善用人才,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但同时也残忍好杀,自私自利。
- 主要事迹: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政治主动权)、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赤壁之战(败于孙刘联军)。
4. 关羽。
- 形象特点:重义气,武艺高强,威震华夏。
他为人忠义,被尊称为“武圣”。
- 主要事迹:温酒斩华雄(初露锋芒)、过五关斩六将(为寻找刘备,一路过关斩将)、单刀赴会(展现英勇无畏)、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擒杀)。
5. 张飞。
- 形象特点:勇猛无比,嫉恶如仇,但脾气暴躁。
- 主要事迹:当阳桥喝退曹军(一声大喝吓退曹操追兵)、义释严颜(体现粗中有细)。
三、重要情节。
1. 桃园三结义。
- 内容: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涿郡张飞庄后的桃园中,祭告天地,结为兄弟。
他们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意义:这一情节奠定了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义,是他们日后共同奋斗的情感基础,也是蜀汉政权建立的开端。
2. 官渡之战。
- 背景:东汉末年,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实力强大。
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说起《三国演义》,那可真是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巨著!里面的英雄豪杰、智谋策略,简直就像一道道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先来说说那乱世枭雄曹操。
他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一句话,把他的自私和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咱们想想,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要是没点儿狠劲儿,能站得住脚吗?再讲讲仁德的刘备。
他就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以仁爱的胸怀招揽天下英才。
桃园三结义,那可是千古佳话。
他带着关羽、张飞,一路颠沛流离,却始终不放弃兴复汉室的梦想。
这就好像咱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哪怕困难重重,也要咬牙坚持,不是吗?还有那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简直就是天上的神仙下凡。
草船借箭、空城计,哪一个不是让人惊叹不已的妙计?他就像是一盏明灯,在黑暗的乱世中照亮了蜀汉的前程。
咱们要是能有他一半的智慧,那在生活中遇到难题,还怕解决不了?关羽呢,那是义薄云天的代表。
过五关斩六将,只为了回到刘备身边。
他的义气,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让人敬仰。
这不就像咱们对待真正的朋友,那份真诚和坚定,能不令人感动?至于那些精彩的战役,赤壁之战就不得不提。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火烧连营,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
这就好比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弱势一方靠着精妙的战术和团结一心,战胜了强大的对手。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
比如貂蝉的美丽与智慧,吕布的勇猛却又反复无常。
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充满了复杂和多样吗?它可不只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蕴含着人生智慧的宝典。
从里面我们能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团结的力量,明白智慧的重要性。
所以啊,咱们可得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感受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
说不定,读着读着,咱们也能成为生活中的“英雄豪杰”呢!。
三国演义知识点九年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描绘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宝贵的历史典籍,它融众多历史事件、人物传奇和智谋较量于一体。
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些《三国演义》中的知识点。
一、三国鼎立《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主线,描述了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个政权之间的斗争和较量。
这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最为动荡和战乱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个极具战略智慧和政治家才能的时代。
其中,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曹操占据中原,孙权则建立了吴国,三国并立,各自实力强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其中刘备、关羽和张飞被称为“刘备三顾茅庐,关羽斩颜良、文丑,张飞单骑走断桥”,他们以忠义之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受后世的景仰;而曹操则是个非常聪明和狡诈的政治家,他有着远见卓识的军事战略和出色的治国才能;孙权则是一个很好的统治者,他善于团结人心,也有高明的外交手腕。
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和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品质和智慧。
三、智谋较量《三国演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国各方之间的智谋较量。
其中以“赤壁之战”最为著名,它展现了孙权和刘备联合抵抗曹操的谋略。
朝廷官员黄承儿设计了草船借箭的计策,庞统提议造木牛流马引敌到深渊,关羽斩马超夺回了曹操的兵器,并将草帽信仰曹操,都是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谋略和计策。
这些智谋较量的描写,充分展示了人们的智慧和胆略,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事的无常。
四、忠诚与背叛《三国演义》中也描绘了很多忠诚与背叛的故事。
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之间的忠诚和信任,以及曹操、荀彧和郭嘉之间的忠诚和奉献,都令人叹为观止。
但同时,也有许多背叛的行为,如吕布背叛了曹操、徐庶背叛了刘备等。
这些故事提醒我们忠诚和背叛的权衡,以及权力和利益的诱惑对人性的影响。
五、荣耀与悲壮《三国演义》中涌现出很多令人动容的英雄事迹,他们以忠诚、勇敢和聪明的品质赢得了荣耀和尊重。
初中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着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借东风——巧用天时
借荆州——有借无还
进曹营——一言不发
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个臭皮匠——顶个
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
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