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1.3《多民族的大家庭》(20200729150846)
- 格式:pdf
- 大小:21.11 KB
- 文档页数:4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1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1章第三节》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民族大家庭。
在教材中,编者巧妙地运用了比较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此外,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他们对我国各民族有一定的认识,但限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政策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我国的民族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我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探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4.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5.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课题】八上第一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①汉族的主要分布地区;②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③我国民族分布的总体特征;④了解我国的民族风俗和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材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要求,“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本节教材设计较为合理,教材先介绍有哪些民族,即第一目“56个民族”,然后再通过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即第二目“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最后自然的说出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学情分析】本课时的课程标准是“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要求学生具有获取、解读地图的能力,结合我校初二学生的基础较差,空间认知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来概括说出分布特征,对于初二的学生确实有些难度,很多学生往往是看教材正文内容读出,真正看图说出的很少,所以我采用分开说,先说汉族分布特征,再说少数民族分布特征,逐步概括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和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重点)3. 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相关民族政策。
增强尊重不同民族文化、风俗,维护民族团结,保护各民族合法利益的意识。
【教学模式】图文导学【教学方法】读图思考、讨论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师导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全国各族人民欢聚一堂,来庆祝我们伟大祖国的64华诞,对于我国的这些民族,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为了普及民族知识,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去参观我们的民族展厅,来感受我国各族人民的民族文化。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掌握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尊重和保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族知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局限于自己所在地区,对其他地区的民族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尊重和保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民族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准备案例材料。
3.准备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族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归纳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使学生加深对我国民族知识的理解。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情,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
但针对民族的分布、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民族关系。
2.教学难点:民族地区的特点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关系,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内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各民族的特点和分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民族地区案例,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5.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族政策的新发展,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多民族的大家庭【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民族常识,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
2.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启发诱导法、读图思考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当堂达标】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四幅图代表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 族,B 族,C 族,D 族。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 图所示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
2.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以 部和 部最为集中, 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 等偏远山区。
(2)我国民族的分布,在大 范围内呈现 、 的 特点,在小范围内来看,呈现 的特征。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很多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点,问题的设计更趋向于生活化,让学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 情境导入 新课播放视频《爱我中华》片断。
总结: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出,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除了我们汉族以外,还有55个民族和我们一起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学生观看、欣赏观看、欣赏,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一种欢快的气氛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展示 学习 目标师 生 研 讨 与1.了解我国的民族常识,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
2.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重点)1.展示“中国汉族和其他55个民族人口的比重图”,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汉族和其他民族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理解少数民族的含义。
2.利用部分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柱状图,指导学生认识我国人口较多的几个民族和人口最少的民族。
学生识读、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自主探究学案:一、 56个民族1.阅读课本第17页~第18页内容,回答:(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5﹪。
第3节多民族的大家庭一.选择题1.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共有56个民族B. 汉族遍布全国各地C. 泼水节是朝鲜族的盛大节日D. 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答案】C【解析】泼水节是傣族的盛大节日,故选择答案C。
2.2.我国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共有()A. 53个B. 54个C. 55个D. 56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其中少稀疏民族有55个,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多民族的大家庭。
3.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A. 壮族B. 蒙古族C. 藏族D. 回族【答案】A【解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人数很少,所以统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故选A。
4.4.下列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中,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人数少,统称为少数民族,共有5个省级自治区,以上四个省区轮廓图中,A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他三个省区不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故选A。
5.5.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A. 各民族均匀分布B. 东部多、西西部少C.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D. 南方多、北方少【答案】C【解析】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点睛】识记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6.6.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表达正确的是()A. 藏族只分布在西藏B. 汉族平均分布在东部C. 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D. 各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答案】C【解析】【详解】我国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交错分布的特点,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分布,汉族主要集中于中部与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与东北地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1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1章第三节》教材以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历史发展为主线,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多样性,以及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对我国各民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分布、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民族的特点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历史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历史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理解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了解各民族的特点。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民族案例,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课件,生动展示各民族的特点。
2.教材:准备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1章第三节的教材。
3.学习资料:搜集关于各民族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4.投影仪:确保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投影仪。
多民族的大家庭【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相关民族政策。
增强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健康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保护各民族合法利益等意识。
【教学模式】三学一练。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小组讨论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教师补充讲述: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我国各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还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
【教师导学,小组活动2】读图回答:1.说一说下面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2.说说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统体育活动等,教师点拨:1.傣族盛大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来历。
成果展示:(1)民族主要分布省区壮族回族维吾尔族【随堂训练】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 个民族。
2、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族,占全国人口的 ,另外,还有 个讨论: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哪些好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 和 规律: 从大范围呈现“大散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从小范围来看,我国的民族分布又具有“小聚居”的特点。
• 促进民族融合 • 增进民族间的互相了解 ●汉族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少数民族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大杂居、小聚居。
●从大范围看,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交错民族人口较少,统称为。
3、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部和部地区。
多民族的大家庭“学为主线、课堂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导入新课】展示少数民族图片并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设问:通过这首歌和图片,你获取了什么信息?(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大家庭)【讲授新课】<一>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完成活动问题:数学小能手-----数一数,算一算1、找一找,汉族和少数民族占我国人口比例各是多少?(汉族 92% 少数民族8%)2、想一想,2000年我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3、比一比,看谁先算出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各是多少?(汉族11.914 亿少数民族1.036亿)4、数一数,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和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壮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彝族、维吾尔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民币图文大揭秘】1、探究头像之谜:人民币正面的不同头像,隐藏着什么信息呢?(设置悬念)引入问题:猜一猜,不同币值人民币上的头像,分别代表什么民族?很多学生都没注意到这个生活中的细节,或是不了解纸币上的头像具体代表的是什么民族。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并亲身体会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的。
)2、探究文字之谜:人民币背面的奇怪文字,隐藏着什么信息呢?(设置悬念)引入问题:拿出一张纸币,比一比,看谁先找出人民币背面上的文字分别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展示交流<二>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活动一:魅力中国--交流展示根据课前的安排,展示交流我国东北、西北、西南三地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配以生动形象的幻灯片,教师穿插讲解这三个地区所处的环境对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
<三>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引导学生读图1.17,分析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并抢答(1)图中,汉族用什么颜色表示?(黄色)(2)我国哪个民族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哪?(汉族东部和中部)(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居住的省区?(西南、西北和东北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四>我国的民族政策设问:1.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为汉族人口众多,是否可以要求其它55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遵从汉族?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民族政策。
《多民族的大家庭》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和
民族分布。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着地理课程标
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知识,是学生必备的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的民族构成、分布,记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以
及我国民族分布的总特点。
(2)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我国民族的分布图和表格,归纳民族分布特点.。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3)运用比较法,对比中国与日本。
美国等的民族构成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应特别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杜绝大汉族主义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3.教学重难
1.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读图文资料)
2.教学难点:
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收集资料)
5.课前准备
课件准备
7.教学过程
(一)56个民族
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你认为这个数字准确吗?
2.在我国各民族中,哪个民族人最多?占总人数的多少?
3.人口超过500万的民族有哪些?
4.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族?人口最少的呢?
小结:壮蒙回藏维。
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
民族风俗:
1.材料交流。
2.完成教材p18页思考。
板书设计
(过渡):不同的民族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读“我国民族分布图”
1.找出5个自治区的主要民族。
2.哪个省的少数民族最多?
3.汉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分布在什么地区?
4.你能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吗?
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讨论:1.“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融会带来
什么好处?(促进了解、丰富了语言和文化、加强了民族大团结、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
(过渡):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请你说一说。
(过渡)各民族不仅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还有自己的文字。
辨认人民币上都有哪些民族的文字?
我国汉族人口最多,是不是应该以强欺弱?你认为各民族应该如何相处?(尊重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自由)
板书设计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56个民族:汉族占91.5%;少数民族占8.5%
二、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三、民族政策
四、反思
《多民族的大家庭》是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民族的构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政策,蕴涵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本部分教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很重
要的意义。
【亮点】
1.联系实际
民族图片和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猜一猜、想一想、找一找、趣味活动等方式有利于学生勤思考,多合作。
3.读图、析图
出示“民族分布”图,给出任务:
①5个民族自治区在哪里?②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③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4.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设计一份关于我国民族风情的手抄报。
【不足与改进】
1.民族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用图片和语言缺乏信服力,应用视频这种声像都有的载体来呈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当然,如果有学生去过民族聚居地旅游,可以讲述当地的民俗文化,效果会
更好。
2.提问难度过大
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融合有何好处?
学生无法回答,可以适当增加梯度,逐步深入;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提醒。
3.板书设计
板书基于传统格式,不够新颖、独特。
4.教学媒体
由于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一堂课下来容量较大,学生当时大部分能接受,但到下次上课又忘得差不多,所以在用幻灯片时不能过多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了。