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吸收塔的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675.50 KB
- 文档页数:64
第4节吸收塔的计算吸收过程既可在板式塔内进行,也可在填料塔内进行。
在板式塔中气液逐级接触,而在填料塔中气液则呈连续接触。
本章对于吸收操作的分析和计算主要结合连续接触方式进行。
填料塔内充以某种特定形状的固体填料以构成填料层。
填料层是塔实现气、液接触的主要部位。
填料的主要作用是:①填料层内空隙体积所占比例很大,填料间隙形成不规则的弯曲通道,气体通过时可达到很高的湍动程度;②单位体积填料层内提供很大的固体表面,液体分布于填料表面呈膜状流下,增大了气、液之间的接触面积。
通常填料塔的工艺计算包括如下项目:(1)在选定吸收剂的基础上确定吸收剂的用量;(2)计算塔的主要工艺尺寸,包括塔径和塔的有效高度,对填料塔,有效高度是填料层高度,而对板式塔,则是实际板层数与板间距的乘积。
计算的基本依据是物料衡算,气、液平衡关系及速率关系。
下面的讨论限于如下假设条件:(1)吸收为低浓度等温物理吸收,总吸收系数为常数;(2)惰性组分B在溶剂中完全不溶解,溶剂在操作条件下完全不挥发,惰性气体和吸收剂在整个吸收塔中均为常量;(3)吸收塔中气、液两相逆流流动。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式全塔物料衡算图2-12所示是一个定态操作逆流接触的吸收塔,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V -惰性气体的流量,kmol (B )/s ;L —纯吸收剂的流量,kmol (S )/S ;Y 1;、Y 2—分别为进出吸收塔气体中溶质物质量的比,kmol (A )/kmol (B );X 1、X 2——分别为出塔及进塔液体中溶质物质量的比,kmol (A )/kmol (S )。
注意,本章中塔底截面一律以下标“l ”表示,塔顶截面一律以下标“2”表示。
在全塔范围内作溶质的物料衡算,得:VY 1+LX 2=VY 2+LX 1或V (Y 1-Y 2)=L (X 1-X 2) (2-38)一般情况下,进塔混合气体的流量和组成是吸收任务所规定的,若吸收剂的流量与组成已被确定,则V 、Y 、L 及X 2。
吸收塔计算说明一.操作条件:操作温度 20℃操作压力 101.325KPa二.填料选型:选用DN50塑料鲍尔环三.物料衡算: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 Vs=10000m 3/h硫酸雾质量流量 W H2SO4=42Kg/h ×38%=15.96Kg/h硫酸雾摩尔流量V H2SO4=kmolKg h Kg /98/96.15 =0.1629kmol/h 混合气体摩尔流量V MV =kmolm h m /4.22/1000033 =446.43 kmol/h H 2SO 4气相摩尔分数 y=hkmol h kmol /43.446/1629.0 =0.00036 因酸雾浓度过大,故采用双塔串联逆流吸收。
设吸收率为η 硫酸雾排放限值为45mg/ m 3硫酸雾进塔浓度C 硫酸=hm h Kg /10000/96.153 =1596 mg/ m 31596mg/ m 3×(1-η)2≤45mg/ m 3 η≥0.84取η=0.9 Y 1=yy -1=00036.0100036.0-=0.00036 Y 2=Y 1×(1-η)=0.00036×(1-0.9)=0.000036G B =446.43 kmol/h此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m i n ⎪⎪⎭⎫ ⎝⎛B S G L =2121/X m Y Y Y --m 取值:该体系可近似看作是理想体系,想平衡常数可按下式计算: m=P P i 0三氧化硫的饱和蒸气压依据安托因方程:CT B A P +-=0ln 安托因常数查表有:A=9.05085 B=1735.31 C=236.5计算得 P 0=6.3×105Pam=6.3对于纯溶剂吸收,进塔液相组成X 2=0 min⎪⎪⎭⎫ ⎝⎛B S G L =3.6/00036.0000036.000036.0- =5.67 取操作液气比 BS G L =1.5 min ⎪⎪⎭⎫ ⎝⎛B S G L =1.5×5.67=8.51 L S = G B ×8.51=446.43 kmol/h ×8.51=3799.12 kmol/hG B (Y 1-Y 2)= L S (X 1-X 2)X 1=0.000038四.塔径计算:混合气体的密度取20℃时空气的密度,查表ρV =1.205 Kg/ m 3W v =ρV ×Vs=1.205 Kg/ m 3×10000m 3/h=12050 Kg/h吸收液体的质量流量:W L =18 Kg/kmol ×3799.12 kmol/h=68384.16 Kg/h 计算 L V V LW W ρρ=33/1000/205.1/12050/16.68384m Kg m Kg h Kg h Kg =0.197 查压降与泛点气速关联图: LV L Bg G ρρψϕμ2.02=0.11取μL =1Pa.s 查表 φ=140m -1 u f =133140/205.1/100081.911.0-⨯⨯⨯m m Kg m Kg =2.529m/s u=0.6 u f =0.6×2.529 m/s=1.52 m/sD=u V S π4=sm h m /52.1360014.3/1000043⨯⨯⨯=1.526m 圆整取1.6m(1).泛点率校核:u=23)8.0(14.33600/10000m h m ⨯÷=1.18m/s f u u =sm s m /529.2/18.1=0.46 (在允许范围内) (2)填料规格核算:d D =mmmm 501600=32>15 (3)液体喷淋密度校核:液体喷淋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塔截面积上的喷淋量,计算式为:u=2785.0D L h 。
吸收塔的计算1.全塔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1.全塔物料衡算对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作全塔溶质组分的物料衡算,可得:吸收塔的分离效果,通常用溶质的回收率来衡量,回收率定义为:吸收过程中,回收率恒低于100%。
一般情况下,进塔混合气的组成和流量是已知的,如果吸收剂的组成和流量已经确定,则V、Y1、L 和X2皆为已知数,又根据吸收任务所规定的回收率,可得知气体出塔时应有的浓度Y2,如此,通过全塔物料衡算便可求得塔底排除的吸收液的浓度X1,于是,在填料层底部和顶部两个端面上液气组成都为已知。
2 吸收操作线方程和操作线在塔底或塔顶与踏中任意截面间列溶质的物料衡算,可整理得:或上两式是等效的,皆称为吸收塔操作线。
该方程在X-Y图上为一直线,称为吸收塔操作线。
操作线位置仅决定于塔顶、塔底两端的气、液相组成,该直线的斜率为液气比L/V。
操作线上任何一点代表塔内任一截面上的气、液相组成已被确定。
吸收过程操作线总是位于平衡曲线的上方,两线相距愈远,表示吸收推动力愈大,有利于吸收过程。
应注意,操作线是由物料衡算决定的,仅与V、L及二相组成有关,而与塔型及压强、温度等无关。
对并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或其它组合操作的吸收塔,读者应能依据上述原则作出它们的操作线。
3-2.吸收剂最小用量和适宜用量在极限情况下,操作线和平衡线相交(有特殊平衡线时为相切),此点推动力为零,所需填料层为无限高,对应的吸收剂用量即为最小用量。
该操作线斜率为最小液气比(等)。
因此最小吸,因此最小吸收剂用量可用下式求得:若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则式中可由亨利定律算出,否则可由平衡曲线读出。
适宜的吸收剂用量应通过经济衡算确定,但一般在设计中可取经验值,即:应注意,对填料塔选定吸收剂用量时,还应保证能充分润湿填料,一般喷淋密度不应低于5m3/(m2·h)。
可见待设计确定塔径后,还应校验喷淋密度。
3.塔径的计算计算塔径的关键在于确定适宜的空塔气速,其选定方法见“塔设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