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练习题精品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3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练习题及答案1. 选择题(1) 下列哪个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A. 水分B. 光C. 有机物D. 气体(2) 在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哪个器官?A. 根B. 茎C. 叶D. 花(3) 下列哪个生物属于一级消费者?A. 马B. 狐狸C. 草D. 鳄鱼(4) 生态圈是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的,那么下列哪个生态系统属于陆生生态系统?A. 池塘B. 海洋C. 森林D. 湖泊(5) 下列哪个是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化中的一种响应?A. 迁徙B. 增殖C. 繁殖D. 生长2. 填空题(1) 种群所在的特定地区称为_________。
(2)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_______中的地位或作用。
(3) 种群数量增长至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受到资源的限制,在此种群数量称为________。
(4) 一些物种通过躲避捕食者或具有伪装能力来保护自身,这是一种_______战略。
(5) 生态系统中,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组成了一个_________。
3. 解答题(1) 什么是生态系统?请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一种生物系统。
生态系统中包括各种生物以及它们所在的地理环境、天气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
比如,一个湖泊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河流、湖水、湖岸带等组成部分。
(2) 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化中有哪些响应方式?请举例说明。
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化中可以采取迁徙、繁殖、增长等响应方式。
例如,候鸟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从北方到南方或者从南方到北方,以寻找合适的生存环境。
某些植物在干旱条件下会增加根系的生长以吸收更多的水分。
(3) 解释种群数量的增长与资源限制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的增长与资源限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种群数量较少时,资源相对较充足,种群可以迅速增长。
然而,当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资源供应开始变得有限,种群数量就会受到资源限制而无法继续增长。
练习题目生态系统练习题: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够运动的一定是生物B.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肾”之称C.蝴蝶的体色与周围的落叶颜色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某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地积累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D.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3、如图,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A.①B.④C.②D.⑤4、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和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分解者很少B.缺乏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5、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6、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早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生态系统A.农田B.森林C.湿地D.湖泊7、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食物链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所形成的联系B.食物网是指不同种类的多条食物链平行连接起来形成的简单结构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与能量流动无关D.食物链和食物网破坏不会影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就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D.草原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B.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如图可表示生物圈C.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D.丙表示肉食性动物或杂食性动物10、如图为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图,图中甲、乙、丙表示()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C、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D、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1、图一为湿地生态公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里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生物生态系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
A.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单向流动,逐级递增D. 双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答案:D3.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A. 循环反复,无消耗B. 循环反复,有消耗C. 单向流动,无消耗D. 单向流动,有消耗答案:B4. 以下哪种生物属于分解者?()A. 羊B. 蘑菇C. 狮子D. 草答案:B5.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
A. 无限的B. 有限的C. 可变的D. 不确定的答案:B6. 以下哪种生物属于消费者?()A. 蘑菇B. 羊C. 草D. 蚯蚓答案:B7.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开始于()。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答案:A8.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起点是()。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答案:D9.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终止于()。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答案:C10. 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
A.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B. 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弱C. 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变D. 生态系统稳定性无法预测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___。
答案:分解者2.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________的,并且是________的。
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并且是有消耗的。
答案:循环反复4.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________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光合作用5. 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________转化为无机物质,归还到无机环境。
生态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人口增长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植物B. 动物C. 藻类D. 细菌(光合细菌)答案:B3. 以下哪种污染不属于生态污染?A. 水污染B. 空气污染C. 土壤污染D. 噪音污染答案:D4.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A. 动态的B. 静态的C. 绝对的D. 相对的答案:A5.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A. 直接价值B. 间接价值C. 潜在价值D. 非生物价值答案:D6. 以下哪种措施不属于生态保护?A. 植树造林B. 建立自然保护区C. 过度捕捞D. 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答案:C7. 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A. 森林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湿地生态系统D. 草原生态系统答案:A8.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食物供给B. 气候调节C. 文化娱乐D. 工业原料答案:D9.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以下哪项不是生态足迹的组成部分?A. 能源消耗B. 土地使用C. 人口数量D. 废物排放答案:C10.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正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物种多样性B. 环境变化C. 外来物种入侵D. 自然灾害答案:ABCD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包括哪些方面?A. 生物种群的自我调节B. 能量流动的自我调节C. 物质循环的自我调节D. 信息传递的自我调节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A. 栖息地破坏B. 过度开发C. 气候变化D. 外来物种入侵答案:ABCD4.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包括哪些?A. 生物生产B. 气候调节C. 水资源供应D. 文化和娱乐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生态足迹?A. 节能减排B. 循环利用C. 绿色出行D. 减少废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共5分)1. 生态系统服务是免费的,因此不需要保护。
生态系统同步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抉择题 2. 填空题 4. 简答题抉择题1.生态系统的同义词是A.自然整体B.生物群落C.生物地理群落D.综合体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2.下列消费者属于一级消费者的是A.牛B.鹰C.狼D.蛇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3.下列生物不属于生产者的是A.水稻B.藻类C.化能自养细菌D.棉铃虫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4.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兔B.藻类C.食用菌D.棉铃虫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首次提出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6.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吴征镒B.奥德姆C.苏卡乔夫D.坦斯利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7.生态系统的功能是A.维持能量流淌、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8.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1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照是A.依照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依照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依照消费者的食性D.依照消费者的要紧食性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1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不能缺少的生物组分是A.草食动物B.肉食动物C.微生物D.寄生生物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12.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A.植物、动物B.生产者、分解者C.动物、微生物D.水、植物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填空题13.构成系统的三要素是( )、( )和( )。
正确答案:有两个以上的组分具有一定结构具有特定的功能涉及知识点:生态系统14.生态系统的核心是( )。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测试题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于 ( )A.绿色植物B.吃植物的动物C.空气和土壤D.阳光2.在生态系统中能够作为分解者的一组生物是 ( )A.细菌和蚯蚓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C.真菌和单细胞动物D.病毒和低等动物3.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 ( )A.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B.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动物C.自己不能够制造有机物的生物D.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4.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以没有 ( )A.绿色植物B.草食动物C.肉食动物D.土壤5.哪一类生态系统不完全属于自然生态系统 ( )A.农田生态系统B.鱼塘生态系统 C.河流生态系统 D.雪山生态系统6.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可以没有 ( )A.阳光B.细菌和真菌C.哺乳动物D.植物7.在生态系统中,完全以其他生物为食的是 ( )A.所有生产者B.所有消费者C.所有分解者D.所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8.在每一个生态系统中,决定该生态系统特性的是 ( )A.植物种类的多少B.动物种类的多少C.人类干预的程度D.各种环境因素9.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10.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生物圈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11.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草B.食虫鸟C.细菌D.猪12.生物圈是指:( )A.地球上一切适应生物生存的环境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D.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落13.生活在朽木堆里的白蚁、菌类、苔鲜等生物共同组成:()A.食物链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14.下列能够完整地表示食物链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C.狐吃兔子,兔子吃草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15.水族箱内,食物链中含量最多的( )A. 水蚤B. 小鱼C. 藻类D.细菌16.某地区有人大量捕食农田中的青蛙,这种做法会()A.破坏生态平衡B.破坏环境C.破坏青蛙的生殖D.破坏食物链17.油菜地旁,新建了个养蜂场,对于这片油菜地将来的产量,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由于蜜蜂大量增加,蜜蜂吃掉了花粉,因而这块油菜地的产量会降低,B.由于油菜花是虫媒花,养蜂场的建成有利于传粉,所以,产量会增加。
第五章生态系统一、选择题1.今年6月8日至14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根据如图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②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B.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C.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②过程的发生D.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②过程的进行2.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3.A表示小白鼠呼吸耗氧量随其生活环境的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B表示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CO2产生速率与O2浓度之间关系的曲线;C表示一片小树林中,一天内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D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各图曲线表示不正确是( )A.B.C.D.4.某一河流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小型鱼、肉食大型鱼等四类生物中,哪一类生物数量最少?()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肉食小型鱼D.肉食大型鱼5.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B.图甲中ABC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C.图甲中能量沿着食物链A→B→C流动,其中图乙中的b对应的是图甲中的A D.若图乙中b数量大量减少,则最初一段时间内a数量增加、c数量减少6.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7.下列对甲乙丙丁四幅曲线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若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肾脏时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则该物质可能时尿素B.图乙BC段表示人体的呼气过程,此过程中肋间外肌和膈肌都处于舒张状态C.图丙可表示植物一昼夜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且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d点D.图丁表示某食物链中草、鼠、狐三者数量关系,则A、B、C依次表示草、鼠、狐8.甲、乙、丙三个椭圆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某种属性或某类物质。
小学科学动植物生态系统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下面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 森林B. 海洋C. 沙漠D. 草原2.光合作用的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3.下面哪种动物属于食草动物?A. 狼B. 猫C. 兔子D. 鱼4.以下哪个属于动物的内部结构?A. 叶子B. 横切面C. 心脏D. 根系5.下面关于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A. 食物链只有三个等级B. 食物链中的每个等级只有一种生物C. 食物链只向上方展开,没有反向转换D. 食物链中的能量以金字塔形态传递6.植物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繁殖?A. 看风向传播B. 授粉传播C. 通过蒸发灰尘传播D. 地下茎传播7.以下哪个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昆虫?A. 鲨鱼C. 龟D. 蜻蜓8.下图中展示的是哪个生态系统?(插入图片)A. 森林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沙漠生态系统D. 草原生态系统9.以下哪个是植物的生长方式?A. 去根化B. 缓慢生长C. 失去叶子D. 向光生长10.地球上有多少个生态系统?A. 1个B. 10个D. 上千个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某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种类有_______种。
2.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将二氧化碳和________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3.动物通过呼吸将______转化为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
4.生态测量中,我们通常会使用______来衡量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个体数量。
5.食物链中,生物作为食物来自于上一级,同时作为食物提供给下一级,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6.雨林生态系统中,________是最常见的食肉动物。
7.植物通过自身的______进行光合作用。
8.河流生态系统中最常见的植物是______。
9.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所处的位置和角色称为______。
10.当生态系统中一种物种过度捕食某种特定物种,可能导致______。
三、解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请解释什么是生态平衡,以及为什么生态平衡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小高山的所有植物B.小高山的所有生物和环境
C.小高山的所有动物D.小高山的所有生物
2.一片农田是生态系统,一个小小的生态瓶也是生态系统,他们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A、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阳关、空气、水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大米鼠蛇人
B、阳光青草蛇人
C、青草鼠蛇鹰
D、营养物质鼠蛇鹰
4、下列能完整构成食物链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狐狸吃兔子,兔子吃草
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狸也吃田鼠
5、以下关于食物链“野草食草昆虫鸡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是生产者
B、昆虫、鸡和人都是消费者
C、人的能量来自鸡
D、这条食物链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做型生态系统
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
生态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狼B. 羊C. 草D. 蛇答案:C2. 哪种物质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水D. 氮气答案:A3.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包括哪些生物?A. 植物B. 动物C. 细菌和真菌D. 病毒答案:C4. 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 狮子B. 蚂蚁C. 树D. 鱼答案:C5. 什么是生态平衡?A. 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的稳定B.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稳定C.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稳定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气候变化B. 物种入侵C. 人类活动D. 自然灾害答案:A, B, C, D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A. 物种多样性B. 基因多样性C. 个体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 B, D3.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减少农药使用C. 推广有机农业D. 禁止非法狩猎答案:A, B, C, D4. 生态系统服务包括哪些?A. 食物供应B. 水源净化C. 气候调节D. 文化价值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A.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 化学能转化为动能D.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所有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错误)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正确)3.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
(错误)4. 生态系统服务是无偿的。
(错误)5. 物种入侵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错误)6.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
(正确)7. 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唯一因素。
(错误)8.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
(错误)9.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生态系统练习题(1)1. “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
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措施是()A.保护细胞的多样性 B.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010东营中考)直供上海世博会的蔬菜有六成来自山东。
按照世博会的要求,所有专供蔬菜都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绿色食品是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分为A级和AA级两类,下图为_______级标志。
(2)某蔬菜大棚种植了黄瓜,颀长硕大,煞是喜人。
每一根黄瓜里含有多粒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有些黄瓜花凋谢后并不结实,这些花是___________。
(3)菜农通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蔬菜产量。
其中的道理是增加光照可使________________增强,降低温度可使________________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4)下图是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的温室内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
试分析: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c~d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菜农利用某种技术,在南瓜植株上收获了黄瓜,这种技术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2.(2010东营中考)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我市各校于2010年春季举行了应急疏散演练。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反射。
参与该反射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中,有___________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了该反射。
(2)演练时,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过量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且对所吸入的空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同学们在疏散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身体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结束后小明发现自己的手擦伤并流血了,可见至少伤到了皮肤的_____。
不过伤口流血很快就止住了,这主要是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凝血作用。
(5)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各种系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东营中考)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在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大地震。
地震发生后,党和各族人民发扬“和人民在一起”、“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迅速展开了一场生命大营救。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被埋在废墟中的待援救人员,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_______和无机盐;必要时,还可以少量食用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持体内______________的供给。
(2)某伤员的前臂桡动脉出血,应在此人前臂的_______(填“近”或“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
若因出血过多而需要大量输血时,应以输入__________血为原则。
医生为其在前臂静脉输入的血液首先进入此人心脏的哪个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遇到紧急情况,病人生命垂危时,需要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原理是用外力使病人的____________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逐步恢复呼吸功能。
(4)从地震中救出的伤员在康复过程中应多吃蛋、鱼、奶等食物,因为人体受损组织的修复需要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滨州中考)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如果该系统中喷洒了含有有机汞的农药,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未体现非生物成分和________。
(3)图中几条食物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通过________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43、(2009济南市)图22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亦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
请据图回答:(l)图中B是指,D是指。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2009枣庄)东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该食物网由条食物链组成。
该食物网和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正常情况下,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这是因为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上一营养级只能把其获得能量的传给下一营养级,由此可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4)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之中。
其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能力。
(5)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污染,则在图中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下图中,图(一)示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生物体内的黑点表示难以被生物分解和排出的某些有毒物质;图(二)示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该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B〕水蚤与虾蟹类在结构上均具有相同的特点,被称为动物;〔C〕是蜻蜓的幼虫,它的发育过程属于发育。
(2)图(二)中,能够表示食物链中〔D〕小鱼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的是;图示的五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3)图(一)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10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迎迎”是以藏羚羊为原型设计的。
藏羚羊主要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从动物分类的角度看,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
其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此类动物体腔内特有的结构是。
(2)藏羚羊主要以草类为食,藏羚羊的细胞与青草的叶肉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3)藏羚羊与青草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区别是。
(4)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草属于,藏羚羊属于。
(5)藏羚羊群每年6至9月份从各地向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腹地迁徙产仔。
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区分,迁徙属于动物行为中的行为。
(6)假设藏羚羊的卵细胞中有N条染色体,则受精卵的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研究发现,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
(7)近年来,由于以藏羚羊绒为原料的披肩成为西方流行时尚,越来越多的藏羚羊成为盗猎者枪口下的牺牲品,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
假如藏羚羊灭绝了,对生物圈的影响是。
(5分)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的含量为5ⅹ10-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数量分别如下表。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
(2)该农药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受危害最严重的是。
(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B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经逐级流动,到第营养级的能量最少。
(8分)图A为某叶片的横切面结构,图B和图C为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演示装置,B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C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清水,先将B、C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再移置光下几小时。
请分析回答:(1)把B、C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产生淀粉的装置是____________;若把该装置的一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而另一装置的叶片做同样处理,没有出现上述现象。
通过B、C两装置的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将变蓝的叶片横切,制成切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结构如图A所示,则图中变蓝的主要结构是[ ] __________,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是[ ] 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由[ ] ____________运输的。
(4)大树的根吸收的水分能源源不断地向上运输,这依赖于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14.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郝思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凉开水;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蒸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等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内含酵母菌);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
据此,请分析回答:(5分)(1)郝思的实验中有组对照实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
(3)你认为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什么作用?。
(4)郝思同学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