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真菌
- 格式:ppt
- 大小:11.93 MB
- 文档页数:213
植物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植物病原微生物概述
植物病原微生物指的是导致植物发病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
原生生物等。
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分泌毒素或感染细胞引起植物生理代谢紊乱,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研究植物病原微生物对于防控农作物疾病、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通常通过分裂来繁殖。
植物病原细菌包括革兰氏阳
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它们通常侵入植物组织,繁殖并分泌毒素,导致植物发生病变。
真菌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包括霉菌、酵母菌和子囊菌等。
植物
病原真菌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寄生或侵染,引起植物的病害。
例如,白粉病和锈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病毒
病毒是一种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病原体,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复制。
植物病原病毒
可以通过昆虫传播、接种或接种传播等方式传播,导致植物病变,如花叶病毒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等。
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原生虫和细菌体。
植物病原原生
生物侵入植物组织,通过摄食组织细胞或繁殖,导致植物发病。
例如,霉变和根结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由原生生物引起的。
综上所述,植物病原微生物是引发植物疾病的关键因素,科学防控和管理植物
病害对于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护植物健康生长。
植物病源真菌种类一、鞭毛菌亚门真菌1、卵菌纲:(1)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指梗霉属、盘梗霉属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指疫霉属白锈科:白锈属霜疫霉科:霜疫霉属(2)水霉属、水霉属、绵霉属(3)水节霉目(4)链壶菌目2、根肿菌纲:根肿菌目:根肿菌属3、壶菌纲:(1)壶菌目:节壶菌属(2)肋壶菌目(3)芽枝菌目(4)单毛菌目4、丝壶菌纲二、接合菌亚门真菌:1、接合菌纲:(1)毛霉目:毛霉属、根霉属、笄霉属、梨头霉属(2)虫霉目(3)捕虫霉目2、毛菌纲三、子囊菌亚门真菌:1、半子囊菌纲:(1)外囊菌目:外囊菌属(2)内孢霉目(3)原囊菌目2、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青霉属、曲霉属3、核菌纲:(1)白粉菌目:白粉菌属、布氏白粉菌属、单丝壳属、叉丝壳属、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叉丝单囊壳属(2)球壳目:长喙壳属、小丛壳属、顶囊壳属、日规壳属、黑痣菌属、间座壳属、赤霉属、麦角菌属、黑腐皮壳属、隐球丛赤壳属(3)小煤炱目:小煤炱属(4)冠囊菌目4、腔菌纲:(1)多腔菌目:多腔菌属、痂囊腔菌属(2)座囊菌目:球座菌属、球腔菌属、亚球壳属(3)格孢腔目:黑星菌属、格孢腔菌属、核腔菌属、旋孢腔菌属5、盘菌纲:(1)星裂菌目:斑痣盘菌属、散斑壳属(2)揉膜菌目: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3)梭绒盘菌目(4)瘿果盘菌目(5)块菌目(6)盘菌目(7)厚顶盘菌目6、虫囊菌纲四、担子菌亚门真菌:1、冬孢菌纲:(1)锈菌目:柄锈菌属、胶锈菌属、层锈菌属、栅锈菌属、疣双胞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多胞锈菌属(2)黑粉菌目:黑粉菌属、轴黑粉菌属、条黑粉菌属、叶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尾孢黑粉菌属、实球黑粉菌属2、层菌纲:有隔担子菌亚纲:(1)银耳目(2)木耳目:卷担菌属(3)隔担菌目:隔担耳属无隔担子菌亚纲:(1)外担菌目:外担菌属(2)座担菌目(3)花耳目(4)胶膜菌目(5)非褶菌目(6)磨菇目3、腹菌纲五、半知菌亚门真菌:1、丝孢纲:(1)丝孢目:梨孢属、粉孢属、尾孢属、弯孢属、青霉属、曲霉属、离蠕孢属、凹脐蠕孢属、凸脐蠕孢属、丛梗孢属、葡萄孢属、链格孢属、柱隔孢属、轮枝孢属、芽枝孢属、聚端孢属、黑星孢属(2)无孢目:丝核菌属、小核菌属(3)瘤座菌目:镰孢属(4)束梗孢目2、腔孢纲:(1)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痂圆孢属、盘二孢属、柱盘孢属、拟盘多毛孢属(2)球壳孢目:叶点霉属、色二孢属、壳二孢属、壳球孢属、壳针孢属、壳囊孢属、茎点霉属、拟茎点霉属3、芽孢纲瘤座菌目:镰孢菌属、绿核菌属专业范本可能没有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植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因此,准确鉴定植物病原真菌对于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病原真菌鉴定方法。
1. 形态学鉴定法形态学鉴定法是最常用的植物病原真菌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子实体等形态特征,结合菌丝生长速度、色素产生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真菌的种类。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广泛的真菌鉴定,但对于形态相近的真菌种类鉴定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逐渐成为植物病原真菌鉴定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PCR、DNA 条形码技术、扩增子测序等。
这些方法通过分析真菌的基因序列,可以准确鉴定真菌的种类,并进一步研究其亲缘关系和进化途径。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但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3. 生理生化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是通过观察真菌在特定生理和生化条件下的反应,来判断真菌的种类。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真菌的代谢产物、酶活性、生长特性等来鉴定真菌。
常用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包括碳源利用试验、酶谱分析、生长温度范围等。
生理生化鉴定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但对于一些形态相似的真菌鉴定可能存在局限性。
4. 免疫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是利用真菌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来鉴定真菌的种类。
常用的免疫学鉴定方法包括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真菌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反应,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真菌的种类。
免疫学鉴定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总结起来,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有形态学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和免疫学鉴定法等。
不同的鉴定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多种鉴定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1个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maydis)玉米干腐病菌(Diplodia zeae)玉米弯孢弯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 魔芋基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玉米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康乃馨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dianthi)烟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nicotianae )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 vasinfectum)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雪腐病菌(Gerlachia nivalis)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烟草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甘蔗黑腐病菌(Ceratocystis adiposum )苹果斑点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f sp. mali)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烟草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所有菌株均来自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李干腐病病菌Polvporus hirsutus灰霉病病菌Botrytiscinerea茄褐纹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马铃薯干腐病病菌Fusarium caerulem(Libert) Sacc.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银杏叶枯病病菌Alternaria tenuis Ness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金银木假尾孢叶斑病菌Pseudocercospora lonicericola (Yamam.) Deighton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棉花红点病病菌Fusarium monihforme 葡萄痂圆孢菌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菜豆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巴西毛壳菌Chaetomium brasiliense枝孢芽枝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oeum)黄瓜猝倒病菌(Phthium aphanidermatum) 大豆猝死病菌(Fusarium virguliforme)大豆紫斑病菌(Cercospora kikuchii)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叶霉病(Fulviafulv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 is maydis)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大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实验室保存。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植物也会受到各种病原物的侵害。
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不同类型的病原物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疾病,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物类型:真菌真菌是造成植物疾病的最主要的病原物之一。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分生孢子等方式扩散,侵入植物的叶子、茎、果实等组织,引起植物的腐烂、枯死、生长迟缓等症状。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粉病、黑霉病、灰霉病等。
细菌细菌是另一类常见的植物病原物。
细菌主要通过伤口、气孔等途径侵入植物组织,引起植物组织坏死、溃疡等症状。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包括溃疡病、疮痂病等。
病毒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病原体,它依赖于寄主细胞进行繁殖。
病毒通过昆虫传播、接种、接种器、刀具、接种施肥机、污染种子等方式侵入植物,导致叶片变形、叶片失色、疮痂病等症状。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花叶病毒病、斑驳花叶病毒病等。
线虫线虫是一种微小的线形动物,它通过土壤或昆虫传播侵入植物根系,破坏植物的根部组织,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死亡等现象。
常见的线虫性病害有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等。
真菌类病原物真菌类病原物是植物病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真菌类病原物包括霉菌、毛霉菌、子囊菌等,它们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不同,引起的病害也各有不同。
总的来说,植物病原物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的病原物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种植和管理植物过程中,及时识别和控制不同类型的病原物对于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上述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植物病害的了解,有效预防和控制植物疾病的发生,保障植物的生长和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