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教学论

  • 格式:pdf
  • 大小:208.21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体系)中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学校教育中,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构成了学校的实际课程。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隐性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就需要创设宽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和情境。

2、历史课程:狭义的历史课程是指历史学科和历史活动的总和,包括历史教学计划、历史教材、历史教学活动等。广义的历史课程指的是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的总和。

二、论述题

1、什么是“课程”?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这一涵义有何新的发展趋势?

“课程(curriculum)”最早是由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首先提出来的,意指“教育内容的系统组

织”。“curriculum”一词的词源是拉丁语currere,是动词“跑”的意思 ,而“curriculum”则是名词“跑道”的意思,更多的是强调静态的“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相比较,currere 一词的原意“跑的过程与经历”则更能体现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主要趋势有:

(1)从过分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重视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单一强调教材重要性到重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历史教育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1)1950-1952年:初高中开设历史课,内容上实行小循环制。

(2)1953-1957年:加强了教学的计划性,编写出新的历史教科书,重视教学法的研究。内容上实行大循环制。

建国初,历史教学的特点:照搬前苏联教育的制度和经验,重视系统的历史知识的传授,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存在的问题:历史教学水平不高,历史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3)1956年:开始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历史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历史教学大纲,重新编写历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恢复小循环制。

(4)1957年至1960年:历史教材更加突出政治性,历史课时减少,小学和高中取消了历史课。

(5)1960年至1965年:历史课程的新的探索时期。重视历史基础知识,教学方法有了新的发展,调整了新教学计划。小学设历史课两年,教古今中外的典型史实;初二学中国古代史,初三学中国近现代史;高三学世界史,每周2课时。

(6)1966年至1976年文革时期:历史教育完全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历史教学的系统性和规律性遭到全面破坏。

(7)1976年至1986年:中学历史教学开始空前繁荣和活跃。

A.历史教材的编写形式更加活跃。

B.提出了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

C.历史教学研究开始与国际接轨。出现了有关历史教育心理学、历史教育学等课题。

(8)20世纪80年代晚期以来:教材编写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变化。

A.大一统的教材体制开始转向多轨制,出现了3套不同的课程标准

和6套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教材。

B.在编撰体例上,原有的章节体变成了以“课”为单元的新结构。

C.在内容上,历史课程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根本变化,重视有效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3、 简述美、英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

①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历史知识的类型转变为思维训练的类型。

②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重视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③不是把历史学习当成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注重对历史的分析和理解,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历史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历史解释。

④重视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使学生通过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

4、 香港历史教科书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1)将历史课程内容分为甲、乙两部。

(2)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练习题的活泼、具有趣味和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5、世界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一是在课程观念上,与以往的旧的课程观念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对历史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1)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对已经存在并且不可改变的事实的简单

叙述,而是以史实依据来架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结构是可变的;

(2)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一门非解释性的描述性的学科,而是一门既包括描述,也包括解释的学科;

(3)历史课程并不是一门仅仅依靠记忆进行学习的学科,而是一门能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学科;

(4)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一门富者、强者和名人的编年史,而同样是一门关于像你我一样普通人的学科;

(5)历史课程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录,而是既能记录学生各自民族、文化和社会渊源,同时能延伸他们自身经历的学科。

(6)历史课程并不是一门与个人无关的学科,而是一门与个人有关的学科。

二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不是“囊括”而是“精选”。从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个趋势来看,传统的以百科全书为范式的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的时代已经终结,不仅发达国家,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实现“囊括式”选择课程内容向“精选式”选择课程内容的转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21世纪社会所需求的能力,即“学习者自身去创造新知识框架的能力”。

三是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

四是教学方式的取向:不是“教师中心”而是“学生中心”。许多国家推行的新的课程政策试图倡导实现课程与教学理论从“记忆教学论”向“思维教学论”的转变,从“单一教学”方式向“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许多国家把历史课程目标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六是在课程评价上,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6、 本次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其新在哪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