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学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遗传学知识:遗传学的分类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如何在生物体中传递并影响其生命过程和遗传变异。
遗传学的分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和种群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的科学,这种遗传学主要关注在生物界中基因体内发生的和调控基因的遗传变异的分子机制,以及个体和物种层面的基因表达。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DNA 和RNA等生物大分子,重要手段是分子生物学技术。
细胞遗传学是研究细胞遗传物质如何传递给后代细胞的科学,主要关注细胞的遗传学问题,包括染色体、基因、基因组等。
细胞遗传学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形态的发生过程,以及细胞的分化和细胞结构形成过程,主要手段是显微技术。
种群遗传学是研究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科学,主要探讨个体之间的基因组成在群体中的分布规律、遗传偏差和变异的原因。
种群遗传学主要研究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以及群体形成和演化过程的遗传规律,主要手段是统计学和计算机模拟。
以上三种遗传学分类分别从分子层面、细胞层面和种群层面探讨遗传学的性质和原理,不同的分类切入点、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让遗传学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
遗传学的研究对于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把握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成因,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生态环保、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推进遗传学研究是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
高中生物分子遗传学知识点总结分子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基因功能和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领域。
以下是高中生物分子遗传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DNA的结构和复制1. DNA的结构:DNA是由核苷酸单元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包含磷酸基团、五碳糖(脱氧核糖)、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鳥嘧啶)。
2. DNA的复制: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酶的作用,将DNA的两条链分离后,以互补碱基配对的方式合成两条新的DNA 链。
二、RNA的结构和转录1. RNA的结构:RNA也是由核苷酸单元组成,但是它只包含单条链,其中糖骨架使用的是核糖。
2. 转录:转录是指将DNA模板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RNA分子的过程。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一部分被解开,形成一个可供RNA聚合酶进行配对合成的模板。
三、遗传密码和翻译1. 遗传密码:遗传密码是指RNA的核苷酸序列与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共有64个密码子,其中61个密码子对应给定的氨基酸。
2. 翻译:翻译是指将mRNA上的核苷酸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mRNA的信息被带有氨基酸的tRNA识别,最终形成多肽链。
四、基因表达的调控1. 甲基化:甲基化是一种通过在DNA分子上添加甲基基团来改变基因表达的方式。
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
2. 转录因子: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结合到DNA上的蛋白质,它们能够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转录。
转录因子的不同结合方式和组合可以导致不同的基因调控模式。
五、基因突变和遗传疾病1. 点突变:点突变是指DNA序列中一个单个碱基的改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进而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
2. 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突变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数目的改变,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
六、逆转录和重组DNA技术1. 逆转录:逆转录是指将RNA作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由逆转录酶完成。
逆转录在病毒的复制和细胞中的转座子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生命科学中的分子遗传学理论生命科学是一个非常广阔、又是深不可测的学科,而分子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就是生命中最基础、最微小的单位——分子。
分子遗传学理论则是研究分子遗传学相关问题的理论体系。
一、基本概念分子遗传学理论中的最基本概念就是基因。
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能够控制生物体内各种生理特征的表现。
人类的基因大多数情况下是双份的,如同两个密码本,其中的每个密码都代表了一种生理特征的表现方式。
基因的作用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生成来实现的。
而蛋白质则是生命中最没有替代品的一种物质,担负着生命中各种各样的功能。
二、DNA修复分子遗传学理论认为,基因的表现受到了环境和内因的影响。
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DNA的损伤。
DNA是指双螺旋结构中的那条螺旋里面的信息贮存,它因受到各种各样的损伤而导致基因表达受到影响,长期而言则可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因此,DNA的修复则是分子遗传学理论研究重点之一。
目前,研究者已经开发出了一些高效的DNA修复酶,用以修复DNA中的各种损伤。
这些修复酶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们能够极好地保护DNA不受到损伤的影响,保证基因表达与正常发育。
三、基因表达在分子遗传学理论的理论体系中,基因表达是另一个重要的部分。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信息被转录成mRNA,进而翻译成蛋白质进行运输,初始的信息通路中,细胞核内的转录合成过程是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特定的蛋白质,如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等,可以与基因和DNA形成复合体,形成一个特定的转录复合体,从而使mRNA得以合成,驱动这一基因表达过程。
除了这些因素,某些非编码的RNA分子也能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对生理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研究范围以上提到的DNA修复和基因表达仅仅是分子遗传学理论的顶点。
事实上,该理论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包括:基因组结构和组装,mRNA的成熟过程,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等等。
同时,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与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交叉应用,也为分子遗传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分子遗传学第一章1.基因组(Genome):由德国汉堡大学威克勒教授于1920年首创,指生物的整套染色体所含有的全部DNA或RNA 序列。
基因组是地球上每一物种具有的生物学信息的存储库。
2.基因组学(Genomics):由罗德里克于1986年首创,指研究生物的整个基因组,涉及基因组作图、测序和功能分析的一门学科。
3.ranscriptomes:基因组表达的最初产物是转录组,即那些含有细胞在特定时间所需生物信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衍生而来的RNA分子的集合。
转录组由转录过程来维持。
4.proteomes:基因组表达的第二个产物是蛋白质组,即细胞中那些决定细胞能够进行生化反应的所有蛋白质组分。
这是通过翻译过程来完成的。
5. 证明基因由核酸(DNA或RNA) 组成的3个著名实验: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②噬菌体感染实验;③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6.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由Watson and Crick (1953) 提出的DNA分子通常以右手双螺旋形式存在,两条核苷酸链反向平行,且互为互补链。
戊糖-磷酸骨架在分子的外铡,在分子表面形成大沟和小沟,碱基堆积于螺旋内部.碱基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A和T以2个氢键配对,G和C 以3个氢键配对.螺旋中相邻碱基间相隔0.34nm,每10个碱基对螺旋上升一圈,螺距为3.4nm,直径为2.37 nm。
7. 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力:①碱基间形成的氢键,②相邻碱基间的疏水堆积力,③碱基相互作用的范德华力。
8.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ion, SAGE):SAGE技术不是研究完整的cDNA,它产生长度12bp的短序列,每一条都代表了转录组中存在的一种mRNA。
技术基础:412=16,777,216 bp,真核mRNA平均1500 bp,412相当于11,000个转录物,这比最复杂的转录组中存在转录物数目还多,因此12bp序列能够代表某一种mRNA。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一、引言分子遗传学是现代遗传学中的一个分支,它通过研究DNA、RNA等分子水平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揭示生物的遗传规律和遗传性状的遗传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遗传分析、遗传工程等应用研究。
本文将围绕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二、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分子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基因组学分为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
结构基因组学主要研究物种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其工具包括基因测序、拼接、比对等;功能基因组学主要研究基因组中的基因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参与生物学过程,其工具包括基因表达研究、蛋白质组学等。
三、DNA修复DNA分子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然而它也容易受到各种DNA损伤的影响。
次生损害所引起的DNA烷化、氧化等都会造成DNA单元的结构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DNA修复是指细胞自然发生的对DNA的损伤进行了修复的过程,包括三大类:直接修复、拆分交换修复和修复光联合作用。
拆分交换修复每μ片段互相进行拆分,进行差错修复,光联合作用可以通过交换外废物带来的育种优势,从而实现变异的育种利用。
DNA修复及其失能研究是当前分子遗传学研究热点之一,其涉及的细胞信号转导、错误拓扑结构和结构变化以及遗传调控等方面都是当前热门研究话题。
四、RNA干扰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分子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指利用特定的RNA序列对特定RNA靶点进行结合,以实现对靶标的基因表达的调控。
在RNAi调控过程中,mRNA即可被消耗,也可以受到抑制,前者涉及到mRNA剪裁、前者涉及到mRNA表达敏感性的调控等;RNA干扰也可以被利用进行细胞工程,例如向细胞导入特异性的siRNA,来敲击合适的基因点。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RNA干扰机制已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几乎参与到了所有生物体内的基因表达调控中,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意义。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遗传: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中的亲子间的相似性状2.变异: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过中出现的差异现象3.分子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它依据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释遗传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机制及遗传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4.RNA沉默:在细胞核中,使转录基因中与其同源的DNA序列甲基化而使基因陷于沉默5.基因组:是指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它包括单倍体遗传物质中编码的和非编码的全部DNA序列二、填空1.分子遗传学着重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2.分子遗传学不等于中心法则的演绎3.分子遗传学不是核酸及其衍生物(蛋白质)的生物化学4.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应该是细胞中动态的遗传变异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分子事件5.操纵子模型对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来说并不适应6.基因组包括单倍体遗传物质中编码的和非编码的全部DNA序列。
核基因组指单倍体细胞核中的全部DNA序列;线粒体基因组指一个线粒体所包含的全部DNA序列;叶绿体基因组指一个叶绿体所包含的全部DNA序列三、简答1、从生化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转变发生的三个大事件。
(1)20世纪40年代解决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20世纪50年代确定了分子水平上的遗传机理问题(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3)20世纪60年代解决了遗传密码问题(1955年桑格测定了牛胰岛素中Aa残基的准确顺序;1958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967年“遗传密码字典”的问世)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基因组:一种生物所编码的全部基因2.假基因:与正常基因有相似的序列,但是在编码序列当中往往含有移码或终止密码,从而使此类基因不能产生功能产物或者有一个可以察觉的现象型。
3.顺反子:编码多肽链的遗传单位;基因的功能单位或遗传的功能单位4.开放性阅读框:(ORF)是被起使密码与终止密码所界定的一串密码子。
1.分子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它依据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释生命遗传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机制及遗传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
2.分子遗传学研究对象:从基因到表型的一切细胞内与遗变异有关的分子事件。
不仅仅包括中心法则中从DNA到蛋白质的过程。
分子遗传学研究内容:遗传信息大分子在生命系统中的储存、复制、表达及调控过程。
分子遗传学研究目标:明确遗传信息大分子对生物表型形成的作用机制。
第二章基因1.从遗传学史的角度看,基因概念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泛基因(或前基因)→孟德尔(遗传因子)→摩尔根(基因):基因是功能单位(决定性状),基因是突变单位(基因是突变的最小结构),交换单位(交换的最小结构)三位一体的组合。
→顺反子:在一个等位基因内部发生两个以上位点的突变,如两个突变位点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为顺式结构,生物个体表现为野生型;突变位点分别位于两个同源染色体上,为反式结构,生物个体表现为突变型。
即其顺式和反式结构的表型效应是不同的。
一个具有顺反效应的DNA片段就是一个顺反子,代表一个基因。
(或者具有顺反效应的DNA片段就是一个基因)(基因内部这些不同位点之间还可以发生交换和重组:一个基因不是一个突变单位,也不是一个重组单位)→操纵子:基因是一个转录单位,是一个以不同来源的外显子为构件的嵌合体,处于沉默的DNA介质(内含子)中→现代基因2.鉴定基因的5个标准1)基因具有开放性阅读框ORF。
2)基因往往具有一定的序列特征。
3)基因序列具有一定的保守特性。
4)基因能够进行转录。
5)通过基因失活产生的功能改变鉴定基因。
(能排除假基因的干扰)3.蛋白质基因:能够自我复制的蛋白质病毒因子。
朊病毒: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有感染性的因子。
4.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由于一些可遗传的修饰作用(如DNA、组蛋白甲基化作用)控制着亲本中某个单一的等位印记基因活性,从而导致个体在发育上的功能差异,使个体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
分子遗传学分析分子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研究遗传物质如何影响个体的性状和性格,并揭示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将对分子遗传学分析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分子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分子遗传学主要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基因变异及其对个体性状的影响等方面。
它利用一系列实验方法和技术,通过对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的研究,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驱动机制。
1. DNA分析DNA序列是构成基因的遗传物质,通过对DNA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揭示基因序列的组成和变异情况。
通过PCR技术、DNA芯片和测序等方法,可以了解个体基因组的组成和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2. RNA分析RNA是DNA的转录产物,研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往往需要对RNA 进行分析。
通过转录组学和表达谱分析,可以揭示在特定条件下基因的表达情况和调控机制,以及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差异。
3. 蛋白质分析蛋白质是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性分子,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基因的生物学作用至关重要。
通过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可以揭示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相互关系和功能调控机制。
二、分子遗传学的应用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在医学、农业和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分子遗传学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序列,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携带遗传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了解基因突变对疾病的影响,可以为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手段为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通过改变基因的序列和表达,可以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改良和优化。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性,促进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 进化生物学和人类起源研究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在进化生物学和人类起源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并研究基因家族的演化和特征保守性,可以揭示物种起源和进化的规律,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遗传学什么是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重点是基因组以及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通过对细胞和生物体内发生的遗传变异和突变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在生物体发育和进化中的作用。
分子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是基于DNA和RNA的性质和功能,通过研究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和修饰等过程,深入了解基因的调控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 DNA测序DNA测序是分子遗传学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测序技术,可以准确地确定DNA序列,从而揭示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常用的DNA测序方法包括传统的Sanger测序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如二代测序和三代测序。
2.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DNA序列。
通过反复进行退火、DNA链合成和DNA脱离等步骤,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增出特定的DNA片段。
PCR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遗传变异检测等领域。
3.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将DNA片段插入到载体中,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表达的过程。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特定DNA片段,用于进一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4. 基因表达分析基因表达分析是研究基因在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模式的方法。
常用的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包括Northern blotting、RT-PCR、DNA芯片等。
通过基因表达分析,可以了解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组织类型和环境中的表达模式,揭示基因的功能和调控网络。
5. 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改变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来研究基因功能和调控的方法。
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TALEN和ZFN等。
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可以揭示基因的功能和调控网络,以及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研究的是整个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涉及到染色体、基因和非编码RNA等多个层面。
1.分子遗传学:在分子水平研究遗传和变异的学科,研究遗传信息的结构、功能、传递规律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2.DNA的三级结构:是指在一二结构基础上的多聚核苷酸链上的卷曲。
在一定意义上,是指双螺旋基础上的卷曲,包括链的扭结和超螺旋3.变性或解链:如果缓慢加热,可以使氢键断裂,双链解开,产生单链DNA分子的过程。
4.复性或退火:核酸分子在变性后,分开的2条单链缓慢冷却后重新形成互补的双链的过程。
5.成核作用:互补的两条DNA链彼此碰撞开始复性时,有一个中心部位形成氢键先连接起来。
6.拉拉链作用:后面的就像拉拉链形成互补的双链连接起来的过程。
解链温度(Tm):加热变性使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
7.增色效应:DNA变性后提高了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称为增色效应。
8.减色效应:由于双链的增多对260nm处紫外线吸收值减小的现象。
9.基因组: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总量或真核细胞中单套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
10.核型:真核细胞中期的全套染色体的表型,包括形态特征,数目、大小。
11.C值:真核细胞单倍体染色体DNA总量或原核染色体中DNA总量。
12.质粒:存在于细菌或真菌细胞中独立于主染色体之外,可以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
13.端粒:染色体末端的正向重复序列。
14.单一顺序:在一个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拷贝或几个拷贝。
15重叠基因: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共一段DNA序列(1977年发现)16基因家族:由一个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产生的一组同源基因.17基因簇:一组相同的或相关的基因排列在一起。
18假基因:在基因家族中因突变而失去功能不能产生具有生物活性蛋白的基因。
19卫星DNA:将DNA切段成片段进行氯化铯密度梯度超离心时,由于富含A\T 段浮力密度小,常常在离心管中形成一条较窄的卫星带,称为卫星DNA。
20.DNA指纹:由于不同个体、串联重复数目、位置都不同,小卫星的southern 杂交谱带就具有高度的个体特异性。
第一章基因的概念及发展一名词解释组成型突变constitutive mutation:与酶的合成有关的调节基因的一种突变。
即原来酶的合成量受调节基因调节的诱导酶或阻遏酶,由于调节基因发生变异,酶的合成变为组成型(不管生长条件如何,酶的合成量总是恒定的)的一种现象。
结构基因:负责编码细胞代谢途径中组成型蛋白质的基因。
其所编码的蛋白质一般不作为调节因子。
调节基因:位于操纵子外,可产生阻遏蛋白或激活蛋白,对操纵子起调节作用。
持家(管家)基因:在个体发育中,能保证发育的必要基因。
常常表达的基因。
奢侈基因: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有时表达,有时被关闭的基因。
断裂基因:真核生物中含有内含子的基因,成为断裂基因。
启动子:位于操纵子前端,是RNA聚合酶首先结合的地方,决定着结构基因能否被转录。
增强子:一段72bp重复两次序列,可促进其他基因的转录。
沉默子:可降低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一段DNA顺式元件。
与增强子作用相反。
操纵基因:是结合阻遏蛋白的区域。
决定RNA聚合酶能否对结构基因进行转录。
假基因:结构基因的完整序列,不转录更不翻译的基因(无功能的基因)。
二简答1 三位一体学说的内容是什么?(1)基因是一个突变单位,可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
(2)基因可以视为交换单位(重复单位),两基因间可发生交换。
(3)基因是各功能单位,可控制性状的发育。
(4)基因在染色体上按一定顺序、间隔呈线状排列。
2 乳糖操纵子有哪些突变型,各如何表示?(1)调节基因:i+→i-s永远处于开放状态i+→i s s永远处于关闭状态(2)操纵基因:o+→o-s永远处于开放状态(3)启动子:p+→p-s永远处于关闭状态3 在乳糖操纵子中,阻遏物与操纵基因存在什么相互作用?(1)操纵基因与阻遏蛋白的结合部位(2)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结合部位(3)诱导物与阻遏蛋白的关系(4)阻遏蛋白抢先占领操纵基因区(5)RNA聚合酶提前结合在启动子区域,抢先到达操纵子区4 在乳糖操纵子中,表达的方式有哪些?(1)本底水平表达(2)乳糖含量与基因表达(3)阻遏物活性和基因表达(4)葡萄糖对操纵子的影响(5)cAMP的控制作用(6)同一顺反子不同结构基因的表达量(7)融合基因——乳糖操纵子与目的基因的结合5 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缺陷?内容:任何代谢过程中,都是由多步骤衔接而成,每一步都有酶催化,酶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每个基因控制一种酶的合成。
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
分子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学科,它通过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水平上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揭示生物
体遗传特征和变异的机制。
在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各
种方法来探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调控,为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1. DNA测序技术。
DNA测序技术是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础工具之一,它能够准确
地测定DNA序列,揭示基因组的结构和变异。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
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快速、高效地对基因组进行测序,为基因组
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已经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重
要工具,它能够精准地编辑基因组,实现基因的敲入、敲出和修饰,为研究基因功能和调控提供了便利。
3. 基因表达分析。
通过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全面地分析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组成,揭示基因调控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深入理解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功能。
4. 分子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如PCR、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等,能够对特定基因进行快速检测和分析,为遗传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我们深入理解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变异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技术支持,也为遗传疾病的防治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分子遗传学将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发展。
博士生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在生物学中,分子遗传学是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和传递方面的分子机制。
作为博士生学习生物学的一部分,了解和掌握分子遗传学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博士生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DNA的结构和功能- 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互补的螺旋链组成,通过碱基配对相互连接。
- DNA的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
- DNA的功能:存储遗传信息、复制、转录和翻译。
2. 基因组和基因表达- 基因组:指一个生物体的全部基因。
-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从DNA到RNA到蛋白质的转化过程。
3. DNA复制和修复- DNA复制过程:DNA双链解开,通过DNA聚合酶进行复制。
- DNA修复机制:修复DNA中的损伤和错误,包括错配修复、同源重组修复等。
4. 转录和翻译- 转录过程:DNA的信息被转录成RNA,包括启动子、RNA聚合酶和转录因子的作用。
- 翻译过程:mRNA通过核糖体被翻译成具体的氨基酸序列,形成蛋白质。
5. 遗传密码和突变- 遗传密码:三个碱基对应一个氨基酸,共有64个密码子。
- 突变:基因突变导致个体遗传信息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和删除等。
6. 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学- 基因调控:通过转录因子和启动子等调控元件来控制基因的表达。
- 表观遗传学: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修饰方式来调控基因表达。
7. DNA重组和基因工程- DNA重组: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将DNA片段组装到新的构建中。
- 基因工程:将外源DNA片段导入到其他生物体中,改变其遗传信息。
8. 基因突变和疾病- 基因突变与疾病:一些疾病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如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等。
9. 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 基因组学:通过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整个基因组。
- 转录组学: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转录组分析来研究基因的转录水平。
1.分子遗传学含义:是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机制及遗传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
2.03.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一门学科。
注重的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一些特征和现象分子遗传学:侧重从分子水平对生物遗传规律和遗传现象的研究。
4.遗传物质特征:①在体细胞中含量稳定,贮存并表达遗传信息;②在生殖细胞中含量减半,能把遗传信息传给子代;③能精确地自我复制,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④有遗传变异的能力。
5.双螺旋模型double helix model特点:①DNA分子由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组成,形成右手双螺旋;②两条链反相平行,即两条链方向相反;③糖-磷酸键是在双螺旋的外侧,碱基对与轴线垂直;④糖与附着在糖上的碱基近于垂直;⑤碱基配对时,必须一个是嘌呤,另一个是嘧啶;⑥DNA双螺旋有大沟major or wide groove和小沟minor or narrow groove;⑦这个模型合理地解释了DNA自我复制和转录问题,巩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地位。
6.模型中的碱基配对重要性:①AT,GC配对可形成良好的线性氢键;②AT对和GC对的几何形状一样,使双链距离相近,使双螺旋保持均一;③碱基对处于同一平面。
不论核苷酸顺序如何,都不影响双螺旋结构;④为DNA半保留复制奠定了基础。
7.阮病毒:是一种能够决定细胞性状的非孟德尔遗传因子,具有传染能力的蛋白质病毒。
8.顺反效应:在顺反两种排列情况下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统称为顺反效应。
9.ORF开放读框:一个开放读框是被起始密码与终止密码所界定的一串密码子。
10.密码子偏爱:在基因组中经常为某种氨基酸编码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密码子,这种现象。
11.高度保守:不同类型生物中广泛存在非常相似的DNA序列。
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这些序列,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很少突变。
其突变常常导致死亡,表现为高度保守。
12.表观遗传学:对基因的功能变化的研究,这种变化可以通过体细胞有丝分裂或生殖细胞成熟分裂二遗传并不需要DNA序列发生变化。
13.基因组印记:就是由于一些可遗传的修饰作用(甲基化),控制着亲本中某一等位印记基因的活性,从而导致它们在发育中的功能上的差异,使个体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
14.组蛋白密码:组蛋白的共价键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等在组蛋白上是以组合形式进行的,Allis把这种组合形式称为“组蛋白密码”。
15.物种的C值:一个单倍体基因组的全部DNA含量是恒定的,这是物种的一个特征,通常称为该物种的C值。
16.C值佯谬:在遗传学上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群性状的表现与DNA的C值大相径庭。
这种现象称为C值佯谬/C值矛盾/C值悖理。
17.N值佯谬:把这种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生物复杂性的不对称性,称之为N值佯谬(N表示基因数目)。
18.唯蛋白质假说:阮病毒PrPSc是一种蛋白质病毒,它的自我繁殖是以其本身为模板对其同一基因所编码的正常蛋白PrPc进行翻译后修饰作用,使后者转变为与其同一构想。
19.重复序列及重复基因的起源:①滚环模型;②不等交换unequal crossing over假说:Smith提出可以产生并维持重复序列。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合,相同部分可发生交换。
如果发生不等交换,可导致一条染色单体重复,另一条染色单体缺失。
-在果蝇中发现;③突然复制假说:高度重复DNA的产生,是由于某一特异的DNA序列突然间产生数千拷贝结果。
重复序列主要存在于异染色质区。
20.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在同一段DNA序列上,忧郁阅读框架不同或终止位点不同,同时编码两个以上基因的现象。
21.转座子transposon(转座元件,跳跃基因):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DNA序列,它可以分离但不能交换的单元,能从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
22.自主因子/元件autonomous elements:带有一对终端反向重复序列和一个转左酶基因的DNA转座子,本身具备了催化自身专座的所有条件,这类因子叫做自主转座因子。
23.反转座子:从DNA到RNA再到DNA的转移过程叫做反转座。
这类结构单位称为。
24.复合转座子:一些转座子除了具有与转座有关的功能外,也携带药物抗性(或其他)标志,同Tn表示,它们被称为复合转座子。
25.位置效应:反转录病毒带有增强子序列,而很多反转录转座子也带有增强子。
它们像RNA病毒一样,能使插入部位附近基因的活性增强。
这种并不改变基因的序列或引起突变,称为位置效应。
26.染色体的单线性mononemy:每条染色单体chromatid自始至终仅含一条连续的DNA双螺旋链,这种现象称为染色体的单线性。
27.染色粒: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沿纵长压缩折叠为成串的珠状结构称为染色粒。
28.Z-DNA结构特点:①糖磷骨架呈之字形Zigzag走向;②左旋DNA;③G的糖苷键呈顺式Syn,使G残基位于分子表面;④分子外形呈波形;⑤大沟消失,小沟窄而深;⑥每个螺旋有12bp。
29.举例说明(α2蛋白)核小体定位与基因活性的关系:核小体总是在DNA的一定区域定位。
而且,核小体的定位的变化总是伴随着基因从抑制到转录状态的转变。
核小体的定位,或定位的去稳定,或解除,可能是对基因转录调控的重要因素。
核小体选择性定位影响基因活性例如:α2蛋白是酵母中的一个与DNA特异序列结合的抑制者。
α2蛋白抑制α细胞特异基因的转录。
当α蛋白结合到它的操纵基因上时,则在操纵基因下游形成一个核小体,该核小体覆盖了α细胞的特异基因(STE6,BAR1)的TATA盒,而抑制其表达。
30.核小体变构的几种观点:①H1缺失会加大各种因子对DNA模板的结合,并允许核小体较大的移动或滑动;②转录因子对核小体中DNA的结合可诱导核酸敏感性;③基因活化时,核小体的核心可能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如显露,开启或劈裂;④一系列的其他因子,如组蛋白修饰作用,HMG蛋白的结合等,都可能与染色质重构有关。
31.预空竞争模型:转录因子在DNA模板刚刚跨过复制叉时立即结合其上,预先地装配到染色质之中。
这样,使基因活化的核小体重构发生于复制过程中或核小体装配前。
32.动态竞争模型:TF结合部需要DNA复制,而可以在核小体形成后结合上去。
可能是TF的结合位点在linkerDNA上结合为定在DNA的进口/出口处。
某一结合位点虽然在核小体内不可接近,但有关的另一个位于核小体外面的TF结合点首先发挥作用,使掩盖前一位点的核粒去稳定/被置换而使其暴露出来。
33.综合模型要点:①核小体在复制叉之后重新装配;②旧核小体在跨过复制叉之前解体为二个半核小体,随机附着在DNA双链的一条单链上。
跨过复制叉后两个半核小体随机地附着在其中一条子链上,然后重新装配成一个核小体;③一个新的八聚体由装配蛋白运到另一条子链的相对位置上,DNA超螺旋化缠绕其上形成新的核小体;④装配蛋白(热稳定酸性蛋白,相同分子五聚体)与单个组蛋白逐一地结合,以八个组蛋白为饱和状态。
然后把八聚体送到复制中的DNA上。
称为分子伴娘/侣;⑤组蛋白的合成在s期,与DNA的结合成紧密配合及时地在新合成的DNA上,装配核小体。
组蛋白基因加速转录mRNA;⑥复制和转录时半核小体的两个组蛋白四聚体的相互作用力弱,允许酶分子通过。
转录结束后,忧郁组蛋白作用力的影响,导致DNA重新超螺旋化而恢复核小体的结构;⑦新合成的组蛋白形成新的核小体,并不与旧的组蛋白形成混杂的八面体。
34.唯DNA论:基因是细胞中一种能够决定生物性状并通过复制而遗传下去的分子模板,而只有DNA才是基因。
35.转录Transcripition:是指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4种NTP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RNA是DNA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中心环节。
36.SSB蛋白/螺旋去稳定蛋白:以多拷贝形式沿尚未进行碱基配对的单链分布。
它们不能直接打开双链DNA,但能协助DNA解链酶稳定已打开的单链构型。
另外它们在延迟链上的分布可以防止单链DNA形成发卡结构,而保证它作为DNA多聚酶作用的模板。
37.一个转录单位中只用双链中的一条为转录模板:在一定区域/一个转录单位内只有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
至于在某转录区到底哪一条链作为模板,则取决于每个将要转录的基因的启动子。
这是因为启动子的序列是定向的(从-35的TTGACA走向-10的TA TA的方向),决定转录方向,也就是RNA转录酶的走向;这样,作为转录模板的ssDNA必然是RNA转录酶行程中的那一条3’-5’的ssDNA。
因此只有以3’-5’的ssDNA为模板才能符合RNA转录酶按5’-3’合成RNA的性能。
38.RNApol执行多功能:①识别DNA双链上的启动子;②使DNA变性在启动子处解旋成单链;③通过阅读启动子序列,RNApol确定它自己的转录方向和模板链;④最后当它达到终止子时,通过识别停止转录;⑤RNApol和DNApol也有亮点不同:RNApol没有任何校对功能;能起始新的RNA链。
39.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类功能:RNA polymeraseⅠ-转录核糖体大亚基的RNA;Ⅱ-转录功能性基因,合成mRNA;Ⅲ-转录小的,稳定的RNA,tRNA,5SRNA。
40.mRNA前体的加工,5’端加帽3’端加polA的意义:5’端加m7GppN帽(可能有抗RNA酶降解的作用,可能为核糖体识别信号)3’端加180~200核苷酸序列,polA(有助于产生的mRNA从细胞核输送到细胞质,醋劲mRNA在细胞质中稳定性,polyA与5’cap一起是核糖体识别mRNA作为一个完整的翻译模板的信号)41.如何理解inteinde出现是对中心法则的挑战:inteins并不等于intron,intron是DNA的非编码序列,而intein是DNA的编码序列。
既然它们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也就是遗传信息。
而这些作为遗传信息的inteins从蛋白质中的剪除,即使不算是遗传信息的输出,起码也是遗传信息的再分配或重组。
是对中心法则的挑战。
42.核心启动子:是结合RNA聚合酶Ⅱ及辅导因子,引导polⅡ从正确的起始位点开始转录的部位。
43.操纵子:由被调节基因的产物所识别的操纵基因,启动基因以及(为单一mRNA分子编码的几个)相邻的结构基因所组成的功能单位总称-操纵子(operon)。
44.基因调控区gene control region:包括启动子及对其调控的所有的调控序列,称为基因调控区。
45.操纵子operon:由被调节基因的产物所识别的操纵基因,启动基因以及(为单一mRNA分子编码的几个)相邻的结构基因所组成的功能单位总称。
46.基因调控区gene control region:包括启动子及对其调控的所有的调控序列,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