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 大学戏曲鉴赏上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42
古代戏曲赏析长生殿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杰作,历经千年,至今仍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和欣赏。
本文将从剧情、人物、唱腔等方面进行赏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戏曲艺术。
长生殿是元代戏曲作品,创作于14世纪,以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长篇杂剧《牡丹亭》为基础,分为两本,分别是《李密杀妻》和《荆钗记》。
剧情以唐代诗人李白的神游牡丹亭为背景,展现了李白与李白杀妻的故事。
长生殿的剧情跌宕起伏,情节曲折。
故事发生在唐明皇时期,李白误杀妻子杨玉环后,悔之不已,发誓要在牡丹亭见到杨玉环的鬼魂。
仙子王昭君出现并帮助李白实现了他的愿望。
在牡丹亭里,李白再次与杨玉环相见,二人情投意合,唤起了他们之间的回忆和情感。
然而,杨玉环的丈夫玄宗太子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幸福,最终导致了杨玉环和李白堕入长生殿,永不分离的悲剧结局。
在长生殿中,有着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中最为经典的人物莫过于杨玉环和李白。
杨玉环被描绘为一位美丽温柔且聪明的女子,她的出场和离场都给舞台带来了独特的氛围。
李白则是一位豪放不羁的诗人,他的文才和情感使他成为观众的焦点。
他们之间的爱情从牡丹亭那一刻开始,为整个剧情带来了无尽的惋惜和伤感。
除了剧情和人物,长生殿的唱腔也是其独特之处。
它采用了元曲和元杂剧的形式,包括歌仔、板儿、豫剧、莆仙戏等多种唱腔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声音和格调。
唱腔的表现力和情感导向使观众能更好地感受到剧情中的情感冲突和人物心理。
总体而言,长生殿是一部经典的古代戏曲作品,通过其精彩的剧情、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唱腔形式,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也是我们需要珍惜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通过对长生殿的赏析和欣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古代戏曲的魅力,体味其中的艺术之美。
古代传统戏曲长生殿中的戏曲艺术形式和美学特点解析戏曲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而《长生殿》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部古代传统戏曲剧目,《长生殿》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独到的美学特点在戏曲界享有盛誉。
本文将对《长生殿》中的戏曲艺术形式以及美学特点进行解析。
一、古代传统戏曲艺术形式《长生殿》是一出传统的现实题材戏曲,故事情节基于历史事件,并注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其心理活动和命运起伏。
从戏曲表演的角度看,《长生殿》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手法。
首先是唱,戏曲中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唱腔,而《长生殿》则以京剧唱腔为主。
京剧唱腔具有高亢激昂的旋律和独特的音调变化,能够准确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演员通过精湛的唱腔技巧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腻地表达出来,使观众能够深入地了解角色。
其次是念,念就是念白,是一种讲述剧情、介绍人物性格和动作的表演方式。
在《长生殿》中,念白扮演着串联剧情的角色,常常用于解释一些背景信息和情节转折点,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
再次是做,做则是指动作和表演技巧。
在京剧中,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演手法,通过精确而优美的身体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演员在《长生殿》中通过精妙的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最后是打,打则是指战斗、打斗的表演。
在《长生殿》中,战斗场景多且激烈,演员通过精确而有力的动作来展现角色的英勇和勇气,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斗的激烈与紧张。
二、古代传统戏曲美学特点《长生殿》作为一部经典的古代传统戏曲,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
首先,观众与演员之间形成一种共鸣。
在传统戏曲中,观众与演员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来唤起观众的共情和共鸣。
而在《长生殿》中,演员们通过真实、细腻的表演来展现角色的命运起伏,使观众能够与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戏剧更加贴近人心。
其次,古代传统戏曲注重造型和色彩的运用。
在《长生殿》中,舞台道具、服装等的造型和色彩都具有独特而精美的艺术效果。
元戏剧《洪升和《长生殿》》鉴赏元戏剧《洪升和《长生殿》》鉴赏康熙时期,文人中流传有“南洪北孔” 之说。
所谓“洪” ,就是《长生殿》的作者洪升。
所谓“孔” ,就是《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洪升(1645—1704) ,字昉(fǎng) 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出生于明王朝覆灭后的第二年。
洪升出身名族,自小受过良好的文学教养。
师事过骈文家陆繁弨,词曲家毛先舒,诗人王士祯、与朱彝尊、陈维崧、赵执信、吴雯等人交往过,这些都影响到他后来的创作。
他在北京作过二十几年国子监生,不幸父亲被诬遣戍,从此家庭生活贫苦。
他曾说自己是“八口总为衣食累,半生空混利名场” ,“江湖双泪眼,天地一穷人” ,“饥寒行役惯,贫贱别离多。
”他自己狂放孤傲,经常“白眼踞坐,指古摘今,” 表示对现实不满。
《长生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脱稿后即广为流传,北京“内聚班”在无以为生的情况下因演《长生殿》而声誉大振。
为答谢作者,剧团特为洪升作专场演出。
洪升因在所邀朋友中忘记了御史黄六鸿,而被忌恨,黄六鸿以演出这天为佟皇后丧期,不许动乐为名,上本劾奏,凡那天看戏座客一律罢职。
进士赵执信因在其中亦被革职,时人写其事曰:“秋谷(赵执信之字)才华逈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洪升本人因此被革去国子监生,押送离京,回到故乡,郁郁寡欢。
康熙四十三年(1704)在浙江吴江醉后失足落水而亡。
洪升的著作,有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和《啸月楼集》。
另有戏曲《四婵娟》写才女的才华和爱情,而以《长生殿》成就最高。
《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历史上的李(隆基) ,杨(贵妃)故事,对李隆基来说,是一桩宫闱丑事;对杨贵妃来说,则是充当了封建帝王荒淫生活的牺牲品。
但这个故事一当进入文学创作,便被文人赋予它以新的意义。
较早表现李杨故事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这首长诗从歌颂帝王爱情的角度来处理这一题材。
《长生殿》教案《长生殿》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长生殿》的内容和艺术性。
2.把握杨贵妃、李隆基的人物形象。
3.掌握《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杨贵妃形象在长生殿中的开展变换。
【教学难点】分析《长生殿》的艺术性。
【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预习】一、洪昇生平与创作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钱塘〔杭州〕人。
康熙三十七年〔1688〕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写成《长生殿》。
第二年〔1689〕因在佟皇后丧期于宅中演《长生殿》,被革去国子监学籍,赵执信诗云:秋谷才华迥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康熙三十年,洪昇携家南归,回到杭州,康熙四十三年〔1704〕,与友人到松江,南京等地游览在吴醉酒落水而死。
洪昇做了约二十年的太学生,生活穷困,诗云“八口总为衣食累,半生空溷hùn利名场。
〞从而对仕途渐淡,其一生坎坷潦倒,是悲剧结局。
今存杂剧《四婵娟》:《谢道韫咏絮擅诗才》、《卫茂漪簪花传笔阵》、《李易安斗茗话幽情》、《管仲姬画竹留清韵》二、《长生殿》题材渊源与创作过程李、杨爱情故事,新旧《唐书》、野史杂记均有载。
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开启此题材创作的先河,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白朴《梧桐雨》,明屠隆《彩毫记》、吴世美《惊鸿记》等对《长生殿》均有影响。
与前代同题材的作品相比,《长生殿》具有两方面突出特点:一是对情作了最大限度的强调和表现。
作品以情为中心,并将情从故事中抽象出来,使之作为具有普遍意义和超越生死的力量来歌颂。
在这一点上,它与《牡丹亭》类似,所以被称为一部热闹的《牡丹亭》。
二是将李杨爱情故事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
除了批评唐明皇失政,寄寓“乐极哀来,垂戒来世〞之外,还突出了个人命运被巨大的历史力量所摆布的哀伤。
这样,就使《长生殿》成了一部以写情为主,兼寓政治教训和历史沧桑感的作品,使爱情主题富有沉郁的历史感。
古代戏剧鉴赏教案长生殿中的历史题材与艺术表达长生殿是明代戏剧家郑成功创作的一部著名历史剧,被誉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该剧以历史为背景,以悲剧性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教案将从历史题材与艺术表达两个层面来解析长生殿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题材的魅力长生殿的剧情发生在南朝宋文帝与著名才女杨贵妃之间的故事中。
这段历史素材为剧作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对古代历史的思考和了解。
通过剧中角色的塑造和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观众可以感受到古代帝王、妃嫔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长生殿不仅展现了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还表达了关于爱情、权力和忠诚的主题。
观众可以通过剧中的对百官的细致刻画,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政治框架和人们对待爱情、权力的态度。
同时,剧中对杨贵妃的塑造,激发了观众对于女性地位和权益的思考,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女性命运和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
二、艺术表达的独特之处长生殿作为一部杰出的中国古典戏曲,其艺术表达手法独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
首先是剧本的构思和台词的运用。
长生殿的剧本结构严谨,将历史事件与虚构情节融合得恰到好处。
剧中的对白、唱词以及表演技巧都经过精心设计,体现了中国戏剧中讲究“节奏感”的特点。
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有趣的对白,还可以通过剧中台词的表达和音乐的伴奏,更好地理解剧情。
其次是舞台表演的艺术呈现。
长生殿的舞台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舞台上的布景、服装和道具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将观众带入剧情的世界之中。
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和舞蹈技巧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
舞台上的美轮美奂的动作和音乐相伴,使得观众在享受剧情的同时也获得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最后是音乐的运用。
长生殿中的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与戏曲艺术的结晶。
音乐担负着表演的情感表达和气氛的营造,通过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将故事中的情感与观众的心灵进行沟通。
观众可以通过音乐的引导,更好地理解剧作中的情感变化和角色个性。
《长生殿》排场与用套补论《长生殿》是元代杂剧作家郑光祖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传奇剧。
该剧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展现了一段动人心弦的情感纠葛。
在该剧中,排场与用套补是剧作家运用的两种戏剧手法,它们不仅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也提供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深入思考的机会。
首先,排场是指戏剧中的舞台布景、道具以及演员的表演等方面的安排。
《长生殿》以其豪华的布景、精美的道具和精湛的演员表演而闻名。
例如,在剧中第一场所设的宫殿、花园等场景让人目不暇接,这样细致入微的布景设计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而精心设计的道具如宝玉、簪钗等更是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
此外,演员们的表演技巧也是排场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他们充分展示了各自角色的特点,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些排场的安排让观众沉浸于剧情中,加深了他们对于剧作主题的理解和体验。
其次,用套补是指在戏剧中利用虚构的情节和人物来补充剧情的方法。
在《长生殿》中,用套补被巧妙地应用于杨贵妃和安乐公主的剧情中。
剧中,杨贵妃的姐姐安乐公主被邀请至奢华的长生殿游玩,却不慎与杨贵妃互换了身份。
这一设定不仅增添了剧情的曲折性,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
通过这一手法,剧作家塑造了杨贵妃与安乐公主的对比,揭示了权力斗争、个人欲望以及家族担忧等社会问题,让观众对于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综合来看,《长生殿》的排场与用套补手法给予观众一种全方位的戏剧体验,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与思考的机会。
它们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吸引了观众并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作主题。
戏剧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它还具有通过表演方式向人们传递思想、引发思考的功能。
因此,在观赏戏剧作品时,我们不仅应该关注剧情,也应该关注其中所呈现的排场和用套补等戏剧手法,以期获得更完整和深入的体验。
《长生殿》排场与用套补论《长生殿》是元朝剧作家郑光祖创作的一部忠实记录了唐朝宰相杨国忠和歌妓杨玉环之间悲壮爱情故事的戏剧。
这部戏剧以其精湛的排场和用套补而闻名,为后世戏剧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对《长生殿》排场与用套补的相关参考内容。
在《长生殿》的排场设计中,大量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观众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故事的悲伤和壮丽。
首先,宫殿的场景排布非常讲究。
剧中用到的宫殿设有3D效果,宛如真实的唐朝宫殿。
对宫殿饰品和布景的精细雕刻和细腻处理,使整个舞台充满了唐代宫廷的氛围。
其次,舞台灯光的运用也是其中的关键。
通过调整灯光的角度和强度,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比如,在悲伤的场景中可以用柔和的灯光来增加观众的情感共鸣,而在战斗的场景中可以使用明亮的灯光来加强紧张氛围。
最后,排场设计上也采用了大量的动感元素,如翻转、旋转和上升等特技效果,使整个舞台更加生动有趣。
除了精心设计的排场,剧中的用套补也是极其重要的。
套补是指在戏剧中使用布景和道具来创造场景和环境的一种手法。
在《长生殿》中,用套补的设计非常复杂而精美,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中。
首先,剧中使用了大量的装饰和道具来创造唐代宫廷的环境。
比如,宫殿大门采用了镶金、雕花等装饰,宫殿内部放置了金银杯盘、屏风和绣榻等道具,使整个舞台看起来富丽堂皇。
其次,剧中还使用了多套演员服装,不仅展示了唐代宫廷的华丽和富丽,还给不同角色赋予了特定的身份和地位,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
最后,剧中还大量运用了特殊效果,如上升平台、扑翼、动感地板等,使整个舞台呈现出更加生动和有趣的效果。
《长生殿》的排场与用套补的设计对戏剧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精心设计的排场和精美的用套补,可以增加戏剧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情。
当代戏剧创作者可以在剧本创作中融入更多的舞台设计元素,运用不同的排场和用套补手法来增强剧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也可以借鉴《长生殿》中的灯光设计和特殊效果运用,使舞台更加生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增强戏剧的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