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777.00 KB
- 文档页数:20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5次课第2章第一节学时:2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2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植物病害概述一、植物病害的定义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到其他寄生物的侵染,植物的正常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影响其使用价值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病理程序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改变,最后发病植物外观表现出病态。
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3.判断植物病害的两个衡量标准(1)病害必须有病理程序;(2)病害必须造成损失。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包括病状与病征两个方面。
(一)病状类型植物发病后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病状。
大致可分为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五类。
1.变色指植物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被破坏或形成受到抑制,以及其它色素形成过多而表现不正常的颜色。
2.斑点指植物病部局部细胞和组织坏死;但不解体,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坏死斑。
3.腐烂指植物病部整个组织和细胞被破坏而消解。
4.萎蔫植物失水而使枝叶凋萎下垂的现象。
5.畸形植物发病后,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或毒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
(二)病征类型指病部所长出的病原物的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类:(1)霉状物;(2)粉状物;(3)颗粒状物;(4)线状物;(5)脓状物。
三、植物病害的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
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该类病害的发生直接取决于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是指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也称侵染性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