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62.16 KB
- 文档页数:9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小结和体会一、引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它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技能。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完成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包括土压力计算、基础结构设计、施工图绘制等。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深入理解了基础工程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土压力计算在基础工程设计中,土压力的计算是一个关键环节。
我们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包括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的计算。
通过对比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我们发现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对于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还考虑了土的压缩性和湿度等因素对土压力的影响,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三、基础结构设计在完成土压力计算后,我们进行了基础结构设计。
在此过程中,我们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包括荷载分布、土壤条件、施工条件等。
通过反复试算和调整,我们确定了最合适的基础型式和尺寸。
在这一阶段,我深刻体会到了基础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才能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的基础结构。
四、施工图绘制施工图绘制是基础工程设计的最终环节,它涉及到将设计思路转化为具体的施工方案。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采用了CAD软件进行绘图。
通过反复练习和摸索,我逐渐掌握了CAD软件的使用技巧,并能够熟练地绘制各种基础工程的施工图。
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绘图标准的重要性,以及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只有严格遵守绘图规范,确保图纸质量,才能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指导。
五、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我不仅掌握了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还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
然而,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并学会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因此,实践对于学习土木工程学科至关重要。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实验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基础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分析,具备基础工程的计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基础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基础工程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影响,培养对基础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2.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包括基础工程的受力分析、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基础工程的承载力和沉降控制。
3.基础工程的类型和设计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特殊基础和基础防护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各种基础工程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比较。
4.基础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基础工程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基础工程领域的创新和研究成果。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解,向学生传授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实际工作原理和性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基础工程知识。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引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
本文档将介绍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角色和要求。
2. 课程设计目标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通过工程实践,加深对基础工程理论的理解。
•掌握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方法。
•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涵盖以下方面:3.1. 选题和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或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选题。
然后,学生需要进行项目规划,包括确定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和资源管理等。
3.2. 设计和分析学生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包括制定设计方案、进行工程计算和仿真分析等。
学生还需要学习并应用相应的工程设计软件和工具。
3.3. 实施和测试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的实施,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证。
学生需要独立或合作完成项目实施过程,并记录实施和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问题。
3.4. 结果评估和总结学生需要根据实施和测试的结果,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
学生需要分析项目的成功与否,并提出改进建议。
4. 课程设计实施方法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实施的具体方法如下:4.1. 教师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选择选题、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解答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实施和测试指导。
4.2. 独立和合作学生可以选择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也可以组成团队进行合作。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3. 学习资源教师将提供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学习指南、示例设计和工程软件等。
学生需要根据需要,自主学习和应用这些资源。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在案例分析法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法中,我们将学生进行基础工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将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考试将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如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问题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流程;2. 掌握基础工程各类结构的特点、适用条件及施工技术;3. 了解基础工程与上部结构、地基土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基础工程的受力情况,进行基础的初步设计;2. 学会运用基础工程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3. 能够根据实际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基础工程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基础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其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学生对基础工程有一定的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述:包括基础工程定义、分类、作用及发展历程,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基础工程基本概念及分类;- 基础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 地基与基础:讲解地基土的性质、地基处理方法及基础设计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参数;- 地基处理技术及施工方法;- 基础设计原理及构造要求。
3.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学习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基础工程施工工艺及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安全生产措施及应急预案。
4.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基础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案例分析:不同类型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点评,总结经验教训。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06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础工程如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等,以及它们的应用范围和设计要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分析,包括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尺寸和承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基础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基础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对工程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理解基础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地基基础理论:学习地基的分类、性质和承载力计算,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3.浅基础设计:学习浅基础的类型、设计要求和计算方法,包括扩展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
4.深基础设计:学习深基础的类型、设计要求和计算方法,包括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等。
5.地基处理技术:学习地基处理的目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压实、加固、排水等。
6.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案例,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工程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实际应用。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实地参观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基础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北工大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和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各类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具备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掌握基础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础工程的初步设计和计算,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具备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能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提升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创新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基础工程专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从事工程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务实、勤奋、创新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基础工程在国民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大一、大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基础工程的概念、分类、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
2. 工程力学基础:涵盖力学基本原理、应力与应变、材料力学性能等,为学习基础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3. 土力学基础:讲解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土压力等,为分析基础工程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4. 基础工程设计: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基础施工工艺等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了解各种施工工艺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工程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基础工程案例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增强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工程实践中注重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施工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对工程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能够为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念与分类: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包括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基础工程概述2. 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介绍基础工程的常用施工方法,如挖掘、浇筑、打桩等,分析各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3.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工程案例解析4. 基础工程质量管理:讲解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基础工程质量控制5. 基础工程环境保护:介绍基础工程中的环保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由平面图和荷载可知②~⑥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 ①和⑦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
所以在计算时, 只需对①和②轴的条形基础进行计算。
一、①和⑦轴基础尺寸设计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由已知的地基条件, 地下水位埋深0.9m, 假设基础埋深2.5m (基础底面到室外地面的距离), 持力层为粉砂层。
(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持力层为粉砂层, 查得, ,3/78.115.24.86.12.04.187.06.17m kN m =⨯+⨯+⨯=γkPa d f f m d ak a 68.230)5.05.2(78.110.3160)5.0(=-⨯⨯+=-+=γη(2)初步确定基础宽度条形基础轴线方向不产生整体偏心距, 设条形基础两端均向外伸出 基础总长m l 0.21225.00.60.63=⨯⨯+⨯= 基础平均埋深为m 725.22/45.05.2=+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压力kN F k 76.264212157521205=⨯+⨯=基础平均埋深为m 725.22/45.05.2=+ m h d f F b w w G a k 38..16.110725.22068.23076.264=⨯+⨯-=+-≥γγ取b=2.0m 。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 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kN G F k k 76.3416.10.210125.10.22033.381=⨯⨯+⨯⨯+=+基底平均压力为: 满足条件。
二、②~⑥轴基础尺寸设计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 (1)初步确定基础宽度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压力:kN F k 33.313212178521505=⨯+⨯=基础平均埋深为m 725.2 m h d f F b w w G a k 63.16.110725.22068.23033.313=⨯+⨯-=+-≥γγ取b=2.0m 。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kN G F k k 53.3930.26.110125.10.22033.421=⨯⨯+⨯⨯+=+基底平均压力为: 满足条件。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铁道工程班级:铁工四班学号:20127390姓名:熊有亮指导老师:冯冀蒙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4年12月18日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桩基基本情况1、持力层选择:综合各种因素,确定持力层为密实粗砂层。
2、桩的类型:摩擦桩3、施工方法:冲抓锥钻孔灌注桩4、桩与承台连接方式:主筋伸入式,伸入1.2m5、桩材:钢筋混凝土桩,混凝土等级为20C 。
其受压弹性模量为7106.2⨯a P 。
6、桩直径:初步拟定6根,直径为1m 。
二、单桩承载力验算1、作用在承台底面中心荷载为:∑=⨯⨯⨯++=KN N 232905.25.272.1139018000)( ∑=⨯+=KN H 3393901.0300M KN M ⋅=⨯+⨯+=∑5.50425.23393905.040002、初步确定桩长设桩埋入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一般冲刷线以下深度为2h 。
桩自重每延米为:m km /78.1140.1q 2=⨯=π (扣除浮力)根据《铁桥基规》有:hh q q l N N o 89.55.3920h 78.112178.11)2.355.38(623290216h +=⨯⨯+⨯-+=⋅+⋅+∑=[][]m 14.31f 210=⨯=⋅+=∑πσU A m l U P i i假设25d h d 10≤<6.0m 0= 22m 785.00.14A =⨯=π0.6k 2=[])d k d 6()34(k 22'220γγσσ+-+= 密实粗砂kpa 5500=σ 0.32122'==k k []kpa 83861231126.0550=⨯⨯+⨯⨯+=σ故:[]644.188838785.06.0]120)]5.322.35([42)5.322.35[(14.321+=⨯⨯+⨯--+⨯-⨯⨯=h h P 由[]P N =h 即 644.188h 89.55.3920+=+h m h 13.21= 取h=22m3、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取h=22m,柱底标高为13.2m 桩的总长为25.3mkn N kn P h 1.4048][8.4208][=>= 故桩的竖向承载力满足要求。
桩平面布置图:三、桩顶外力:i i i N Q M 、、的计算1、系数α、1b 的计算(1)1bd k k k b f ⋅⋅⋅=019.0=f k 211110=+=+=d k m L 3.31= m d h 6)1(31=+= 3=n 5.0'=bm h m L 6.36.03.311=<= 故:931.061.36.0)5.01(5.06.0)1(11''=⨯-+=⋅-+=h L b b k 根据以上参数计算1b676.11931.029.01=⨯⨯⨯=b (2)α51EI mb =α局部冲刷线以下m d h m 4)1(2=+= m h 7.21= m h 3.12=232332221211/1096.1443.1)3.17.22(10257.2108)2(m kpa h h h h m h m m m ⨯=⨯+⨯⨯⨯+⨯⨯=+⋅⋅+⋅=440491.064m d I ==π4671002.10491.0106.28.08.0m pa I E EI h ⋅⨯=⨯⨯⨯== 1563477.01002.1676.11096.14-=⨯⨯⨯=m α 桩在局部冲刷线下深度h=22m,其计算长度为 m m h h 5.248.10>=⋅=-α 故按弹性桩计算2、刚度系数:1ρ、2ρ、3ρ、4ρ的计算;m l 3.30= 1477.0-=m α 5741.10=⋅l α 48.10=⋅h α 取4.0查表得:2711.0=Q x 4574.0=m x 073.1=m φEI x I E Q 0294.032=⋅⋅⋅=αρ EI x I E m 104.023=⋅⋅⋅=αρ EI I E m 512.04=⋅⋅=φαρ000111A C AE h l +⋅+=ξρ3.30=l 钻挖孔桩21=ξ 7854.0412=⋅=πA 2202025.1341.4m A =⋅=π m kn h m C /106.62230000500⨯=⨯=⋅=EI 961.0203.13106.61106.27854.0225.03.31571=⨯⨯+⨯⨯⨯+=-)(ρ 3、a 、b 、β的计算EIEI EI x n ni 046.1665.1961.0512.0621214=⨯⨯+⨯=+∑ρρEI EI n 176.00294.062=⨯=ρ EI EI n 614.0104.063=⨯=ρEI EI n 072.3512.064=⨯=ρ 223)(39.0)(EI n =ρEIEI EI EI EI x M x H a nnnni nnni 56.3527)(39.0)5.1961.06072.3(176.0624.05.5042339046.16)()()(2211121312421112124=-⨯⨯+⨯⨯+⨯=-+++=∑∑∑∑∑∑∑ρρρρρρρEIEI Pb n79.4038961.062329011=⨯==∑ρEIEI EI EI EI EI xM H n n nninn5.451)(39.0)5.1961.06072.3(176.0339624.05.5042176.0)()(2211121312421123=-⨯⨯+⨯⨯+⨯=-++=∑∑∑∑∑∑ρρρρρρβ4、桩顶外力i i i N Q M 、、的计算⎩⎨⎧=⨯±⨯=±=kn kn EI EI EI x b N i i 4.32301.4532)5.4515.179.4038(961.0)(1βρ kn EI EI EI EI a Q i 75.565.451104.056.35270294.032=⨯-⨯=+=βρρ m kn EIEI EI EI a M i ⋅-=⨯-⨯=-=6.13456.3527104.05.451512.034ρβρ5校核∑=≈=⨯=kn H kn nQ i 3395.34075.566∑∑=≈=-⨯+⨯-⨯=+kn M kn nM Nx i ini 5.50425.5050)6.134(65.1)4.32301.4532(31knN kn nNni∑∑=≈=+⨯=232905.232874.32301.453231)(四、局部冲刷线处的单桩位移验算(1)计算局部冲刷线处桩身弯矩000P Q M 及轴力水平力。
m kn l Q M M i i ⋅=⨯+-=+=68.523.375.566.13400 kn Q 75.560= kn P 974.45753.378.111.45320=⨯+=(2)桩在局部冲刷线处水平位移的计算和转角00ϕx ;查表:44066.2=x A 62100.1=x B 62100.1-=ϕA 75058.1-=ϕBx xB EI M A EI Q x 20300αα+=符合要求)(6294.110294.1621.1477.068.5244066.2477.075.56323mm mm EIEI <=⨯=⨯+⨯=- radEIEI B EI M A EI Q 420200103.3)75058.1(477.068.52)621.1(477.075.56-=⨯-=⨯+-⨯=+ϕααϕϕ五、桩顶位移验算mm m EI EI Ql Q 532.010532.033.375.5633330=⨯=⨯==∆- mm m EIEI Ml M 574.010574.023.36.13423320=⨯=⨯-==∆-桩顶纵向水平位移1xm 08.11077.1010574.0532.03.25331.0294.1330001c m l x x M Q =⨯=⨯++⨯+=∆+∆++=--)(ϕ水平位移允许值[]cm 5.2255.0==∆,故符合要求。
六、绘桩身弯矩图局部冲刷线以下弯矩m m y B M A Q M 00+=α列表计算:m y /y Z α= h h α= m A m B m A Q αm B M 0 )m kn M y ⋅( 0 0.0 4.0 01.000052.6852.68 0.839 0.4 4.0 0.37739 0.98617 44.899 51.9541 96.85 1.677 0.8 4.0 0.64561 0.9132476.8148.109 124.919 2.096 1.0 4.0 0.73205 0.85089 87.094 44.825 131.919 3.774 1.8 4.0 0.68488 0.49889 81.482 26.282 107.764 5.451 2.6 4.0 0.35458 0.17546 42.185 9.243 51.428 6.289 3.0 4.0 0.19305 0.07595 22.968 4.001 26.969 7.3373.54.00.05081 0.013546.0450.7146.759桩身弯矩图七、群桩基础承载力验算⎪⎭⎫⎝⎛++-+=W eA A P A h BL h l 1_max γγγσm kn /5.1221512_=+=γ 5.25=l 扣除浮力)(/12m kn =γ m 2.11=B m L 7= m h 5.2=︒=⨯+⨯=+++=76.295.255.19345.2561621122111h h h h h h ϕϕϕm L 2.922.110=-= m B 5270=-=m l L a 860.154tan20=+=ϕm l B b 660.114tan20=+=ϕ2927.184m b a A =⋅=knp 23290=438.35962=⋅=b a WmP M e 21651.0==∑∑ []kpa kpa 550476438.359927.18421651.01927.184********.1845.21272.115.25125.255.12max =<=⎪⎭⎫⎝⎛⨯+⨯+⨯⨯⨯-⨯+⨯=σσ故满足要求八、桩纵断面及横断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